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树读后感模板8篇
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阅读的体验,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的深入思考和体悟,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行走的树读后感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1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对于生活充满了不安和焦虑,偶然间拿到这本书,读完后,似乎给自己打了一针“镇定剂”。比起心灵鸡汤,它更像是一面警钟,不仅将生活的苦难摆在你面前,又给予你战胜苦难的工具。
自律
自律是本书将的第一章内容,作者在开篇时就指出,我们的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自律。并且提出了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我们的时间也很有价值。“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对自己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这一点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以身作则)
承担责任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们必须要直面属于自己的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如果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等。也就意味着我们主动放弃了自由和权力。
忠于事实
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实施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己反省;其次,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称之为“保持平衡”。首先,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我们要适当约束情绪,要用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其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不断地调整自己,懂得有舍有得。最后,放弃意味着新生。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己,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
自律是解决人生最主要问题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2
?the road less traveled》中文书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看完了之后感到走心智成熟这条路就象征着不停地苦楚。(呵呵,是否我因为思考太多,不警惕走了这条路,钢铁网址,所以常常痛苦?)由于对思维跟精力的寻求是永无尽头的。假如这样说来心智成熟就须要不停的疼痛来撑破本来的极限。耶稣和释迦牟尼可能在精神上追求到某种高出其别人许多的精神境界时,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到。发明的理论在跟他们境界差异很大的弟子的传布下变成了强迫要人遵照的教条。
良多有政治脑筋的信徒通过这些教条,保护起一个宏大的宗教团体,板材价格表。呵呵,这也是宗教发展的一种悲痛吧。不外它的理论和精神还在演绎着,满意人的精神追求。人短暂的性命对自身和做作的参悟老是有必定的极限性。也就能够说耶稣和释迦牟尼的境界还没到达终极境界。只是对自身和天然的某局部参悟了。形象出上帝和上天。人类可否通过荣格的"群体无意识"实践,连续前人的精神境界。
最后把本身和天然参悟透呢?那这样说来他们是否为人类的提高,更应当结婚生子?为什么他们不做呢?是否还有其余起因?悟道的时候对两性也悟了?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3
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有点“奇葩”的人,明明可以活成像芸芸大众一样,却又活成了一个有点思想的独立“作家”。在滚滚红尘中不断挑战写作的极限。
人生其实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不过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人生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就能使心灵变得更健康。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拓展了我的思维界限,打开了自己更多的人生地图。此书的作者是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先生。按照书中的逻辑,我是个不懂真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先生: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当我们能够有一个力量,为自己和对方的心智成熟带来不断地进步,让两个人不断地去实现亲密关系,这种努力的过程就是爱。爱不会因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爱是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
真正的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都是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关系。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在爱情中博弈,谁都不会是赢家,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幸福。
m·斯科特·派克先生诠释了爱的真正意义和路径。我想我的人生以后多少会有些不同。因为我应该学会了怎样更好的去爱自己和他人,还有这个温柔又残酷的世界。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4
这本书就讲了2件事情:自律和爱。没读之前,我的理解:“自律”,从字面上就是自己很好的把控自己,自己约束;“爱”,从心底,由衷的,全身心的;
读了以后,知道了原来自律还可以这样衍生;然后开始考虑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有输入真的是好事情,让我原来不懂的东西有了合理的解释,也注入了新的知识,还可以引导自己变得更好。书本的原话就不重复了,听的时候我很认真的做了些笔记,而且想把听后的感想尽快的写下来。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
书中的“自律”,包含了: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我收益最大的是明白了何为”延迟满足感“。心扉是在我婚姻的`第8个年头才出生的。之前,我从不觉得有孩子是件快乐的事情。相反,我更享受2个人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愉悦。甚至觉得丁克非常好,有孩子很烦,责任太大。常常潜意识的告诉自己,我不喜欢孩子,我不会是个合格的妈妈,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这就如书中比喻的,吃蛋糕会先把奶油部分吃完,只想享受最简单最容易的部分。每次和心扉举例子讲道理,也很希望自己一次把道理讲透,让她从此明白!现在知道了,原来我不懂得要推迟满足感。我应该耐心陪伴孩子面对困难,让她觉得经历的事情都是可以忍受的;当爱和照顾给到了孩子,让她感受到自身价值,不轻易浪费自己的时间;体会到困境也可以挨过去,能面对苦难的时候,书中说,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会比较好理解一些。即不过分把一些东西加注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活得很痛苦;也不事事都把责任推向对方,让别人很痛苦。要承认所处的环境带来的一切,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世界,甚至移情。承担该承担的,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压在自己身上。
书中的“爱”,也是全新的解读,至少对我而言。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一个动词。不能把感觉当成了爱。但我们以为的一些爱,喜欢也好,精神灌注也好,是培养爱的基础。然后不断的努力,滋生出真正的爱。会倾听,能承担风险,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对于女儿,我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她的身上,而听不到她真正的声音。
最后我很喜欢书中说的2句话:“懒惰的背后是恐惧”;“当我们懂得更多以后,我们会更加的谦逊和快乐”。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做些自律的事,用行动来表达爱,逐渐走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5
?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
