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中班音乐教案8篇
一份注重实践操作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份具有实践性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郊游中班音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1
一、说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郊游》的课件,带暗示性图片的歌曲图谱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的生活经验。
三、说活动目标:
首先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3、情感目标:演唱歌曲感受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我将目标一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设定成难点目标,因为幼儿在发现aba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较长时间的引导;将目标二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设定为重点目标,因为本节课是一节歌唱活动,对幼儿记忆歌词和演唱歌曲要求较高。
先来说一说教法。
1、课件演示法: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在活动的开始环节出示幼儿郊游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形象的记忆歌曲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图谱演示法: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依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通过将歌曲里面的内容用暗示性图谱的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加形象直观的记住歌词,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下面说一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在活动中通过播放郊游的图片的,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2、动作表演法:在幼儿表现歌曲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让幼儿用声音、动作以及表情来大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郊游的快乐之情,使音乐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
四、说活动流程:
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
第一大环节:出示《郊游》的图片,直接切入主题,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谈话切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前段时间我们也组织去了植物园郊游,那么你在游玩时的心情怎么样?”营造出幼儿在郊游时开心的情绪。然后进入主题: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做《郊游》。
第二大环节:通过播放《郊游》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并初步演唱歌曲。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1、在幼儿观察课件后,提出以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歌曲内容。
2、逐步出示歌曲完整的图谱,幼儿通过试视听结合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我会让幼儿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白云、阳光都是什么样子的。
3、接下来我给孩子们示范演唱歌曲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唱一唱,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4、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唱歌曲
5、通过变换演唱的方式对歌词有更深的印象;分男女生演唱感受歌曲aba的结构特点。
6、加上动作让幼儿感受郊游的愉快。
五、说活动反思:
本节课过程基本走下来了,目标一、目标二基本达成,在目标三的达成度上有些欠缺,轻松愉快没有体现出来,一节课的气氛有些紧绷,这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出示图谱的时候,我有些较真,我希望孩子能通过听歌曲完整的将图谱填完整,但是幼儿的表现往往不像期望的,我在这里可以更加灵活一点,可以自己讲图谱补充完整,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整体演唱次数上我觉得可以再多一或者两遍会更好;另外在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节拍处唱的时候我有些刻意,没有加以修饰,导致幼儿都跟我一样有些刻意,以后会更加注意。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3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郊游》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动作,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教学准备已会唱歌曲、歌曲乐谱、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等)。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能用乐器进行歌曲演奏。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操作法;乐器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幼儿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和情绪。
1、齐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齐、动听。
师:上次老师请小朋友学了《郊游》这首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结构。
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小段?
总结:这首歌里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绪区别。
提问: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节奏怎么样?感觉怎么样?
师:第二段的节奏和第一、三段有什么不一样?
进行歌唱,复习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第一、三段表现欢快的情绪,第二段表现优美的景色,比较柔和。通过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地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师:第二段里,我们看到了青山绿水,可以做些什么优美的动作呢?
3、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引导幼儿组合成歌表演,并带领幼儿进行集体表演。
用拉手晃动的动作表现走路的情景。
自编一些优美、柔和的动作。
随老师一起进行歌表演。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并进行集体歌表演。三、引导幼儿用乐器进行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
2、提问:什么乐器适合演奏欢快郊游的部分?
师:什么乐器适合演奏音乐优美的部分?
3、出示乐谱。
4、进行分组看乐谱练习演奏。
5、引导幼儿看指挥演奏。
要求双响筒或圆舞板要演奏得轻快,碰铃、铃鼓拍摇要连贯。
用双响筒或圆舞板表示走步节奏。
用碰铃、铃鼓拍摇表示音乐的优美。
了解不同乐器的分奏情况。
练习后,看指挥随音乐演奏。通过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通过分乐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儿学会乐器的使用,能对打击乐活动更感兴趣。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2、能创编跳跃、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
内容;
3、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跃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cd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教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跃,后面连贯)
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好前景。
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快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看见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光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问:你们发现中间部分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们唱什么歌的时候也运用了这两种方式?
