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法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3-09-06 09:05:13 分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记录个人调研情况最好的方式,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记录,是实施一项项目的文件说明,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业法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业法调研报告7篇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1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两岸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2

盛夏,阳光灿烂,xx秋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阳春”但是来得早,几十“职业农民。在田间挖掘、开沟、播种、育苗,各司其职。

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土壤中展开枝叶,茁壮成长,绿色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该大有可为

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山,没有习俗,没有季节。段,土生土长的农民,弹起了琵琶,奏起了现代农业的新乐章。“300亩早春萝卜卖了100万。”这就是散装蔬菜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像金字塔。段曾从事高山蔬菜的购销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考察。“3000人,每天都要摆上台面的萝卜白菜,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选择了正确的taki ”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白菜,早春,盛夏,秋延,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能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地,赢得最好的商机。

“不要低估这几天和十天价格几倍十倍的悬殊。”段坦言,只要能避免季节性、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区的散装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多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一直重视“特殊”light “pu ”。回望市场,权衡“数量”“效果”能否在抓住特色产业的同时,更多关注惠及百姓餐桌和农民的大型农业产业?

困难:工业形成的道路有多远

xx年以来,秋瑾农业从一个只有几十亩基地,启动资金只有一万元的大种植园主,成长为一个拥有500万元资产,1000多亩基地,近千家万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萝卜就种了几百万。段没有了常人所期望的那种喜悦,反而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今年春天下雨,蔬菜产量普遍下降,每公斤萝卜卖到1.8元,相当于正常年份价格的4到5倍。“只要简单腌制存放两三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

“为什么不这样做?”段告诉记者,建设一个500吨的气调保鲜仓库需要200多万元,可以使时令蔬菜保鲜半年。由于市场需求大,在处理大宗蔬菜时,资金周转速度极快。基地投入很大,没有办法贷款。段只能看着行情而发愁。

资金瓶颈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各级政府和金融业亟待研究的课题。

打个比方:现代农业能开拓新的视野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单一家庭农业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的繁荣成为新的时代问题。“过去,一亩地产生产400公斤粮食,全家人可以画一幅画& lsquo腹部是圆的。现在还有人在外打工,收入过万。死了的农场只能永远受穷。”大河镇山木堂村留守农民张欣明显感受到了生产生活的压力。

怎样才能缓解这种压力?农业企业无疑是生产和市场中最有效的“传动轴”。

xx县农民有30年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历史。由于缺少“在短暂中成长。在市场冲击波的影响下,大部分桑园被毁。近年来,老乡依托秋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通过订单生产方式,在桑园种植冬春蔬菜,与武汉市场对接,不仅实现了“桑椹和蔬菜相辅相成。并且可以规避单一行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季蚕收入xx元,两季菜收入3000元。农民对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三年间增长到6000多亩,带动了3000多农民。

“只有把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作为商品,把山野和农村作为作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才能惠及每一个农民,开辟现代农业的新天地。”县里的有关领导说。

事业有成就是有钱。走大宗产品产销之路是根本解决之道。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3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xx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xx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xx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 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平管理的发展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习,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4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融合、可持续”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调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金昌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 “突出发展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花卉、香草、苗木等新兴农业”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种植业方面,坚决压缩玉米、啤酒大麦等市场萎缩、价格低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围绕创建“永昌高原蔬菜”品牌,大力实施“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扩大销路好、效益高、质量优、潜力大的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香草花卉种植面积,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20.4万亩,增加5.5万亩;玉米制种面积10.47万亩,较上年增加4.2万亩;香草花卉种植面积3.45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6%。在草食畜牧业方面,深入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 大力推进永昌养羊强县和金川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牧草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203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4个,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61.8万头(只),羊饲养量达到150.5万只,牛5.0万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20万亩,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

(二)立足降成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金川区宁远镇探索出“3331”产业分工(30%的农户经营设施种植业、30%的农户经营设施养殖业、30%的农户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户种植高标准节水农田)模式,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农业高效发展;双湾镇实行“以井定田、互换并地”与土地确权融合推进,有效破解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永昌县探索出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年底发放保底租金和盈利分红的农民股份合作社方式运作,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市流转土地57.7万亩,流转率达58.42%;培育农民合作社1181家、家庭农场224家,经营方式逐步由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贴息项目6个,新建蔬菜保鲜库15个(25.3万立方米)。四是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立足补短板,着力破除强基提质瓶颈。针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老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等短板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牢筑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要素水平。在补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项,争取项目资金3.79亿元,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复垦整理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灌溉、末级渠系建设等农田水利工程,全面推进永昌县、金川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示园区科技装备及技术支撑能力,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2,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补农业科技短板方面,着力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畜禽改良、品种繁育、立体栽培等农业实用技术,全市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125个,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0个,开展新技术试验58项次,示范面积10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87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32万亩;举办各类培训班243场(次),培训农民2.87万人(次)。在补农民脱贫短板方面,坚持“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推进,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15亿元,行业扶贫投入4.2亿元,撬动社会投入近13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道路硬化、渠道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公共设施配套等项目580多项,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贫困人口由28800人减少到1300人,贫困发生率由12%降低到0.8%。贫困人口减少2.75万人。