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麻烦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基本与我无缘。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麻烦,我会尽量避免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别人善意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尔去请求一下别人的帮助。
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佳答案。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6
七点一起床就看到初中的心理老师昨晚十点多发给我的微信:周泫,最近好吗?我在武志红老师的文章里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就想起了之前你说过你在看这本书,也就想起了你。
我坐在床上,望着窗外,是的我是看完了中文版本的《少有人走的路》,那段时间里我在学习与感情上都不顺利,消极情绪缠绕我全身以至于让我难以呼吸,我偶然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对消极情绪有很大的帮助。那段时间里,也在打电话给心理老师。上了高中之后,我有时候放假回去会先回到她家吃了晚饭再回去,我也会在学校附近的地摊买一些廉价的书籍带回去给她,那个时候虽然我们没有到无话不说的关系,但是学生与老师能够那样去交流学习与生活已经是很少见的了。
我是在初一认识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那时候她刚从广州读完心理学拿了文凭回来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中学。而那么巧的,我们初一的英语老师因为身体不适而停止教我们,所以很幸运的,刚回来的心理老师也就先教我们英语,我们就那样认识了。由于我当时是班长,与她也就走得比较近,主要是她会交给我许多事情,例如她要开会考试什么的,就会把自己抽屉的钥匙给我,让我去她抽屉拿试卷负责班上的单元测试。在初一期间,她教会我许多事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己的梦想以及不断追求更好的前程。最重要的是,我开始认识了心理学那样一种奇特的新事物。
初一结束后,她就不再教的英语,而专门在初二初三开展心理课程以及在一个办公室给有需要的学生开导,我会常常跑到她办公室坐着,听她讲一些事情,讲一下她的导师提及的“变态心理学”、讲她读师范时候的生活、讲她家里的事情,讲讲李清照“少年强说愁”……但几乎都是她在讲,虽然她很多次都在暗示我该讲讲我的事情,因为她总是觉得我常常显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而我只是愿意说起我的双胞胎弟弟以及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不是我不信任她,而是觉得我和她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式的师生,我们之间还有很多时间,但更重点的是,我不知道怎么说起我亲人与我,我很难说出口因为我与他们其实真的并不亲近。
那四五年里,虽然我们联系不频繁,但我会主动告诉她我的一些事情以及回去的时候叫她去车站接我,或者新年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她家里聚聚。那时我们的距离可以说是有地理距离,但心与心却是一走近就彼此会意。可是慢慢地,我还是在淡化了联系,我忙于自己的学业,更重要的是真的是在时间与空间上产生了距离。
而这两天通过微信上的联系,我知道那拉开的距离可以弥补回来,因为她陪我走过许多路。距离的远近,与联系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7
我们永远在成长的路上,不管现在年龄有多大,心理建设,学习爱,学习独立一直是每个人必修的课程。
偶然在一个公众号的推荐下买了这套心理学的丛书,开始读第一本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没有生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没有刻板僵化的做人道理。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真实存在的不同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自己,告诉大家怎样去面对自己,怎样解开心结,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先苦后甜、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作者给我们讲了如何应用这4条规矩来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看似很简单的几条规矩,我们也从小就懂的'东西,但是真正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起来却不容易做到。
学会"先苦后甜"其实可以成为我们在工作中解决拖延症的办法,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快乐。如果总觉得一天的时间不够完成工作,也许就该尝试先把棘手的工作排在前面,先解决了困难的事儿,这样的结果就是前面比较痛苦,后面就是幸福,快乐的时间大大多于痛苦的时间,这样的一天工作效率会有所提升。
"承担责任"和"忠于事实"是每个人都要勇敢面对的,人是本能性的趋利避害的,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减少痛苦回避责任,逃避事实,以得到暂时的安宁。可是问题不因为回避就能消失,只有当我们能忠于事实,承担责任我,才能真的去解决问题。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的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事物,修订人生的地图,使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加完整。生活中、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我们面前,挑剔的领导,难写的报告,没完没了的琐事,但我们只要能调整自己,让自己认识到事实存在的必然性,然后承担起责任,不找借口,更加努力的去解决困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
"保持平衡"是我们心理建设上最重要的环节。不寄望与别人来规划指导我们的人生轨迹,有舍有得,找到一个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能既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又能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让我们能为了提高效率学会承受痛苦,又能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学习保持平衡也就是逐渐心智成熟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判断,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东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不断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逐渐成为一个自律而快乐的人。
行走的树读后感篇8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出自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一位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它的真诚和勇气。
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本书是我近来最想要安利的书籍,斯科特对心理的了解远远不止身边的病人,正如他说的,其实我们大家心理或多或少都不是真正的成熟,而真正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坦然与这个世界相处,与亲人和爱人相处。
与我而言,触动最大的是他对自律的解读,现在社会充满着浮躁和虚伪,而当代人多喜欢逃避问题,依赖短暂的安全感。极少数人还在拥有并且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其实梦想这个词,对于现在的境况并不一定是个褒义词,它身上贴着不务实,白日梦,陈词滥调等许多消极的标签。因为人人都有惰性,前往梦想的'道路那么远,还荆棘遍地,许多人便觉得算了吧,还是呆在我的象牙塔比较舒适,这是符合人性的正常流程,但是却有人始终在不断对抗着惰性,忍受着孤独和痛苦,走出了舒适圈,走在了煎熬的改变之路,无论成功与否,这个人一定比我们走的远,比我们更成熟。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能够做到自律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人,事实也证明了如此。成功的人多是自律和勇敢的,你想要赚很多钱的就要不断学习研究,不怕吃苦与失败,你想要完美的身材,就要克服美食的诱惑,忍受运动过程的痛苦与单调,你想要优秀的成绩,就要接纳考试的压力与学习的寂寞,推迟满足感,便能得到你想要的成就感。时间很公平,不偏不倚,你用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开花结果。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成人就该有成熟的心智,去灵动我们的灵魂,追求更宽广的视野与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