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5篇
只有依据实际的情况所写的调研报告才是有价值的,对待调研报告,写作者务必要遵循工作的需要,拟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篇1
一、基本情况
(一)整体用工情况与上年四季度环比基本稳定
从人才市场调查数据看,2022年一季度企业整体用工情况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截止到2月15日,我市人才市场共有1100家企业入场招聘,共计招聘人数2000余人,招聘企业数和招聘人数基本稳定。
(二)企业开工时间与往年比变化不大
对于春节后企业开工时间或者计划开工时间的调研,有两家是正月初七,一家是正月初八,一家是正月十八,与去年春节相比,开工时间均保持不变。
(三)企业需求最大的普通技工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企业用工需求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人才市场入场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用工需求相比2021年四季度有所增加,用工需求最大的工种是普通技工。
二、存在问题
(一)求职人数有所减少
截止2月15日,共有2500多人务工人员到人才市场求职,而如果没有遭遇春节期间的疫情,应该有大约3000人到人才市场求职,求职人数有所减少。
(二)“招工难”仍一定程度存在
对于企业是否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认为存在的有3家,认为不存在的1家;另外从求职人数看,截止2月15日到企业求职的人数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求职人数减少0-5%。
三、相关建议
(一)提升外省返兰人员的监测
对于年后返岗人员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涉及外省人员较多的企业,一方面加强返岗返工人员排查,及时掌握返岗前14天行程、健康状况、返岗返工时间和交通方式等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制度,另一方面,对于返岗返工有难度的企业人员,可以及时协调,组织大巴车等赴重点劳务输出地区对接或者给予交通补贴的形式,确保员工及时返岗,有效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二)多渠道开展招聘活动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线下赴人才市场和企业应聘的人数有所降低,为了能让更多在兰或者计划来兰的外来务工者顺利找到工作,我市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疫情的情况及时调整招聘方式,通过组织企业赴劳动力丰富地区招聘、搭建线上“云招聘”平台等多渠道为企业缓解招工难问题。
(三)加强对于企业的服务和指导
为进一步提振信心、鼓足干劲、精准施策,通过开展新增入库“四上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统计工作,指导企业规范统计,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和指导,确保实现2022年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红”。
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篇2
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复工复产工作要求,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保障工作,加大就业奖补政策力度,吸引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根据省、市人社部门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就业工作,服务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一、精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
按时上报复工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缺工情况,区人社局领导班子并多次实地走访金龙机电、中煤远大等16家重点企业,对缺工较多的重点企业选派人社服务专员。详细了解企业用工数量、招聘工种、薪酬待遇等,制定详细的用工需求清单,引导企业主动在公共招聘网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截至目前,64户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工就业人数6265人,复工率达100%。
二、多渠道发布企业用工岗位信息
利用因疫情无法及时返程的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在本地的机遇,制定全区企业用工需求详细清单,发布《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深入村居开展“一对一”针对性宣传招聘,在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全力稳定就业岗位,缓解用工困难问题,加大服务力度。一是在公共招聘网平台开设疫情防控企业用工和公共就业服务专区;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三是利用广播电台“空中招聘会”栏目加强推广;四是在镇(街道)、村(居)悬挂宣传条幅、村干部入户走访、村(居)显示屏、大喇叭等方式加强宣传企业招聘信息。截至目前,通过公共招聘网发布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37场,共52家(次)企业参与,投递个人简历31人,累计为企业发布岗位信息2600个。全区企业在疫情期间企业已新招工1800余人,新招临时工300余人。
三、强化复工复产保障
受疫情影响,多数企业都在忙于复工生产。目前,区共有金龙机电等7家单位申请享受失业保险金返还,累计返还补贴金额1062792元;组织中煤远大等8家复工企业开展企业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348人;发放中煤远大等4家中小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1775724元,其他各项补贴正在对接落实。
四、农民工返岗复工和组织定点运输情况
1、利用网络平台,细化信息渠道。通过建立区镇村级微信群,要求村(社区)每日统计本辖区外出人员情况并在群内上报人员外出情况,区级负责汇总上报。充分发挥公共招聘网和人社、南湖之声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科学防控宣传,春风行动线上企业招聘信息和紧急缺工复工企业招工宣传,在“防疫战”中,积极做好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就业工作。
2、组织开展“送人到岗”活动。以镇(街道)或村(居)为单位,对摸排的劳动者就业意向进行汇总,协调安排,与企业进行对接,开展“送人到岗”活动。截至目前,已向浙江象山、丽水等地输送3批次共计76名农民工返岗就业。
