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犯调研报告6篇
对于调研报告,写作者必须要依据工作的需要,拟定出可行性高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可以评估项目或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老年犯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老年犯调研报告篇1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大幅上升,未来老年驾驶人的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伴随着我国对申请驾照的年龄进行了放宽,特别是初次申请小型汽车驾照的年龄限制的放宽,老年人也可以申请小型汽车驾照,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怀,圆了一些老年人的“开车梦”。但是,由于老年驾驶人本身素质的原因,老年人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在进一步增加。结合实际工作,浅谈一下老年人驾车安全突出问题及对策。
一、老年人驾车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年老体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状况会随随之衰退,体能减弱、反应能力也开始下降,变得不灵敏、行动缓慢。而驾驶机动车是一项风险很大的工作,对于驾驶人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反应能力上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由于老年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具有危险性。
(二)视听能力下降,辨别力衰退。在视觉方面, 60岁以后,老年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力水平急剧衰退,近距离视力比远距离视力减退得更明显,出现所谓的“老花眼”。此外,还会出现视野狭窄,对光量度的辨别力下降,视觉感官的调节功能减退。老年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在减退。在不良听觉条件下或有噪音背景的情况下,比如在驾驶车辆过程中,老年人往往不能正确辨别出声音的来源和方向。因此,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那么,将是很难应对的。
(三)耐力下降,不易久开车。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体肌肉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肌肉变得松弛,容易疲劳,耐力开始下降,难以坚持长时间驾驶车辆。而疲劳驾驶又是诱发交通事故的突出原因。
(四)为保安全,占用超车道。老年驾驶人各方面都不如青壮年,开车速度慢,影响到道路的畅通,而且对行人及骑自行车人最具威胁性。老年人自身的耐冲击能力低下,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在道路行驶过程中,为确保安全,长时间占用超车道,致使后车越黄线超车,加剧了行车的危险性。老年人驾车相对来说速度比较缓慢,在拥挤的路段上更容易被挤、被催促,从而使心情变得过于紧张和急躁,驾车时容易出现动作机械,油离配合不当等情况,影响行车安全。
(五)年龄增大,要求增高。老年驾驶员身体状况不及年轻人,不适合长时间驾车,对车辆乘坐舒适性及车辆操控性要求比较高。遇到突发事件反应速度慢,对车辆主动及被动安全性要求高,不适合驾驶内部设施操控复杂的,掌握不了其基本操作,遇到紧急情况,乱了方寸。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针对老年人驾驶车辆存在的安全问题,交警部门要对此高度重视起来,认真加以管理和整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老年驾驶人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现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一)加强正确引导,优化服务空间。交警部门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努力为他们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公交服务空间,提供优化的站台服务,采取优惠乘车的方式,引导老年人群主动放弃驾车,选择公交出行。这样,既减少了由于车辆数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车辆拥堵,同时,又使老年人驾车带来的安全问题得到控制。
(二)认真加以提示,不要疲劳驾驶和高速行驶。因为城区主干道路上常常出现道路拥挤的现象,老年驾驶人要避开高峰时间段出行。同时,老年人的应变能力较为迟缓,体质相对年轻人要差一些,对车速、车距的判断能力要低于年轻驾驶人。如果高速行驶,一旦出现险情,难以果断采取应变措施,所以老年驾驶人应避免高速行驶和长时间驾车。
(三)尽量减少夜间和恶劣天气的出行。由于夜间能见度很低,视线模糊,同时,雨、雪、雾等天气道路能见度低、路面湿滑。这些不利条件对于驾车人要求很高,而老年人由于本身条件的原因,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故。所以,老年驾驶人应减少夜间和恶劣天气的出行,这样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交警部门要积极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针对对于老年人驾车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宣传,使他们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要告诫老年驾驶人感觉身体不适时,应避免驾车活动。如在驾车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驾车活动,到就近的安全地带休息,避免不安全行车带来的问题和危险。
(五)不断完善道路交通设施。考虑老年人驾驶人有视力、听力、感知和反应能力、操作的灵活度等功能衰退现象,因此,交通管理部门在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时,应照顾老年驾驶人的特殊需求,把街名和路标的字体放大,设置更宽更亮的地上路标,道路中线装置更多的反光板,交通信号系统的.制造和设置上应相应的改进。这样,老年人在行车过程中就会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反应。
