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3-11-12 17:03:27 分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营销工具,向客户、合作伙伴或投资者展示组织的专业知识和实力,调研报告通常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7篇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1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 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 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致贫原因分析

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精准扶贫计划

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2

近年来,国家无论是投入的直接帮扶资金规模,还是投入的产业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项目数量,都是空前的,但在目前的具体操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近年来群众来信来访的重点。

一、目前农村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扶贫资金长期不入账,弄虚作假套取资金。有些村干部把扶贫资金从财政所或经管站打领条把钱领出来后,开支不透明,大笔开支不研究,随心所欲,开支后长期不入账,有些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有些村干部打着到上面争项目资金的牌子,给领导送礼、送现金、送土特产、请吃饭等名义开发票,放到扶贫资金中报销,虚报开支。

二是法制意识淡薄,村务公开走过场。个别村干部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人脉关系,到上面争取了一些资金,资金到位后,不与村干部商议,也不让村民过问,扬言说这笔钱是我到上面争取到的,你们有什么权力过问,想怎么开支就怎么开支。大多数行政村的财务公开数据笼统,分项不详细,公布数据遮遮掩掩,群众非但看不懂,而且公开时间不固定无规律,让人产生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是一本经不起群众监督,经不起组织检查的“糊涂账”,群众意见较大。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有些部门、乡镇或项目实施村组不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有的将项目资金用于修路、挖塘;有的将扶贫资金发放给非贫困户;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用于村镇建设等等。主要原因是,某些乡镇领导干部、扶贫工作人员及村组负责人遵纪守法意识差,对扶贫资金政策认识不到位,将专款专用的扶贫专项资金当成普通预算资金使用。

四是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截留挪用现象。近年,扶贫资金管理逐年规范,各项防控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措施越来越严格,但在审计中仍发现有少数部门或乡镇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如有些乡镇将已报账应拨付项目实施单位的扶贫资金截留在乡镇财政所专户或政府经费账上,有些部门或乡镇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用于弥补经费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贫项目建设,有些项目实施单位直接将扶贫资金挪用后弥补项目前期费。

二、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指出:“一些地方的扶贫等保民生资金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必须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对贪w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一些主管单位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党的惠农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宣传力度不足,正是由于一些人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村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的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从而贪w私分、挤占挪用、出借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频发。

二是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财务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相当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学习不够,不严格按照法律政策办事,一些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扶贫资金的报账管理、扶贫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造成财务制度有章不循,执行不严。有的乡镇和主管部门没有把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同程度的助长了扶贫资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乡镇经管站对村级财务“只管帐、不管钱”,村级组织在资金上往往是“先斩后奏”花了再说,乡镇经管站只是与村财务人员对对数据、点点票据、管管账本,在监督管理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不履行职责,起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形同虚设,对经济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因此扶贫资金管理透明度低,财务公开力度不够。公开的内容不具体,群众无法真正了解资金用途去向,导致部分村的扶贫资金由少数干部说了算,使监督流于形式。

三、多管齐下管住用好扶贫资金

规范农村扶贫资金管理,杜绝贪腐、挪用等漏洞问题,抛砖引玉,愿与同仁,共同探索。要从制度上发力,从资金使用信息发布、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监督等环节入手,管好扶贫资金。

第一,扶贫项目管理要完善制度。防止扶贫领域资金违纪违法案件,首当其冲的是用制度为扶贫资金加上一把“安全锁”,建立完善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拨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并完善拨款、记帐及内部稽核控制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管理,减少扶贫资金被截留、挪用的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二,扶贫项目管理要公正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扶贫资金的分配和项目的安排,通过适当方式在扶贫项目所在地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加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的透明度,杜绝虚报项目支出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对于基本建设类的扶贫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管理,项目施工材料实行政府采购,做到阳光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公开,把扶贫资金信息置于阳光下。

第三,扶贫项目管理要严把“三关”。一是严把“项目规划关”。做到因村制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规划,不搞行政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工程和形象工程。二是严把“项目实施关”。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落实专业施工队伍,并公示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在项目实施中,村上设立村民监督领导小组,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把“项目验收关”。项目完成后由,聘请财政、审计、农牧、林业等部门参与,对项目的计划下达、招投标程序、项目批复、工程进度、项目移交手续等,逐一验收,并入户检查验收,防止扶贫资金套用。

