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8篇
优秀的活动方案可以用来向潜在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展示活动的价值和潜力,优秀的活动方案通常包括活动的日期、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的信息,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1
设计意图:
一天,我看到宋老师的儿子一边听音乐一边非常开心地跟着音乐哼唱“棒吧嘎、棒吧嘎”,我觉得这首歌曲非常有意思,他告诉我这是龚琳娜演唱的新神曲《金箍棒》。我观看了龚琳娜表演的《金箍棒》视频之后,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整首乐曲包含中国传统京剧、民间以及流行的音乐元素,同时音乐里隐含着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境,比如孙悟空的“百变”、“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等。因为曾经看过有老师将神曲《忐忑》设计成非常有意思的《狐狸和小鸡》的音乐游戏,我就想利用《金箍棒》音乐设计一个音乐游戏活动。
但如何让这首家喻户晓的神曲《金箍棒》成为很好的幼儿音乐教学素材呢?怎么组织相应的音乐活动才能让幼儿始终积极地投入其中呢?为此,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重新编辑音乐,让作品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为了能让《金箍棒》的作品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我们对音乐做了编辑,让音乐长度、速度、情节更适宜,能真正地被孩子们所喜欢。《金箍棒》整首曲子的时间太长,有5分多钟,同时音乐元素比较多。a段乐曲相对舒缓、悠扬,对于幼儿来说显得比较拖沓;b段音乐速度则太快,幼儿较难合拍。根据孩子们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情境,如“变”的情境、“棒吧嘎”的打斗情境、“吧嗄嘀、吧嗄嘀”跑的情境,我先选取了以叙述孙悟空为主线的a段音乐,并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加快a段速度;再选取了打斗情境的b段音乐,并放慢了b段乐曲的速度,让幼儿能够合拍进行游戏;其次选取了“变”和“吧嗄嘀吧嗄嘀”的音乐元素,最后将音乐编辑成1分15秒,abcd格式。虽然音乐有4段,但每一段音乐之间变化非常明显,而且每段音乐都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同时音乐本身的歌词也能提醒幼儿随乐表现,降低了音乐的难度。可以说改编后的音乐无论是长度、速度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2、挑选并讲述故事,让活动对孩子更富有情趣和意义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孩子们通过动画片和故事书早就熟悉故事情节,而主角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应该说作品中的故事和角色是孩子们喜欢的,并符合儿童经验的。我在《西游记》众多的故事中选择了《真假美猴王》的情节,使故事中的角色更加符合音乐的逻辑。并增加戏剧冲突让“打斗”、“7 2变”更富有情趣和意义,如,在感受b段打斗乐曲前,我渲染了故事:真猴王虽然被师父赶走了,但他还一心想着师傅,当他得知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后,非常伤心,火速跑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朝假猴王打去。故事的讲述不仅使打斗富有情趣,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活动快结束前、在音乐尾声处则增加了如下故事情境:经过打斗和72变,真假美猴王还是分不出输赢,最后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真猴王赶紧跑上前去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被打后晕倒在地。这时孩子们要表现假猴王各种晕死的样子,同时真猴王要用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这一情节的设计不但使得活动更富有情趣,使孩子对活动始终保持很大的兴趣,同时向孩子传递了“我成长、我担当、我幸福”的人格品质教育。
3、游戏设计层层递进,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体验成功的快乐
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动作的编排、师幼互动以及空间位置都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上肢到下肢,从坐到站再到找空位,层层递进。比如游戏一开始先利用故事和创编简单动作完成整首曲子的合乐,然后一遍遍进行累加,由开始的挥棒击打,到迅速躲闪、对打动作,再到加入了加油鼓劲的“吼嘿”,动作逐渐丰富。再比如在互动环节中,先是教师对全体幼儿的互动,然后是教师对一位幼儿的互动,再到幼儿对幼儿的互动。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孩子在每一环节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与幼儿互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
