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迹材料范文8篇
在平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不管写什么类型的事迹材料,都要确保材料的真实性,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典型事迹材料范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1
很多人一辈子难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师却放手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凉山深山老林中,这个山东“老工人”,最时髦的装备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这个宝贝,他在川滇黔交界处一个幅员面积达190平方公里的山乡,“遥控”来自天南海北的关注,让600多个孩子得到资助,10多所乡村教学点得以重建。而他,还常年奔波在新疆、甘肃、广西等10多个省区以及川内多个资助“据点”……
周忠民老师又来了。几个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这条路爬到花椒坪教学点,破木门、朽窗户,眼前一座40多“岁”的学校危房在铺天盖地的雨雾下,静静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在他牵线下,一个民间助学团队募集到资金,使这所学校得以重修。
7月21日,新学校竣工,周老师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爬山。半山腰,全身湿透的我们停下来喘气。周老师弯下腰来紧鞋带。黄胶鞋里的脚修长瘦削,还有两个水泡,那是前一天从早上7点走到晚上8点的印记。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装迎了上来———这一刻,是花椒坪小学新校舍落成典礼。为庆祝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16个苗家节目———以苗家最高礼遇来欢迎他们喜欢的“周老师”。孩子们眼里,是感激,还有期待———每次到小凉山的村寨,周老师最不敢面对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
独立志愿者:身后有多个团队
“我就喜欢在山沟里跑,愉快得很。”周老师哈哈大笑。周忠民,58岁,山东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见的鸭舌帽,身着旧衣服,一双黄胶鞋,典型的上世纪60年代工人形象。他还有个身份:民间助学志愿者。
1996年,周老师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退休,从此开始了他在贫困山区的行走。1998年,他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到甘肃古浪支教,掏出积蓄购买了9台电脑,建起当地第一个免费电脑培训教室。_年,他“转战”广西田阳,和同去的志愿者一起建起助学网站,随后成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等多个民间助学团队的义工,在广西、甘肃、贵州等10多个省区的贫困山区寻找贫困学生并给予资助,寻找破烂的校舍,再寻求资金去改建———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白天搜集资料,晚上制作成帖子,通过多个助学网站发送出去。
_年,周老师在为“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做监察的行程中,到了田阳县,走访基金会在这里资助的一批孩子,从此与小凉山结下不解之缘。在田阳县玉凤中心小学,一个穿着朴素的学生起他的注意:“带我去你家看看吧。”小男孩点点头,带他出校门,爬山,过沟,再爬山,再过沟……让他没想到的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4小时后,才到孩子家。
这个叫牛屎沟的地方住着70多户人家,竟然只有这一个小孩在读书。原因是苦涩的:距离太远了!能不能就近办一个教学点,让孩子们少翻几座山读书?半年后,这里真的建起一座看上去很简陋的学校,但就是这所学校,结束了这座大山顶上从来没有学校的历史。随后,这里的大山上开始出现多所民间助学团队帮助建设的村校。
或许是节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学任务的中心小学老师有些吃不消,很少有时间去家访,周老师有时就独自去走访。一次,在小凉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个陌生的山顶,山顶上有多条小道,伸往各个方向。连走了好几次,下着下着就到了悬崖边上。折腾4小时后,被迫从原路返回。回到学校已是晚上8点多,不停“工作”了13个小时的的脚板被磨出大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师又早早出发了。
旁人看来惊险的经历,周老师说来平淡无奇。他曾三次摔下山崖。一次,从一个山崖上的学校出来,已是晚上8点,4个人只有一支手电筒。走着走着,一脚落空,他骨碌碌地滚了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爬起来一看,乱石滩在几百米深的悬崖下隐约可见。“好了伤疤忘了痛”,前不久,他又花了半个月,对该县30多所村小挨个调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师牵线,民主乡11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另3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协议。至此,民主乡危房村校的历史结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变成了砖木结构的青瓦房。巍巍青山怀抱,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周老师的脸笑得如这里的地貌,沟壑纵横。
性格志愿者:七跤摔来7万元
民主乡丰产村,“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胶鞋小孩穿筒靴”。因不通公路,需步行5个小时才能到乡上。周老师第一次到丰产村小时,带着一位特意从上海赶来进行实地调查的陈先生。
城里长大的陈先生不会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地摔了8次,7次摔倒在泥浆里,一次被同行的老师扶住了。爱开玩笑的周忠民概括为“七跤半”。为了让陈先生不致太尴尬,周老师也有意摔了一跤,还同他打趣说:“马边的土地是公平的,同你上海来的亲近,同我山东来的也亲近啊。”
看到破旧的校舍、可爱的孩子们和热情的村民,陈先生二话没说,当场决定捐资7万元。“你摔了七个半跟头才捐7万,以一个跟斗一万计算,还欠5千呢。”周老师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学校的情况通过网络发出去,引来捐助者,你这样的身份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有点像‘串串’啰。”同行的人也和他开玩笑。“为山里的孩子,我愿意当这个‘串串’。”他说自己成功赢得许多人信任靠的是“诚实”,一户一户实地走访,无论多远、多险,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坚持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动力。
这几年来周老师已为民主乡联系到50多万元资金,目前到位25万元。看到堆积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小学,大家来到村支书家准备吃饭。一到支书家门口,周老师便找了块木板躺上去睡了起来。看他睡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这样的记忆,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师,村民说:“周老师不远万里来到我们山区,为我们修学校,可他连一口热汤也没喝过。”
另类志愿者:大山里发现自己存在的快乐
在民主乡的村民看来,周老师这个老头似乎有些奇怪:做事不拿一分钱,电话费、上网费、交通费还要拿出退休工资贴,为的什么呀?