第四,扶贫项目管理要加强监督。对扶贫项目的计划执行、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财务管理等情况,加强跟踪监测;项目实施完毕后,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同时,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单位限期整改,及时纠正,通过监督检查,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3

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工作全面上水平、上质量,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红旗街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着力抓好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提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计生宣传品数量和质量,畅通宣传品传递渠道,保证每个家庭能拥有2种以上有针对性的宣传品。在建设好高标准生育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网络;

二是继续加大违法生育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案件处理率和结案率。全面落实国家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积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机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补助费兑现率都要达到95%以上;

三是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技术服务机构年审达标率要达到90%以上。

四是全面落实农村免费技术服务,确保常规施术。每年两次的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医学检查参检率均要达到95%以上。巩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成果,提高避孕药具使用、发放率;

五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同服务同管理;

六,加快推进村(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及会员的作用。

七、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在开展“创优”活动中要加强免费“三送”服务建设;扩大药具服务工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通过不断赋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内容,促进“创优”活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4

农村扶贫小组驻村扶贫调研报告

按照市食药局联扶办的统一安排,7月16-18日,市局机关第七扶贫小组一行六人赴榆中县哈岘乡纪尔村驻村扶贫调研三天,扶贫小组本着实事求是、精准立项、靶向扶贫、量力帮扶的原则,就开辟“食药示范林”建设、特色中草药种植和榨油厂帮扶等三个项目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形成如下初步建议性调研报告,以资局党组扶贫时酌情参考。

一、“食药示范林”项目

开辟“食药示范林”项目建设,其意义不仅在于为食药部门“著书立传”,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北山旱区实践 “种草种树、绿化山沟、发展畜牧、治贫致富”的目标,积小成为大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经现场调研,位于原纪尔村小学,现纪尔村委会南侧的阳湾子疙瘩是一片多年无人耕种的荒山,部分山地已经改造为小梯田,野草相对茂密,适合种植杨树、榆树和荆棘类植物,经过种树专家调研估计,经过3-5年的项目实施,有85%的估算,可以建设成草树茂密的“食药示范林”。

“食药示范林”的建设,一则可以绿化纪尔村区环境;二则可以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村民植树造林;三则可以展示食药部门扶贫攻坚的愚公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励新老食药职工心系“纪尔”百姓,服务社会大众。

项目所需资金和劳动力可以通过企业赞助、企业自愿包片、干部职工责任到组的形式持续解决。

二、特色中药种植项目

特色中药种植项目在榆中北山地区已经尝试多年,如兰州旭康药业公司赞助市卫生局扶贫点的党参种植项目以及当地村民自发种植的干草、百合等,但总体上项目附加值低,投资者收益小或亏损。经过这次调研,乡、村干部和部分种植中草药的村民对此项目的总体看法是,项目是个好项目,但需要在总体设计、合作方式、管理方法和具体运行模式上梳理规整、创新适用。具体要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力型中药生产企业直接牵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中草药,以解决后顾之忧;二是种植区的管理需要乡、村政府参与,劳动用工需要乡、村政府协调保证;三是种植何种中草药品种,由投资企业根据天时、地理和行情综合裁决,以增加产品附加值,保证种植收益率;四是种苗的培育、鉴定、选择、种植需要技术支持;五是不宜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原因是农户太少并且当地具备劳动力的村民由于诸多原因流动大,无法保证劳动力;六是食药部门的`综合组织力。

综上所述,如能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该项目可以研究上马;如不能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该项目暂缓上马。

三、榨油厂帮扶需求

纪尔村文书魏烈山认为,在本乡、村能够开办几个小型特色品种加工厂,是最有效的精准扶贫项目。他本人的榨油厂已经实际存在多年,年生产能力35吨,随着食品监管工作的加强,证照问题、产品检验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工厂的生存,希望食药部门发挥自身技术能力和现有资源,为其工厂提供帮扶。食药部门也可以考虑在本乡、村积极调研,选择一位有能力的带头人开办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在生产、销售和管理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5

2017年,我挂点扶贫相思村。近期,我和扶贫工作组的同志全面走访了所有的扶贫建档立卡户。对相思村的扶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相思村位于三塘铺镇中部,下辖12个村民小组,人口1360人,耕地面积1380亩。全村呈丘陵地貌,西高东低,涟水河支流——相思河蜿蜒2公里穿村而过,是三塘铺镇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贫困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也是我镇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96人,其中18 岁以下23人,18-60 岁50人,60岁以上24人。全村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且基本上为无劳动能力的60岁以上留守老人和18岁以下留守儿童以及患病人群。