( 六)生产更加安全的车辆。老年驾驶人对车辆乘坐舒适性及车辆操控性要求比较高,遇到突发事件反应速度慢,不适合驾驶内部设施操控复杂的,要求车辆配置简单易操作。汽车性能的改进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开发、推广老人易乘易驾的机动车辆,瞌睡警告系统、高功能尾灯、预检转弯检测系统、车道保持系统、超级光滑风挡玻璃涂层等。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减少由于车辆本身原因造成的危险。
随着老年人融入驾驶汽车行列,老年驾驶人队伍将越来越庞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学车还处在“萌芽”阶段,许多管理和服务措施还不完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行车安全,交管部门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交警部门应及时完善一些管理办法和措施,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驾驶人管理办法和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创造一个和谐的交通环境。
老年犯调研报告篇2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和我矿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队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全队上下积极行动,精心设计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和主题目标,积极深入队组,深入职工中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在调研活动中,一方面了解到广大职工对“创先争优”活动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推动了我队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对于出现在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地措施,才能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更深入。
一、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随着61二上皮掘进进尺的前移,离开口处中线的位置越来越远,工人们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尺寸的掌握要求就越高,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将中线位置前移,以此来校正巷道的掘进方向。但是,每一次对中线的前移,都会带来大大小小的`误差,日积月累同样会影响到井下工程质量。
在黑暗的井下,看不到中线的位置就如同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如何保证好工程质量?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能否在不前移中线的前提下,又不影响工人的正常使用?工作中如何才能在为职工带去方便,降低难度,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呢?
带着诸多疑问和技术性的难题,从上月中旬,队长组织专题工作小组,多次深入井下61二上皮和6116瓦斯巷进行调研,认真听取工
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井下复杂的地质构造,恶劣的生产作业环境,亲自动手拉尺子,对中线尺寸、巷道距离反复测量,认真填写数据,一次次的进行尝试,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周围每一名队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种技术难题面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在失败和汗水过后,终于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将中线进行延长,既不影响工人的正常使用,又不会再移动中线过程中出现误差。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础上,增加到“三个点”、“四个点”、“五个点”随着生产战线不断拉长,中线上的“关键点”也不断增多,通过确定中线上的几个点,来确定中线的方向,以此来延长中线,为井下工人指明了方向。
二、通过这次调研,反映出我队存在的几个问题。
1、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难看出我队还缺少技术型人才,现有工人知识水平偏低。
2、队中大学生人数占我队总人数的10%,如何利用好、培养好现有的人才,是我队在今后安全生产中的首要任务
3、队中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随遇而安的心理普遍存在。
4、员工思想过于保守,不敢打破传统,缺乏领导力,缺少敢为人先的精神。
三、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
1、加强工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注重职业道德、安全法律意识和实际安全造作技能的综合培训:要充分考虑员工文化
层次较低的实际,加强技能培训,使培训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2、队中要举办一些“岗位技能实操”的活动,要对每一作业地点的特殊情况,每一道工序的安全措施,每一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某一作业地点使用某一台设备安全地完成某一道工序,每人都进行上台操作,掌握所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严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措施。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法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事故预防和处理、避灾自救等方面的培训。只有具备了丰富知识和良好的工作经验,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在生产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在困难中查找问题,能否在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法,需要全队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建设更大更强开拓二队发奋努力,策马扬鞭!