在周老师裤带上系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里,插着山里常用的雨伞,还有矿泉水、纸和笔。另一个秘密“装备”是馒头。和村民谈话时,冷不防拿出来大嚼,算是解决了一顿“行走午餐”。心细的村民发现,他吃晚饭时总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却不见了,原来故意剩下来当早餐。“看他天天睡在两张办公桌上,动员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干。”两人还为此吵过架。“我去干什么?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网的条件,无法工作住得再好有什么用?我不吃辣椒,同别人一起吃饭,要影响别人。”
他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合常理”。_年,他独自在广西进行万里单车助学行时,晚上就睡在马路上。“不担心有车或是野兽吗?”“山里的路夜晚哪有车,野兽来了我比它更野。”
这种“怪”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简单要求。“很多人一辈子都难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现在可以放手做,这也是一种福分啊。”
就是这种愉快的心境,让他在为孩子奔波的过程中,连和老鼠“斗争”也充满快乐的心态。“刚一睡下,鼠辈们就来捣乱。‘吱吱’叫着,连蚊帐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恼了,只要它们一活动,就用木棍直捣发出动静的地方。它不让我安宁,我也不让它安宁!”
这只是周老师单调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他最开心的是,孩子们能得到及时帮助。大田村的彭游琦今年夏天考上乐山一所中学,一贫如洗的家里拿不出学费,甚至连去学校的路费也难办,好事变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粮背出去卖。
“耳朵好使”的周老师头天得到这个消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到彭游琦家,回乡后在网上为他发出了求助的帖子。效果马上显现。“清晨5点,我迷迷糊糊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只说了一句:彭游琦的上学费用,我包了。”彭游琦父亲很惊奇,以前常接到国内的类似电话,国外还是第一次呢,也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师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时间同家人团聚。这两年,他家里发生很多事,母亲病危,周老师是坐飞机赶回去的。父亲随后出了车祸,现在仍卧病在床。端午节,他赶回去尽了孝心。尽管如此,几天后,他戴着鸭舌帽的身影又出现在进乡的山路上……
这就是我可爱的周老师---一个质朴而开朗充满爱心的老师。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2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推不掉的使命。作为教师,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讲好每一堂课。生命一天没有结束,使命就一天没有完成。”
“我准备了一个讲座,已经写了两万字,共三讲,第一讲的题目叫‘面对挫折’,讲我得了癌症,到全身转移后的心路历程;第二讲是‘选择坚强’……第三讲是‘爱与被爱’……这是我能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
当记者把她这个心愿转达给校长张斌利时,张校长说:“她虽然不再给学生上文化课,但她不曾离开过讲台。她每天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师生讲着最生动、最感人的‘最后一课’。”
她,就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女教师郭玉梅。
生命一天没有结束,使命就一天没有完成
1998年,郭玉梅师专毕业后,来到丰润区岔河镇中学任教。“教师是一种使命而不是一种职业”,这是她第一次写下的感悟。教书育人、成长进步……但郭玉梅本该有的生活轨迹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
_年,郭玉梅被诊断为脑瘤。此时,她担心的不是生命而是怕从此失去讲台。郭玉梅悄悄地做了手术,术后不到半月,她就站上了讲台,虽然长发飘飘,但那已是假发。郭玉梅患的是血管外皮细胞瘤,_年、_年、_年、_年,她又先后承受4次开颅手术……
_年4月,检查显示郭玉梅的脑瘤又一次转移。“保守治疗吧,就算肿瘤变大造成痴呆,但毕竟生存期会更长些。连续复发已经没办法再做手术,活着走下手术台的机会也许只有1。”这是医生的诊断。“不手术会变成傻子,那我还怎么教书?不能教书,还不如死了的好。”郭玉梅苦苦哀求医生。
手术从上午持续到次日凌晨,长达21个小时,尽管死亡的概率是99,她却幸运地成为了那1。一向坚强的郭玉梅哭了:“不是因为我的遭遇,是因为我与死神赌赢了,生命又一次赐予了我返回讲台的机会。”
亲人们劝郭玉梅不要这样“固执”,郭玉梅却说:“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推不掉的使命。作为教师,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讲好每一堂课。生命一天没有结束,使命就一天没有完成。”讲台不只是在教室,教学生不只是用书本
_年第5次手术后,为减轻郭玉梅工作负担,学校将她安排在图书室工作。她在日记中写道:“讲台不只是在教室,学校内处处都是讲台。教学生不只是用书本,人生也是一本书。”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3
