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促基层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22-09-24 10:01:44 分类: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三、几点建议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拓创新,才能使之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要改进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紧紧围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新时期农村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改革选人办法,采取内育、外选、下派等多种方式,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和身份界限,把那些善于谋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人才推选出来,并予以重用。要通过“两推一选”和深化“双强”工程,不断探索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选拔的新路子,不断把农村党员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发展经济上,引导到带民致富奔小康上。

三要强化党员队伍建设。要严把入口,搞好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阶段基础。要积极探索农民党员、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企业党员等不同层次党员队伍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积极探索农村无职党员及离职退休党员的管理,促其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按照“管住、管好、管活”的原则,不断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通过开展“一岗双责”、设置“先锋岗”、划分“责任区”等活动,在加强机关党员、企业党员管理上取得新进展。要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可以通过赴高校落地培训、外出参观、请进来施教、到沿海发达地区外派挂职锻炼等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进一步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佳木斯市现有9个县(市、区)委,67个市直党委,46个市直党组;有530个基层党委、523个党总支、7127个党支部。现有62个乡镇党委,908个村党组织;31个街道党(工)委,342个社区党组织;207个“两类”组织党组织;全市共有党员149015名。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两区两带一城”发展战略和“十项重点工程”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保障大局,紧扣发展,突出特色,强化服务,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科学发展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固本强基工程。

深入开展“争发展排头、当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通过在产业项目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在工业三年再翻番中开展“为企业献良策、做贡献”和争创“生产标兵、技术能手”活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开展“争做带头致富标兵”、创建“场县共建、小城镇建设”示范单位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3、全面推行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为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有效解决农村“一事一议”难议成的问题,我们借鉴“四议两公开”做法,积极实践以村党组织、村代会、村委会为基本组织架构的农村新型民主管理办法,探索构建村党组织领导、村代会决策并监督、村委会落实的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将领导、决策、监督、执行“四权”分离,建立了权责明晰、决策民主、运作规范、监督有力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目前,全市96。3%的村结合村委会换届,推行了新型民主治村模式。

同时,在全市62个乡镇全面推行了以“广开渠道提建议、党委科学定决策、政府实施干实事、社会监督评优劣、组织考核问实效”为主要内容的“五环工作法”,加快了乡镇基层民主建设进程。我市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经验在全省组织部长座谈会上交流,并在《黑龙江日报》、《党的生活》杂志、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刊发。

5、实施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工程,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三年攻坚战,共落实资金5947。8万元,新建和改扩建428个场所,使全市957个行政村(含抚远县)实现了活动场所全覆盖的目标,为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提供了场所保障。

不断加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685。8万元,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048个,实现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去年我们与市农委、佳木斯联通公司联合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创造性地开展了“专家进现场远程联万家——-专家流动讲堂”活动,创新应用了3g无线网络平台,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现场答疑解惑,激发了广大农民学习热情。

实现了授课效果的化。截至目前,通过3g远程教育流动讲堂,完成了4名省级专家和25名市级专家的授课直播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对全市换届后新当选的村“两委”成员进行了全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省委组织部领导对我市“流动专家讲堂”给予了“3g讲堂,全国首创”的高度评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务工作者隐忧较大,无人干事问题日益突显。行政机构改革后,全市只有3个市直党委保留1名副书记职数,县(市、区)直党委全部取消了副书记职数,党委工作归入直属机关党委;207个“两类”组织党组织中,仅有专职党务干部48人;230个城(郊)区社区党组织均没有专职党务干部,基层抓党务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受财力制约,基层党务干部工资普遍较低,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全年平均工资9600元,低于全市_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2元/年和社区协理员14400元/年的工资标准;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没能全部按时发放,资金缺口较大。全市党务干部平均年龄47。8岁,35岁以下的党务干部占34。5%,党务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断层严重,工作岗位不受重视,个人政治成长相对较慢,大部分党务干部一干就是20来年,“靠经验吃饭,凭党性工作”,多数年轻党务干部临时思想严重,缺少工作激情。

特别是合乡并村以来,几个自然村“合并”的行政村,因各村债务、土地面积不同,各村相距又比较远,村民和党员相互来往不多,了解较少,村屯合并,实际上是明合暗不合,各村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村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发展党员难、干部选举难等问题较突出,一时不易解决。国家拨付给这些行政村的转移支付一般每年7-9万元,一村使用尚且不足,各村分摊使用,更是“捉襟见肘”、“雪上加霜”。

