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7篇
事迹材料可以为后人提供了解特定事件或活动背景和发展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事迹材料的编制要基于事实,不能够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或者猜测,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1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白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
来自广西百色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黄文秀,从石头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工作,响应号召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她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对驻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对帮助村子发展电商,让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白坭村申请到的路灯项目,让大家在走夜路时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户居民,记录本上清晰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驻村满一年的她,汽车仪表盘上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跑完了长征,确因意外戛然而止。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扶贫干部们不忘的初心,黄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怀燃烧出信仰的火光,她用短暂而优秀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是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初心的典范,是新时代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榜样。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2
?汲取榜样力量 绽放无悔青春】
近日,一篇关于“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文章引发关注,朱治国同志的感人事迹令人泪目。“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走得突然”。回顾他的一生,青海省4149个村庄,他已走完一大半。“心中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广大年轻干部要以榜样为“旗”,时刻保持一颗为民初心,始终忠诚干好自己的事业,用榜样力量不断指引前行之路,在新时代接续奋斗,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榜样身上的“光环”藏着数不清、道不完的坚持和坚定。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朱治国同志一直全身心扑上事业上,带队下乡时,冒着寒冬缺氧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亲历了基层干部腿跑断、嘴磨破,却付出多、收入少、保障不足的事情时,他不顾身体,连日加班,牵头写报告,仅仅两个多月,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因此,我们要成为像朱治国一样的组工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作为支撑点,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懂政策法规、学精业务知识、补齐自己能力短板,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担当。作为人民的公仆,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在工作中,朱治国没让亲友们“沾”自己一点“光”,对部里的干部也是又严又细。遴选干部时,当面指出交材料之人的逻辑、标点甚至错别字等问题,怕当事人压力大,主动找其聊天安慰,并推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鼓励,严管又有温度。在生活中,做朱治国的朋友也要“清心寡欲”。与朋友聚餐吃饭,他却常常中途失约,“又来了急活儿,我先走”;亲朋好友在家吃饭,朱治国的家规却是:“在家称兄弟,外面称职务”,绝不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因此,我们要成为像朱治国一样的组工干部,营造“零污染”的工作氛围,敢说真话,知道干工作的劲儿往哪儿使,不怕吃大苦、流大汗。
学习榜样,可以让心灵共鸣声越来越响;对照楷模,可以让行事作风越来越正派。生逢新时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先锋力量,肩负着强党兴国的伟大使命,我们必须要握紧榜样“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绽放无悔青春。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3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94.3%,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2008年4月1日,我们在校务会上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学习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工作的努力,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所学习,因为她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吃香的计算机系,走进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学时,朋友介绍我去做一个兼职,是市教委给的一个初中生科学实践课程,我当助教。有一次,因为安排上的失误,有两个孩子没有安排老师上课,负责人让我临时带两次,那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老师上课,课后的成就感是巨大,后来我开始在不同的机构做兼职,毕业后来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这个圈子。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做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强国的重担,一开始,我也想亲自和学生们传授知识,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后来我想,给学生们介绍适合她的老师,能够从侧面帮助到也是好的,一开始这个工作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家长找我,说老师特别好,孩子有提升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进入教育行业,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学到更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就够了。虽然我们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确实帮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吗?但是当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的同时,也有家长的投诉和谩骂,我也动摇过,也想过要不要继续下去。但是今天这则新闻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张校长在创立学校之初,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有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为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4
?书写在雪域高原上的“生命答卷”】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漠的戈壁滩,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在气候寒旱的青藏高原上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忠诚可靠,写下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政治答卷。“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这是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真实写照。本是43岁干事创业的大好年龄,朱治国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藏高原那片他挚爱的热土之中。正是这份对党无限的忠诚担当,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与“休息”无缘的组工干部,看到了“小身板”里饱含满满“大能量”的人民公仆,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朱治国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继续朝着党的__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无悔誓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他用务实担当,写下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答卷。“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朱治国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面对气候恶劣、严寒缺氧、条件简陋等恶劣的艰苦环境,朱治国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而是克服困难主动到基层“安营扎寨”,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面对玉树雪灾,朱治国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了解受灾情况,毫不顾忌高原缺氧,连夜起草灾情考察报告,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在雪域高原无怨无悔地付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在服务人民中强化责任担当,永远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他用清正廉洁,书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纪律答卷。“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面对患癌妻子的沉重医药费,情愿卖房为妻子治病,也不为组织增添任何负担;某次办公室人员替他垫付加班餐费,他出差回来后立即送还;基层同志汇报工作,偶尔给他带点土特产,他当即回绝。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朱治国自戴“紧箍咒”,自设“高压线”,自始至终对权力保持敬畏。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为榜样,不断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把清正廉洁刻进骨子里,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以铁的“内核”奋力谱写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篇章。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5
