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优质5篇
预先写好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工作进度和质量,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任务顺利完成,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篇1
一、县地质环境背景概况
县位于省东南部。全县面积3726.5平方公里,人口25.5万,耕地41.3万亩。区域内属于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840毫米,径流深400毫米。全年降雨的70%集中在月份,尤其月下旬至月上旬的台风,大多带来大暴雨天气,气象、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径流很快形成,导致山洪爆发,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引发次生灾害。
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段性、地域性和突发性,同降雨、地下水、地质条件及采矿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连绵细雨易于诱发崩塌、滑坡;暴雨或连续降雨易于诱发泥石流。
(一)山体滑坡、崩塌的重点地区为:各乡镇露天开采矿石场;铜镍矿开采崩落区。
(二)泥石流重点地区流经快大镇流经大安镇的河,通快一级路弯弯川段。
(三)矿区地面塌陷重点地区:乡煤矿区、铁矿塌陷区。
(四)矿山尾矿坝重点区为公司岔、尾矿坝,尾矿坝,矿尾矿坝,铁矿尾矿坝,矿业尾矿坝、尾矿堆。
(五)废渣堆放场重点区各矿山的废石堆、盗采矿石点形成的废石堆、县化工总司废渣堆放场,这些是产生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
(六)重点村屯县哈各水库和矿山尾矿坝下的村屯居民。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防汛机构中,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主要职责,明确分工及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指导灾害易发地的乡镇、村(屯)学校以及厂矿、企业等具体的灾害防御和灾民转移安置方案,明确防汛救灾工作的责任人和灾民转移安置路线、地点;对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舍、居民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要立即转移疏散等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对全县15个乡镇及矿山企业的相关灾害点进行彻底清查,对各乡镇主要领导、人员,各相关部门人员已进行培训。各乡镇要及时建立以主要领导和受训人员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以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原则
对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城镇或重大工程、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防的同时,应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治理;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应以监测预防和居民搬迁避让为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部门要组织力量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屯搞好群防群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对已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应安排监测责任人,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村民手中,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加强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所辖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和影响程度作出预警,使政府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布署防灾工作。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本单位、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认真编制防灾预案,汛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和重点地段的地质灾害进行一次检查,对重点地段危险性作出判断,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制定应急防范措施,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抢险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运输车辆和抢险设备,并把防灾任务落实到基层单位、村屯和责任人。
2.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认真执行专业部门与群众预防相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要在汛期之前将防灾明白卡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明白卡一式三份,加盖乡镇公章,受灾害威胁群众一份,乡镇政府留存一份,报国土资源局一份)
3.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害快报制度。汛期到来以前,矿山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度汛方案,对重点地区加强监测工作,暴雨天气组织人员巡查值班,加强防范,发现险情征兆,按规定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也可越级上报。接到报告后组织力量及时赶赴现场调查,采取必要应急措施。
4.各乡镇要在汛期到来之前对辖区内中小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校舍及时上报。
5.各乡镇要在汛期设置值班电话,各村、屯安排地质灾害联络员,无线通讯电话要24小时开机,保障通讯的畅通,确保紧急时期各类信息上传下达。值班电话、联络员名单电话要与月日前报县国土资源局。
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努力为化兴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服务市场为宗旨。紧紧围绕化兴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准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通过专业设置、强化技能培训,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企业为媒介,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的双赢合作机制,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技术服务、实习实训、产品开发等方面构建合作新内容。
3.以开放办学为方向。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育人水平与质量。
二、学校发展思路
1.办学理念: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
2.办学目标:贯彻“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变、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标,由弱校向强校、名校迈进,跻身泰州市职教前列。
3.培养目标: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准则,以“健全的人格,娴熟的技能,尊严的生活,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育人目标。
4.办学特色:管理精细化,技能专业化,发展多元化。
(1)管理精细化:是以“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模式。
(2)技能专业化:目标是教师专业化,学生技能专业化。
(3)发展多元化:追求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学校多元化发展,学生多元化成才。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学校管理等质量,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变、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标,由弱校向强校、名校迈进,跻身泰州市职教前列,创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1.学校扎实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在泰州市内形成职业学校品牌,在化兴市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
2.办学规模上,在校生保持在20xx人以上,各类社会培训每年3000人次以上。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的突破,培养市级名师8名,省级名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达到70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
4.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保持全市领先,建成5个以上的骨干专业、3个以上省级品牌专业。
5.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强化对口单招工作,对口单招本科进线人数达到两位数。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中级技能合格率达96%以上,高级技能或两个以上中级技能合格率达60%以上。所有毕业生普通话测试、计算机一级b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0%。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合同签约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0%、90%、95%、95%以上,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跟学生联系率达100%。
6.学校育人举措有新的创新,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校训,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跻身全省职教德育、创业和优质就业特色学校和先进学校。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办学规模
全日制年度招生1000人。涉农专业非全日制学历班人员培训在籍规模达1500人,退役士兵短期技能培训人数达150人,对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人数不低于8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数500人/年(包括高级工、技师培训)。实现多层次办学,各类学生、学员在籍人数3000人以上。
