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调研报告范文5篇

时间:2022-08-04 21:28:36 分类:调研报告

不同种类的调研报告,其报告格式和写法总体上大体相同,调研报告是调研事件的文字载体,是执行一项程序的书面参考,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扶贫调研报告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5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篇1

按照整体安排,20xx年xx月19日至xx月21日,我们赴旬xx底庙镇、太村镇、马栏镇、职田镇、湫坡头镇、城关街道办事处等镇办,在店子河村、乔村、太村、郭崖沟村、散集村、前益阳村、上墙村、青村等村进行调研,逐村走访深入了解“三讲话一通报”学习贯彻情况及脱贫攻坚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了解,我们将贫困户致贫原因归结为“自然条件+精神状态”的小循环,即因自然条件差生产技术不到位,加之思想上缺乏脱贫意识,导致贫困户难以脱贫、贫困村整体贫困。具体表现如下:

(一)自然条件较差。其中走访的8个村大多位于河谷沟壑地带,海拔较高,土地瘠薄,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村庄位置偏僻,居住条件较差,多数群众仍居住在土窑洞中,且年久失修。比如湫坡头镇散集村村民赵润河,其子离异留子且外出打工,现住窑洞三孔,年久失修,冬天不挡风、夏天不挡雨,危漏严重。店子河村大多剩下年老体弱的群众,住房均是多年前的旧房,没有能力进行修缮,多数群众等待移民搬迁脱贫,不愿修屋建房,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二)行路吃水用电困难依然存在。这些村普遍居住分散,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通村道路和村内街道坑洼不平,部分村主要街道路面简单硬化且已破烂不堪,群众出行不便。太村镇、马栏镇等通村路坑洼严重,群众来往经商,发展产业就显得更为困难。同时,普遍存在用水困难,部分群众要在露天泉眼取水,遇到阴雨雪天,生活用水很难保障。部分低压电网改造还没有实施,缺电导致群众家中电器有时无法正常使用。

(三)上学和就医困难较多。由于村庄规模较小,学龄儿童不断减少,加之前几年合校政策,很多学生要到附近完小上学,这些完小没有寄宿条件,年龄稍大的孩子每天走读,来回往返5公里以上,小一点的孩子学生家长必须天天接送,个别村教学点还存在一两个老师教两三个学生的情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村级卫生室仅在形式上存在,缺少必要和常规药品,多数群众就近看病不方便,医疗条件极为有限。

(四)群众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村民主要以小学和初中学历居多,还有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部分村干部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大多数村没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村民农闲娱乐主要是打麻将、谝闲传。基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一些群众好吃懒做、不求上进、惰性十足,缺乏脱贫致富、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

(五)产业发展水平低。多数村以种植果树为主,群众果树作务依靠自身经验,技术水平很低,村中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年龄多在60岁以上,同时,由于对果业投入的技术不足,加之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致使果树病害严重,降质减产严重,去年因整个果品滞销,多数果农亩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六)残障人员多,因病因灾致贫相对较多。调研的村因病、独居的人数较多。比如,店子河村刘润民一家四口,其因脑梗住院,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妻子要常年照顾老伴,支付高额医药费;儿子中专毕业后在外打工,收入仅够自己使用,至今未婚;女儿出嫁长安区,平时无法回家,家庭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店子河村民刘积仓,常年独居共育三子,大儿子另家在村务农、二儿子另家在新民务工、三儿子在西安务工且离异,均无法顾及老人日常生活。

(七)村级班子带富能力不强。多数村干部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且年龄大,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山村,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习惯于等靠要,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市场经济意识淡漠,经营管理经验缺乏,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十分有限。

二、对策建议

通过解剖麻雀,对村情村容进行了客观了解,我们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分类施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把“三讲话一通报”和省市有关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纳入“两学做”学习教育内容,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辅导和心得体会撰写工作,真正把上级的要求讲清楚,把有关政策讲到位。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着力解决好节点村的通村路、街道硬化、活动广场、人畜饮水、灌溉设施和环境整治问题,为周边村群众集中居住打好基础。加快异地脱贫搬迁步伐,县镇两级要协调解决好搬迁资金和庄基用地问题,对于居住在危窑破房的群众,按照国家移民搬迁政策进行补助,将其搬迁到节点村居住;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捆绑住建、民政、扶贫等几项政策,对于短期内无条件搬迁的村子,要从最亟待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入手,改善群众生存现状和生活条件。