张书平,男,汉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张书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有了12家甲鱼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他时,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12家甲鱼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家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张书平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2010年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以来,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于2012年荣获郎溪县优秀残疾人协助理员称号,并在2012年涛城镇残代会上被推选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张书平计划于2013年再造一个甲鱼棚,总投资40万元左右,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4
____,男,34岁,汉族,____西省____市____县太村镇野鸡红村人,大专文化程度, 1996年毕业于____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班,1993年至今任____县太村镇野吉红村乡村医生,现为____县第七届政协委员,____县青年志愿者协____事长。20_年,被中国肛肠病信息网、____肛肠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肛肠医师”,20_年5.12特大地震进____卫生防疫志愿者,20_感动____十大人物之一,____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之一,____市青年突击手标兵,____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5月被荣誉载入大型人物文集《世纪风采人物·医疗卫生篇》一书中。多年来受到本县卫生防疫部门的多次好评。
____自从担任太村镇野吉红村卫生室负责人以来,热爱本职工作,扎根农村基层,热情为群众服务,具有奉献精神。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爱岗敬业,扶危济困,遵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深受当地群众好评,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的____和影响。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扎根农村 爱岗敬业
1990年,热爱医疗事业的____,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现状,立志学医,拜当地名老中医从师学徒。三年后,他自费进入____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班深造,学成归来后他正式担任本村的卫生室负责人。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他乐善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当时的乡村医生不好当,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劳务报酬落实不到位,有的人跳槽到乡镇卫生院,有的设法进城,有的甚至改行做生意,而他立足农村不动摇,立足“救死扶伤”不动摇,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他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承担了本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近四年来,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l00%,“五苗”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为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适应形势 学习提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乡村医生的要求,他每年坚持参加乡村医生培训,20_年他自费在____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了痔瘘专业,现已治愈痔瘘患者600余名,20_年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2007年参加了中澳____农村卫生综合项目培训班,20_年参加了____西省第三届肛肠技术骨干提高班,在学习交流中被评为“优秀肛肠医师”。08年8月份,农村合作医疗网络系统开始建设以来,他专门利用一周时间自费去____学习电脑知识,并自筹资金5300余元,购置了电脑等设施,率先接入了我县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农村合疗事业。
遵纪守法 规范管理
他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他持证上岗,从未超范围执业,并服从乡村一体化管理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前几年,游医药贩纷纷出笼,到处推销药品,乡村医师从药贩子手中进药现象普遍。可是他坚持主渠道进药,不从私人手中接货。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不乱收费,做到西药一般让利给群众10%,中药让利15%,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减半收费。五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收费公开透明。六是开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
崇尚医德 乐善好施
