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7篇

时间:2023-12-23 16:23:28 分类:实践报告

我们可以使用技术工具来增强教案的效果,教案的适切性取决于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明确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7篇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用轻松、欢快、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用表情、体态、音色表现形象各异的动物。

2.了解歌曲中相关的动物知识,体会事物颠倒所产生的幽默情趣。

3.在歌曲中能大胆表演,体验《颠倒歌》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钢琴伴奏,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的自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的主题。

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面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

二、感受歌曲中歌词颠倒的趣味性。

1.教师范唱。提问:你听到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的图片并练习说歌词。

3.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事情的规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画面表现的规律。

原来在那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反的,那个地方就叫“颠倒国”。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颠倒歌》。

4.跟着节奏速度学习说歌词。

5.加上拍手动作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第一段,借助图片记忆歌词。

1.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

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小结,注意休止符(蚂蚁,大象,公鸡,母鸡)

2.师幼完整演唱歌曲。

四、学习歌曲第二段。

颠倒国还有很多可笑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

1.教师清唱第二段,幼儿根据问题回忆歌词并说一说。

2.教师和幼儿一同按照节奏念出歌词。

3.师幼一起加音乐唱第二段歌曲。

4.前后两端集体完整演唱,唱出歌曲的趣味性。

五、演唱歌曲,用音色、表情、体态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得更有趣。

小老鼠称大王很得意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这一句。

大狮子 “害怕那个小老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教师幼儿完整地进行演唱,并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六、表演

分角色表演。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中最后乐句的附点音符与休止符。

2.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指偶根据演唱内容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友好、真诚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演唱。

2.唱好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音乐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引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幼儿随音乐做游戏《找朋友》,然后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欣赏歌曲

1.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你想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2.幼儿两两自由交流。

3.你们真是一对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4.提问: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5.再次完整倾听乐曲。

三、学习歌曲

1.一对好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做一做。

2.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3.随伴奏音乐说歌词。

4.随伴奏音乐轻声跟唱歌曲。

5.好朋友面对面一起演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

1.让幼儿和好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交换朋友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五、谈话小结:和好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让我们和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来唱这首好听的歌吧!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视唱《金蛇狂舞》

2.学习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视唱《金蛇狂舞》第一部分,感受其中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欢乐、热闹”以及力度的变化,欢乐颂音乐教案。

2、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3、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4、《欢乐颂》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一起追求自由、和平、幸福、欢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

?欢乐颂》的多声部和声合唱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金蛇狂舞》

1、教师弹奏《金蛇狂舞》,学生视唱第一部分旋律,知道终止符号。了解该曲是介绍端午节划龙舟的情景。

2、教师弹奏第二乐段旋律,学生思考: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仿佛龙舟比赛时的你追我赶)

3、学生和老师视唱第二部分旋律或是男生女生配合视唱。认识反复记号d.c.

4、学生完整视唱《金蛇狂舞》。

二、歌曲《欢乐颂》

(一)、介绍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教案《欢乐颂音乐教案》。爷爷是宫迁乐团的团乐,父亲是宫迁乐团的男高音歌手,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二”。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二)、欣赏歌曲:《欢乐颂》,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感情。

1、学生欣赏分析歌曲音乐特点:学生归纳:歌曲采用4/4拍子,旋律进行中较多地运用四分音符;歌曲中表现出平稳、自然、饱满的音乐形象。

2、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创作背景: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成长,以致开始创作时风格也酷似这位前辈。本课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他仅挑选了诗的一部分作为末乐章的歌词。它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

(三)学习歌曲《欢乐颂》

1、视唱练习,熟悉歌曲旋律:

2、加入歌词练习,体会歌曲处理中感情的起伏变化,歌曲运用演唱力度的变化,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凝聚与逆发。

3、齐唱与合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唱相同的曲调。 合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 歌曲《欢乐颂》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合唱都是采用和谐和声配合。在演唱中营造一个和谐、壮阔、热情的音乐空间。 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4、老师归纳总结表现歌曲;歌曲采用谐和的发声,平稳的节奏,力度的起伏,声部的和谐统一,表现歌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情绪饱满的精神面貌。

(四)、再次演唱全班齐唱《欢乐颂》。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尝试创编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能和同伴互相配合一起跳舞,感受其中的快乐。

3、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字卡:碰碰歌、你的、头、左肩、右肩、屁股。

2、录音机,录有《碰碰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1、小手游戏。

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拍、拍、拍!

师:我的小手握一握,幼:握、握、握!

师:我的小手招一招,幼:招、招、招!

?。。。。。。。。

师:我的小手碰一碰,幼:碰、碰、碰!

2、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碰一碰。幼儿自由发言,在说出“头”、“肩”、“屁股”等词的时候,教师出示字卡。

3、来玩“碰碰歌”。

(1)播放歌曲,请幼儿倾听欣赏,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2)再次播放歌曲,鼓励幼儿做动作反应歌词。

(3)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一起手拉手站好,做表演唱。

4、创编歌曲。

(1)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试一试,还可以碰那些地方?

(2)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唱出来,做出来,共同协商改编成一首新歌。

在音乐伴奏下,孩子们表演改编的歌曲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6张

活动过程: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平稳的节奏。

2、通过学习合唱来培养幼儿在集体歌唱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3、练习掌握连唱和断唱的演唱技巧。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激趣

拍手律动,继续锻炼幼儿的节奏练习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二)指导认知

1.在开始部分请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并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内心的感受。

导语:a、你能听出这首曲子有什么变化吗?b、你听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欢快的、悲伤的、速度轻快的、缓慢的)

2.再次播放乐曲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尝试听出这是一首三段体的乐曲。并尝试听出a段和b段是重复的。

导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分几段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看图欣赏乐曲,并尝试看图自己编出歌词,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感受乐曲平稳的节奏,通过歌词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热情和奔放。

t:请小朋友看挂图听音乐,你能听出歌曲了都有什么吗?

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

树上小鸟吱吱在叫,河里小鱼尾巴摇。

花儿点头草儿弯腰,欢迎小朋友们到,

我们大家多么欢乐,又唱歌来又舞蹈。

4、教师清唱,让幼儿感受倾听,学唱歌曲。

t:请小朋友注意听,老师唱出了什么故事。

5.通过唱歌让幼儿感受出全乐曲最低的音在哪里,让幼儿唱出。

(三)复习巩固

a组演唱b组表演(合作),然后交叉练习。

(四)迁移运用

请小朋友边唱边创编动作,自由表演。

(五)扩展放松:

在结束部分让幼儿学习分组演唱并做动作。重点放在第二课时。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

2、掌握一些简单的合唱技巧,体验与同伴一起合唱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

环境与材料

1、活动前反复播放歌曲录音,请幼儿熟悉这首歌的旋律。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体验与同伴一起合唱的乐趣。

一次备课

一、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2、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引出歌词。

4、再次欣赏歌曲,请幼儿听一听,这首歌曲一共唱了几遍?(四遍)每一遍有什么不同?(第一遍齐唱,第二遍领唱加伴唱,第三遍朗诵加伴唱,第四遍齐唱)

二、整体学唱

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幼儿整体跟唱,跟唱

声音先小后大,引导幼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三、合唱

1、将幼儿分为两组,先尝试由一组幼儿唱歌词,另一组幼儿用"啦……"伴唱。

2、请一名幼儿朗诵(开始时也可多请几名幼儿一起朗诵),其余幼儿用哼鸣伴唱。

3、与幼儿一起回忆四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顺序。播放歌曲录音,由教师指挥,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合唱。

活动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自主学习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