五、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六、鼓励幼儿听音乐结伴边表演边歌唱。附歌曲: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最近的活动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一听到欢快有节奏的音乐,就不自觉的跟随音乐做动作。基本能掌握音乐2/4和4/4拍的节奏,但在倾听音乐,感知旋律变化上比较欠缺,大部分幼儿的动作不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幼儿模仿或自发的动作不够生动形象,很多幼儿不敢大胆地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音乐《问候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变化明显,乐句之间相对整齐和统一,结合孩子们喜欢和熟悉的故事情境“去郊游”为内容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音乐情境,进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喜欢的动物饼干模样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和朋友打招呼的有趣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4/4拍的节奏,随着音乐做模仿吃饼干动作;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2.积极参与韵律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跟随音乐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活动难点:幼儿动作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动作与音乐节奏基本吻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部分幼儿基本掌握音乐44拍的节奏,能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模仿动作、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有和同伴两两打招呼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故事《去郊游》、图谱1份、音乐《问候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教师:今天然然老师要跟小朋友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看他们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提问: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幼儿自主回答
二、熟悉音乐的节奏,跟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1、通过手指游戏,初步感知音乐4/4拍的节奏以及ab结构变化
过渡语: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跟着他们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跟着音乐边讲故事边做手指游戏,学习律动1次。提问:刚才我们去郊游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呀?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熟悉音乐的ab结构和4/4拍节奏,尝试根据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提问:去郊游的时候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呢?你们还想吃什么动物饼干呀?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能做做看吗?
幼儿自主表达,并作出相应动作教师:听着音乐做做看吧。
幼儿听音乐进行动作练习,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
教师指图谱提醒幼儿倾听音乐结构变化
重点指导:是否能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幼儿肢体动作是否优美,节奏是否准确
评价:能认真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一口一口的吃饼干
过渡语:小朋友的饼干看起来真美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吃饼干的?仔细听,什么时候吃饼干?
请一位幼儿听音乐示范动作
重点指导:肯定幼儿肢体动作优美,能跟着音乐的结构变化有节奏进行动作练习评价:点评幼儿动作优美,节奏把握情况。
教师:我们跟他一起吃饼干
幼儿模仿同伴动作
过渡:带上的动物饼干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郊游一次
重点指导:幼儿能否听辨音乐结构的变化,能否跟随节奏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提亮点幼儿重复一次)
三、创编与朋友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提问:吃完好吃的饼干,我们还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谁还记得呢?找朋友干什么呢?
教师和一名幼儿跟着音乐示范点点头的打招呼方式
幼儿和幼儿练习听音乐找朋友
教师:谁还想找朋友呢?一起听着音乐试试看,记得哦,吃完饼干之后才踏步去找朋友。
全体幼儿听音乐找朋友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踏步找朋友、打招呼的动作。评价:根据幼儿听音乐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价( )
提问:两个好朋友见面的时候除了点点头,还可以怎么打招呼呢?你们能听着音乐和朋友做做看吗?
幼儿听音乐大胆创编
重点指导:幼儿动作的表现力
请一组幼儿听音乐示范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模仿同伴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创编/模仿的动作优美,动作和音乐节奏吻合。评价:根据幼儿动作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提问:除了拍拍手,还有其他好玩有趣的动作吗?
教师:这次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去郊游,想一想这次你要吃什么动物饼干,要和朋友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儿听音乐完整郊游一次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再次请表现力、节奏掌握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四、活动延伸
过渡语:我们的郊游真有趣,不仅吃了好吃的动物饼干,还和朋友面对面做了好多有趣的动作。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我们赶紧带上好吃的动物饼干出
发去另外一个好玩的地方去郊游咯!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围绕跟随音乐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这个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辅助完成教育目标,如:我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设计有趣好玩且和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利用图谱配合巩固,为接下来的听音乐创编做铺垫、最后通过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方法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幼儿从感知到熟悉再到创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好,都能积极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环节中提问、小结都是围绕目标由浅入深,不断地去激发幼儿想象创造,还喜欢吃什么动物饼干?听着音乐做做看?在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明显反映出来的幼儿倾听能力较弱,……
作为年轻老师且第一次尝试开展原创韵律活动,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今后我将会认真的学习和探究关于韵律活动更多很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努力让它成为自己的教学亮点。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可以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认知,掌握音符一家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时值,并能念出音符的节奏名称。
2.模仿音符一家人有节奏的脚步,进一步巩固对音符时值的认识。
活动准备:
1.音符卡片一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音乐cd《音符一家人》。
3.人手一个铃鼓。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依次出示音符卡片,请幼儿辨认。
2.听音乐cd《音符一家人》做动作。
(二)新授《音符一家人去郊游》
1.音符一家人去郊游了,你们猜猜,他们中间谁的脚步最慢?为什么?
