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6篇
撰写事迹可以梳理思绪、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写事迹材料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1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群英,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群英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 家时, 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 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群英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群英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群英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群英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群英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群英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群英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群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群英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群英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群英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群英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群英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群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2
7月22日晚,顶着每小时五、六十毫米的降雨,一辆应急抢险车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前停下,一双沾满淤泥的雨鞋踏入车身下的积水中,只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大踏步地向前,突然一个不留神跌坐在地上。随后他迅速起身走入门厅,但紧接着又是一个趔趄,这次他没有迅速起身,表情有些痛苦地缓慢站了起来。两分钟后,他站在了全区防汛应急指挥会议室内,介绍起城区积水和抢险情况。他就是刘树才,自任区水务局城镇水务所所长以来,就兢兢业业奉献在城市排水第一线,在无数个雨夜,他都是这样与雨为伴、奔波不眠。
7月20日,在接到暴雨预警后,刘树才迅速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了思想动员、汛前物资准备和汛前巡查等工作。7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通州城区平均降雨达到152毫米,由于瞬时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城区内的运河大街、玉带路、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通惠南北路、朝阳北路等主干道积水深达50厘米,道路上积水点31处,立交桥下顷刻间水位暴涨,平均水位达到3米深,路面交通已经中断,眼看大雨就要冲进城区低洼处的平房屋内,形势异常严峻。此时,刘树才突发急性肠胃炎,正忍受着闹肚子的折磨,浑身毫无力气,几名所领导均劝他留在所里坐镇指挥,防止淋雨加重病情,但他动情而坚决地说:“下雨就是命令,同志们都在一线抢险,我作为所长怎么能躲在房子里休息!”顾不上好好养病,刘树才就带领抢险队兵分三路,一路奔赴立交桥下护送行人过桥,并着手排除桥下积水;一路奔赴街道主干线,实施人工助排;一路为低洼地区的居民送去沙袋,阻挡洪水冲击,并帮助居民排除积水。就在抢险紧张有序进行时, 南小园地区突然断电,造成玉桥中路立交桥下水位快速上涨。刘树才得知情况后,立即冒雨奔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迅速启用备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排水。由于有的路面积水很深,汽车无法通行,在一次次的道路巡查和抢险过程中,抢险队员全靠两脚趟水前行。在前往一个又一个抢险点时,好几次刘树才都因疲乏劳累体力不支,摔倒在雨水里,但他爬起来之后,又咬着牙坚持前进。同事们纷纷劝他休息一下,他坚定地说:“灾情这么严重,抢险救灾就得拼着命上!”
22日凌晨3时左右,一名醉酒行人趁抢险队员不注意,正要从潞河中学立交桥下过桥,当时桥下积水已深达3米,情况十分危急。刘树才顾不上身体劳累,带领抢险队员立即赶往现场解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救下了那名醉酒行人。经过刘树才和全体抢险队员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立交桥下的积水和道路积水在22日中午12时前全部排除,城区交通得到了全面恢复。
“大雨无情人有情”,在--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区的危急时刻,刘树才用一名水务干部的职业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付出,一直战斗在救灾最前线,用最实际、最具体、最感人的表现,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谱写了一曲浓墨重彩的奉献之歌!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3
xxx,男,1962年11月出生,现任孝南区公路管理局项目经理,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公路建设一线,参建了全区大部分的重大道路工程的建设,在7月3日府河南大堤防汛通道抢险中,担任抢险突击队队长,他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带领突击队员奋力拼搏,经过一昼夜抢险,在黎明前抢通防汛通道,为防汛抢险人员、机械、物资的顺利调运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为府河大堤抗洪抢险的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再展“交通铁军”风采,让党徽在抗洪救灾一线闪光。