主要措施如下:
1.多头多路、五花八门办职育。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戒浮、戒空、戒假,以学生成长发展为基点,以学校发展和合作双赢为基调,选择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的中高职连读渠道,建立一支由省内公办院校和特色民办高职院校联合组成的合作联盟,增强学校的社会吸引力。积极提高办学层次,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一方面努力融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体系,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点,争取一个专业有稳定的五年高职计划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办好成人教育大专班、本科班,做好与有关高校的合作,争取申办1-2个省教育厅审批的.成人教育函授点。
2.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强力推进涉农专业培训。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落实组织部、农工办、教育局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开展涉农专业招生培训工作。同时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招生力度,扩大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规模,扩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模。
(二)教育质量
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梳理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构建德育新框架,为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以自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境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1.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所有任课老师均兼任指导老师,负责班上一定数量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及时沟通、指导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全员育人激励机制,做到学校处处有人包,事事有人管。
2.以“好习惯”训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明荣辱、知礼仪、守规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
3.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法制教育课,办好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正面疏导,采取一切措施有效遏制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学习、班主任培训等形式,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思想过硬、勤于育人的班主任队伍;完善学生骨干队伍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5.制定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推行“德育量化学分制”,将德育的内容、过程和结果成绩化,并与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综合素质评定等相结合,增强德育评估的透明度、客观性、公正性。
(三)教学质量
1.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在省、市学业水平测试中平均合格率、优秀率达中等水平。
2.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创意论坛、文明风采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两课评比取得较好成绩,达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且获奖人数、获奖层次稳中有进;省级技能大赛在学生获奖层次和人数上有所突破,跻身泰州市前列。
3.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中级技能合格率达90%以上,高级技能或两个以上中级技能合格率达40%以上,且逐年提升,到20xx年分别达到96%、60%以上;所有毕业生普通话测试、计算机一级b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0%。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合同签约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0%、90%、95%、95%以上,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跟学生联系率达100%。
4.对口单招班各专业市级统考平均成绩达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到20xx年本科进线人数达到两位数。
主要措施如下:
1.制订和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工作行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活动、成绩考查与评价、教学研究等)的严格考核、检查监督和反馈矫正,促使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建立课表、任课公示和巡课检查制度,将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及任课教师在学校公示栏和教室外公示,接受学校巡查和市局、上级领导以及社会的督查;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监督与评价。
3.建立专业组活动和集体备课制度,定期教研组活动和教师培训制度,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开展学生、家长评教评学,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量化考核;严肃考试纪律,狠抓考纪考风,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存档;对考试不及格学生实行多次补考、留级或不发、缓发毕业证书制度;采用形式多样的质量评价手段,把质量考核与考工考级、技能大赛、综合能力竞赛等内容相结合;细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将教学过程性检查和质量检测结合起来,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过程性依据。
5.对口单招求突破。学习单招政策,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单招形势和对策,安排优秀教师执教,在硬件条件上充分保证,在激励机制上拿出方案,以实绩论英雄,以单招为龙头,打品牌,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利用政策,开办三加一美术班(高补班),探索单招高考速成教学新模式。利用学校办学资源和良好环境,选聘优秀教师来对口单招班教学,通过一年的努力,争取考上本科,实现对口单招高考的新突破,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四)专业建设
20xx年把我校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成为合格专业,且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从而拥有以数控技术应用等3个省级品牌专业。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学前教育、会计、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着力打造成为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专业。
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按照合格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加强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2.加大骨干专业设施设备的投入,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确保各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在90%以上,尝试实训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实训设备在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培训、产品加工中的利用率,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发“实习产品”,提高基地运行效率上寻求突破。
(五)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到20xx年,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70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力争培养市级名师8名,省级名师2名。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教师培养梯队,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主要措施如下:
1.出台“阳光早读”读本和符合我校现状的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制定符合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探讨我校优质课堂标准,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推进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课”教研和示范课、研究课等“两课”评比,创新我校体育与艺术教育。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学会,对参加市以上教育学会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个人技能竞赛获奖者实施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请专家、教授、名人到学校进行各类讲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
(六)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传播优秀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校务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努力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的问题,解决有些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上的功能。