3、由“卡”变“劝”,防疫复工两不误。连日来,区“零新增”,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全区防疫工作迅速调整工作重点,陆续设立“用工服务点”,卡点由“劝阻”转变为“劝工”。各村(居)指定专人,收集整理人员信息和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及时和有关部门对接,并通过村内广播、宣传车、微信群、led显示屏、张贴海报等形式向村民宣传企业用工信息。村(社区)“用工服务点”的设立,既有利于保障企业用工紧张的难题,也有利于解决群众务工顾虑,助推经济发展。
4、组织召开村企对接,开通就业直通车。组织村级单位和全市重点复工企业召开“村企对接”推介会,搭建辖区劳动者就业“直通车”,帮助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积极推动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保民生、促稳定。
五、应对疫情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
1、相关优惠政策兑现困难。已开复工企业渴望得到政府相关补贴,但由于政策条件设置较严,大部分复工企业无法满足相关补贴条件,无法申请有关优惠补贴。
2、复工企业上下产业链物资不多,新增岗位少,且岗位无法满足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岗位需求,就业冲击较大。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大帮扶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强化疫情应急保障。区人社局全面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强化疫情防控应急保障,加大稳定企业职工队伍,对重点企业进行稳岗援助,开展定点企业就业奖补措施,加强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按规定延迟收缴保险,全力帮助企业减负。
2、加强企业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切实维护劳动权益。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要加强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依规处理农民工因疫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情况下劳动关系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加强技能培训宣传,开展各类线上培训课程。各培训机构开展线上培训考核宣传,支持企业利用国家免费开放以及企业内部线上资源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线上培训时长视为技术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时,同时结合疫情结束后的线下实训情况,按规定兑现培训补贴。
4、加强企业用工监测,掌握企业问题需求。重点加强复工开工企业和待复工开工企业用工需求监测,深入了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影响,摸清企业用工需求,提供精准化人力资源服务。及时摸清摸准企业用工难题,落实有针对性解决措施。
5、强化就业招聘服务,多渠道满足用工需求。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利用各种线上服务平台,发动镇办,深入村(居)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多渠道满足企业复工开工和劳动者求职需要,鼓励本地居民就近就地就业,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篇3
为了解全市文化产业复工复产情况及企业存在的困难,市统计局于2月28日对全市164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进行了快速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
本次快速调查是通过统计系统的联网直报平台对全市164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进行的一次网络问卷调查,成功收回调查问卷97份,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9%,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化企业类型主要包括规上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
二、调查结果
(一)不利因素
1.复工复产比例较低,恢复生产信心不足
在调查的97家文化产业企业中,已全员复工复产或部分复工复产的企业共55家,占56.7%,比重偏低。同时调查发现,有43.3%的文化产业企业表示3月底前暂无复工计划。虽然我市于3月3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全部“清零”,但国外疫情增长较快,还存在外防输入的压力,文化类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仍然不足。调查显示,69.1%的企业担心短期内无法正常经营;
49.5%的企业担心市场订单减少;
30.9%的企业担心复工复产后生产经营成本升高。
2.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口罩短缺尤为明显
调查发现,文化产业企业储备的消毒水、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明显不足,能维持一周左右的企业有50家,占51.5%;
不足5天的企业有25家,占25.8%。其中,口罩储备不足尤为明显,近半数(49.6%)的企业表示,复工复产后储备的口罩难以维持5天;
能够维持一周左右的企业占24.6%;
能维持一周以上的企业10家,仅占10.3%。
3.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营收预计大幅下滑
78.4%的企业表示,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或严重。其中,16.5%的企业表示影响严重,企业经营面临停顿甚至倒闭。仅有20.6%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小。
因文化产业尤其是其中文化消费受春节旅游等因素影响较大,我市一季度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年的比重偏高,20xx年为30%。若一季度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会对全年产生不利影响。调查发现,93.8%的企业预计今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为负增长;
其中39.1%的企业预计下降50%以上。
4.工资社保、租金、还贷等支出压力大
调查发现,在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中,排名前三位的是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租金、偿还贷款:61.9%的企业表示工资及五险一金支出压力大;
51.5%的企业表示租金支出压力大;
42.3%的企业表示偿还贷款压力大。
(二)积极因素
1.部分企业已经全员复工
开封日报社、开封奥立医药包装实业有限公司、开封市路宁纸品印刷有限公司、开封亚鹏包装有限公司、开封润泰商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20xx年一季度这8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的18.1%,会对一季度全市文化产业增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2.大部分企业预计9月底有望恢复正常水平
