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诗词三首教案5篇
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哦,教师自己的教案,也要时刻进行创新和修改,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九上诗词三首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上诗词三首教案篇1
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通过诵读体会童趣,凭借比读体悟童真,发挥想象品味童心,在与牧童、渔童的对话中,感悟诗人的心中真情真意,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诵读,交流感受
1.猜诗: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背诗小高手,怎么背呢?咱们看图猜古诗、背古诗,大家看图猜出了诗,就可以站起背给大家听,谁猜得快、背得多,谁就是背诗小高手。(点击课件:《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夜书所见》、《小儿垂钓》)。
3.交流:大家可真棒!这几首诗可没难倒大家,不过大家背诵后,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现童趣的诗)这些古诗让你想到了什么?(童年是快乐、有趣的)
?人教社小语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中有较大比重反映童真童趣的诗,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优势,借助看图猜诗、背诵交流,锁定童趣形成主题整合,并唤醒学生对童年生活的遐想与向往,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导入新课,自学理解
1.导入:是的,童年是快乐的,是有趣的,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唐朝的吕岩、宋朝的杨万里写的两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点课点击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
2.简介: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吕岩及杨万里。
3.试读:师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让学生试读,并提醒学生读准蓑篙棹等生字。
4.自学: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试着理解诗的大意。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古诗及理解诗意的方法,利用注释进行自学理解,是能做到的,这也是将两首古诗同时呈现,整合教学的前提。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诵读时,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以情激情,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赛读体会,感受情趣
1.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读。
2.赛读:请几位同学自选取其中的一首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学生评价。
3.交流:(1)对读得有感情的同学,教师可接追问,读时你看到牧童、渔童在做什么?(2)赛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牧童、渔童所做的事有趣在哪?
?这一环节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意图在于,一是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二让学生读中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时的读更多的指向对诗意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读中、读后交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避免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诗意的繁琐串讲。〕
(四)观察画面,探索发现
1.观察:教师出示课件——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牧童卧月图、渔童张伞图。师:请大家结合诗意,观察画面,想一想:两幅分别画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不同?(2)交流:对照诗文,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不同点。(作者、朝代、时间、地点、人物状态、所作所为、色调等不同。)再说说相同之处。(都是写儿童的生活。)
2.赏读:
(1)赏析:诗中最触动你的是什么?牧童、渔童的可爱最能体现在哪些动词上?(卧、张)谁能说说它们的意思,比较卧与趴、躺、倒,张与 打、撑、举等词的不同,从卧与张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出什么?(牧童的悠闲、渔童的机灵,牧童心情轻松悠然、渔童内心喜悦)。
(2)诵读:月色朦胧,清风徐来,牧童是多么惬意啊——(生: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江上行船,无雨却张伞,好生奇怪,原来——(生: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观察画面,比较发现,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读图读诗,感受牧童外表的闲与内心的静,感受渔童的机警与快乐。紧扣卧与张这两个动作细节,揣摩玩味,比较体会,透过这两个动词,感受人物的情思,这样学生对诗文的意趣又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五)想象诵读,体味诗境
师过渡:月下一牧童,船上两小童,他们静卧月下,船中张伞是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去感悟他们心中的真情。
1.想象:月下清辉,四野静谧,牧童静静地躺在草垫上,仰望星空会想些什么?江平岸阔,船随水流,张伞的两个小渔童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月明星稀之夜,如果你是诗人带着一路的辛苦,一脸的疲倦,看到路边的草垫上一位牧童正酣然入梦时,你会说什么?在艳阳朗照的江边,看到两小渔童正弄风驶船,一脸欢笑时,你又会说些什么?
2.悟情:是啊,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人物,给诗人带来的是不同的心情,如果说,《牧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恬静乡村生活的向往,那么《舟过安仁》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对渔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诵读:
(1)设境读,师:夕阳西下,草野苍茫,牧童短笛随风扬,生接替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师:明月升空,秋虫浅唱,月下一片寂然,放眼望去,生接替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师:多么恬情优美的秋夜,多么怡然自得的牧童啊,生一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师:江水潺潺,渔舟轻漂,只见船中两小童,生接替读——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艳阳朗照,天无落雨,渔舟上怎冒出小伞呢?生接替读——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啊,可爱的小渔童,机灵的小渔童,他们正静坐船中,惬意地借风行船呢,生一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角色扮演读:分别请几位学生扮演牧童、渔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读,在学生读完后,师追问:牧童啊,你这么悠闲地躺在草垫上,做梦梦见了什么呢?渔童,你好,使风行快船去哪呢?