4.从净化、美化、亮化入手,治理校容校貌:建设宣传长廊,张贴宣传画、悬挂警示语;布置教室,抓好班级小文化建设;改版学校网站,创办校报等,积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5.利用资源努力创造条件,丰富师生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通过组织升旗仪式和文明监督岗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素养。
6.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理想、诚信、法制、安保、礼仪等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提高法制意识,通过加强德育常规工作,构筑精神文化根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学校管理与协调机制,校长负责策划和统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以部门负责人为各项目标责任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同时要做好部门之间协调工作。
二、制度保障
用制度规范行动。各部门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制,由部门负责人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学校及部门各项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规范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团结奉献精神。坚持教代会制度,使民主决策落到实处。对发展规划,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和学校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保证发展规划中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物质保障
1.积极争取政府财力支持,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资金保障。
2.学校经费做到合理使用。师生要爱护学校的设施和设备,提倡勤俭节约,努力构建节约型学校。
3.逐年改善办公和教学条件,为师生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四、监督保障
1.校长是项目的总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是规划目标的具体责任人;同时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监督小组,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2.各项目具体负责人对年度分目标实行自评,每年进行中期自评和年度自评并形成书面报告,由学校规划考核小组组织复评。
20xx至20xx年是化兴中等专业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全体师生员工,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畏困难的勇气,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确保三年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摇篮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篇3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建设厅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努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按照“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立足部门职能,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有力推动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我市城市规划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上半年,全局干部职工以先教活动为契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创新举措,攻坚破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今年是实施第六次城市总规的关键之年,也是构建大城市框架的冲刺之年,随着近几年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到万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扩展到公里,绕城高速已基本贯通。
二是“龙头”效应凸现。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对拍卖地块的条件控制,涵养地差,城市土地升值明显,城市形象大大提升,为经营城市产生的巨大效益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是规划编制力度明显加大。开展了以《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上中坝公园详规》和《火花坝工业片区控制性详规》为重点的规划编制。控制性详规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城市远期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详规覆盖率由年的%提高到目前的.%。
三是局事效率明显提高。-月,共组织召开了次规委会会议,对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审查。对城市规划区内余项报建项目进行了审查,局理“一书两证”件,用地规模 万多平方米,建筑规模万多平方米,所有项目均按承诺的时限范围内局结。
四是执法力度明显加大。去年,对诺玛特等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并进行罚款。
五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以先教活动为契机,从局领导到各职能科室主动为服务对象,特别是工业类招商引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局”的现象。
(二)明确目标,创新举措,加快构建大城市步伐
立足市委提出的“丰富内涵、完善功能、培育产业、提升品牌”工作思路。上半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和基础测绘。
南充市第六次总规于年修编完成,年月省政府已正式批准。我们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加大了城市控规、专项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和基础测绘工作力度。
一是开展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修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今年月,由某省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承担的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正式启动,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其初步方案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查。为配合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正在编制. km的《西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西山风景区农房整治规划》。
二是强化控规编制工作。随着南充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使城市规划和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完成了 km的《华凤镇以北片区控规》编制。目前,正开展.km的控规编制,其中:《文峰工业片区控制性详规》 km,《龙门片区控规》编制 km,《南充市燕儿窝片区控制性详规》. km、《嘉陵片区旧城控制性详规》约km。随着这些控规的启动和完成,将为城市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强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力度。为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年初目标,我们编制了《高坪区、嘉陵区排水规划》、《南充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
四是加强测绘管理。上半年,我们开展了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充市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目前,完成了长.km,个坐标点的地下管线外业普查工作,进入了数据分析阶段,初步建立了南充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同时,完成了高坪区、文峰工业片区、龙门和荆溪片区、黄莲湾和华凤镇:地形测绘约.km。另外正在测绘的:地形测绘面积约. km。其中:西山风景区约. km,火车西站约. km、安乐坝.km,火车西站约. km。
五是启动了城市景观规划及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先后编制完成了km的《南充市下中坝滨江地段城市设计》,. km的《南充市江东新区滨江地段城市设计》等一系列城市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建设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
2、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积极配合工业集中区建设相关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城市经济在产业支撑上突破”这一目标,加快城南工业集中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我们正全力编制《火花坝片区控制性详规》,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该区域的景观规划等各项工作,为外来企业入驻,为现有企业扩张搭建平台,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学校、市场、加油站、社区等城市配套设施的选址布点工作。
3、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南充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放验线规定》等初稿已完成,随着这些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将极大地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二是推行“阳光”规划。今年,我们在继续推行城市规划管理“三审查、四公示”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指导”,即:报件局证中心对初次前来报件的单位或个人应提交的建设项目资料提供指导,使来局事的人员走弯路,极大地方便了局事人员。
4、强化城市规划监督管理。