xx月3日上午,连续的强降雨和上游持续泄洪,使府河南大堤水位窜涨,河水漫过堤坝。府河大堤告急,面对险情,区防汛指挥部紧急调集大批抢险队伍、设备、物资加高堤坝。但此时,堤上道路由于连日来的水浸和强暴雨冲刷,加上防汛人员、机械物资的频繁调运,交通量陡增,道路损坏严重,交通受阻。“救灾必先通路。”市、区防汛指挥部命令孝南区交通运输局24小时内抢通大堤水毁道路。孝南区交通运输局领命后,立即启动公路防汛应急预案,调集区公路管理局50名突击队员及车辆机械奔赴府河堤水毁路段。
由于现场堤上道路狭窄,堤坝靠府河一侧还垒有沙土袋,大型筑路机械施展不开,运料也只能用小型农用车,施工难度非常大。为了加快进度,现场抢险负责人决定将突击队一分为二,从两端施工向中间推进,两个突击队分别包干3公里,由党员骨干带头展开火线比拼,任命xxx担任突击一队队长。
xxx身穿公路人特有的橘红色马甲,带领突击队员发扬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团结协作,发挥公路人修路架桥专业优势,安排部分队员在最前面排水清淤夯实边坡,中间队员紧跟填土、摊铺碎石,形成泥结碎石基础,最后面队员摊铺级配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后采用小型机具碾压,最终形成了一条坚实平整的应急道路。
风雨交加的夜晚,大堤上一面面党旗迎风飘扬,一个个党员开路在前,耀眼的“红马甲”在应急灯的照耀下闪烁跳跃了整整一个晚上,道路在他们满是泥泞的双手中,一段段向前延伸。所有人都浑身衣服被泥水湿透,有的手打起了血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更没有人退缩。xxx因这些天昼夜坚守一线,肝炎张鹏病发作,他边吃药边奔走在现场掌握施工质量和进度,同事都劝他下堤休息,他说:“所有人都上阵了,自己哪能退缩,再说,自己还带领着一个突击队呢。”
经过通宵鏖战,6公里的`水毁道路在黎明时恢复通行。大批的防汛人员、物资、机械顺利部署到府河大堤沿线。市、区防汛指挥部领导握着xxx的手,赞扬公路防汛抢险突击队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目前,xxx仍带领公路防汛抢险突击队坚守在防汛抗灾一线,抢抓晴好天气在府河大堤东风垸险段加固堤坝,与将至的强降雨展开时间争夺战,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灾的最后胜利。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4
7月19日至20日,郑州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特大暴雨。据郑州市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嵩山站降水量为364。6毫米,新密站降水量为254.9毫米,均遭遇特大暴雨,两地降水量打破了当地观测史单日降雨纪录。为了切实做好当前防汛抗灾工作,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自7月20日11时起将防汛iv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一道路上,郑州交警帮助受淹市民推车请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我们看到了极端天气给城市居民生活出行带来的不便,但也同时让我们看到了郑州市民面对暴雨时的乐观、善意和昂扬的姿态,以及郑州这座城市在守护市民出行中的不遗余力。倾盆大雨中,有市民调侃道“早餐店在对面,可是我过不去”,然后有网友隔屏回复“让胡辣汤过来”,包含生活气息的戏谑与对话,尽显郑州市民的乐观与豁达。积水的路边,有陌生人善意地垫上砖头,方便路人通过,几块小小的砖头,却在暴雨中给予路人别样的温暖。短暂的调侃过后,每一个个体又迅速调整好状态奔赴工作岗位,留给暴雨的是最美的奋斗姿态。暴雨虽急,却总有守护的力量跑赢暴雨。昨晚暴雨降临时,交警部门就开始顶风逆雨指挥交通,万家灯火里,他们的身影让人放心。一大早,民辅警大量出动,提示车辆避开深水区域,推动熄火的车辆,背起路过的小朋友趟过深水区。为了确保出行平稳,郑州市城防办出动市政、人防、房管、地铁、照明、绿化、环卫等相关防汛人员21500余人,76台抽水泵站全力抽排,所有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岗位,都有他们迎着风雨逆行的身影。奔波在风雨中的,同样有新闻记者的'身影,风雨虽大,他们却希望为市民带来第一手的雨情播报和路面信息……坚守在暴雨中的一道道身影,用心守护着这座城和城里的人民,铸成了迎战暴雨的坚实防线,他们的背影让人心安。其实,与暴雨带来的不便相比,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每一个个体的善意与努力,以及郑州为维护市民安稳出行的用心和努力。或许这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设施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每一个人却都在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这场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必然会给城市排水带来负担,路面积水在所难免。可积水并不可怕,只要有了一个个为之努力的个体,有了城市的及时响应和应对,迎接我们的必然是更加美好的郑州。而每一次风雨的洗礼过后,郑州也必然会凝聚出更加昂扬向上的前进动力和拼搏姿态。如今,暴雨依然在持续,暴雨中的“战士”们依然在坚守。对于广大市民而言,面对极端天气,更要注意自身安全,外出时留心路面,行车中注意车距。这场顶风逆雨的战斗,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而更加美好的郑州,需要市民和城市用包容和理解共同构建。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5