3、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削弱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调研中,85%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村级组织帮助和支持农民生产生活不够。目前,全市60。46%的村是负债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五保户、贫困户帮扶等工作无力办、无钱办,导致村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如汤原县太平川乡太安村,由于多年来村里修路、建校舍、环境卫生整治、发展奶牛、种植烤烟、秋整地等欠款50多万元,村集体又没有经济收入,村“两委”在举步维艰中勉强生存。

三、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领域的党员出现游离党组织之外的现象,基层党组织负有重要责任。二是基层负担过重。调研中,汤原县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介绍,_年参加上级相关会议188个,大多要求上报贯彻落实情况和阶段性工作总结,连工作安排都顾不过来,更不要说经常性开展党组织活动了。上级单位安排的活动过多、一些党务干部的个人素质较低,致使基层单位忙于应付、载体“水土不服”,是影响基层党组织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市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2、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在调研中发现一个普遍性规律,即集体经济强的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相对较强,作用发挥明显。反之,则一弱多弱,问题凸显。全市36%的村有集体积累,绝大部分负债村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调研中感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治本措施。

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把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由市、县(市、区)分级分领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农村、社区、非公、机关单位一线党务干部素质能力;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进修学习、外出考察、参观交流的机会,让党务工作者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把他们培养成一支钻研党务、精通业务的骨干队伍。

三是兑现激励保障措施。按照社区工作者工资和生活补贴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的要求,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工资收入由每月800元调整到不低于1200元,增长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按照个人40%,市、区两级财政各匹配30%的比例,落实社区党务工作者“两险一金”,条件成熟的地方,力争实现“三险一金”、“五险一金”,解除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的落实。

要保证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及时兑现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待遇,3年内分期分批解决其他离职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制定《城区社区“评定”绩效管理办法》,由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工作人员增补工资,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坚持开展从优秀农村、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加大组织推荐力度,搭建其成长进步的平台。

检察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在基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建设,是检察机关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入一线,调查分析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有针对性地推出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举措,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检察日报5月11日头版头条给予了报道。

一、基层检察院建设总体情况

我市共11个基层检察院,是全省市级院中所辖基层检察院最多的。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紧紧依靠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依靠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切实加强对基层检察院建设的组织领导,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__年以来,市检察院两次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迎江区院、宿松县院先后荣膺全国十佳检察院和全国先进检察院,11个基层院全部跨入省市级文明单位行列,许多基层单项工作也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最高人民检察院胡克惠、王振川、朱孝清、姜建初等四位副检察长先后亲临__视察指导,对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二、影响和制约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深知,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仍然是处于较低层次、较低水平,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制约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断层情况凸显。目前,我市检察机关共有干警653人,其中11个基层检察院共有干警525人。基层检察院30岁以下干警68人,仅占基层检察干警总数的13%;45岁以上干警233人,占总数的44.4

%。30岁以下干警明显偏少,断层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检察工作的永续发展。

(二)学历层次较低。基层检察干警具有本科学历266人,研究生学历1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56%。但是,通过续本教育、在职教育等方式获得本科学历191人,获取研究生学历17人,分别占同类学历人数的71.8%和100%。经过系统法律专业培训的干警相对较少,提升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难度较大。

(三)人少案多矛盾突出。基层检察院业务量占全市业务总量的95%左右。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的提速,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向基层检察机关积聚。以迎江区检察院为例,该院要承办迎江、长航、水上和公共交通等四个公安分局移交的刑事案件,而该院院编制只有42人,目前在编干警仅35人,一线办案的检察官仅十余人,办案力量严重不足,尽管全院干警经常加班加点,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仍然是捉襟见肘。

(四)干警政治待遇较低。基层检察院干警晋升普遍比较困难。40岁以下解决副科职级的不到干警总数的5%,解决正科职级的更是寥寥无几。县级检察院工资拖欠严重,据统计,拖欠工资一年以上,__年度179人次,金额达40.72万元;__年225人次,金额达64.04万元;__年104人次,金额达11.58万元;__年97人次,金额达21.45万元。职级晋升难、经济待遇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检务保障不够有力。目前,全市基层检察院基本完成了两房建设任务,但基础建设负债达1000多万元,短期内难以解决。办案经费保障安排普遍较低,以枞阳县为例,__年以来财政安排办案经费4万元,而实际支出在50万元以上,缺口达到实际支出的10倍之多,难以保障办案工作正常开展。