相思村主导产业为农田种植、家庭小规模养殖和外出务工,其中以务工为主业的`约4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2016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18%、养殖业收入占5%、务工收入占60%、其他收入占17%。

一、主要致贫原因

1、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相思村是三塘铺镇较为偏僻的一个行政村,距集镇中心位置较远,地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自然条件、地域环境、发展空间、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该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很低。

2、无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相思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剩余常住村民基本是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大多从事种养殖,但该村人平均仅有不到1亩土地,且80%是贫瘠的山坡地,经营中需要投入的多,而产出少,几乎无收益;部分家庭养殖的仅有一头猪、几只鸡、几只羊,但受交通、信息条件限制,大多自给自足,不能形成规模,产生效益;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更谈不上扶持村民。

3、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该村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4、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该村贫困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80%以上,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建筑、挖煤等体力活,虽然有些收入,但与其他人相比,收入有很大差距。

5、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该村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各单位部门、社会各界踊跃为贫困户捐资捐物,部分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为他们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国家应该供养他们。

二、存在的问题

1、2014年扶贫建档立卡时对评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核实不准确,随意性比较大,将不是户主的家庭成员作为户主上报,并录入扶贫开发系统;

2、2014年、2015年脱贫认定的时候,上级政策脱贫标准不明确,加之部分镇村干部工作不扎实,没有逐户逐项核实确认,导致不符合脱贫条件的对象被脱贫;

3、2016年开展挂图作战时没有严格把关,没有与扶贫开发系统信息逐一核对,导致建档立卡户数、人数与挂图作战公示的户数和人数有一定的出入;

4、原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流于形式,没有入户核实贫困户基本信息,没有将致贫原因找准,主要帮扶措施也没有针对性。

三、对策及建议

1、深入推进异地搬迁工作。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通过多方协调,相思村贫困户中共有12户进行了危房改造,6户进行了异地搬迁。危房改造平均每户补助6000元,易地搬迁平均每户补助80000元,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确保了贫困户住房安全。但资金扶持力度、政策享受户数力度远远不够,特别是异地搬迁政策性限制较多,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建议多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快速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全村人口分区域集中居住,形成分片集中的新农村局面,既解决农户住房问题,又将院落建成了新农村景点,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相思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新硬化公路6.7公里,新装路灯100余盏,新建休闲广场2个,对交通要塞-相思桥进行了全面改造。但还是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村仍有约1.5公里公路没有修整硬化,有些地段路面狭窄,通行不便。特别是农田灌溉水渠和水塘等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农业生产影响十分明显,建议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

3、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相思村地大人稀,劳动力较多,如何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此轮精准扶贫重点解决的问题。2015年相思村争取上级支持,新建了一个53亩的无花果树基地,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更没有产出效果。建议在该村开展多层次的农业基地建设,既要发展见效快的项目,如大棚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及专业养殖基地等;也要发展见效持久的项目,如一些特种果树基地、林木基地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既美化了环境,又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同时,鼓励农户联合发展农家乐、垂钓健身等产业,为农户增设又一致富渠道。

4、强化贫困户输血与造血功能。扶贫关键是扶人。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资金,如果扶持的贫困户对象无动于衷,扶贫攻坚工作将彻底失败。对于此类对象,建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为每户贫困家庭业务培训一至两名掌握实用技术的劳动力,让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二是继续加大帮扶力度,"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励贫困户利用农田、山地等优势资源,开展种植、养殖产业,增加收入;三是继续深入推进金融帮扶,解决部分有能力脱贫的贫困户融资难、办事难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扫平障碍。

5、加大保障扶贫力度。在相思村诸多贫困户中,有一种贫困人口,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致富门道,他们靠自身根本无法脱贫,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残疾病人等。对此类对象如何开展精准扶贫,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议加大保障扶贫力度,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五保等民生政策,对因病致贫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帮扶单位筹资帮其购买社会保障,使贫困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通过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让治病、养老等包袱沉重的贫困家庭,看到脱贫的希望,走上勤劳致富的路子。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6

十堰市自实施千企进千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2022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二、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2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2、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22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22-2022年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22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22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22-2022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春赏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2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22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议

1、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2、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篇7

**村作为“十三五”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13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14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1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14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2023农村扶贫调研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