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旅游调研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4-07-22 12:20:45 分类:调研报告

对待调研报告,大家一定要遵照上级的命令,拟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组织(如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创建,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90后旅游调研报告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90后旅游调研报告推荐5篇

90后旅游调研报告篇1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月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的第一大产业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加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关联辐射功能显著,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增加外汇收入,是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来源;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创造新的市场劳动岗位,可为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旅游引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促进观念更新;提升焦作整体形象,促进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的保护和开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生态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带;确立城市标志物和市树、市花,组织地方的旅游节庆活动,形成独特、鲜明、富有个性的城市旅游形象。暑假期间我对附近市区的旅游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

针对该处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宣传活动,该地周围的环境以及旅游团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态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风貌、都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与之相结合,所以这些也要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第一、我采用取样拍照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环境,景色和人流进行了拍照。

第二、我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各个景点给游客发放200份问卷。

问卷调查题目有10道题目,分别如下:

1、您对此地的了解程度。

a、比较清楚b大致了解c、印象模糊d、很不清楚

2、您在景点会选择什么样的住宿地点

a、回家睡b、民居c、便宜的旅店d、宾馆酒店

3、您觉得这的旅游消费是否合理?

a合理、b偏低、c偏高

5、您已经或计划去那些景点?(自写)

6、您这次旅游采用何种交通方式?

a、步行b、包车c、自驾车d、路边找车

7、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如何?

a、丰富b、中等c、一般

8、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

a、山水自然风光b、少数民族特色c、气候条件

9、您对这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程度?

a、开发充分,管理到位b、开发不足,管理到位c、开发充分,管理缺陷d、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10、您认为这的景点缺乏的是哪些方面?

a、导游服务b、景点整体规划及安排c、基础配套设施d、地方特色购物e、文化背景挖掘f其他。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为台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很滞后。旅游者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旅游者在景点的消费少,景区门票、餐饮和住宿占了绝大部分(76%),这表明该地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旅游消费导向,如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对旅游景区质量及导游等景区服务感到满意,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印象一般,对长途交通(外部交通)条件感到失望。

通过调查还得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该市共有2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兴此地旅游产品特性和旅游市场这两个因素,确定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作为长期营销的方向。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部分景区无意中造成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如过多的停车场和日益宽敞的景区道路及游步道公园化现象严重等,同时在风景区的乱搭乱建现象,正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景区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堪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水源面临威胁。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能仅局限于内部的精耕细作,部分园区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设计自己的旅游精品,推出的为我独有的特色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成为面向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这些应该由精选的旅游景点、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出色的服务六要素构成。旅游精品应该成为是旅游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和王牌产品。

五、调查的`意义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知道: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购物不仅是旅游者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目的地创收的重要来源。该市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目前仍属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品牌,也未能成为焦作旅游独具特色的吸引因子之一。该市旅游商品目前品种单一,供游客选择的范围狭小,产品档次低,新面孔少,难以吸引游客目光。

90后旅游调研报告篇2

大学生旅游的趣向和取向是我们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大学生旅游趣向和取向的开发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市场开发的方式。通过本文第一、第二部分的阐述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从旅游趣向到对旅游取向的转换,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在这里我们主要沿引营销学里4c理论中的消费者和成本这两个方面对其开发模式进行大学生旅游的二向性分析。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sneeds)、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1、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消费者(consumersneedsandwants)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流向,决定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这一切都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支撑,但这种需求又经常处在矛盾和冲突之中,就像是生产过剩与购买力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能否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组合来满足多样化需求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大学生旅游趣向,来满足大学生对旅游的需要。我们把大学生旅游的客源市场流向分为文化科研类、户外运动类和休闲交友类,并进一步细分为追忆旅游、调研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3个大类12个小项。

(1)文化科研类(调研旅游、追忆旅游、科技旅游、修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学习性,满足大学生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以达到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目的。

(2)户外运动类(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运动竞技项目,刺激大学生的求新、求异的探索猎奇需要,满足年轻人对运动和竞技活动的需要。

(3)休闲交友类(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交友旅游、情侣旅游)。强调对大学生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时的休闲交友功能,有效减缓大学生学习压力。