老年犯调研报告篇3
为了更好地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真正掌握全县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现状,我县组成21个工作组(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基本现状
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面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空巢综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在医疗治病方面希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可以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希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形成原因
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存在问题
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情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空巢综合症。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必须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策建议
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形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一访四查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
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
老年犯调研报告篇4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出台实施了许多养老、惠老政策,多数老年人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对当前的物质生活基本满意。相对于物质生活,老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满意程度稍低了些,结合有关材料和本人走访调研了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 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贫乏。
(一)电视、收音机成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看电视是老年人自我娱乐、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绝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况,没有一天不看电视、听收音机的,有的老人每日看电视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从时间上秋冬两季更长于春夏季节。
(二)参加文体活动成为老年人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由于我盟目前为老年人建设了相当数量的文化活动室等休闲场所,苏木(乡)镇所在地的老人们把打打麻将、扑克作为重要的娱乐活动项目和扩大交往的手段。旗县所在地由于老年人相对集中、娱乐设施相对不足,除部分热爱文体活动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结队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闲谈成为打发空闲时间、相互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参加知识性活动成为老年人重要选择。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小学甚至文盲的比例占到七成以上。相当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学习知识,充实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
要填补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与社会共同努力,结合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精准扶贫,不断地延伸、扩展和优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间”。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关注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一是弘扬孝道文化。把弘扬孝道文化作为一项文明创建任务,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健全宣传队伍,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孝道文化宣传评比活动,让关注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行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敬老模范嘎查(村、社区)和孝亲敬老先进评比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
二是发展老年教育。建议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现有的教育条件,办好老年电视大学和老年进修学校,引导老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较多、有条件的'苏木镇也可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
三是开展文化下乡。相关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龄工作部门也可以积极组建老年艺术团,一方面艺术团成员可以自娱自乐,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编排节目送戏下乡,为广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粮。
(二)开展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近年来,我盟在体育健身设施上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够完善,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建设门球等我盟传统老年活动设施的建设。同时要整合学校、部门、社区现有资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方便老年人开展文体健身活动。
二要健全软件组织。各苏木镇、社区可成立老年人体育群众组织,积极组建广场舞队、歌唱队、棋牌队等各类文体团队,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
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要经常组织开展大型文体交流活动,如与周边盟、旗联合举办老人步行健身走活动、广场舞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健身队伍中来,搞高自身身体素质。还要因地制宜、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诸如太极拳、抖空竹、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关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是在精神上敬重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要倾听他们的意见,体现在老年优先、老人在上等方面;
二是在心理上满足老年人。体现在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和尽量顺从老年人的意愿。比如帮助老年人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引导老年人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支持老年人发挥余热等等。
三是子女要唱主角。在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况下,精神赡养显得更加重要,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一份回报。
四是老年人要自强。老年人要融入社会、融入社区、融入集体、融入自然,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做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要培养兴趣,广交朋友,丰富生活,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总之,要实现积极老龄化,老年人应该有精神寄托,但不要有依赖思想,不要过于依赖子女,应该自己动手做好自己的事。