(3)配乐读:配上笛子曲《牧童短笛》、民乐曲《步步高》背景音乐,男女生先赛读《牧童》、《舟过安仁》,师生再一齐诵读。
?读诗要走进诗文的深处,读表现童趣的诗文要触摸到童心,借助想象、写话,旨在让学生入乎其内,感受诗的意境与情趣,与小童同生共感,与诗人齐思同想,通过交流、朗读,旨在出乎其外,将学生感受到情趣,用语言、用真情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间,完成对童真童趣这一主题的同生共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提升拓展,丰富积累
1.小结:童年是一首歌,童年一幅画,童年是一首首无尽的诗,牧童卧月、渔童张伞,还有那春天里追黄蝶、夏日中捕鸣蝉、秋光中捉蟋蟀,它们不知让勾起我们多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继续着这美好的童年之旅。
2.拓展:出示两首古诗:宋朝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宋朝雷震的《村晚》,让学生试着背诵并交流感受。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 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侵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3.写话:童年因为玩过 而 ,所以,童年让我们 。
?在拓展延伸中,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古诗,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积累诗词,长期以往,可以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写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用心用笔,记录下自己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完成主题的同构的同时,完成语言与精神的同构。〕
九上诗词三首教案篇2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和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诗通俗易懂,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虽然本节课学生只能经过二十分钟的预习,而且手中无任何工具书,但因为本诗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浅显,所以在课上,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直指重难点。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学生抓关键词语的能力还不够,品词析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音乐引入,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扬的笛子独奏《小放牛》,让学生欣赏。随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引出课题《牧童》,并板书。
这样的安排,简洁明快,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笛声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
1、一读字正腔圆
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读写 蓑字,突破读写的难点。
2、二读抑扬顿挫
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
3、三读诗中意境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懂诗意,还要想象画面。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三)抓重点词,悟诗中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中情境。
1、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诗中一个横字、一个弄字、一个卧字,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在品读第一二句诗时,我抓住一个铺字,引导学生感受原野的碧绿、茂盛,有一个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平坦,可以说是超出我预期的课堂生成的意外之喜;聚焦一个弄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乐器的经历换位思考,感受牧童弄笛的轻松、自在;品味数词六七里三四声,感受原野的辽阔和笛声的悠长。学生在品味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意趣,用心灵捕捉了诗的意象和境界,慢慢地将古诗读胖读厚了。在这个环节中,我还通过对字词的品析,自然无痕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而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读可谓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第三四句诗意思比较浅显,加上配有课文插图,学生感悟画面不是难点。我从卧字切入,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会怎么卧?他为什么不脱蓑衣就卧?这样,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随意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通过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2、跳出这首诗,以一带三,感受牧童情怀。
站在一首诗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牧童情结,显得比较单薄。怎样把诗读透读厚,我选择了拓展阅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共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拓展性阅读:
第一方面:是学习诗的前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之后,第一次引入栖蟾《牧童》中的前四句,同样感受牧童所在环境的美好和那份自在;——这次读是以主带次地读。
第二方面:学习笛弄晚风三四声时,为了理解笛弄的内在含义,我补充了雷震 《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让学生感受到牧童吹笛的自得其乐;在学习了不脱蓑衣卧月明以后,再次补充栖蟾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的牧童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的自由洒脱——这是诗间互补地读。
第三方面:最后完整地呈现栖蟾的《牧童》,雷震的 《村晚》和课前提到的袁枚的《所见》,学生通过诵读积累同题材的古诗。——这是将诗揉合在了一起,以点带面地读。
这些诗句的拓展性阅读不是平行式的,更不是简单的叠加式的,而是通过以主带次,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了诗句、诗意、诗境等方面的比照,从而达到了古诗间的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
(四)、探诗中人,品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即诗人的思想体现。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自然,也是学习诗词的难点之处。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引入诗人吕岩的资料,先由八仙过海的传说,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然后由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人境遇,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我本来还预设将中国古诗词中的牧童情结作一点提示,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就省略了。
五、说板书设计
牧童
蓑
铺自由
弄自在文化
卧悠闲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自由自在、悠闲二词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最后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诗背后的深意,因为时间关系,只点到为止,未完成既定板书设计。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前,我预期的效果是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深入理解文本,与关键字词对话,想象其中的画面,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从今天的课堂表现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诗,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有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明显提升。经过多遍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应该已能脱离文本背诵古诗了,但是因为课前估计不足,对课堂的节奏把握不够精准,致使检查背诵这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九上诗词三首教案篇3
一、揭题导入,点词读句
1、出示课题。
提醒:牛字当偏旁横改成提。
2、熟读成诵。
3分钟时间,自己读,熟读成诵
3、点词读句。(重点研读三个词:铺、弄、卧)
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a、点词读句
b、猜猜点出这个词的理由
4、读全诗:读出诗的意境。
二、品诗,想童趣
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场景让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一)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随机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描述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那是一片怎么样的原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晚风中怎么摆弄他的笛子?
