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数学教案5篇

时间:2023-08-13 12:08:10 分类:工作报告

教案是需要根据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来制定的,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写出合格的教案,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教育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5篇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学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谁能来说一说:

1、路程、速度、时间;

2、单价、数量、总量;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二、先观察、后概括:

1、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如下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

⑵、路程是怎样随着行车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⑶、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或一定的),这个比也就是速度。

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2、新改例2:一种铅笔,支数与总价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

(哪几个量是相关联的?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成关系式是:=单价(一定)

比较例1、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概括:

⑴、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这两种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⑵、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则数量关系可以概括下面的式子:

= k(一定)

(结合例1、例2说一说)

3、练一练p75

三、巩固练习:

1、 p76看后判断,并连起来说一说。

2、 p76 – 2先观察,再分析。

3、 p76 – 3

四、小结:

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依据什么来判断?

1、两个相联的量?

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一定。

五、作业:

p76 3 4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高矮、粗细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的习惯5根。

2、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比较两个物体高矮的方法。

(1)请幼儿和老师来比高矮。

教师: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新的游戏,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比高矮,在比高矮之前呢?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眼睛蒙住。(幼儿和教师比高矮的时候,幼儿踩在椅子上。)请小朋友来看 一看,我和桦桦小朋友谁高谁矮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个人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2、探索按照高矮排序的方法。

(1)教师请五个小朋友到台前,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蹲着。

教师:我们现在怎么比较他们的高矮呢?(让他们都站起来,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五个小朋友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①教师:现在他们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我们怎样给他们排排队呢?

先找出来最高的,排在前面,再找第二高的排在最高的后面,再找第三高的挨着第二高的往后排。。。。。

②教师:笑笑和左左两个小朋友看起来差不多高,怎么办呢?

先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面上,靠的近一点立正站直,或者请他们背靠背,都不仰头,看一看谁的个头高一点。

③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从高到矮排序。

教师:五个小朋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除了从高到矮排,还能怎么排呢?

3、探索按照高矮粗细排序的方法。

(1)我们可以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两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4、打开幼儿用书,按要求完成排序。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知道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种物品抽象成数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感知加法的含义。

2、学会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初步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幼儿视图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丰收的图片磁性教具;玉米、西红柿卡各10张、1—5的点数卡两套、1—10的数字卡、点数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儿歌《秋天到》引入并以故事的方式向幼儿讲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忙着把地里的庄稼收回来,几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没闲着呀,快看他们也在忙着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小朋友们看图上有两只可爱的小白兔,一只是灰色的一只是白色的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原来他们是在院子里摘苹果呢)分别数一数两只小兔手中苹果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用计数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加法运算

二、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框,玉米卡

1、请两个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长方卡里放玉米,并说出自己放了几个,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长方卡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算出一共是几个?并找出总数的数字卡

2、依照方法,将实物换成西红柿,继续练习

3、将实物卡换成点数卡,继续练习

三、幼儿探索操作

1、请幼儿看图,说说图意,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左右两边的方框分别有几颗草莓,把数字写在下变相对应的方框内,在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几颗草莓,把答案写在最下边的方框内

以下逐一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活动

教师收书及整理工作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x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学生进行思考、解答。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三、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ji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

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蒙氏教育数学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