2、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成本(cost)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对其旅游趣向和取向有着强烈地制约作用,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合理定位是打破这种防御机制的可行方式。针对大学生自身的情况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消费特点采用不同的定价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因其本身涵盖了商品的概念,所以在总体上这个规则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如今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其旅游支出还来源于父母资助,价格弹性机制显得十分敏感。如此可见,价格对旅游需求的影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并且有能力出游的概率会随着旅游产品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对旅游费用的预算都是一篮子的。这就要求在互补性旅游商品的价格上予以大学生优惠,以便减小其价格限性因素对旅游趣向到旅游取向的转换。这些互补性旅游商品是指能满足旅游者其它需要的产品项目。比如,大学生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对吃、住、行、购物等物品和服务均有所需求,而这些项目的价格将影响对本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当互补品的价格上升时,对本种旅游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所以在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时,可以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为主的交叉性定价策略,以较低价格策略获得市场准入通行证,使旅游产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大学生,迅速占领大学生旅游市场。

3、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便利(convenience)

要想使大学生从旅游动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便利,既是购买的方便性。这要求开发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旅游购买方式和偏好,让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同时,也享受到这种消费给自己带来的优质服务。而这种便利主要体现在能否直接为大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旅游路线,能否为大学生直接提供更多旅游咨询服务,能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大学生旅游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受限性,这就对旅游信息的传递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把便利原则贯穿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信息的传递一般可以通过高校团学会、学生社团及校园代理机构等中间渠道,只有紧密地加强与这些中间机构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促成旅游的行为的发生。

(1)通过高校团学会、学生社团向大学生提供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定期定时的向团学会或社团提供旅游产品相关资料;并可不定期的与这些学生组织开展一些与旅游有关联谊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认识。

(2)通过校园代理机构向大学生开展相关的旅游咨询服务,并可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来共同研发当前大学生所需的旅游产品,校园代理机构可采用人员录用制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优先考虑,在校园营造一种良好地氛围。

(3)通过在校园张贴海报、发放单页、视频宣讲等形式来传达相关的旅游产品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4、大学生旅游的取向性思考——沟通(communication)

大学生希望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内心情感的匮乏,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却制约了旅游的行为的发生,而沟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以引导心理防御机制朝有利于旅游的行为发生角度的转化。这种沟通着眼于旅游者与开发者之间双向的沟通,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使开发者拥有自己忠实的顾客,使顾客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而这一切在具体方式上可体现为如何使得公共关系得到良好的运用,如何让高校单位为双向的交流服务,如何利用发达的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与大学生的沟通,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进行趣向-取向的转换时做到有的放矢。但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下,更体现在开发者如何去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旅游顾虑,从不同的途径去引导大学生的旅游趣向-取向。

(1)高校单位是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锻炼机会的服务单位,同时也是人才聚集地,他们知道大学生基本的需要和生活状态。所以市场开发者应通过与高校的教学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为他们制定专项的旅游产品;让大学生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最终实现校、企、学生等三方的共赢。

(2)高校每年的校园活繁多,如校园之春系列活动等。将公共关系策略与旅游产品的开发结合起来,以不同形式支持高校活动的开展,比如冠名形式的赞助支持高校团学会、社团及俱乐部举行比较大型的校内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特色旅游产品,达到宣传的目的,以此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3)一个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员,而高校恰好拥有大批人力资源。将大学生渴望得到实际锻炼的需要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结合起来,利用他们帮助宣传与推销产品,也让他们去调查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旅游顾虑等。从而实现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

(4)目前,发达的网络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大学生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旅游开发者通过建设吸引力较强的网站来吸引大学生去主动了解相关的旅游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并通过网络论坛实现开发者与大学生旅游信息的双向交流。

大学生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二】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xx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xx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 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 和5次以上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少数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以上的很少。

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是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同时安全第一在大学生旅游中感觉是最重要的约占43%,其次是费用的约为23%,舒适度约为22%,旅游的经历约为12%。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方式也趋向保守。选择徒步及旅行自行车出游的人数也占了一部分的比例,显然大学生旅游有这一方面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虑开展徒步、自行车旅游的相关项目,满足市场需求。