三、坚持边学边改,扎实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检察院党组多次专题研究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就制约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十项措施,媒体称之为“强筋壮骨法”,省检察院领导评价这十项措施非常务实,细化和明确了市级院在基层检察院建设中一线指挥部的职责,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值得借鉴。这十项措施:

一是发挥检察体制优势,切实加大对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的领导、指导和服务力度。积极运用督办、提办、指定管辖等方式,全力支持基层检察院依法办案。把查办执法不公和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作为法律监督的重中之重,努力在查办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充分发挥市院和基层检察院办案的“两个积极性”。市院主要查办要案、集体访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全市有重大影响案件、基层检察院查处后未能息诉或当事人要求基层院回避的案件等五类案件,集中精力帮助基层检察院攻坚克难,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均衡发展。

三是积极履行协管职责,选准配强基层院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对基层院领导班子全面考核制度,适时提出领导班子配备建议和领导干部调整意见,选好配强基层院领导班子特别是检察长。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中一般应有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

四是强化岗位培训和考试考核。加强初任检察官和晋升资格培训,非经培训和考试过关不得任职、不得晋升。基层院班子成员、自侦部门和刑检部门主要负责人任职前必须通过市院组织的考试考核,非经考试考核合格,不得任命。

五是树立科学的考评导向。把业务、队伍、保障纳入考评范围,制定符合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规律,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业务工作考评机制和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增强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完整性、统一性,树立正确的执法导向。

六是健全干部上下互动的良性激励机制。市院领导班子空缺的岗位和领导职位,优先考虑选拔优秀基层院检察长。选派机关年轻优秀的中层干部到基层任职和挂职锻炼,选拨优秀基层院干警到市院学习锻炼,市院补充检察官,主要从基层院优秀检察官中遴选。

八是大力实施案件质量精品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层执法办案的流程管理和动态监督,建立案件质量评价体系和案件质量检查机制。基层院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当地有影响的案件、干扰阻力较大的案件,必须提交检察委员会依法讨论决定。报市院审查起诉的案件、向市院请示的案件,必须同时报送检委会和检察长的明确意见。

九是深入实施阳光检务工程,以公开促公正。以建立检务公开大厅、门户网站和举报受理系统,公布检察长手机号码,建设社区、乡村“检察工作站”等为载体,深入推进阳光检务工程,切实加大检察宣传力度,最大限度落实检务公开,努力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

十是充分发挥市院“一线指挥部”作用。坚持把注意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市院党组专题研究基层院建设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党组成员到联系院调研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将指导和服务基层检察工作的成效,作为市院机关各部门的重要职责,列入考评内容。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述廉,基层院检察长参与评议。

从调研情况看,落实上述措施,有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包括检察工作在内的政法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推出了系列措施;我市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对长期以来对检察工作高度重视,倾力支持;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市检察机关在加强基层建设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等等。但是,全面落实上述措施,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在基层检察院班子的配备上,必须做到主管和协管的统一。在基层检察院班子成员的配备上,检察机关处于协管地位,当与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人事安排意见不一致时,检察机关的意见很难坚持,导致一些不符合检察官法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检察院班子,影响了基层院班子的战斗力。特别是最高检察院要求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中要配备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需要地方组织部门给予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市院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二是基层检察工作须臾离不开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监督和支持。在解决队伍断层、职级待遇、检务保障等等方面,检察机关自身难以解决,必须紧紧依靠、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当然,检察机关要也要通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以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优异业绩争取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新社区成立于20xx年12月,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住宅楼45栋,住户1408户,常住人口3568人,流动人口293人,辖区内有非公企业单位1个,学校1个。个体商业网点35个,有1支志愿者队伍。

1、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376名,其中妇女党员145名(38%)、流动党员132名(35%),党员学历构成情况:本科22名、大专83名、高中193名、初中78名;年龄结构:30岁以下16名,30-40岁36名、40-50岁139名、50-60岁96名、60岁以上89名。

2、党务工作者待遇情况:社区工作人员9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4名;社区党总支书记杨邵金,是在支部书记中招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主任月工资1050元,1名副书记月工资1020元,其余工作人员月工资1000元。 3、运转经费情况:办事处年拨款10余元,在上级争取资金15万元,但每年用于干部工资、道路维修、创建卫生城市、计划生育等日常性工作30余万元。