(二)落实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落实“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工作要求,确保本轮贫困户认定工作真正做到识别精准、实事求是、群众满意。加大教育脱贫工作力度,整合师资力量,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的,可以作为生活老师,解决家长陪读和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分级诊疗、联村帮扶等工作力度,合理配置医技资源,使每个节点村有一名好医生,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能开展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解决贫困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因地制宜,技术帮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将农技、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到镇村一线,使技术干部能够经常性、近距离、面对面为农民进行苹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服务。每个村选定5到10户产业示范户,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由他们率先建设标准化果园,通过这些能人来指导带动群众科学施肥、用药、修剪,提升群众科学作务能力。在有水源条件的村推广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解决靠天吃饭的瓶颈制约。积极鼓励支持能人或村干部带头成立果农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农业的传统组织形式,为群众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增强群众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强班子,提升堡垒作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要求和研判。当前,针对部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替换增派的实际,要做好工作衔接和日常管理,特别是要围绕如何搞好帮扶工作加强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借助派出单位的力量,长远谋划、精准帮扶。要选好村支部书记,真正把能带富、会致富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当家,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提倡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对于短时间难以选优配强的村班子,通过集中轮训和集中整风,使他们能够适应服务群众的新要求。

(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多年来发展并保存的传统苹果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大老化果园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对于不适宜继续栽植苹果的区域,因地制宜指导群众发展榛子、核桃等特色杂果。利用山区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羊业,推广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对于无力耕作或缺乏作务技术的群众,可以鼓励其进行土地流转,将应用土地流转至职业农民、种养大户流转,每年收取一定土地租金,自己外出打工,多方式增加收入,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三留守”人员纳入干部包联重点对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以人为本,倾斜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对于贫困村要给予更多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倾斜,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惠民政策,对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户应保尽保,用好大病医疗补助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对残疾、智障、孤寡老人等,在居家养老难以落实的情况下,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幸福院,集中供养,使他们贫有所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先解决生活困难,再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六)创新机制,分步实施,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扶贫贵在扶志,构建“贫困户+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真帮”的工作模式,让贫困户在全程参与中体悟脱贫的不易,总结“不贫”的经验;让村支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用心帮扶中掌握工作规律,探索“脱贫”长效机制。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制定计划,分步实施,使贫困群众抛弃懒惰恶习和等靠要思想,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学习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完成脱贫目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调研调研情况

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xx镇成立扶贫调研领导组,组织镇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入全镇各村群众之中,通过问卷、座谈都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民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二、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县北中部,驻地xx河滩,距县城15公里,xx铁路、xx公路、xx高速公路纵贯全镇。东北部与xx县交界,东、南部靠xx乡、xx乡,西北傍xx县,xx河穿越中部,境内沟川纵横,形成了以浊漳河为主轴线的“三沟一点一川”地形,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境内东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势平缓,土质较肥。漫天垴海拨1626米,为镇内最高峰。向西海拨1300米以上山峰依次为小杏山、大垴圪塔、板山、天师庙山、神仙梁、前麦山、后麦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马坪。全镇属沙石丘陵温凉区,年平均气温8.9摄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无霜期150天。全镇所辖之地,滩湾开阔,宜粮宜果;坡长草茂、宜林宜牧,开发潜力较大;xx是xx境内四大集镇之一,是xx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心和窗口。

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总户数2526户,总人口8660人,总劳力2922人,xx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多产玉米、谷子、高梁、豆类、土豆。耕地面积18338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38亩,林地面积45000亩,粮食总产量49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08万元,林业产值228万元,牧业680万元,渔业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841万元。

三、本次调研基本模型

为确保调研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调研组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确定了调研的模型为生产方式分析,分别从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关系三要素六方面进行分析。

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或劳动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关系、分配交换与制度。

四、农民调研分析

基于我镇基本上是一个纯农业镇的现实,本报告的中劳动力与农民是一个等同的概念。结合调研问卷及县、镇历年统计数据显示,xx镇境内农民总体呈现如下特征:

1、人口密度低,分布集中。我镇现有行政村18个,有3213户,其中农业户2916户,人口8068人,其中农业人口5713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为18.3人,只有全县平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总体呈现地广人稀的特征。所以,xx镇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指双峰至顶村一线的河滩各村

的发展。如何落实镇党委政府“向山延伸、向水发展”的发展方针,将是全镇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人口外流严重。撤乡并镇以来,两河口地区人口长期存在外迁、外流状况。该地区现有户籍人口一千余人,实际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处xx、榆次交界处的沙旺、大牛、焦红寺一带,现常住人口仅十余人。人口的严重外流带来的是乡村的严重空壳化、老龄化,以至于该地区完全不具备实施生产建设项目的人力物力条件。

3、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群体中文盲率较高,中青年群体中仅有40%受过初中教育,9%受过高中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几乎没有。基础教育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群众接受培训教育再学习的能力,对其素质提高形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严重缺乏。在从事设施蔬菜、干果经济林种植、笨鸡养殖等三项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经验的缺乏成为一项严重的制约性因素。仅以设施蔬菜为例,因为选苗失误、温度调控不善,双峰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较重的经济损失。

