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苯的教案精选7篇
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制定过于理想化的教案,教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苯的教案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中苯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常识。
【教学目标】
本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学会优化自我意识的初步方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处理的技巧;深刻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了解学习心理常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了解高中生中存在的特殊心理现象,懂得如何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时间】
16课时。其中,第一、二、三、五、七节各2课时,第四、六节各3课时。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高中生来说,该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对照、讨论中完成对高中生心理发展诸特点的认识。
2.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意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改善高中生以自我中心的现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所学,提升个人的自我意识品质。
3.注意体现教育的多样性、个性化。让学生交流情绪不好的处理办法,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辅以相关案例的讨论,并加以必要点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情绪管理技巧。
4.重视基本内容的掌握,从小处着眼,得长足发展。事先筛选出人缘较好的学生,介绍交往的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直接可行的行为方式,迁移到自身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注意内向学生的感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一步步走出自我的限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重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播放短片的方式,对相关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做简要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动手操作,从实际生活出发,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6.准确把握教材关于学习心理的教学目标。这一阶段的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健康心态的愿望不断提高,应在此基础上,引人学习心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讲故事、听案例的过程中,落实心理健康向学习、生活正向迁移的目标。
7.探究新知。经过前面的学习,高中生对心理健康各因素已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人高中生特殊心理现象的内容,以客观、接纳的语气教授,一旦遇到心理困扰,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对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高中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处于“谷底”。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苯的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进而把这种行动内化为一种习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形成一份倡议书,发动全校学生接受感恩大教育。
[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父母的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2.一位学生家长的来信。
3.收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
4.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5.制作ppt班会课件。
[活动设计]
一、引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从本学期开始,上海市各中学将实施新的《中学生守则》,守则中新增了一款“学会感恩”。这一款填补了教育内容的空白,由此也激起了社会大讨论。今天,我们也就“感恩”这一话题来聊聊。首先,我想知道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感恩”的。你们认为为何要“学会感恩”?请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感恩大讨论
师:启发,鼓励、引导学生,适时补充,概括要点。
1.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作用上。
2.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上。
3.从上海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改革开放的需求上。
4.从现在的社会风气来看。
5.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来看。
6.从“感恩节”的作用来看。
师:是啊,有位哲人曾说过:“这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何以成人;没有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们何以
成材;没有朋友的友爱之恩,我们何以快乐;没有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我们何以雨露……我们的成长,时时接受着各方面的恩赐。相信,同学们已经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亨你们的成长中的感动吧!
三、感恩故事大搜索
倪莉琪的故事:
张宇的`故事:
薛琛的故事:
沈春霞的故事:读父亲的一封信
师举例:
1)20__届一位学生的残疾家长坚持每次家长会到场,只为掌握第一手信息。
2)20__届一位学生的母亲克服种种困难来抚养他和智障的姐姐。
3)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四、感恩大调查
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知道:43人不知道:8人
问题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知道:31人不很清楚:10人不知道:10人
问题3:你知道家庭的教育费用所占的年收入吗?
知道:23人不太清楚:20人不知道:8人
问题4:你能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吗?
经常:8人隔一段时间:30人几乎没有:13人
问题5: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
会:6能理解:21不会:24
问题6: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会看不起父母吗?
会:5偶尔会:1不会:45
问题7:学习上遇到困难,你会抱怨父母不帮你或没有给你聪明的脑袋吗?
会:11有时会:10不会:30
问题8: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会:4偶尔会:35不会:12
问题9: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
会:19偶尔会:25不会:7
问题10: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
不知道:5不太清楚:20知道:26
师:从刚才的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较以家长的付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我们中考失利,家长把从牙缝里抠出的2万元掏出,只为进重点班学习;为了照顾孩子,家长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心仪的服装却斟酌再三;每一次考试,比你们还紧张,整夜辗转反侧的是
你们的家长。“再若不能甘孩子”,所以家长们为你们多了一丝丝华发,添了一道道皱纹。孩子们,我们可以为一个陌生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种种恩情,这实是一种道德扭曲啊!感恩不待时,拿出我们的实际行动,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感恩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五、感恩方法大奉献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谈谈收获,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
(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
(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学会节约,不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
(7)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
(8)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多做有心人,及时送上温暖。
(9)多做慈善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国家、人民作贡献。
(10)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
师:让我们课后整理之后,形成一份倡议书,发动全校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吧!让我们学会不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所有关怀过我们,所有惠赐予过我们的人和物。
六、结束语
师: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
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
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惠赐。
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时时感受生活中的“拥有”而不是“缺少”。
感激不只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素质。
不仅要心存感激,还要学会感恩。
同学们,让这种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吧!