为了了解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个音乐、是否熟悉孙悟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我找了几个孩子先尝试来玩一玩,结果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也都熟悉这些故事。我尝试让孩子们变蜘蛛精,有些孩子变出凶狠的造型,一位男孩子马上就说:“不对,蜘蛛精是这样子的!”把手放在下巴下,作出很妩媚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这个活动中重点要完成打斗动作,因为“变”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很容易,他们可以自己表现。在试教的时候我将活动设计成选拔代理猴王的故事情境,不但有两两合作打斗,还有圈上追逐游戏,希望一节课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但是发现容量太大,在短短的30分钟里,就像做压缩饼干一样,流程很快,没有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学得不扎实。为了能在单位课时内,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音乐,我们必须进行价值取舍,最后决定只完成两两合作,在第二课时再进行“选拔代理猴王”的游戏。
点评
从活动设计意图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既有能力从教材中挖掘出各种能够挑战儿童兴趣和能力的有趣活动,又能够关注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儿童在有限时间内可能承受的负荷进行选优取舍,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根据我们大量的教师行为观察发现,有些教师要么就是很难设计出真正有趣、并且又有发展挑战、又紧扣教材潜力的活动,要么就是把许多设计堆积在一起,不愿取舍或不能选优取舍。因此,该教师在这里所表现出的这种综合能力是非常难得的。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尝试让孩子根据这首曲子创编与美猴王有关的其他游戏,如:选拔代理猴王、三打白骨精等。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2
设计意图:
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感知不同音乐的节奏感,《甩葱歌》节奏感强,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再配上孩子喜欢的小猴子动作,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更加调动起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主动的参与活动并尝试做出各种小猴子的动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甩葱歌》音乐一段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正确把握音乐节奏并作出相应动作
活动难点: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景
今天呀客人老师将会和大三班的小朋友来玩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想,但是在玩之前,老师要先讲一个有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小猴子今天一个人在家特别特别的无聊,想来想去都没事干,所以它决定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它出了门,左看看右看看,走了一会,突然看见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它可高兴了,便走上去热情的和小白兔握握手,激动地在自己身上挠来挠去,然后它邀请小白兔和它做坐沙发的游戏,然后他们就开心的玩了起来。
2、感知音乐并作出相应动作
你们有没有没事干的时候呀?没事干的时候是不是特无聊,你们一般无聊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孩子自己说,那么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只小猴子,你们仔细来看老师是怎样表演的?
3、第一阶段表演
老师在表演的时候走路的动作做了几次?握手的动作做了几次?变了几次沙发?幼儿若没回答出来,就在演示一遍,指导知道了这整个过程,幼儿两人一组站好,选出谁是第一次变沙发的人,谁是第二次变沙发的人,然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做。
4、第二阶段表演
现在你们自己想出不同的无聊动作,待会表演的时候你们就展现出自己的无聊。现在两个人中谁是第一次变沙发的人举手,然后老师说想一想变沙发你们就变出不同的沙发好不好?两人一组继续表演。
5、第三阶段表演
小猴子见到好朋友高兴不高兴,那么他打招呼的时候除了握手激动地还可以干嘛?拥抱、亲一亲,是不是?它挠自己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激动地挠别人呀?但是你们要清楚,它挠别人是为了让别人舒服,然后能够和自己玩,所以我们在挠别人的时候要轻轻地尽量让别人舒服,。现在我们又要提高难度了,两个人来当沙发,一个人来坐沙发进行表演。
延伸活动:
今天呀我们玩了这个坐沙发的游戏,游戏是以小猴子展开的,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小猴子换成其他的小动物,然后来进行表演呀!哦,那我们下课之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几人一组进行创编,表演!