清华大学2019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在校学生代表学生会主席杨雯惠在4000人面前自信而富有魅力地做了精彩的演讲《最清华的选择》,作为学姐她希望新入学的清华学子少一些盲从,多一些探索;少一些安逸,多一些拼搏;少一些推脱,多一些担当。这是清华学子的选择。也应当是每个怀揣梦想,努力拼搏的年轻人的选择。
黄文秀放弃了舒适安逸,选择了泥泞曲折;放弃了得过且过,选择了勇于担当;放弃了独善其身,选择了兼济天下。是她的这份选择让广西百色的村民脱贫致富;是她的这份选择给全国的脱贫攻坚工作者树立了典范;是她的这份选择感召了千千万绿色作文网万的中华儿女在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接续奋斗。
作为一名测绘青年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做出正确的选择。
选择敬业,选择专注。测绘工作因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求测绘工作者更应该敬业有加,专注于每一次外业调绘,专注于每一次实地勘察,专注于每一根曲线,专注于每一个图斑。始终对测绘工作怀揣敬畏之心,以十二分的精力对待每一个测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选择精益,选择创新。测绘工作正面临着关键转型时期,这就需要每一个测绘人使出浑身解数,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助力转型的车轮稳步向前推进,更需要每一位年轻工作者发挥实力,勇于创新,给测绘这辆转型的火车添动力。
选择忠诚,选择奉献。测绘成果因其保密性等特殊性,需要每一位测绘人时刻绷紧保密之弦,对祖国忠诚,对单位忠诚,对事业忠诚。测绘行业较其它别的行业显得更加辛苦乏味,但测绘成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需要一代又一代测绘人默默无闻的奉献。
伴随着伟大祖国不断奋进的铿锵步伐,年轻的测绘人作为实践者,见证者,受益者,变化的是技术水平,工作领域,装备能力。不变的是爱党爱国的情怀,忠诚奉献的品质和敬业创新的精神。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6
?循“榜样”足迹 续“答卷”新篇】
近日,新华社发表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记叙了一位用生命燃烧组工事业的组织部长事迹。20余年的组织工作是历练、是坚守、更是求索,朱治国同志在历练中锻铸了忠诚,在坚守中诠释了共产党员本色,在求索中找到了难题出路,他用自己“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彰显出组工干部“事事让人放心”的可靠,树立起一道实干担当、一心为民、廉洁忠诚的新时代好干部精神坐标。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见贤思齐、履职尽责,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姿态续写伟大事业。
这是一张善作善成的答卷。
22年的工作生涯,一直坚持切实际、干实事,面对诸多基层治理难题,统筹完成调研、谋划、协调系列任务,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问题面前能开处方,梗阻面前善扎银针,他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态度、速度、力度,让基层干部得实惠、有干头、有盼头,竖起了担当实干的“好典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位组工干部要赓续光荣传统,用“实干”来“说话”,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自觉到基层一线锻炼,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磨练能力,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淬炼意志,在实践中锻造善于担当的“宽肩膀”,磨砺能经风雨的“铁肩膀”,以苦干实干、创造实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张一心为民的答卷。
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工作以后,只要有机会便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看实情、听心声、问冷暖,寒来暑往,他的足迹遍布了全省三百多个乡镇和两千多个村庄。2019年元宵节前,玉树遭遇雪灾,为了帮助冰天雪地里抢险的基层干部,为了眼巴巴等着救援的老百姓,他只身赶往现场了解受灾情况,连夜加班完成灾情考察报告。朱治国同志身体力行展现出“甘为民仆耻为官”的公仆情怀,广大组工干部要立牢“公仆志”,以“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能”的目标,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坚持多走入基层、走入一线、走入田间地头,和群众面对面亲身体验、直面问题、精准把脉、精确制导,确保“干的事”能够准确对接群众“盼的事”,直达“民生”,方能直达“民心”。
这是一张克己奉公的答卷。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身为省级领导干部,朱治国绝不为家人、朋友、同事谋求一丝“福利”,要求身边人“清心寡欲”。在妻子与病魔抗争的8年中,他省吃俭用、卖房筹钱,从没伸手要过一针一线,从没向组织提过一句要求,他用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的廉洁本色,彰显了组织工作的清风正气。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对照__,以严格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权力,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同时要守住权力“后院”,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坚持以德养家、以廉持家,滋养清正廉洁的作风。
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篇7
?“意”往而“情”深】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再次研读《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长篇通讯,眼眶湿润,朱治国同志工作二十余年来,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交上了不负党和人民的组工答卷。润物而细无声,“意”往而情深,基层选调生一定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深刻体会其生命答卷的深“情”,一往无前、一以贯之,涵养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基层之意,创造出“强国圆梦、功成有我”的青春佳话。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致敬朱治国“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的忠诚情,涵养一心向党的绝对忠诚之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致敬朱治国“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的廉洁情,涵养一心为公的绝对纯洁之意。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干净就是纯洁、廉洁,只有干净的干部才能在为人民服务当中行得正、坐得直,让自己的职责最大程度上转化为群众满意度。朱治国在干部工作中的“零污染”,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他带出来的干部,都敢说真话,知道劲儿往哪儿使。作为基层选调生,一定要在态度上“亮出刃”,牢牢把住底线、守住底线,在思想上自觉接受组织的管理监督,慎重对待“第一次”,在基层服务当中扣好选调生的“第一颗扣子”,要将自己的工作在基层中“透明化”,扎紧不敢腐、不能腐的“笼子”,接受群众监督,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加适合基层的方向,让“学生气”沾上干净的“泥土香”,才能让青春的花开的更艳、更茁壮。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致敬朱治国“思路清晰敢拍板,让人踏实”的担当情,涵养一心为民的绝对可靠之意。
靠的住是群众最好的答复,愿当基石、善当伯乐、做好操盘手,朱治国在每一个岗位都做到让群众、同事靠得住,其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有他兜底,群众、同事都能把心放下来。研读朱治国同志的生命答卷,在内心向自己发问,如何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那就是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作为基层选调生,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最吃紧最吃劲的时候,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炼能力,以担当作为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做好服务;面对基层工作中的突发情况、重点难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敢于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基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真正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