3、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资新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是原棉纺厂改制后留下的,面积为300平米;产权为资新社区居委会所有。

1、加强设施建设,帮助居民安居乐业。近年共筹资50余万元,维修危房3座,维修小区道路500多米,11年社区安居工程项目启动,总投资600多万,将解决60余户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社区投入2万元帮助离退休人员成立了一支秧歌队和腰鼓队、他们活跃在社区内外,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社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始终把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做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对于双职工下岗年纪偏大而又无一技之长的家庭给予部分生活补贴,几年来,社区共办理低保157户,月保障金额55452元。凡是户口在本社区的常住居民家中子女,考上重点高中奖励200元;取得大专学历,奖励300元;取得本科学历,奖励500元;取得研究生以上学历,奖励800元。

3、发展社区服务,带动就业创业。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经济收入较低状况,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把再就业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每年与区劳动局联合举办就业培训班,同时建立了劳动就业台帐,并实施电脑化动态管理。拓宽就业渠道,每周都派专人到市劳动部门及驻辖区单位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并及时宣传,与未就业人员沟通,面对面的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并记录在案。推进再就业工作的步伐到现在为止,社区09年登记在册的119名下岗失业人员现已有114人就业,就业率达到96%。

3、对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漏洞。由于传统党组织管理体系的限制,对下岗职工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存在较为普遍的脱节现象,即用人单位不管、原单位不管、社区党组织没权管,使这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

3、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保持社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支持鼓励在职党员参加所在社区党组织活动,进一步强化在职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社区党员关系不遗漏、组织生活不间断、教育管理不放松、先锋作用不削弱;对社区直接管理的党员实行隶属管理,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坚持学习教育制度化。切实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制度健全,学习规范,通过学习教育把社区党员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可组织身体好的党员与他们结成对子,定期传递党组织的信息;强化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党组织当好参谋和助手;对长期在外、流动性强的党员可经社区党组织介绍,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活动。在继续坚持党员责任区的基础上,重点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通过设置政策宣传、民事调解、便民服务、治安巡逻、帮教解困、卫生保洁等服务岗位,在党员个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审批,定期评议审核。

4、调动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引导党员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自觉行动;二是找准载体,让各行各业的党员有机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帮助党员特别是下岗、失业和有困难的党员掌握自强自立的本领,使他们有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要用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约束党员,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现状

二、问题

1、党组织覆盖不健全,管理有疏漏。一是企业改制过程中配套措施跟不上,党员管理脱节。许多市区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没有组织部门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没有纳入改制方案。有的企业党员下岗、原党组织解散后,没有按规定程序接转党员组织关系,造成部分党员“空挂”。据统计,全区接收的企业党员中有152名党员未到社区党组织报到,且无法查找,成为管理上的“盲点”。二是流动党员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城市基层党员流动快,流入流出党员多,但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少流动党员流出不向党组织报告,流入不到当地党组织登记,部分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三是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全区有7个“两新”组织“应建未建”,有46个暂不符合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有党员,但人“户”分离,组织覆盖有名无实。

3、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作用未发挥。城市基层党员特别是企业回社区党员,组织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有的忘记了党员的基本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按规定交纳党费,不做组织分配的工作,成为“三不党员”、“挂名党员”。在调查的体育东路等5个社区中,社区党员大会的参会率不到40%,党费收缴率不到30%,少数企业回社区党员多年来未参加一次党组织活动,未交过一分钱党费;有的不愿亮明党员身份,不转组织关系,不与党组织联系,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有的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当改革涉及自身利益时,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在公开场合散布消极言论,带头上访闹事,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去甚远。

三、对策

2、强化教育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坚持分类施教,针对城市基层党员队伍的职业、职务、年龄、经济和生活状况,不断探索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如对离退休党员,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进行“退岗不褪色”教育,注意发挥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的优势,达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的目的。对在职党员,要从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入手,进行“在岗不落伍”教育。通过建立社区党员监督反馈制度和社区联系点制度,对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和反馈。对下岗职工党员,要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志”教育,帮助他们转换择业观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对流动党员,要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上入手,进行“变岗不变身份”教育。通过在流动党员集中区域成立党支部,开展“双融入、双闪光”活动等措施,努力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和宗旨观念。

《抓促基层调研报告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