活动反思:
第一次尝试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所以露洞百出,看似简单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里面却蕴含着很多大学问,上课之前我只备了一个大致流程,中间的很多细节我都忽略了,比如提示语,预令要简洁固定,老师示范的时候节奏要把握好,再者动作要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否则让孩子就感觉很乱,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动作等等,这节课的经验告诉我以后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课程的流程备好之后再仔细想想细节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__ __| __ __|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__ __|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__ __| __ __|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_—|_—|。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4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敲敲乐
作者:颜瑶卿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胜利瑞丰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5-12 设计思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欣赏到由一群中学生表演的竹子民间舞蹈——《蕲竹舞》,既吸收了传统艺术元素,又整合了现代舞蹈、音乐、灯光等时尚元素,妙趣横生,我被这个舞蹈所深深吸引。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并由此领略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于是我们有了设计这个音乐活动的想法。
我们对音乐作品《蕲竹舞》进行了一定的改编(见附后乐谱),将作品改编为ab结构,使ab两段乐曲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a段旋律活泼欢快,表现敲击身体的动作;b段旋律强烈、富有震撼力,音乐的乐句为a+b结构.并以对答句的形式呈现,前半乐句a有旋律,此部分创编造型动作,后半乐句b仅由排鼓按|×××× ×××× ×× ×|的节奏型演奏,此部分创编敲击动作,随乐表演时让幼儿轮换选择a部分或b部分进行表演,使幼儿有比较充分的思考反应时间。整个活动设计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让幼儿在每一次的音乐学习中都能获得快乐体验。
活动一 敲敲多变的鼓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手敲击身体和敲击鼓面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
2.体验与同伴合作造型、敲击,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切好的音乐,观看过各种各样鼓的造型,幻灯片。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敲鼓,我们要来敲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敲鼓前我们先来敲敲身体做做热身运动。
2.感受a段乐曲,并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某个部位做热身准备。
师:我们可以用手敲身体的哪里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一个部位)3.感受b段乐曲,尝试用一只手掌当鼓面造型,另一只手敲击鼓面来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出示一个鼓面的幻灯片,以够用为原则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师:热身运动做好了,我们先来敲一个在上面的鼓,我们的手上没有鼓,怎么办呢?我们用一只手掌来变鼓面,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教师示范变鼓动作,幼儿模仿)师:鼓除了在上面还可以在哪里呢?(全体幼儿根据回答做出用手掌向下、向左、向右的造型动作)(2)欣赏教师随乐表演变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来变鼓,看看我变了几次?(四次)每次变得一样吗?(不一样)(3)幼儿跟随教师表现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注意在“准备、一二”的时候做好准备,在变的时候马上变出来。(幼儿模仿练习一遍)第四次和前面变的有什么不一样?第四次是变了很长时间才停住的,前三次是变出来马上停住的。(教师分别哼唱第四句和前三句,幼儿随乐表现变鼓动作)(4)跟随b段乐曲(慢速)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5)跟随b殴乐曲(原速)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4.随乐表现a、b两段乐曲的敲击动作。师:现在我们将敲身体和敲鼓连起来玩一遍。
5.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鼓面的造型动作,两两合作敲击。
(1)出示两个鼓面的幻灯片,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师:除了可以敲一个鼓,还可以怎么敲?(敲两个鼓)这两个鼓怎么变?(幼儿表现幻灯上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两个鼓除了这样变,还可以怎么变?(幼儿创编动作,教师积极模仿幼儿的动作)(2)幼儿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用手敲击。师:你们的两只手都当鼓了,谁来敲呢? 我来当鼓手,你们一定要变出让我敲得到的鼓,注意这一次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可要自己变出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幼儿随乐变鼓,教师敲击鼓面,并发出“嘿嘿”的声音)(3)幼儿一边发出“嘿嘿”声,一边表现鼓手敲击动作。