近年来,我们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严格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核、统一发证、统一监督,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针对违法违章建设发现得早、制止得早、业主的损失小、执法难度小这一特点,重点加强了对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尽量把违法违章建设发现在动工之前,制止在动工之时。我们将城区分为顺庆、高坪、嘉陵三个规划执法责任片区,由执法责任人每天对责任片区进行日常执法巡查,并按规定要求填写执法巡查日志和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登记表,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章建设,随时掌握建设项目单位执行城市规划情况。及时有效查处了未报先建、少报多建和变更设计方案等违法违章建设行为,违法建设项目大大减少,使城市建设更加规范。对群众*,人大代表
5、政协委员的提案和议案,专人负责登记和督局,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另外,在社会各界还聘请了行风监督员。通过这些措施,全方位加强了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监管。
6、开展 “四型”机关创建活动。
我们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开展,采取了政务公开、制度上墙、窗口局公、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严格坚持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局结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现场局公制和内部联系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大力创建“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四型”机关活动。实行由各业务科室每两周轮流举局一次讲座的方式,提高业余人员的城市规划水平;在全局开展“本稿件属于四心”服务,即:对他人热心、对工作耐心、对事业公心、对工作有责任心;时时敲响警钟,预防职务犯罪。努力把局机关打造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战斗集体。
7、扎实开展“先教”活动。
按照市委先教局的工作部署和市委提出的“人人有触动,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变化”要求,扎实开展“先教”活动。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全阶段的验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上半年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情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城市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规划编制滞后。一方面电力、排水等专项规划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造成规划编制滞后,因此,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力度急需加强。另一方面,城市设计和景观等专项规划处于起步阶段,致使城市建筑风格、色彩比较单一,公共空间不足和绿地较少,缺乏标志性建筑,城市特色和形象彰显不突出。
2、现行规划管理体制难以保证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实施,也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3、规划编制发展不平衡。在总规实施过程中,普遍重视地面工程的规划,忽视地下工程的规划,地下管线反复开挖的形象时有发生。去年,我市刚刚启动地下管网普查,其规划还未开始编制。
4、偏重于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忽视配套设施的完善。存在着先建设后配套甚至不配套的现象,致使遗留问题不断产生。
5、城市规划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局规划手续,不按规划修建,擅自突破规划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四)下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和“完成学校、医院、市场、加油站、电力、消防和垃圾中转站等城市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规划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标准化住宅小区;塑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特色,凸现城市个性,打造“魅力南充”;优化、完善各类规划,使城市建成区内的详规覆盖率达到%”的奋斗目标,扎实开展以下工作。
1、加大城市规划的编制力度。开展市辖三区老城区、荆溪片区和龙门片区共.公里的控规编制,使城市建成区内的详规覆盖率达到%,继续开展专业市场规划和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年内完成《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南充市商业网点规划》。
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南充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和《详规质量控制体系》等规范性文件,并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继续完善“三审查、四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提高局事效率。
3、继续强化规划执法。完善《在建工程项目监督检查责任公示栏》,开展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建设和规范使用行政许可统一文书。严格按照行政许可要求规范城市规划行政许可行为,依法行政。
4、开展课题研究。为科学经营城市,我们将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城市特色风貌研究》和《城市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课题的研究。
5、强化服务意识。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局上下集中开展新一轮整治软环境活动。凡是工业、生产、科教类招商引资项目,若符合政策,手续齐备,则当天局理,并实行专人跟踪。凡不履行职责,对企业造成损害,视其情节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出台《市规划局文明用语和工作禁语》,切实做到“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
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篇4
20xx年我院将继续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贮存与运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根据《20xx年长武县疾病控制工作要点》要求,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免疫接种
1、积极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抓好春、秋季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规范资料管理。
2、做好乡级冷链运转条件下的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全年12次冷链运转。“九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两脑”接种率提高到95%以上。
3、做好流动人口等常规免疫难以覆盖人群中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
4、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对于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开展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接种工作。
5、进一步提高乙脑和流脑疫苗及时接种率,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二、针对传染病监测、调查处置
1、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状态和麻疹消除工作,加强afp病例监测,确保无麻疹暴发。无白候,破伤风病例,其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低于往年水平。
2、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监测: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三、计划免疫管理
1、建立计划免疫儿童个案信息网
(1)20xx年实现儿童接种资料个案管理信息化,出生儿童接种卡发卡率达到100%。
(2)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
2、继续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对20xx年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漏种疫苗补种率达到100%以上。
3、进一步加强接种门诊管理工作。
规范接种程序,搞好接种环境卫生,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接种环境。
4、疫苗及冷链管理
继续贯彻执行条例和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管理。加强疫苗的计划、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继续做好疫苗微机化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及时制订和上报第一类疫苗的年度使用计划,确保第一类疫苗有计划的分发和使用,避免疫苗浪费。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存管理等冷链运转机制,要按要求做好配发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保证专物专用。
5、预防接种管理
正确处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关系,必须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决不允许因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冲击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二类疫苗必须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使用,不得强制使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免疫接种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提高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统一使用《陕西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加强接种卡、证的管理,提高卡、证相符率。
6、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监测