作为乡村医生,他时刻把职业道德系在心中,除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外,还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业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一是自筹3万元,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配置了预防接种室、诊断室、化验室、药房、病房,添置了4张病床,更新了医疗设备,为农民看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二是对附近村孤寡老人实行免费咨询、体检、监测。从1994年起,十多年来对孤寡老人免费体检达520人次。四是对经济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村卫生室看病时可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十多年来,资助困难户300余人次,减免费用达4万多元,为本村五保户王三星免药费300元,为本村贫困户王双宝减免药费200多元等。五是免费接老幼患者来本卫生室就医和护送重症患者到上级医院就医。为了方便群众就医,20_年他自筹资金3万元,购置了一辆 小轿车,先后免费接送患者420多次,护送患者到县级医院及上级医院就诊达40多人次。六是为远方患病者免费提供食宿,努力打造和谐社会。七是每年自费订购200余元的医药报刊杂志,供患者阅看,增进群众卫生知识。八是扶危济困,回报社会。平时,他经常接济生活困难的群众和学生,08年至今资助我县太村镇____家村贫困学生____阿婷4000元,计划帮助她完成学业。九是抗震救灾,大爱无疆。今年5月12____大地震发生后,他捐款20_元,并瞒着半瘫痪的父亲和年迈多病的母亲,于5月15日和外甥王大龙自驾车辆带着必需的药品和食品,办理了相关手续,经____、____到达____、____,奔赴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主要从事卫生防疫等工作。归来后,《____日报》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报到,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他进行了慰问。当县上领导对他进行表扬和慰问,并问他平时还有什么困难时,他只是憨厚的笑了笑,说:现在合疗政策这么好,我要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干好。
____同志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他的同学有的在____、____开诊所挣了大钱,有的经商做生意也赚了很多钱。说他没钱吧,他今天为这个捐几千,明天资助那个又是几千;说他钱多吧,他除了开着一辆半旧的用来接送病人的车外,家里半瘫痪的父亲和年迈多病的母亲还住在70年代盖的旧瓦房中……一位乡村教师送他一首诗:“自幼读岐黄,几度入____,求得千金方,立志报家乡,杏林春风暖,桔井____香,悬壶除病殃,济世传八荒”他看了,笑了笑,装裱后挂在卫生室正面墙上……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5
平度白埠镇前洼小学地处偏僻,距离白埠镇驻地开车也要20多分钟,周围10个村的孩子们,都在这里上学。前洼小学的教导主任叫张素萍,是小学里最年轻的老师,可是今年也已经42岁了。
9月4号下午5点,前洼小学的孩子们放学了。优美的音乐与整齐的路队,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导主任张素萍像往常一样,站在校门口护导学生。
虽然只是几排简单的平房,但校园里摆满了鲜花,学生们都已经习惯靠右行走,地上也划上了微型的斑马线。张素萍说,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农村的孩子更是这样。
送走了学生,张素萍回到办公室,开始写一份家访记录单。
由于都住在邻村,晚饭后家访已经是张素萍多年养成的习惯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串门一样。张素萍的爱人梁秀波也是前洼小学的老师,常年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今天要家访的王静雯,正好就是他班里的学生。
一起讨论学生,是两口子平时在家里最多的话题。梁秀波说,张素萍的工作要比他更忙,加班都要到夜里十一二点。
见到张素萍来,王静雯的爸爸特别热情,原来三年前,他和张素萍就已经打过交道。
张素萍的爸爸说,孩子这几年确实变得有些内向,他也跟女儿交流的比较少。这时,坐在一边的王静雯一句话也没说,还开始偷偷的抹眼泪。
家访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天已经黑透了。骑着自行车回家,张素萍算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早上7点半,前洼小学的早读已经开始了。昨天张素琴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汽车的资料,提问的时候,王静雯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了手。
42岁的张素萍,已经在前洼小学任教22年了。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有的家庭还很困难,张素萍和爱人就经常拿出工资来帮助孩子。
前洼小学共有教师19名,平均年龄53.5岁,好多年学校都没有进过新老师了,42岁的张素萍是全校最年轻的一个。这些年,张素萍的评分总是在全市名列前茅,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调到城里,但她都没有报名。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6
一、锤炼意志的四年
1983年,谷秀全怀着憧憬和梦想,顶替父亲来到了长江重庆航道局丰都处白沙坡信号台,成为川江航道一名信号工。偏僻的环境,单调的工作,拉信号、买米、买煤、挑水、煮饭一下就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原以为信号工很浪漫的她从憧憬中回到现实,面对的是比常人更多的障碍和困难,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使她行走不便,常人担一挑水约需20分钟,而她担半挑水就需1小时,买一次米几乎要耗去5个小时。生活的不便,个别人的冷嘲热讽,常使她夜不能寐,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反复地问着自己:我的选择对吗?残疾人能干好信号工作吗?在彷徨和犹豫之时,张海迪、吴运铎、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不行,绝不能让人瞧不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她在心里发着誓。战胜自我的谷秀全,象换了个人似的,工作上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向书本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信号工作。为了给行轮提供优质的服务,她仔细琢磨,细心观察辖区航道水流、态势、过往船舶吨位、航速,测算出各类船舶通过控制河段的时间,准确、及时地指挥着行轮安全通过控制河段,赢得了行轮的好评。生活上她深知自己是残疾人,要适应信号工作的生活,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常常利用休假或空闲时间备好一段时间的生活用品。挑水,一次不行,就多挑几次,电瓶拿多了走不动,就提几个走几十米,又再返回提几个,往返数十次。白沙坡4年的信号工作,磨练出她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二、爱的奉献