师:你们变出了那么多有力量的鼓,我也想来变鼓,你们来当鼓手“嘿嘿”敲一敲。(幼儿随乐练习空手敲击一遍)(4)教师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幼儿敲击。(5)幼儿两两合作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合作敲一敲,先商量好谁来当鼓,谁当鼓手。(幼儿在位置上随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第一遍)合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现在请你们交换角色,再来玩一遍。(幼儿在位置上随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第二遍)师: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找个空位置商量好谁来当鼓,谁当鼓手,这一次我们要连起来玩两遍,中间我们直接换角色。(幼儿找空位置,两两合作表现乐曲两遍)6.尝试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敲击动作。(1)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一套鼓的幻灯片。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敲一套鼓,这套鼓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
(2)请几位幼儿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教师进行敲击表演。
师:谁来挑战变一套鼓呢?现在我来做鼓手,你们在变鼓的时候,马上合作变出鼓来。(师幼随乐表现,教师要尽可能敲击到每一位幼儿变出的鼓面)(3)幼儿分成三组,与客人老师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客人老师表现即兴的敲击动作。
活动二 竹儿响咚咚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跟随乐曲表现竹棍敲击身体和敲击竹棍的动作。
2.在敲击竹棍的比赛情境中,尝试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用竹棍敲击竹棍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合作时能用眼神与同伴进行交流,体验使用竹棍进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一根竹棍。
2.幼儿学过竹棍操,并探索使用竹棍进行各种造型。活动过程
1.复习敲鼓动作。
(1)师幼随乐进行左右手互动敲鼓动作。(2)两两合作进行变鼓造型、敲击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的动作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1)交代比赛内容。
师:今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场敲击比赛,会是什么呢?变变变,变出了一根什么?(竹棍)今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场用竹棍进行造型、敲击的比赛。
(2)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的各种动作。(3)创编用竹棍敲击竹棍的节奏型:①|×一×一|②|××××|③|××××××|。
(4)幼儿自选敲击节奏型,两两合作,跟随b段音乐进行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3.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进行竹棍敲击动作。
a段音乐,幼儿使用竹棍敲击身体部位;b段音乐,轮换进行使用竹棍造型、敲击动作。
4.将幼儿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敲击比赛,每组中一位幼儿当敲击手用竹棍进行敲击,其余幼儿用竹棍合作造型。
活动三快乐竹棍舞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跟随乐曲表现两根竹棍敲击身体和敲击竹棍的动作。
2.创编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竹棍和竹棍相互敲击的各种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初步感受竹棍舞的特点,体验随乐跳舞的乐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一对小竹棍,每人一顶竹叶头饰。
2.了解竹棍舞的特点,幼儿观看过舞蹈《竹棍舞》vcd。活动过程
1.复习使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动作。(1)幼儿随乐进行左、右手互动敲鼓动作。(2)两两合作进行一根竹棍造型、敲击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用竹棍敲击竹棍动作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尝试探索两根竹棍的各种造型动作。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一根竹棍的造型敲击,现在我们要挑战两根竹棍的造型敲击,两根竹棍可以怎么造型呢?(启发幼儿创编各种使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的动作,并请几位幼儿上来展示,教师进行积极评价)(2)幼儿随乐创编两根竹棍造型动作,教师进行竹棍和竹棍的敲击动作。(3)尝试探索各种竹棍敲击竹棍动作。师:刚才我们创编出了各种各样用两根竹棍造型的动作,那竹棍和竹棍可以怎么敲呢?(启发幼儿根据他们的回答,摆弄竹棍做出不同的敲击动作)(4)教师随乐创编竹棍造型动作,幼儿随乐创编敲击动作。
(5)合着音乐轮换完整创编b段用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各种动作。
教师请喜欢进行造型和喜欢敲击的幼儿分别站成两排,随乐完整创编b段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各种动作。
(6)幼儿两两合作,跟随b段音乐进行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动作。3.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进行竹棍敲击动作。
a段音乐,幼儿使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部位;b段音乐,两两合作进行使用两根竹棍造型、敲击的动作。
4.游戏:竹棍乐。
师幼戴上竹叶头饰。a段音乐,幼儿一边自由走动一边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欢的队(造型队在左边,敲击队在右边);b段音乐,造型队和敲击队轮换进行两根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音乐重复第二遍。a段音乐,幼儿一边自由走动一边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b段音乐,两两合作进行两根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当幼儿对音乐和敲击竹棍高度熟练后,尝试加长音乐,再编排队形,完成成品的竹棍舞。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敲敲乐》的开展,使我深刻体会到,在幼儿韵律活动中,要激发幼儿学习韵律的内在动机,提高韵律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对幼儿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材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韵律活动的设计首先是对音乐材料的选择,教师既要考虑作品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又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要为幼儿选择节奏清晰、结构工整、形象鲜明的音乐。如果材料是器乐曲,还要考虑结构单纯、长度适中。《敲敲乐》的音乐选自竹子民间舞蹈《蕲竹舞》,在对这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原作无论在长度、速度还是结构上都不太适合幼儿,因此我们对原作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样的调整不仅能让幼儿非常明显地区分a、b两段乐曲,并且能够较明显地听出b段有旋律部分为造型,排鼓节奏型演奏为敲击。这样的音乐材料为幼儿的表达表现提供了自由空间和秩序的保证。