要加强预防接种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预防接种积极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加强注射器使用后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按照工作规范相关要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和处理。
7、宣传和培训
充分利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时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广泛宣传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免疫防病知识,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好“4、25”宣传日和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的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冷链运转前例会制度,有计划地开展针对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及业务技术培训。
8、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是免疫预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人口的调查,切实了解辖区流动人口的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当地流动人口的实际,想方设法,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时间、方式等多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更方便、周到的服务。
规划2024年工作计划篇5
免疫规划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科学性的一项工作,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20xx年我区免疫规划工作将继续以《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落实预防接种这一基本公共卫生为核心,提高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管理效率,扎实推进全区免疫规划工作全面、持续、稳定发展,以达到控制消除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
工作指标
1、建卡、建证率:以街(镇)为单位12月龄儿童建卡、建证率均要求达98%以上,包括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
2、以街(镇)为单位,各单苗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
3、“五苗”、“七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12月龄儿童“五苗”单苗、全程接种率达95%以上;七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
4、以街(镇)为单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在95%以上。
5、以街(镇)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信息系统使用率达100%,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率达95%以上,重卡率低于5%。
6、针对疾病发病率:不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发病率降至0.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发病率≤0.3/10万;流脑发病率≤2/10万;白喉发病率≤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5/10万。
7、以区为单位,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至少1/10万,afp监测、麻疹监测、aefi监测指标达到国家方案要求。
8、幼儿园、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95%以上,漏种疫苗补种率95%以上。
9、报表及时率、准确率:各种报表应按上级规定时间内准确、及时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达100%。
对策与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控制和消除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我区人民身体健康。
一、加强基层预防保健队伍建设:利用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契机,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及区卫生局构建“幸福xx、健康同行”计划要求加强基层预防保健队伍建设。至少举办一期业务学习班,同时通过不定期的防保人员工作例会,以不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
二、免疫规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保持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不断提高接种质量和接种率,确保安全注射及疫苗效价。不断健全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登记、预约、转卡等管理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儿童),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保证接种信息的真实和一致性,待福州市审核同意后取消纸质内卡,进一步持续推进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结合新版接种证推进落实我区预防接种证打印工作;配合市级一同加强对辖区产科医院等接种单位的规范和管理;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水平,严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一级诊断、两级鉴定,简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流程。
三、按要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每半年组织各接种单位防保人员开展一次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的交叉检查,主要考核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幼儿园查验接种证登记情况、单苗及全程接种率(含流动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等情况,全面了解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状况,督促各社区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将交叉督导中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及时应用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5】790号)和《xx区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全面提升预防接种工作水平,降低我区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尤其是麻疹发病率。同时针对不同传染病流行季节、易感人群开展各类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完成一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保障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安全,巩固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五、做好各种疫苗和注射器的供应管理工作,规范供应渠道。完善领发登记制度,对全区疫苗和注射器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疫苗、注射器出入库账目100%录入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保证冷链正常运转,尤其疫苗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确保疫苗效价,做到有效接种,做好生物制品的计划、订购、冷藏、分配和统计汇总工作。
六、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家长课堂项目,并通过不定期的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进一步地强化和规范;充分利用4月25日免疫规划宣传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家长课堂项目、网络和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对辖区居民进行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扭转从“要我接种”变成“我要接种”的局面。
七、加强对各设有产科的医疗机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工作督导落实,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
八、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和消除麻疹工作。抓好常规免疫工作,巩固人群的免疫保护水平,做好疑似vapp病例和afp病例的调查处理诊断工作;维持高质量afp监测系统的运作,提高对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发现与反应能力;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采样,并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周边开展含麻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九、认真执行《xx省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落实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证制度,加大宣传,最大限度争取家长配合,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出入的信息交流,开展对特殊儿童的主动搜索,不断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
十、认真及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科学性工作,必须继续依靠各级政府、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以及通过全体预防保健人员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提高预防接种质量,使我区免疫规划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保障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