老年犯调研报告篇5
概述
1、调查目的:为了了解老年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包括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从而使更多的人重视和关心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拥有一个优越的环境来安享晚年。
2、调查方式:走访社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50份),收集后整理信息
3、调查范围:南宁市西乡塘区各社区居住的老年人
一、调查报告主要内容
(一)前言:
为了对现在城市的老年群体的生活进行详细的了解,我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南宁西乡塘区的几个大的社区进行了走访和问卷发放,收集了很多老年人群体晚年生活的信息。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从老年人基本信息,老年人经济收入和来源,老年人社会交往和老年人精神娱乐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向接受调查的老年人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此调查报告。
(二)主要内容:
1、由于我调查的地点都是各大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所以调查问卷收集上来大多数老年人都处在60-70岁之间,高龄老人很少。
2、从回收的问卷来看,65%的老人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选择了一般,17%的老人选择了较好,只有8%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好,对自己的健康很有信心。
3、对于现在老人的居住状况,因为调查地点都是大的社区,得到的结果有42%的老人是和儿女居住的,40%的老人是仅与老伴一起居住,只有13%的老人是独居的孤寡空巢老人。
4、关于目前老年人的收入情况。大多数老人的收入还是可观的。多来源于退休金和儿女给的赡养费,收入数目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xx元的人数居多。高收入的老年人在调查中很少。
5、在对老年人平日生活的兴趣爱好的收集中,绝大部分的老年天选择了扑克、麻将和太极、晨跑。也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旅游、度假。看得出来,老年人的生活还是十分的丰富多彩的,很多老年人都会享受生活,在对生活现状的调查中,有大部分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是持满意的态度的。只有个别的老年人觉得现在的生活是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也许是身体健康方面不是很理想,也许是生活方面的精神娱乐不充足造成。但大多数人的满意态度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现在老年人的幸福感还是很高的。
6、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因为在一个大的社区内,同类群体还是很多的,所以调查出的结果也是大部分的老年人与其他老年人经常往来、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也有个别老年人表示自己和其他的老年人关系疏远或不往来。
7、在生活期望上,很多老年人都表示希望社区多多提供或改善医疗护理、娱乐休闲等服务。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大多数老年人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期待。在调查问卷填写和聊天中,很多人都表示希望能活的健康,开心。
8、在未来的养老方式上,很多老年人还是倾向于家庭养老的模式。期望能在家里和儿女或
不和儿女住着安享晚年。期望去养老院或旅游胜地养老的人很少。但很多老年人也有在旅游胜地短时间休养的愿望,但都表示,条件再好或是环境再好,还是希望在家里养老,才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热闹。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群体,很多老年人为了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注意饮食的安全与卫生,并有定期的进行身体体检,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度的锻炼和乐观快乐的生活态度。很多调查的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都选择一般,这也说明作为亲人,儿女,要更加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用有硬朗的身体去享受晚年的安乐。
2、“孤单感,冷清”是老年人常常可以感受到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甚至是自己一个人独居的空巢老人,更是经常会有这种情绪。这种情绪的存在是不利于老年人晚年的健康生活的。虽然从调查结果来看,空巢老人的数目还是相对少的,大多数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有儿女或老伴的陪伴,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作为社区的负责人,应该定期去慰问,或组织社区活动,让那些空巢老人加入到社区的大家庭来,从而来减弱他们的孤单感,感受到人多带来的温暖。作为儿女,更应该时常回家去照料和慰问老人,这才是最有效的减轻老人孤单感的方式,不要只顾着自己热闹而忽略了最需要热闹的家人,父母。
3、老年人的生活开支其实是挺小的,只要身体健康,日常也没有多余的开支。从调查的结果看,老年人靠自己的积蓄,退休金和儿女的赡养费来过生活的是占大多数的。孝顺父母虽然不能只看到给予的金钱,但让老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是做儿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4、对于老年人平常的日常活动,我在假期期间的一个早晨去过人民公园,那里有很多老年人在晨练。唱歌的,跳舞的,舞剑的,甚至是散步聊天的,人非常的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人民公园给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平台,让他们能在那里自由的发挥施展技能和才华,愉悦身心,放松心情,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就需要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同样的,在社区调查的问卷中,也有很多的老人在兴趣爱好中选择了太极和晨跑,这种早锻炼的习惯让那些老年人都看上去很精神,很硬朗。当然也有很多老年人的娱乐方式是扑克和麻将。这同样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娱乐,在社区中常常看到一群老人围在树脚下象棋,打扑克,或在社区专门的棋牌室打麻将,这种群体娱乐很好的满足了老年人们爱热闹的心情,让他们忘掉孤独感等消极情绪,这些在社区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看到会觉得其实老年人们比年轻人还会找乐子。
5、现在的社区居住,让很多的老人也有了朋友的陪伴。大家傍晚都下到楼下来散步,聊天,
就很容易熟络起来,渐渐的可以家常里短,说说生活,说说儿女,确实,老人们也是很需要朋友的。在社区里调查出得结果很乐观,很多老人都不是独来独往的,都有几个可以聊天可以唠嗑的朋友,在茶间饭后,打发时间,消遣日子。如果社区组织老年活动,他们还可以一起参加,增进感情,何乐不为。这也是从无形中减轻了那些不在儿女身边的老人的孤单感,有了自己的兴趣可做,有了朋友的陪伴,生活中多了欢乐,就会少了孤单。所以我觉得造就这样的圈子和氛围,对老年人们非常重要。
6、在中国,老年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都倾向于家庭养老。儿女承欢膝下是最大的愿望。
当然,现在大多数的老人应该是和老伴居住,儿女定时探望,有些孤寡老人也会选择敬老院,养老院之类的地方养老。从调查的结果看,敬老院养老院都不会是老人们养老的第一选择,事实也证明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是在家安享晚年的。
二、调查感想
现在的社会上,老人逐渐增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障也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必须研究的棘手问题。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也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关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更要关爱社会上那些需要我们奉献爱心和温暖的老人。尤其是那些孤寡,空巢老人,他们缺少亲人的关爱,缺少亲人的温暖,缺少快乐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们,爱护他们。因为爱老人就是爱自己,我们也会有老去得一天,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同样也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爱。就让这样的爱心和责任从我们身上开始传递,一直传递下去,不要让老人觉得他们已经不重要了或者成为了社会的负担,我们要努力的让社会上老人都能拥有一个温暖的社会大家!附:调查问卷