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环节是活动成功的保证。《敲敲乐》活动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动作的设计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遵循从上肢到下肢,同时兼顾动作的动静交替。并且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给幼儿适宜的认知挑战,让幼儿融验成长快乐,增强自信心。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首先请幼儿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澄清动作模型,完成左右手的互动。接着让孩子迁移经验,创编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并创设问题情境:“两只手当鼓面,谁来敲?”完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最后让孩子挑战合作变一套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每进一步都会产生不同的美好经验,激发他们投入全部的热情。给予幼儿明确的任务是完成教学预设的保障。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澄清动作模型,让幼儿清楚动作的任务标准,很好地完成动作。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我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明确:教师一共造型四次;教师每次的造型都不一样;前三次动作变化的频率快,第四次慢。这样,在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动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抽象出动作的模型,并澄清动作的标准。
适时提供高级榜样将困难化解于无形之中。当幼儿认为他们有能力学习与执行榜样所示范的行为时,他们就会注意榜样,并认为“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教师以“够用”为原则让幼儿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后,提取了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动作进行合乐示范,为幼儿提供了高级榜样,让幼儿清楚如何合乐表现一个鼓的造型动作。在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环节,教师请一位幼儿来当变形金刚鼓,自己当鼓手,进行合作敲击,为幼儿如何进行两两合作提供了高级榜样。探索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请了几位幼儿合作表现一套鼓,教师表现鼓手,为幼儿提供了高级榜样,使幼儿相信自己能够接受挑战表现一套鼓。编辑:cicy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5
?活动准备】
激光笔人手一个。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乐节奏,巩固幼儿节拍的稳定性。
2、尝试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肢体动作,并将身体动作转换成用道具操作动作来演绎音乐节奏、句子和情绪。
3、在音乐游戏中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活动过程】
1、熟悉环境,问好。
客人老师你好啊~小朋友呀你好啊~
2、观看“星星”表演一一完整欣赏音乐
(1)故事:小星星特别想变成流星,星星妈妈说:要有本领才行呀,第一天,要会眨眼睛,第二天,跳4个圈圈舞哟,第三天,流了好多的汗要洗洗澡,变得香香的,第四天变成流星,我们一起看看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2)教师随着音乐用手电筒往墙壁打光,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提问: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3、幼儿肢体演绎故事一一熟悉故事情节,分段感受音乐(音乐声音小点一一背景音乐)。
导语:来,我们一起帮帮小星星学本领。
a、眨眼睛:
导语:首先我们要教给小星星眨眼睛,你的小手能变成大眼睛吗?你会怎样眨?
b、跳圈圈舞:
导语:哇,小眼睛变亮了,我们来圈圈舞,你会怎样跳圈圈舞?(音乐圈圈舞)
c、洗澡:
哦一一流汗了,我们洗洗澡。(音乐洗澡)
d流星:听(音乐流星)一一流星。
4、幼儿和教师律动表演《小星星》一一完整演绎音乐。
导语:小朋友们好棒哟,学会了小星星的本领,小星星邀请我们一起舞蹈来。
放音乐《小星星》教师随着音乐用魔法棒在图谱上演示,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5、星星游戏之舞一一幼儿操作魔法棒分段熟悉旋律。
(1)导语:刚才,你们都变成了好美的流星,我许了个愿望,给每人一个神奇的礼物。
(出示魔法棒)
(2)教师给每名幼儿发一个魔法棒,幼儿操作魔法棒表演星星之舞。
①学习使用魔法棒。你会变出小星星吗?
②随音乐《小星星变奏曲》,教师幼儿用魔法棒演绎星星之舞。
③流星宝宝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6