域信息闭塞,部分村、乃至全镇、全县的现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群众的守旧思想并且得到真正冲击;二是缺乏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市场狭小、需求不足基本现状没有改变,干事创业的难度、风险较大。

在扶贫发展之中,劳动力资源始终其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是制约产业发展、影响扶贫发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五、生产工具分析

全镇农业生产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机械化程度比较低:根据xx镇20xx年度各村农机补贴情况汇总表资料显示,20xx年xx镇共有各类农业生产机械172件,其中玉米脱粒机102部、旋耕机12部、卷帘机34部、穴播机3部、灭茬机1部、翻转犁1部、拖拉机11部、秸秆粉碎还田机1部、温室大棚设备4部、田园管理机3部。以全镇20xx年共计耕作1.8万亩耕地计算,平均每100亩耕地才有1部享受农机补贴的农用机械。考虑到不同种类农业机械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扮演角色不同、农业机械的使用频率不同,全镇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其实还要更低一截。

在农业生产工具一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劳动对象分析

种植业方面:xx是一个传统农业镇,xx河滩一带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滩地貌,与云竹、郝北等耕地条件好的

乡镇有很大差距。从双峰往下至顶村的漳河两岸,是全镇耕地集中分布的地区。这一地区主要从事玉米等粮食种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推动下,大力发展了以黑小米为主打产品的黑色富硒有机食品种植,发展了南北翟管为中心的西瓜种植、遍布河滩各村的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在全镇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中尤以设施蔬菜园区发展成果最为显著:xx镇党委政府围绕县委政府发展三项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抓住市政府副市长王胜章包扶的有利条件,在北翟管、西崖底发展高标准拱棚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各村,形成规划面积达千亩的设施蔬菜发展区域。目前,发展设施蔬菜已然成为全镇的共识,群众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产业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

林牧业方面:以两河口沟、官上沟、彰修沟、龙门沟四沟为主,目前发展还很不充分。

七、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析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财富之母。本文中的生产资料,亦主要是讨论土地制度。

目前,我国仍旧实施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宜通则通宜分则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流转。土地承包流转将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科学配臵的必要条件。

根据镇农经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镇的土地流转

承包登记数据为零。这其中可能存在实际流转等未登记的情况,但也说明全镇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水平相当低。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经营权维持稳定与各户人口数增减情况不同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导致土地分配在各户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进而形成资源不足与资源紧缺并存的情况。

土地无法实现自由流转,意味着生产资料的优化配臵无法实现,以为这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实现。

这是制约农业发展、危害扶贫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

八、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与分配制度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程由市场调节。对于xx镇目前的情况而言,市场化程度低、生产与销售相脱节是主要的问题。

以笨鸡蛋销售为例,今年以来市场销售的不足已经明显挫伤了群众的养鸡积极性。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72.66%的群众把笨鸡蛋销售难作为自己最为希望解决的问题。

保持产业发展政策的长期性并使之完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九、扶贫工作中的政府因素

在专门针对包村干部的问卷调查中,以下三项被认为是包村工作的难点所在:

一是基层两委组织的领导能力与意识不足,无法真正起到带动作用;二是政策的连贯性不足,产业发展缺乏持久性;三是乡镇干部的能力与意识与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两河口各村为例,道路严重老化无法通行,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十、综合分析

1、劳动力方面:素质低,意识差、分布不均衡、流失严重。

2、生产工具方面:技术落后,科技化水平低。

3、劳动对象方面:产业布局规划不科学,发展程度低。

4、生产资料方面:土地流转水平低,生产资料优化配臵水平低。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匹配程度低。

5、市场关系方面:市场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6、政府服务方面:政策缺乏稳定连贯性,基础设施落后。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篇3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xx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

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是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

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

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

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

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

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

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

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

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

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

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

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篇5

开展精准脱贫攻坚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省创造性提出“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黄冈特色的“稳、准、新”产业精准扶贫路子。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分五个组深入各县市区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黄梅县16个乡镇,围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计划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养池102个,面积1100亩,投放虾苗6万斤,与58户贫困户150人签订合作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二是探索了一批扶贫路径。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罗田县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利用3年时间,向养羊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过1万元;罗田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270个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政府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贺根公司540万元贴息贷款,每户脱贫按5000元标准奖励贺根公司,贺根公司向每个贫困户无偿提供3头肉牛和兽医、技术服务,肉牛增重部分由公司、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据测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益;麻城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养殖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定制脱贫“1111”、“1151”、“1148”、“1138”工程。各地还通过光伏领航、园区辐射、合作带动、旅游联动、电商激活等办法,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的帮扶联接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三是投入了一批发展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集中投入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去年全市共统筹财政资金2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直接用于发展产业7亿元;今年,全市计划整合62.85亿元,已到位35.4亿元。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融资,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通过1:7至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20xx年以来,全市农商行已为4329个贫困户发放5.09亿元扶贫小额信贷。