90后旅游调研报告篇3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在普法工作各个环节的渗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重实效、重基层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和谐金山建设的有力助推器,全面推进法治县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xx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法治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金山、平安金山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20xx年初制定印发了《xx区开展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法治县区创建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全面推进xx区法治文化建设。

(二)以点带面,做好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指导协调,以奋斗街道、新建社区、育林社区作为创建工作试点,加强联系指导,积极探索提xx县区、街道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法治示范学校、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进全区法治化建设。2013年6月举办“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金山”法律广场活动。借《城市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东风,xx区依法治区办、区民政局等单位及学术机构联合开展了有奖征文、专题培训、居民论坛、《居委会组织法》专题讨论会、社区文化节等一系列促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xx区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着力推动“法律六进”各项任务的落实。特别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社区的“四个一”建设,即“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每个月上一堂法制课;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配一套法律图书;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三)创新形式,全方位推进普法宣传

一是创新普法形式,利用电视、报纸、征文等形式全方位普法。改变以往局限于摆摊设点式的普法形式,利用xx区的网、报、台等媒介开展多层面、立体式法制宣传教育。面向全区开展了法制动漫作品征文比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区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促进了辖区群众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全方位推进普法宣传,学法意识深入人心。针对特定的节日,结合各单位实际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将普法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春节期间,在辖区全面开展对返乡人员和留守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针对交通安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进行宣传,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3.8”维权周,提高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3.15”期间,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使广大消费者知法、懂法;以人民调解宣传月为契机,大力宣传人民调解非讼、经济、便捷的纠纷解决模式,鼓励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时首选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在“6.26”禁毒宣传日联合区禁毒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禁毒宣;“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前后,组织系列广场普法、文艺普法、社区普法等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四)多方参与,普法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法治区办的宏观指导职能和部门的主体作用,建立普法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承担宣讲任务,共同履行宣教职责,合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有效资源。

二、存在问题

1、有的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软性任务,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不如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那么容易出政绩。

2、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在管理和实际开展工作上缺少有效的规范。

3、各部门沟通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虽成立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有的具体工作往往由区司法局或依法治区办孤军作战,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应。

三、有关建议

(一)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

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要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

要通过举办“法制大讲堂”等形式,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通过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唱会、法制摄影和书法、美术展览、动漫展览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第二,要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育出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要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

第三,要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应更多地依托现代通信手段和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短信、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二)强化法治文化的实践性。

法治文化建设同法治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空谈法治文化建设,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设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导向。我们的法治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百姓民生。要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区人民致力于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巨大力量。

(三)建立和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经常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沟通,通过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扩大交流,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着力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市场运作、表彰激励等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90后旅游调研报告篇4

近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前来我国旅游的动机,虽名目繁多,但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即是仰慕中国悠久的游牧、农耕文明史以及围绕此而产生的不胜枚举的名胜古迹。他们认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诗意绵绵、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以满足其反朴归真的愿望的“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应首推中国。由此,我们应认识到,乡村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这是自然和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赋予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乡村旅游资源堪称我国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潜在的优势不容忽视。旅游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引起足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是题中应有之义。山东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山里人家、海边渔家乐、务农旅游、乡村体验等等一系列乡村概念的旅游项目在为旅游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旅游市场中的一个亮点。

一、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丰富了我国旅游资源。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牧场冰山、农村风光,自然保护区、多民族的风俗人情和历史名胜古迹,无数的地方性土特产品和美术工艺品寓于民间。山东省的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迅速。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省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一大批乡村游项目迅速崛起,如莱[本文转载芜房干村、威海“胶东渔村”、长岛的“渔家乐”等,威海西霞口、龙口南山等新农村也成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东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乡村游”主题的提出,无疑为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乡村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识比较滞后的背景下。出现了随大流的旅游趋势,尤其是节假日、“黄金周”。景点 “人满为患”,出来旅游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个风景留影都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以泰山、大明湖、崂山景点尤为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笔者认为发展这些地区乡村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如能巧妙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青岛红岛休闲渔村推出“挖蛤拾贝”活动,莒县浮来青绿色生态旅游区推出“江北茶乡”观光之旅等都比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鉴。