2.谁来学学爷爷走路?(个别幼儿学走路)
3.爷爷走路呀可真慢,走一步要用几拍呢?(教师边走边数拍子)
4.爷爷走路还会发出声音呢!听tu 2 3 4。(出示图谱,幼儿跟教师做肢体动作)
5.谁的脚步最快呢?(幼儿联想)师:因为音符宝宝的个子最小,腿也最短,所以他要加快他的脚步才能赶上其他人噢!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走路的脚步声。(教师演示一遍)
7.(出示图谱)幼儿集体练习音符宝宝的节奏titi titi titi titi 。师:爸爸工作一直很忙,从没有时间逛公园,所以今天他是在公园里边走边看。(教师演示)
8.请几个爸爸和孩子一起上来走走。
9.(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习音符爸爸的节奏tu 2 tu 2。师:妈妈穿着高跟鞋也走来了,(教师演示)
10.女孩子一起来学学妈妈走路。
11.(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习音符妈妈的节奏ta ta ta ta。
师:(出示课件)原来音符一家走路的方式好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真好听,老师就把它编成了一首《走路歌》。
(三)学习儿歌《走路歌》
1.教师念前一句,幼儿看图谱,说出音符的时值。
2.分角色演示音符一家。(用动作)
4.结合音乐运用肢体动作复习《走路歌》。
(四)结合乐器巩固乐曲
1.铃鼓可以怎么玩?(根据幼儿的回答直接引入节奏型)
2.结合cd幼儿用铃鼓给乐曲伴奏。
3.转身给家长表演一遍。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准确的语言演唱歌曲。
2、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3、能够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难点: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课件、歌曲《郊游》、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
2、木鱼、摇铃、铃鼓按照幼儿人数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婷婷老师与你们一起玩一个音乐游戏,看谁能听着音乐正确的做出动作。(放《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看里面都唱了什么?
提问:刚才在歌曲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提问后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ppt上,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字叫“郊游”,小朋友说一遍。(郊游)请问郊游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回答后老师总结:对,就是出去玩。你们看(ppt2)图片上的人都是在郊游。
3、ppt3老师把这首歌曲带过来了,它的名字是——,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吧。
这里面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谁能说出来?重点学习附点音符歌词(我们小手拉小手、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唱法。
4、我们看(ppt4),这是一张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样)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aba型。小朋友想一想,这张图谱与歌曲中的歌词会是怎样对应的'呢?大家再来听一遍音乐。
谁能说出这张图谱是怎样表达歌曲意思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看着这张图谱来唱歌?谁愿意上来指着图谱跟着音乐唱一下?
5、小朋友看,这也是一张图谱(ppt4),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打出好听的节奏呢?小朋友说用什么打?怎样打?遇到这样的符号打不打?怎么办?
听音乐,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脚一遍。
问:你们在图谱上发现了什么(颜色不一样),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可不可以换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样打(绿色用手、红色用脚),跟着音乐打两遍。
6、ppt6,根据你们刚才打的,老师又增加了难度,你们看一下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打节奏?怎样打?(尝试一遍)
如果用乐器来打节奏,你们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老师今天准备了木鱼、摇铃、铃鼓,你们认为它们分别可以代替我们的哪个动作?
发乐器,跟着音乐打节奏(2-3遍)
7、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会打节奏,会唱歌不会?请轻轻的放下乐器,我们一起唱着歌区校园里玩吧。
8、结束课堂。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习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