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姓名:
2.您的性别:
3.您的年龄:
4.您以前从事的工作:
5.您的受教育程度:_______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其他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6.您目前的健康状况:____________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7.您现在的居住状况:
a独居b仅与老伴一起住c与老伴、子女一起住d仅与子女一起住
8.您目前的收入的主要来源:_________(多选题)
a、国家补贴b、退休金c、现工作收入d、儿女赡养费
9.您目前的每月的个人收入大概是多少呢?
a.1000以下b、1000---xxxx元c、xxxx---3000元d、3000元以上
10.您平常有什么兴趣爱好:
a、扑克、麻将b、太极、晨跑c、琴棋书画d、炒股、炒楼
e、旅游、度假f其他_______(填写)
11.您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满意吗:a很满意b感觉一般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e其他
12.您平时与其他老年人往来的情况
a经常往来,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
b关系疏远,不太往来,只有节日才登门拜访
c很少或不往来
13.您现在最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多选)
a心理服务b医疗护理c饮食保健d娱乐休闲e代做家务f其他
14.如果可以选择,您更愿意在哪里安享生活?
a家里和儿女b家里(不和儿女)c养老院或疗养院d旅游胜地
老年犯调研报告篇6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区在20xx年左右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xx年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5.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1.01%。近年来,**区从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加大投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区老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长,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一是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能供养老年人入住的床位数仅为老年人总数的0.49%,低于全国1.59%的平均水平。二是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不够。全区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只有1家,提供半护理和全护理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业场地小,设施差,医护等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在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等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仍运转困难,发展缓慢。
(二)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薄弱
**区约有65%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基础薄弱。一是农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日趋增多。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赡养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已在**区全面实施,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老龄事业财政投入不足
20xx年1月起,**区对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80周岁至8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20元;90周岁至9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240元,高龄津贴标准较低。
二、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措施和对策
(一)推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应对老龄化,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要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老龄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发展老龄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要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快推行和不断完善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等。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逐年提高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龄津贴标准;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保障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保障好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
(三)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批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健全服务网络。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办家政服务,在用地、融资、税费、水电气等方面加大优惠扶持力度。三是加快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工作,鼓励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参与为老服务。
(四)进一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创建老龄产业,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健康、养生、文化等服务市场和老年特殊用品市场,开发建设功能配套的高端养老休闲示范社区,发展多种特色的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产业向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要利用社区宣传栏加强《老年法》的宣传力度,强化维护老年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社区建立法律服务网点,公布法律,形成较为完善的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同时开展老年维权月活动,举办老年维权大集、法律讲座、送法律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把贴近老年群众生活的法律知识送到老年人手中,进一步在全市形成关爱老年人、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组织编写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案例,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加大对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遗弃、殴打、伤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老年人有屈能诉,有冤可申。还可联系各级法院对涉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并开辟老年法庭和维权绿色通道,实施诉讼费缓减免制度,让更多的老年群众享受到无偿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