调查发现,76.3%企业表示预计9月底之前主营业务收入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53.6%的企业表示,6月底之前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为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使企业经济尽快恢复,早日摆脱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包括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帮助企业进行贷款业务的办理。包括贷款贴息、提供中长期贷、对现有贷款延期等贷款业务,解决企业缺乏资金的困难。
3.出台有关政策。出台有关稳岗补贴、提供房租、水电费等成本补助政策,出台阶段性减免或延缓缴纳社保费政策,减轻企业压力。
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篇4
一、企业春节后开复工情况
(一)开复工情况良好。截至2月14号(农历正月初十四),被调研企业大多已经进入生产经营状态。其中,8家企业在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占到调研样本的40%;8家企业已在正月初七前正常开工,占到调研样本的40%;只有4家企业节后停工停产,占到样本数量的20%。4家公司因供暖季错峰生产和冬奥会的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停产。
(二)从业人员流动变化不大。从被调研的20余家企业情况看,离职人员总体数量不多,春节前后与其他时间段并没有大的差距。据调查,一家企业春节后离职人员10人,离职率仅为2%;一家企业春节前后离职人员4人,离职率为0.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复工时间早,部分一线工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正月十五前有不能按时到岗现象,且受疫情影响,部分返乡员工节后无法按时返回。
(三)春节前后企业生产稳定。部分企业反映订单增加,充分利用春节假期,积极安排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借力春节假期,抢占市场份额。今年盐工业形势利好,企业满负荷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预计产值增长63%。钢铁行业受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冬奥会影响,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一月份产值同比下降24%。
二、节后企业复工用工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社会综合保障提高,劳动力价格也在逐年上升。在20家调研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员工工资上涨压力大,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企业基本上是靠提升工资待遇稳定用工队伍,预计节后用工成本在2021年基础上要提高3%-10%左右。
(二)本地企业薪酬偏低,吸引力不强。当前工人对企业的福利待遇要求越来越高,除物质需求外,人文关怀和企业环境需求方面也逐渐增多,我市企业大部分用工环境不优、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不高,导致本地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大量外流。大部分被调研企业反映,现在用工市场求职者年轻人较少,求职者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
(三)技术研发岗位人才紧缺。随着企业转型升级,部分企业急需技术研发人才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因地域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技术人才很难留在本地,企业在岗技术人员很难适应企业新发展新要求。比如,某肥料生产厂家,公司自主研发的腐植酸活化技术、控释包膜技术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相关技术人才招聘缺少渠道及资源,导致企业员工内生动力不足,后续发展乏力。
(四)部分企业上游原材料匮乏,出现价格上涨,增加企业刚性支出。在短期内,诸多原材料均出现供给刚性缺口,从而带来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原本就经营业绩遭遇断崖式下滑的企业,进一步承受刚性支出扩大压力,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三、建议
(一)集中精力抓好企业复工复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靠上服务,对未开工企业进行持续跟踪监测,了解企业的预期开工时间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转交工信、发改等职能部门,帮助企业想办法解决存在的困难。
(二)政府抓好企业用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监测、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招聘、就业双向指导服务。也可邀请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多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
(三)企业积极拓展思维,如何招到人留住人,切实加强工资待遇,建立正常的涨薪机制,同时做好人文关怀,加强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增强企业发展的向心力。
企业招用工调研报告篇5
一、企业总体复工情况
对全市64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的停工调查,34家企业春节期间正常生产,占比53.13%,30家企业停工,占比46.87%;大部分服务业和大型工矿业正常运行;现30家停工企业中19家于2月18日前复工,占比63.33%,29家于2月22日前复工,占比96.67%。20家重点企业复工情况为,16家已复工,4家未复工,复工率为80%,春节前实有在岗员工4045人,期末在岗员工数为3882人,节后返岗3761人,企业返岗率为95.97%。
二、农民工返岗情况
(一)农民工市内返岗情况。
对我市园区监测工业企业走访调查,春节期间71家企业正常生产,提供岗位10376个,其中在岗农民工人数4628人;停工23家企业,提供岗位3323个,涉及农民工1329人。春节期间全市在建工地停工67个,涉及农民工5963人。按照对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调查1:5的抽样比例推算,我市农村劳动力春节后市内转移就业规模约为36460人。
(二)市外农民工返岗情况。