(四)立足提质量,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围绕创建永昌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金昌市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快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林果和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增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先后修订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规程53项,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66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30万亩,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48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示范园7个,注册国家农产品商标36个,获得甘肃名牌认证农产品20个,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龙头企业23家。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推进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和全程执法监管,立案查处农业违法案件6起,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年均达到99%以上。

(五)立足促融合,着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林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经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大景区建设,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探索发展各具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模式,开发出西大河旅游沿线田野观光、新城子镇“七彩花谷”和油菜花海、双湾镇陈金公路“十里花海”车窗景观、陈家沟村开心农场和乡村客栈、古城村葡萄基地休闲长廊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陈家沟生态旅游型、古城仿古节能型、新华庭院经济型、金川东休闲观光型、毛卜喇特色民俗型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农家乐279个,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园、红辣椒景观带、葵花观赏园、瓜果采摘园等乡村休闲园点46个、休闲农庄80个,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14872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14615人,全年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8亿元。金川区陈家沟村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永昌县新城子镇油菜花景观入选“中国十大美丽田园”。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大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同步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覆盖全市138个行政村和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永昌县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六)立足可持续,着力推进循环生态农业建设。坚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以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率和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2%、78.5%、87%和34%,完成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9万亩,示范推广“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果园(菜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秸秆及养殖场废弃物—基质—食用菌基地—菌糠—生物饲料有机肥—生态养殖和有机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成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金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永昌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三大现代循环农业园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两板挤压”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土地增收空间缩小,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受市场冲击,出现增产不增收

二是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在供求结构上,部分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导致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造成大量的产品和资源浪费,甚至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在品种品级结构上,中低端一般性产品过度生产,高精端产品稀缺,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日益高端化的消费需求。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基本农田改造比例不高,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产品商贸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依然较大。

四是特色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产业经营规模小,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辐射带动能力弱,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

五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发展总体能力不强, 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 “产、学、研、用”链接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供给不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能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农业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滞后。

六是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和安全性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全国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是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规模远大于传统农户,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的有力支持,融资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农业供给侧改革,核心要求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和存在的短板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复垦整理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灌区节水配套与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末级渠系建设等农田水利工程,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7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突出全省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基地”建设,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巩固永昌县全省养羊大县成果,壮大金川区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特色优势产业基地30个。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

(二)聚集农业集约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推广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打造新业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作用,到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6家、示范性合作社160家,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9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力争有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家庭农场进入全省“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培训,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全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达到5000人。

(三)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突出特色优势产业间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先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地膜污染、尾菜处理利用,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6%。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四)聚焦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县乡便民市场建设,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加快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与供销网点深度融合,加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建立覆盖县、乡、村的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依托特色农牧业、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大力发展香草花卉生态旅游特色项目,开发花海观赏、田园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演艺、养生度假、乡村客栈、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规划建设一批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乡村景区。

(五)聚焦释放发展动能,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劳动力等入股,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形成经营主体紧随市场转、农民跟着经营主体走、政府围着经营主体搞服务的模式。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发展“土地托管合作社”等土地经营方式。持续推进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工作,巩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分类推进农村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等集体产权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开发更多适合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推进建制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和推广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5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近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近几年,政府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近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平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6

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25.6万人,耕地面积31.7万亩,其中水田27.9万亩,旱地3.8万亩,林地面积180.9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18.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9.5万人,女劳动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6.8万人,较xx年减少0.4万人,减少2.4%。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7公里;实施“五小”水利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自来水受益村132个,在xx年基础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个,增加2.3%,农村通电与通电话村134个,与xx年持平。

三、农村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农村用电量2481.9万度,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吨,减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吨,减幅达到4.4%,钾肥施用量1098吨,增幅3.4%,复合肥施用量7030吨,增幅46.7%;农用薄膜施用296吨,增幅17.0%,柴油1385吨,增幅18.2%,农药456吨,增幅8.1%。

四、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9.9万亩,增幅9.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5万亩,增加4.2%,产量7.37万吨。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27.96万亩,在xx年基础上增加3.65万亩,增幅15%。柑橘种植22.4万亩,产量17.9万吨,增幅分别达8.3%和19.3%;特色水果种植0.34万亩,增幅3%,产量1.8万吨。

五、畜牧渔业生产情况。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增幅5.6%;牛出栏0.89万头,增幅8.5%;羊出栏2.5万只,增幅6.4%;家禽出笼86万羽,增幅5.5%。肉类产量达12758吨,增幅达8.8%;水产养殖1.5万亩,增幅1.7%;产量达2424吨,增幅达10.1%。

六、农业装备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1万台,16万千瓦,增加0.39万台,2.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8万亩,增幅84.5%;机收面积9.3万亩,增幅达106.7%农机作业面进一步加大,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8亿元,年递增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速达13%以上。