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防汛救灾刻不容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以赴筑牢防汛救灾的“红色堡垒”。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量渡难关,当好防汛救灾“主心骨”。迎风斗雨见初心,在洪水猛兽面前,我们更要思想一条心,行动一盘棋。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参与防汛救灾工作,迅速吹响“集结号”,带领广大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磅礴力量,组织做好排查隐患、抢险救灾、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用昂扬斗志向人民群众传递信念和力量。同时,要加强各党组织的联动机制,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协调合作,凝聚起一股股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筑立起一个个坚强牢固的“红色堤坝”,让人民群众安心。
领导干部勇担重任靠前线,做好防汛救灾“指挥员”。险情灾情就是命令,抢险救灾就是责任,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防汛救灾一线亲自督战、体现作为、作出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防汛抗洪前线,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的地方去,做好了解灾情、排查险情、抢险救灾等工作,靠前线指挥,加强现场指导,针对各地实际情况作出安排部署,及时将受灾人群转移疏散到安全地带,确保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党员干部践行使命守初心,加入防汛救灾“先锋队”。哪里最困难、最危险,哪里有险情、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党员干部的身影。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把防汛救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阵地,发扬“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无私奉献精神,迅速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当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主动参与防汛救灾工作,立足本职岗位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不畏艰险、敢于胜利、奋勇争先,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灾害来临,在抗洪抢险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的“红色”身影奋起拼搏、冲锋在前,他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成为了人民群众防汛救灾的主心骨,筑起了冲不垮的战斗堡垒,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力量,在防汛抗洪一线将党旗高高举起、迎风飘扬!
2024抗洪救灾英雄事迹篇6
7月18日,合川涪江、嘉陵江、渠江先后迎来了198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各级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取得了抗洪救灾阶段性的胜利,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人物与事迹。
18日当晚,人民医院领导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抗洪抢险工作,医院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汛,防大疫”的思想,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认真部署、扎扎实实做好抗洪救灾及医疗救治工作。
杨安全,人民医院物管中心主任,是该院此次抗洪救灾后勤保障组中的一员。作为人民医院一名老职工,在副院长喻其敏、唐乐辉的带领下,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带领着物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水的铜墙铁壁。
洪水肆虐期间,医院后勤保障、水电供应中断,在困难面前,杨主任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科室全体员工全力做好防汛救灾物资的调拨、配送以及水电气、房屋维修等工作,使抗洪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一、由于水位不断上涨,该科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防洪水位观测记录,每1小时报告一次并做好详细记录,随时上报。二、根据从区防汛办得到的情况,院领导果断下令,物管中心、护理部等部门组织100余人,迅速将住院部一楼病人及家属护送到安全地带,确保病人得到了及时治疗,无一例人员伤亡。三、及时转送上千件贵重物资、设备及价值6000余元药品,尽最大可能减少医院财产的损失。四、及时拆除损毁电路,将住院大楼供电线路并连到门诊供电系统中,及时保证住院大楼的照明用电。五、该科组织人员对全院所有排污管道及强电网管进行检查维护,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六、及时清洗食堂,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消毒,保证病人、职工及家属的饮食安全。
目前,该院的抗洪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笔者的采访,因疲劳过度而不得不输液的杨主任摆了摆手,轻轻的只说了一句:“不要问我,其实我们医院还有好多同事都做得很不错,多写写他们。”声音疲惫而撕哑。物管中心水电班的李昌模同志,面对妻子被困在断水断电断粮的家中,他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坚持奋战在医院抢险的第一线,直到洪水退后才回家。设备科朱祥明同志,在洪水肆虐期间,他忘我工作连续三天三夜,组织人员抢修中央空调等设备,险性排除后,在领导的一再提醒下,他才不得不去输液。
在人民医院,这样的抗洪救灾先进个人与事迹还有很多。该院的干部职工们正是凭着这种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坚韧不拔,为夺取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