对我市返乡农民工抽样调查,截止2月,市外返乡农民工数量为11947 人,节后计划返回原务工单位继续工作的占比72.3%;节后计划市内就近务工的占比11.5%;节后无外出务工需求持观望态度的占比16.2%。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我市2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攀枝花学院2020届高校毕业生4259人,签订劳动合同2682人,升学687人,就业率为90.04%。四川省内为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73.94%;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占比分别为3.99%、3.76%、3.60%,未就业的毕业生共424人。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3495人,签订劳动合同2399人,升学439人,就业率为81.92%。选择在省内就业人数占比66.44%;省外(江苏省和重庆市)就业人数分别占比15.96%和6.00%,未就业毕业生共632人。
四、农民工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岗位信息不匹配。
目前,国家已搭建了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由国家层面统筹东西部用工信息和劳务人员的对接,但部分人口资源较小的城市未纳入该机制,无法共享东部岗位信息。以我市为例,大部分省外转移务工还是以“亲戚代亲戚,老乡代老乡”的形式转移就业,导致用工信息不对称。
(二)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尚未建立。
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尚未全面建立,以劳务公司开发招用的形式难以普及至所有农村劳动力知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已务工人员带领对接和劳务公司招用形式为主。现“人带人”形式转移就业形式,导致相关政府部门数据统计和维权服务难以精确落实。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春节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集中时间点,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因疫情影响,就业岗位减少,岗位供需的不平衡更加凸显。2020年攀枝花高校毕业生7754人,2019年攀枝花高校毕业生7217人,同比增加7.44%。2019年、2020年攀枝花公共招聘网发布岗位数分别是49855、38339个,同比减少23.10%。招聘网岗位信息中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占比约60%,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减弱。
(二)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为给广大高校毕业生推出优质就业服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与高校合作建立众多移动多媒体平台,攀西人才网、攀枝花公共招聘网、“攀枝花就业”微信公众号等,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存在招聘信息不对称,发挥效果不明显。例如,同一岗位在不同平台的要求、薪资等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择业人员无法正确获取有效信息。
(三)考研逃避就业。
为了避开“最难就业季”而考研的大学生数量连年上升。2021全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400万,比2020年增加近60万人,比2019年增加近50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近100万人。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就业现实的倾向。我市部分高校毕业生也存在通过考研回避就业难的问题。
六、工作建议
(一)健全劳务协作岗位投放机制。
做好与东部地区劳务协作,建议将农村人口较多的县(区)纳入劳务协作机制的同时,将东部岗位信息共享至所有相关县(区),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布,供有意愿的劳动力选择。
(二)加大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建设。
建议将农村劳务经纪人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培训补贴范畴,鼓励村社有意愿的人员参加经纪人培训,力争实现一村一名劳务经纪人,并协调劳务公司、用工企业与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现劳务经纪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三)发展新型产业经济,拓展就业空间。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信息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积极落实税收奖补等各项补贴政策,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制定关于就业创业的优惠性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并为其创业工作提供充足的支持。
(四)加强就业指导,加大帮扶力度。
针对不同的学年,提供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指导的演练、个人职业规划等课程,转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逃避、畏难心理。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对接创业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加大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五)加快就业平台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对接,保障招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同步性、统一性。严格审核岗位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促使同一岗位在不同平台的信息统一且真实。丰富就业信息平台功能建设,利用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分层次分类别举办网上校园招聘会,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开展就业讲座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六)全面对接就业趋势,建立健全帮扶信息体系。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帮扶信息系统,做好信息摸底,精准化对接就业服务。结合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现状和走势,为大学生就业帮扶建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方案。同时将新就业形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到就业登记的范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