高中苯的教案篇3
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 “脚内侧传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的基础。而脚内侧传球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球技术,它也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技术之一。据统计,足球比赛中80%的传球来自于脚内侧传球。
三、教法设计:
为了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发展每一位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本课在练习中采用了一些小游戏竞赛的教学策略。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足球技术学习的各种潜能,提高技术水平。
2、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2——4人之间的合作练习策略进行练习,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学生的练习,肯定学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四、学法设计: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
五、负荷设计: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预计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六、本课关注点:
1、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在这堂课中我不仅担任了“导演”,对课堂整体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控,而且担当了这堂课的“参与者”,通过有机的串连,主动的参与,及时点评、鼓励和调度,让学生与老师相融合,让师生成为运动的和谐伙伴。
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
3、预设、生成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敏感地捕捉偶发性和隐蔽性信息,随即应变,即时调整预案,促进动态生成。
高中苯的教案篇4
主题:
克服浮躁踏实学习
主题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在生活当中往往流行攀比之风,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作风飘浮,眼高手低。而浮躁心态是十分有害的。顺境时,它使人心高气傲,忘乎所以;逆境时,它让人心灰意冷,随波逐流。它能使人失掉最宝贵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失掉最需要的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
班会目的:
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该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
二、班长主持
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2、班长小结
三、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略)
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
(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形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心理教育,同学们心态平和,积极进取,找到了克服浮躁的方法:
(1)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2)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人贵有自知之明,非宁静无以致远。
克服浮躁,要有这种心宇澄清的境界。在成绩、荣誉和位置面前,要始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要化急躁为急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紧迫感,增强进取心,努力搞好学习。
高中苯的教案篇5
一、导入:
全班沉浸在《红日》歌曲当中,边听边合唱,并打节奏。
二、主持人:
我们不少同学意志脆弱,经不起任何风险和挫折,遇上根本算不上挫折的一点点不如意就伤心、沮丧甚至毁灭自己,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渐增多,如果心理素质不健全,意志不坚强,知难而退,将不能面对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三、问题:
同学们,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一些名人是怎么面对挫折的,我们从中来学习。
四、活动:
1、学生讲故事《司马迁》、奥斯忒洛夫斯基、爱迪生、凡尔纳,再请同学来总结: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崇高的理想,是战胜一切的困难和挫折的法宝,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2、把学生面对挫折的反应方式举例。
活动:访问——听了以上故事,请同学来谈谈感想,(注意筛选班里遇到困难挫折知难而退、情绪低落久久不能回到学习状态的学生)其中穿插某学生的成功对待挫折的经验。
小结:活动中提到用名人名言的激励方式让自己成功面对挫折,还可以用很多对待挫折可行易行的方法,挫折并不可怕!
活动:诗朗诵,讨论诗中涵义
精神家园若显荒凉 就该请雨露阳光 耕去荒芜 耘出希望 昨天是雾,
今天是船 明天是岸 应让今天的船 冲出昨天的雾 驶向明天的岸
问题:到底怎么“冲出昨天的.雾驶向明天的岸”?
举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在利用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想一些可行的办法。
互赠格言活动,彼此共勉
活动:小组诗朗诵《在春光里播种希望》
放下沉甸甸的种子,不时把你精心浇灌。驱散几多的困惑,收获几多的欢乐。栽下壮实的乔木树,常把你倍加呵护。畅想着繁花缀枝,放飞欢腾的云雀。 一粒珍珠落到了花蕊,别了飞向天堂的梦想。五月的泥土浸润着花香,珍珠飞洒出甜蜜的歌。春风拂面沐浴情,手擎两片浓浓的晾荫。放眼缤纷桃李,满园一片祥和。
小结:梦想、希望使我们在挫折中茁壮成长,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内心希望不能丧失,对目标的追求不能丧失
欣赏歌曲《梦想》
五、反馈:
1、假如你再次遇到挫折,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心情去面对?
2、如果你制定了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结果会怎样呢?
3、如果你每天都很勤奋,但成绩似乎不怎么如意,你该怎么办呢?
4、如果老师和同学误解了你,你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遇到某次考试失败,班干部落选,没有评上“三好学生”,受到家长的批评,朋友之间的误会,意外刺激等挫折时候,应辨证思考问题,变挫折为动力,敢于摔交的孩子会先走路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就一定能“驶向明天的岸!”