想象练笔: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让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发挥想象,把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
2、重点研读卧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想象练笔: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3、师引导:这是怎样的生活?(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4、师小结,指导感情朗读整首诗。
(二)了解作者,指导朗读
师: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
了解诗人(出示吕岩小传)
(三)回归整体,指导朗读
三、抄读诗文
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指导学生抄读诗文。
?牧童》作业纸
姓名___________
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怎么在晚风中摆弄他的笛子的呀!
牧童时而把笛子放在嘴边,轻轻一吹,悦耳的声音连老牛也侧耳倾听;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_______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_____;
_______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
_______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________,有________ ,还有_________,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九上诗词三首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本科时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写的,《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教科书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通过学习,理解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丰富语言积累;三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意图是通过故事引入,从作者的特殊性入手,制造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我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一下步骤,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精神。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教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我安排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想象,在读中悟出诗意。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意在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意境。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熟读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九上诗词三首教案篇5
一、点词读句
师: 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
生: 牧童
师: 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
生: 读了。
师: 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开始。
生:(自由朗读)
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明白吗?
生:明白
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
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
师: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
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
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来,由你来点词
生:(一生上台)
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弄
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多熟啊,再读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
生:有
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生:因为这个词可以体现出笛声是悠扬的。
师:你再讲清楚这句诗讲的是谁弄谁啊
生:牧童在玩弄着手中的笛子
生:笛声在逗弄晚风
师:笛声在逗弄晚风,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
生:很美丽的
生:很和谐的
生:仿佛两个顽皮的孩子
师:这个词用得好
生:如诗如画
师:多好啊!谁还想来点词
生:(一生上台,教室里很静,大家的眼睛一齐盯着小老师)铺
生:(激动地)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看看,同学们真的做到熟读了,一下子就能说出来。你再点
生:铺
生:(齐)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面向个别学生)铺
生1;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铺
生2: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铺
生3: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铺
生:(齐)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谁来猜一猜他为什么点这个铺字
生:因为这个草不是铺的话就不好了,比如说长,好象就只有一点点地方,如果铺的话,有很大很大的感觉
师:你就会比较。他用一个长来替代一个铺字,一替代,一比较,觉得这个长字不行,这个铺字用得好。这个铺,告诉我们草长得很茂盛。仿佛在上面——
生: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师:给人的感觉暖洋洋的,多舒服啊!这位同学真不错,会比较。还有理由吗?
生:这个草是碧绿碧绿的,镶嵌在大地上
师:这个镶嵌和铺是有什么区别。这位同学的视野很广,意思是,在无边无垠的的大地上,这方圆几十里的草,就仿佛是嵌在大地上。
生:这个铺字写出了草给人平缓舒服的感觉。
师:(面向刚才点词的小老师)你对他们的发言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没有了
师:看看,你们都很不错,他点这个词的理由你们都猜中了。还有谁想点的。(没有人举手)没有了,好,我们就点这么几个词,刚才我们总共点了几个词
生:三个
师:这三个词点得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说它好就应该在这些词上----
生:(动笔诠注)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词的上面圈一圈,再想一想。同学们,其实,这三个词的意思懂了,整首诗的大概意思也就了解了。我们一起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老师读题目,大家接着读全诗,这一次读不一样了,要读出诗的意境来,因为你已经把最主要的词语理解了。
生:(齐读这首诗)
二、自主研读
师:同学们,洪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去查阅了一份资料。这份资料写得很好,如果你也去读一读这份资料,那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会变得特别深刻。这份资料我带来了,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份,看看,你能不能通过读这份材料,去再深入地理解这一首诗呢?大家要一段一段看,看下去,想下去,对照这一首诗,这一段读懂了,你就在这一段下面划一条横线。如果读不懂呢?
生:我们就打个?号。
师:好。读不懂的内容不要划,这样就很清楚,划出来的就是你已经读懂的,没划出来的就是你不懂的。明白吗?
