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最新5篇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讨论,以提高教案的适切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计划课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篇1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5.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
(5)背诵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篇2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张纸条上都一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大家自愿资助受人爱戴的沃尔特、詹森回乡,使学生感受到文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融洽关系。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
教学难点:
为什么每张纸条上都写着同一个名字?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漂泊他乡的人们,谁不希望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弃这样的机会。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同一个名字〉〉。
二、初读。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学习。
3.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
1.“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白铁皮屋顶上飘舞的彩带,仿佛还能闻到意大利面食的香气,仿佛还能听到那动听的歌曲。”——为什么时隔20年,作者依然对这件事的印象如此深刻?
2.有感情地朗读。
3.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怎么想?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四、课堂练习。
1.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多读读。
2.小练笔。
把最近班级里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写下来。
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跟录音仿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所选四则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如将故事情节作改变、删节,看表达效果的变化等,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导入,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二、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寓??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反思
依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局部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安排自编寓言时,有局部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发明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篇4
第一课时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教学反思:
课型: 略读课文
五上人教版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