3、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是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由于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乡镇企业要撤销或调整,当地的经济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加速农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开发条件比较好的一些乡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农村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对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旅游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诸如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贝外,还需要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商场、旅游交通、文化设施等与之配套,这就为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发展乡村旅游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发展乡村旅游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系统各个部门都会产生促进作用,在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如乡村旅游可以使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艺品等乡镇工业得到发展;可以促进商品交换、商业繁荣、市场活跃;可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闭塞的乡村对外开放,经济搞活;可以刺激当地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旅游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的建议,改善乡村的环境等;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和改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这种广泛的人际交流,会使人们的观念,习俗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会逐渐改变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性,美化人们的语言、心灵,更新人们的观念;锻炼和培育起一批旅游业经营和服务的人才。总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对所在地区整个社会综合体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我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容及特色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例如青岛、烟台、威海;一望无际,勃勃生机,绿树成荫的平原乡村,以菏泽、济宁、德州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为特征的山村国乡,其中临沂就较为突出。

2、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主要表现为各

地节庆、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节、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菏泽的斗鸡、斗羊比赛、淄博的灯会。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我省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潍坊杨家埠的年画、济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鲁锦工艺、鲁南地区的柳编、菏泽的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博山菜、青岛海鲜等,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 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5、 缺乏商品意识。目前国内外发展旅游业,其重大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旅游业本身,而是“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而我省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尤其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

三、开发我国乡村旅游业的构想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把乡村旅游业与乡镇企业同等对待,也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在全盘筹划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发乡村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必须领导重视。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并具特色的地方,当地政府要把兴办乡村旅游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省大部分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设计乡村旅游项目。旅游开发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旅游活动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证,也是旅游经济的生命所在。在设计乡村旅游线路及组织旅游活动中,应将其放在首位。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是在乡村文化景观上体现出来,在旅游线路的规划中应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如潍坊杨家埠每年都会推出让游客亲自制作年画的活动,亲身体验的感觉。备受游客尤其是韩国客人的欢迎。

4、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问题,从吃来说主要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虽然没有必要搞星级酒店,但必须保持卫生、舒适,并解决洗澡等问题,最好是

兴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价低廉的庄园式的旅舍,如长岛的“渔家乐”就为游客提供了比较干净、卫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应比较不错。

90后旅游调研报告篇5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原发布者:韩晨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四、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大多数旅行社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的同时,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对社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涉及服务质量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从而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有些旅行社还加强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二是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广泛影响。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业率先导入ci,实施名牌战略,采用琅琅上口而又有丰富含义的“广之旅”简称,和让人怦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您”,设计了新鲜活泼亮丽的新商标。导入ci后的广之旅不断通过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使“广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广之旅被全国质协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满意服务单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并创立了“青旅在线”网站和16家中青旅连锁营业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批旅行社通过了is0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自觉按照标准规程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率显著上升。如国旅总社,为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在2000年积极开展了is09001质量认证工作,明确了企业“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发展目标,2000年底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广义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

世界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①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全球范围看,现代旅游业开始于十九世纪中期,到上世纪50年代,世界旅游业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统计数据,从1950年至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从0.25亿增加到9.8亿,增长了约38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②金融危机及甲型h1ni流感等个体事件对世界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消除,世界各地的旅游业都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亚洲地区旅游业的增长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旅游行业的特性,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为严重。受甲型h1n1流感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旅游业曾受重创,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表现出的复苏势头也较为强劲。2011年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国际游客数量较2010年增长4,500万人次,增长了4.81个百分点,国际游客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调查与产业投资分析报告》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经济体经济复苏程度不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略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率较高。在国际游客数量增长的所有地区中,新兴经济体为此次复苏的主要驱动力。2011年,亚太地区旅游业虽然遭受日本地震影响,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亚洲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达2.16亿人,较2010年的2.04亿人次增长6%。这符合全球经济形势的现状,亚洲地区将继续主导2012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行业表现。

③未来十年,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同比增长4.4%。其中发达经济体增幅(5%)超过了新兴市场(3.8%)。旅游消费最多的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该机构预测,2012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增幅将在3%至4%之间,有可能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岗位达3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更多是人喜欢四处走走,旅游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全面化人文化。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的问题,过度的开发使一些地方的环境受到破坏,旅游消费越来越高,节假日涨价成为普遍现象。

《90后旅游调研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