活动在《红日》嘹亮、激昂的歌声中结束。
高中苯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骨骼、关节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教学难点:
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
教具:
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及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既然提到运动,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入本课。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讨论]
二、授课:
[总结学生的讨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
(1)、认识骨骼和关节[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
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单介绍人体的骨骼。
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平面关节(脊椎)
自己动手并讨论: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
(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
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复杂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要很多肌肉协调配合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
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动作来具体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
(3)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结构解剖运动图]
自己动手并讨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4)小结:
a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并说说它的重要性!
b踢足球时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高中苯的教案篇7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的历史特征,从社会组织、生产力状况、经济活动等方面掌握原始社会各发展阶段的状况。用生产力的观点分析原始社会瓦解的原因。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进步性,掌握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阶段特征和主要线索。
3、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正确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级制等制度的特点、作用。
4、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和线索,确评价春秋战国时一系列战争的性质、特点、作用;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作用、影响。
5、掌握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华夏族及各部族的状况,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正确评价民族融合的作用。
6、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生活的进步、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等方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7、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把握诸子百家的基本主张和观点,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要点梳理]
本单元的断限从距今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涉及原始人、氏族公社、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几个历史阶段。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为止,历经原始人群、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时期。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类的典型代表。从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时期,贫富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
遍布全国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先民的多项发明,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贡献。
(2)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
①夏自公元前21世纪至约公元前16世纪,由启建立,最后国王是桀。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奴隶制开始阶段。
②商自公元前16世纪至约公元前11世纪,由汤建立,最后国王是纣。初都城是亳,前期屡屡迁都,最后定都殷。其疆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还有众多属国。商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③西周自公元前11世纪中叶至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最后国王是周幽王。都城是镐京。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为诸侯的傀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加强。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3)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一时期,兼并战争激烈。民族融合加强,出现了统一趋势,生产力大大提高,通过一系列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逐步取代奴隶主贵族掌握了政权,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这些社会组织与原始社会的各个阶段相对应。部落联盟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是由两个以上部落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的联合组织。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都是代表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联盟的选举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实行禅让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人们平等的关系被打破,出现了私有财产和氏族贵族,并逐渐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部落联盟逐渐被国家取代,原始社会瓦解。
(2)奴隶社会整个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实行的都是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和分封贵族为主的政体。
①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完备,奴隶制国家完全形成。
②商商代奴隶制国家机器及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备。炮烙之刑、人祭、人殉,表明了奴隶制度的残酷性。
③西周西周是奴隶制制度完备时期,通过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及等级制度,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形成明确的等级,由各级奴隶主贵族世袭地把持着各级政权,维护着中央对地方,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和秩序。分封制、等级制、宗法制及特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④春秋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到严重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周王成为大国的附庸,出现了七国争霸的局面。
⑤战国战国时期,周王室和诸侯的进一步败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度开始建立,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了。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原始社会经济
①原始社会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被迫过群居生活,原始人群时属旧石器时代,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
②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属新石器时代,会建造房屋,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弓箭、制陶、麻纺织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成果。粟和水稻开始种植。
③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生产工具更加进步,出现小型铜器,有了养蚕缫丝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2)奴隶社会经济
①生产力的变化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
②经济活动状况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不再局限于礼器和武器,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
(3)战国社会经济战国封建制的确立,又加速了生产力的提高。新的剥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铁器和牛耕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发展,出现了一批政治、商业中心,还出现了一批有势力的大商人。
4、民族融合的加强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战争、结盟等形式,逐步形成了华夏族。夏商西周都是由华夏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中原华夏族与国内务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为后来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5、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1)原始社会时半坡氏族的彩陶和记事符号,说明当时已出现了简单的文字和艺术形式。
(2)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夏朝有了历法,商代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商周的青铜艺术、雕塑和甲骨文、金文达到很高水平。
(3)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更是出现了繁荣局面。思想方面,名家辈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代文化的繁盛。孔子和儒家思想及诸于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教育方面,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形成。适应征战的需要,出现了一系列军事著作。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等科学技术有了进步。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出现了标志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体现“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影响深远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离骚》等。
[题例剖析]
[例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的技术
c、饲养家畜家禽
d、营造公共墓地。
(20xx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
剖析:解答本题,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再认原始人生产生活变化的历史阶段特征。从采集、渔猎到原始农业的出现;从逐水草迁徙到定居。从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来分析,c、d两项极容易排除,迷惑性较强的是b项。但只要弄清楚是定居的需要而迫切要求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而不是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术才定居的。这样就可以排除b项。解本题从正面认定a项是正确选项也可以。如可以这样想,采集、渔猎的场所不可能固定,而远古居民居住的场所也就不可能固定,尤其是在原始社会那样的环境条件下。而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居住的场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种区域的附近了。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题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更多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代表着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这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练习中应予以重视。
答案:a
[例2]问答题
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994年全国)
剖析:本题是一道材料论述题,试题引用墨子的两段言论来创置新情景,并以墨子的基本思想“兼爱”、“非攻”作为切入口,由浅入深的设置了三个问题,属“小切口、深分析”题型,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概括、分析和评价能力。试题还渗透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因素。题目的第一问,考查了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第二问较难,要求考生在课本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要求重新进行加工和整理,对考生的理论素质和思维品质要求较高。教材并没有直接讲述战国时期墨于思想产生的根源。只能根据教材涉及到的战国初期思想家、代表的利益,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战乱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思维加工和理论思考,结合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第三问,要求考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时墨子思想的地位、影响及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角度作出历史、全面的评价,肯定其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
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