生:明白了
师:这种读老师也给它一种名称叫做(板书:研读)
生:研读
师:就是研究着读,怎么样研究呢,就是把这份材料和这首诗对照起来,看看人家是怎么来理解这一首诗的,想想这样理解有没有道理,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开始,看看谁能够很快地进入这个研究的角色。
生:(传资料)
师:研读是要拿起笔来的。
生:(开始研读)
师:(走到一生前,个别辅导)先读第一段,要打开书,看着诗读,把你划出来的读一遍给我听听
生:(非常流畅地读资料袋内容)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有看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师:你看,读这样的材料,你也读得那么流畅,真不错,你的语文水平很高的。继续看下去。
师:(走到另一位学生前面)划线的时候不要用尺子,这样速度太慢,你理解就行了,你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遍。
生:(流利地读划出来的句子):这里的squo;六七里squo;和squo;三四声squo;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师:(发现一位学生没有划,走到他身边,问)看到哪里了,前面是不是都看不懂,
生:看得懂
师:看得懂为什么不划呢
生:划了(原来学生划诗句了)
师:不是划这里,是划资料袋的内容,哪些内容懂的,划下来。
生:明白了
师:(看到一学生还在用尺子划)不用尺子,对,这样速度比较快,也利于你去思考,对,很好。看得懂,是吗,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读懂了才划下来。
师:有些同学有些累了,累了你就伸个懒腰,接着再读。要不要和好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如果想的,你就走过去,但是一定要交流,你的朋友会给你许多启发的,为什么这样写啊,有没有更好的理解呢,等等。
师:好。先来交流已经读懂的,还是先来交流你存在的问题?
生:先来交流存在的问题
师:好,请你说一说
生:为什么风中的笛声是时断时续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但是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很简单,请你说
生:应该是风把笛声给弄乱了
师:诗说笛弄晚风,反过来晚风也把笛声弄乱了,是吗?
生:是
师:你看看,多么富有情趣啊!仿佛两个小朋友在玩耍。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没有人再举手提问)看来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眼睛看洪老师,通过这个资料袋的阅读,通过研读,你对这首诗又知道了什么?
生:作者很想过牧童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师:你认为诗人也很羡慕牧童,是不是
生:是
师:你觉得诗人羡慕牧童的哪一点
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师:想躺就躺,想睡就睡,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连晚风也想去-----
生:逗弄一下
师:谁看着老师再说,原来不知道的,现在明白了
生:弄字告诉我们诗人作诗的时候进入了一种美丽的境界,谁也挠乱不了他,只有晚风才会挠乱他的笛声
师:对这个弄字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我相信他刚才说的话,在这个资料袋里是一个字都没有的,他是读了以后对这个弄,又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牧童其实是把地比作床,把天比作帐,饥来则食,困来则眠。
师:这句话在资料袋中就有,他现在是看着老师把这句话说出来的,已经把这样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了。
生:这里的三四声,不是数字,而是要表现原野乡村的空阔和静寂。
师:你原来是这样理解的吗
生:不是
师:现在读了这个资料以后,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印象更加深刻,是吗?
生:对
师:希望你以后也会用这样的写法。还有吗?(没有学生举手)没有关系,这个资料袋我们是第一次读,还不知道怎样去提炼,不过,书上有一段话,我们是一定要去读一读的,把书翻开,21页,这里有两段话,谁把第一段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课文单元提示第一段话)童年是纯正、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 ------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象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师:读得多好啊,你仔细读读书上的提示,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一首诗。谁愿意像他那样把这一段话再读一读。把本组课文改成这首诗。
生:(再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有一位小朋友读了这首诗后,写了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不是最优秀的,现在请你浏览一遍,看一看,想一想,提出对这一篇读后感的修改意见。浏览就是快速地看,凭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你觉得在读后感中还应该写什么
生:(学生浏览读后感)
师:有没有想法。我相信你的想法比这位同学要丰富得多
生:我认为他写这么多童年趣事,最好能找出一件来具体描写,这样能更加体现出童年是多么的快乐
师:你有这样的事例吗
生:有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你可以补充上去。就这样去改。我想把这个事情布置成家庭作业,明天早上能收到你这个作业,你可以在这个上面圈圈点点,会做吧。
生:会
师:我相信对你们来讲,是小菜一碟。
三、抄读诗文
师:好,现在我们要来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学一首古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现在我们来抄读,怎样做呢?比如第一句诗怎么读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现在你们是背出来的,我请你们看着读出来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眼睛还没看,看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看,再读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把书放在旁边,把这句诗写下来,不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读完一句再写一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所以,现在的读,实际上要你脑子里记什么
生:字怎么写
师:然后呢,就把这句诗写下来,如果哪个字不会写怎么办
生:看一遍
师:对,但是要等到把这句诗写完后,再回来看一看,错了再把它改过来,不会写的再补上去。这样一句完成后再来做下一句,好,开始。
生:(开始抄读)
师:如果这样的抄读完成的好,老师就奖励你,完整地默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