抓耳挠腮、机灵调皮、爱捣蛋的小猴子,一向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小动物。根据《指南》精神,孩子们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好奇、好学与探索是由内而外的——看图讲述《猴子学样》和韵律活动《猴子爬树》也应需而设、应趣而施。韵律活动《猴子爬树》开始了,我是以孩子们刚刚学过的、记忆犹新的故事《猴子学样》的表演为导入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的边表演边讲述着“每一个小猴子都拿起一顶草帽待在头上,‘吱溜吱溜’爬到了大树上。老爷爷一觉醒来,睁开眼睛一看目瞪口呆——哎呀!草帽不见了!……”在表演讲述时,我的眼睛扫视余光中刘石浩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低下头玩玩裤带子,好似心不在焉的,直至听到韵律《猴子爬树》活泼、滑稽、幽默、有趣的乐曲声,看到我的手、身体惟妙惟肖跟着主旋律律动时,发现刘石浩也龇牙咧嘴、表情愉悦的模仿着我动了起来,头也抬了起来……在进入中间一段猴子做惯有动作时,刘石浩也放开手、大方的做起了和同伴不一样的猴子学样或自娱自乐的戏耍动作,我立刻以猴妈妈的角色,走到他身边,对他翘了翘大拇指并大声夸赞道:“哇!这只小猴宝宝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学学他的有趣、滑稽又帅气的动作吧!”这一下,刘石浩可高兴了,咧开他的小嘴乐开了,之后他的动作更夸张、更形象生动了。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的。上述案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时时关注刘石浩的需要,为他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把握介入契机,选用适宜的指导策略。
在本次活动中,我做了一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幼儿,尤其是像刘石浩这样性格比较外向、跳脱、顽皮以自我为中心又时常影响同伴活动的孩子,不仅需要观察他的外部活动和表现,更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引导他逐渐对货东感兴趣,并愿意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和成功表达自我的满足感。
二、创设情境,快乐、真诚的和孩子们一起韵律、在所创设的游戏情境中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做孩子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在活动中,我亦师亦友,在观察中支持幼儿的自主创新,在支持中引导,在引导中求发展与创新,最终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刚开始的导入活动故事表演时,刘石浩的那种心不在焉、神游于活动之外的状态,我没有以教师高高在上的身份去强求、去斥责,而是以音乐的魅力以及我自己的有趣、诙谐的表情、动作去感染他、吸引他,激发其内驱力,情不自禁的主动、积极、愉悦的投入到《猴子爬树》的韵律活动中,你瞧——他们学着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吱溜”爬下树,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抓耳、一会儿挠腮,你学他、他学你,把“猴子爱学样”的特征表现的活灵活现。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东北民歌热情、豪放的风格,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及卷舌音的特点。
2、在了解货郎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吆喝含义的基础上,能模仿生活中吆喝叫卖的声音,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尝试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念白歌词,并能完整仿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曲中人物,货物大图、游戏用生活用品小图及实物商品若干,小推车三辆,幼儿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情景表演导入,帮助幼儿感受、体验货郎的角色特点
1、教师推出装有生活用品的小推车,表演拖着长腔、大声吆喝叫卖的情景。
(1)提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呢?与平时商场、超市里售货员卖货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老师这样拖着长腔大声喊着叫卖的声音叫“吆喝”。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模仿吆喝叫卖的各种声音,体验模仿的快乐。
2、教师再次表演唱着叫卖的情景,引出小货郎的角色。
(1)提问:刚才老师又是怎么吆喝的?(注意强调:唱着叫卖)
(2)帮助幼儿理解小货郎的角色含义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角色含义:推着小车或者挑着担子、摇着小鼓、拖着长腔、走街串巷、大声唱着叫卖的小商人叫小货郎。
社会背景:在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这样,到处是超市、商场,那时想买什么吃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小货郎来时才能买到。
二、欣赏教师改编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货郎》
1、幼儿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绪。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2、仔细倾听第一段,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1)提问:在歌中,你听到小货郎是怎么叫卖的?
(2)让幼儿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3、欣赏歌曲第二段,说说小货郎都送来了什么货物。
提问:小货郎送了什么货?都是谁喜欢的?
4、再听音乐第二段,教师出示货物及对应人物图片验证幼儿说法是否正确,进一步巩固对歌词的记忆。(此处请幼儿跟随音乐和教师手势指挥一起念白)
5、学习歌中节奏念白部分,领幼儿一起练习。(琴声伴奏)
6、引导幼儿了解卷舌音的特点并一起趣味模仿。
7、师生共同随唱歌曲一遍。
8、跟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一遍。
9、一起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三、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共同仿编歌词
1、提问:假如你是小货郎,你准备为哪些人准备货物呢?
2、引导幼儿知道,要想让货物卖得快就要选择别人喜欢的物品。
3、请幼儿从椅子背袋中拿出贴有各种人物照片的画板,按教师要求到自选超市选购商品图贴到相应的照片下。(此时反复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教师强调操作要求:每张照片下只能选贴一种商品图。)
4、请幼儿结伴说说所选商品,模仿练习歌曲中念白歌词。
5、请个别幼儿上台随琴声伴奏说节奏念白。
6、引导幼儿拿画板集体念白。
7、教师示范把个别幼儿的编词完整编到歌曲里。
8、请个别幼儿挑战老师,完整创编演唱。
9、一起拿画板集体演唱仿编歌曲。
四、体验游戏——小货郎
教师、幼儿共同推着装有各种货物的小车到听课教师面前叫卖货物。充分体验叫卖的快乐。(此处可让幼儿先分组讨论任务和分工:摇鼓的、叫卖的、推小车的、收钱的、供货的。)
幼儿园韵律操活动方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x|xx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