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室教案优秀8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的总结教学效果,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室教案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室教案篇1
活动意图:让幼儿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活动难点: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二、材料准备
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科学知识:
外形平滑的物体可以滑动,滚动的物体有一个圆形的面,接触斜面,有平滑的底,又有圆形的面,它可以滑动和滚动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
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
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
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
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幼儿获得的经验得以归纳、提升。为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基础,充分体现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科学室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活动准备
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不倒翁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面团 泥团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提问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出示不倒翁)
二、自由探索
1、师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不倒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不倒翁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不倒翁时很认真,还能边动脑筋,发现了不倒翁的底下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不倒翁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翁
1、幼儿操作:
(1)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豆子、橡皮泥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做一个不倒翁来试一试,他们都一样吗?
(2)组织幼儿讨论: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不倒翁?
小结:原来,在不倒翁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这样下重上轻,不倒翁就能站住。当操作摇晃装有沙子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站住的不倒翁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孩子们我们把自己做的不倒翁,倒的放地一起,不倒的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为什么有的倒有的不倒呢?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没有制作完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不倒翁去玩一玩吧!
结束:小朋友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做了个“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科学室教案篇3
活动目标1、利用感知器官观察沙子的组成结构,了解沙子细小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 观察沙子(沙子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过程【导入】
1. 观看多媒体资料【观察沙子】,推测一下沙子颜色不同的原因。
- 你见过沙子吗?
- 你在哪儿见到过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 为什么沙子有不同的颜色?
?展开】
2. 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沙子】,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以及备品。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观察一下我们周边能看到的沙子。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沙子。
2)用鼻子闻一闻沙子。
3)用耳朵听一听沙子的声音。
4)用手摸一摸。
5)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活动1:观察沙子】
3. 用五感来观察我们周边收集来的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有什么气味?
- 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后让沙子从指缝间漏掉,会有什么声音呢?
-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 你看到了什么?
?结束】
4.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观察沙子(海边有许多沙子)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不要让幼儿把沙子放入口中。
活动评价- 对于沙子的关心和是否积极地观察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岩石碎成小石块后,慢慢地小石块就会变小,最后形成沙子。再变小的话就形成了土壤。沙子是由岩石演变而成的,由于岩石吸收太阳光不均匀,所以沙子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科学室教案篇4
教学意图: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话2部,手机1部。
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话)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有)你打过电话吗?(有)
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问候、祝贺、询问、联系、请求帮助)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110出示)
(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119)
(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120)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卡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110、120、119
(2)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延伸活动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3、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教学反思:
?电话》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设计电话号码时,我忘记了把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分开来,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科学室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
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与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师在幼儿探索中的引导作用,本次活动,我先引导孩子们观看魔术表演,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启发孩子们猜测是什么东西使纸上的东西动了起来,几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有张渝雅大声说了下面有磁铁。在指导孩子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把积木、花布猜测为可以被磁铁吸起来,还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币定为不能吸起来,经过试验以后才发现积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硬币可以被吸起来,并把自己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本次活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探索了磁铁的特性,同时知道了什么东西可以被磁铁吸起来,什么东西部可以被磁铁吸起来,尝试了先猜测,再记录和边试验边记录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试验结果,还可以鼓励他们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寻找可以被磁铁所吸引的东西。
科学室教案篇6
活动目标 :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
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幼:我觉得鲁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个仔细观察的人;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个爱动手制作、爱尝试的人……
幼儿仔细倾听教师讲述,有疑问的举手回答。
幼:要学习鲁班,爱动脑筋,经常动手做东西……
科学室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弹簧,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弹簧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张,弹簧玩具。
指导要点:
1、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弹簧有一定的认识。
2、启发幼儿分组讨论,放手让幼儿自己用不同大小、厚度、质量的纸去尝试制作纸弹簧。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索让弹簧动起来的方法。
4、要求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小百科: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 弹簧 ”。
科学室教案篇8
主题名称:多彩的秋天
次主题名称:秋趣
活动名称:动物法庭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让幼儿简单了解“兔子吃草,狼吃兔子”是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像这样的食物链大自然中还存在很多,都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各种动物和各种植物。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动物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尝试运用合适的语言辩论,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重难点分析:罗列丰富多条食物链
活动准备:
1、白兔和灰狼的绒毛玩具或头饰,小锤。
2、坏境创设:模拟法庭——活动室中间为庭长室,两边分别是原告席和被告席。
3、幼儿用书第2册第22—23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故事,引发其兴趣。
2、请幼儿自动推选小律师,进行法庭辩论。
(1)角色分配:幼儿自主选择当谁的律师,选好后坐到委托人(原告或被告)一边。教师扮演大熊庭长。 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2)第一阶段结束后,幼儿可自由调整座位,重新选择委托人继续辩论。
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罪?
庭长宣判:
兔子和狼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哪一种动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地球环境。所以不能为了保护兔子就把狼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吃光。审判到此为止,本案结束。
活动延伸
将头饰投放表演区供幼儿表演,搜集、观看有关生物链的书、图片或录像等。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最原始的对狼和兔子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法庭辩论,开展对狼和兔子对立关系的讨论,孩子们肯定支持兔子,通过学习让孩子们逐渐了解自然界食物链的现象,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罗列丰富多条食物链,巩固孩子们对自然界食物链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