四是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预计平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如发展光伏产业,建设3-5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就能实现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益。黄梅县停前镇龙成生态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资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荒山2.35万亩,贫困户仅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两项中就可增收1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一是资金整合难。尽管出台了关于贫困县资金整合的[20xx]63号文件,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县级顾虑较多,资金整合的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以罗田县为例,初步测算,该县落实三年脱贫计划需整合资金40亿元,20xx年需整合17.76亿元,但可供统筹的资金规模只有4-5亿元。二是政策落地难。有的地方政策设计“很丰满”,但具体操作“很骨感”。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和贫困户的脆弱性,决定双方均怕担风险,有的地方在政策设计上实际将风险全部交给贫困户一方。比如有的地方以贫困户名义贴息贷款,贴息贷款交给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再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样导致贫困户怕担风险而无贷款意愿,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而不敢向贫困户直接融资。有的地方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贴息贷款和具体操作办法还难以落地。三是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对接难。一方面有的企业带着产业和市场,找不到土地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贫困户拥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却找不到市场和合适的产业门路,两者之间“窗户纸”没有捅破,“寻锅补的”与“要补锅”的无法链接。

(二)市场主体层面:一是一些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据初步统计,参与种养业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注册资金过千万元的不足10%。以英山县为例,参与扶贫的市场主体97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只有33个,大多是规模以下企业。各地扶贫产业存在同质化、低端化问题,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少数市场主体动机不纯。少数市场主体在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对贫困户大多开的是空头支票;有的套取了优惠政策后,给农民的苗种以次充好;有的拿到贴息贷款,对贫困户的分红实际上是财政的贴息,没有真正让贫困户得利。三是一些市场主体投身扶贫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市场主体在扶贫的过程中怕麻烦,怕担责任,担心拿了贴息贷款后,要承担包保责任,贫困户不脱贫就脱不了干系。

(三)银行层面:扶贫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涉农贷款,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银行慎贷、惜贷。另一方面政府风险保障金不足,象蕲春按照1:7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浠水按照1:10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尽管放大系数已经很大,但由于风险保证金没有上级专项支持,全靠县本级财政筹措,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扶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过提高门槛来降低风险,比如要求贷款人年龄要在60岁以下等。以黄梅县为例,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抵押物、真正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到位的市场主体不足20%。麻城市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但该市农商行授信金额4.65亿,目前已发放贷款9648万元,不到授信金额的20%。

(四)保险层面:保险机构对于“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的三农保险工作积极性低,产品保障额度过低,保险责任过窄,经济补偿作用不明显,保险品种不多。如在特色种植业、种养业中,现在仅有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奶牛等少量有政策支持的保险品种。保险理赔程序复杂,保险公司、农户对保险合同的解释各说各话,理赔困难。

(五)贫困户层面:一是思想焦虑。发展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部分群众往往是“怕”字当头,“难”字挡路。一方面,有发展产业的愿望和信心,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担心不能选准产业,存在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现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只会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一定技术的种养模式学不会。三是认识有误区。受以前各种惠农政策、“输血”式扶贫影响,大多数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 “等、靠、要”思想严重,把产业扶贫资金当作救助资金,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有的“揣着口袋晒太阳,等着政府送红包”,少数贫困户产生了“越穷越实惠、越穷越光荣”的扭曲心理,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精准扶贫的认识。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各地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因户择业、依法自愿、县级实施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地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三)大力突破金融保险瓶颈。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为担保设计信贷新产品。加强基层金融服务,整合网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在全市所有贫困乡镇中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要优化贴息贷款发放方式,建议将政府贴息贷款直接发放给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改变农户无承担风险能力不愿贷、市场主体有一定承担风险能力而不能贷的状况。要加强对受灾的市场主体的金融扶持,增加授信额度,落实恢复重建资金,帮助市场主体度过难关。要认真落实中国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在普惠政策基础上,通过提高保障水平、降低保险费率、优化理赔条件和实施差异化监管等方式,突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惠政策和特惠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构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屏障。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一抗四保”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加快策划一批水利项目和水毁设施修复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农业、水利、扶贫、农业、移民等项目资金,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对贫困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通农产品销售体系“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领导。一是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检查督办。重点督办重点贫困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落实情况,督办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确保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二是树立一批产业精准扶贫的好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精准扶贫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产业精准扶贫典型,推广参与精准扶贫市场主体的成功模式。注重在精准扶贫企业家中产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三是发挥基层组织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组织要在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中当好桥梁纽带,既要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心,维护他们的权益,又要协助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落实贷款,还要在发生利益纠纷时当好矛盾的调解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思想疑虑,基层组织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有针对性地将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祛除政策误解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