二、农业农村发展制约因素

一、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39.4%,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52.5%。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1.4% 。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三、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95.7%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四、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平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平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五、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六、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60.3%,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业农村发展出路及对策

一、坚持政策惠农,让农民发展生产“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员和资源优势,把各类农业优惠扶持政策,梳理、汇总成册,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助农政策宣传,为农民发展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及时根据政策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搞好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开发,把农业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简化农业信贷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开辟信贷资金支持“快速通道”,让农村有为青年敢用、有好农业信贷资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二、坚持制度管农,让农村土地流转“活”起来。建立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养能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范、合法、有序流转机制,让农村产业带头人吃下一颗“定心丸”,鼓励他们采取土地入股、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建立土地流转公证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图,切实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农业生产上的增值效益。

三、坚持科技兴农,让先进技术全面“推”起来。坚持强化产学研结合、农企校联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健全县乡农技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推广责任到村、服务到人、覆盖到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四、坚持装备固农,让现代农业生产“跑”起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完善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引进、示范和推广,重点引进更新一批农业排灌、运输、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机械,实现农业装备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要加快节种、节水、节肥、节工等节约节能型农业装备引进利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先进农业装备“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五、坚持产品优农,让农村群众尽快“富”起来。大力推进“产品优农”战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全程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认证、品牌创建同步跟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品牌创建,以监管促品质,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赢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店,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网络推介力,抢占市场先机,向市场拓展要“效益”。

六、坚持产业强农,让农业经济迅速“升”起来。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强农”战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上的“火车头”作用,大力推进椪柑、玻璃椒、铁骨猪、烤烟、茶油、生姜、葡萄、佤乡米等特色产业“八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创意、休闲、循环、观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致富门路,打造xx农业经济发展“升级版”,促进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农业法调研报告篇7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县供销社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实行的“四项改造”的要求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供销社的突出任务来抓。4月初,我社就xx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截至20xx年底止,全县供销社已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7家,入社社员1759户,经营范围涉及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雪梨、花卉苗木、网箱养鱼等产业,辐射全县10乡4镇及周边地区,带动农户近万户。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长了农民的品牌意识,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初见成效

(1)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形成和市场的开拓。

供销社建办的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抓质量、树品牌、促销售”九字文章做深做透。如xx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办社的第一天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山兰”牌商标,经过几年的努力,20xx年即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及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在同类产品销售中每500克即比别人要高上5元左右仅品牌一项即增加效益500多万元,品牌效益明显。又如xx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利用xx湖这个天然鱼场,注册了“仙宫湖”商标,对xx湖的有机鱼进行深加工,质量严格把关,每年有大批的仙宫湖有机鱼进入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目前,专业合作社大多注册了商标、品牌意识有所提高。

(2)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规模经营。

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促进产业化经营。xx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xx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xx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供销社看准了xx农民发展食用菌这一传统产业和xx湖5万多亩水域规模,组织农民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黑木耳种植面积为7000万袋,香菇为5500万袋,已成为xx的一个支柱产业。xx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茶山1000多亩,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带动了周边的种茶农户300多户,朱村已成为我县近远闻名的茶乡。

(3)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摊问题是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之一。

xx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xx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xx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办法,同时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制度,近两年共返利127万元,深受广大社员的拥护。

二、存在问题

(1)这几年我县专业社虽然发展很快,全县截止20xx年底共计创办专业合作社46家,数量不少,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发展不平衡专业规模还不大,带动力还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

(2)我们xx是一个山区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0乡4镇,11万人口。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为食用菌、茶叶、库区有机鱼等。总量不大和实力不济是困扰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同一生产的不止五、六家,他们做同一个产品,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对如何加快专业合作社的看法与建议

本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主导农业、进一步办好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建办一个专业社、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改造一家基层社、努力把专业合作社办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1、选择典型,搞好示范。

这几年,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考核,涌现出一批各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其中也不泛省级示范社。他们是我们县的佼佼者,应很好地总结交流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经验,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研究对策措施。特别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后,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召开现场会,以典型带路,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相对不高。

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组织对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因此各涉农部门,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应对各专业社的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合作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拓宽视野、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骨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再是形成如农村指导员一样的制度,派懂管理、能经营的人员到各专业合作社兼职、帮助专业合作社工作、提升合作社的整体能力。

3、整合资源,共享品牌效益。

目前我县各专业合作社品牌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合力。几个主要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主要品牌。如一张小小的茶叶,我县的茶叶总量也不过上百吨,但茶叶商标就有“仙宫雪毫”、“云河绿羽”、“仙宫凝露”、“金枝玉叶”等将近10几个。这对提升我县茶叶的产业化水平和整体形象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出面牵头,解决这一“遍地开花”局面,实施整合品牌战略。学学景宁、遂昌、松阳分别主打“惠民茶”、“龙谷丽人”和“松阳银猴”茶叶品牌,采取整合的品牌运作方式,提高了各自茶叶品牌知名度,促进了茶叶有机化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良性循环。

《农业法调研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