残疾人更需要爱,可是身有残疾的谷秀全却充满了对他人的爱,她十分珍爱与她朝夕相处的姐妹们。虽然她行动不便,为让其他同志能多休息,自己经常冒雨或顶酷热步行到3公里外的邮电所交本台的电话费,同志们都关心地说:你的脚不方便,以后就不要去了,让我们去吧。但她执意不肯。台上职工谯怀玉的父亲因病到重庆医治,需谯怀玉随行照料,谷秀全就连续当班一昼夜。女工熊德荣怀孕后,谷秀全数次跛着腿,陪她上医院作妇检。一次意外,怀有身孕的熊德荣险些流产,谷秀全与台上职工主动换下熊德荣,担负起值班任务。一段时间,信号台周围不安全,有的女工深夜值班不敢出值班室发信号和观察航道状况,谷秀全就陪着女工,为她们壮胆,一起出门发信号,观察辖区航道。李胜祥师傅刚来台时,由于炊具等生活用品没带来,她就主动拿出炊具、燃料给他。前年,丰都航道处维修站一女职工遭遇不幸,她带头捐款。社会发动给残疾人捐款,她也积极响应。在谷秀全的爱心感召下,台上职工亲如一家,塑造出了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四互班组团结精神。
三、做个优秀的信号员
峡江深处的航道产生了一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消息传来,长江航道乃至长航全线职工精神振奋,而谷秀全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代表,要不辱使命,还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在长江航道信号岗位上实践好好三个代表。因此,工作之余,巡回演讲途中,都可以看到她学习的身影,她所在的单位也从政治上关心她,生活上照顾她。谷秀全出差多,回到信号台,她心里总有一种对不起台上同志的感觉,认为自己出差在外,给台上其她同志增添了负担,虽然台上早已用上了照明电、安上了自来水,但她一回到台上,总是抢着搞清洁、做卫生,在信号台那蜿蜒的小路上,人们时常还可以看到她跛着脚前去交电话费的身影。台上的姐妹们都说谷秀全变了,变得观念更新了,责任心更强了,说话更在理、更让人信服了。谷秀全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负责人说:谷秀全没有变,她质朴谦虚的品格、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
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信念。谷秀全所在的忠县信号台,随着明年6月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将失去存在的功能,而仅重庆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将失去岗位,现在谷秀全带着她的姐妹们坚守在信号台上,她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她的身后,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7
许多人企盼超越,但往往放弃了平常的追求和努力,结果未必能达到超越,有些人走近平常,却往往在平常的追求中实现了不平常的超越。____区____镇坡刘村乡村医生刘向荣,便以他那看似平常的心境和追求,印证着一位乡村青年医生平凡而又卓越的求索之路。
刘向荣是一名乡村医生,他从事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工作14年了。他对患者认真负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对业务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他对防疫工作不辞辛苦,默默奉献。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执着追求、大担探索、创造了许多不平凡。
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
也许是天性使然,刘向荣自幼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又看见家乡贫困和缺医少药的状况,更加深了他从医的愿望。
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____市卫生学校,学校期间刻苦学习,一心求医。毕业后,为增强实践,在中药研究所皇甫医院进行临床学习。两年后,又参加了____西中医学院医疗班学习。1996年志同道合的爱妻回家乡开办了卫生室。他深知做一个受村民爱戴的乡村医生,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技术。因此,空闲之余,他坚持攻读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药物学》等。有机会进市内,他必到____书店走一走,购买或看看最新的医学类图书。《乡村医生》、《卫生报》等医学类报刊杂志,他是年年必订,期期要读。他经常参加区、镇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还多次自费到____西中医学院、____市中心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20_年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他还广交朋友,先后向省市各地医院、医学院、研究院发信数百封,索取资料,吸取经验,进行间接的学习,弥补不足。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高血压,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解除广大农民兄弟的疾病痛苦,抢救了许多生命。
高尚医德盛传乡里
刘向荣对就诊的村____打工流动人员从不收取出诊费,对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治疗费全免。很多群众说,刘医生心里时刻装着病人,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村民有病,无论是刮寒风冷雨还是高温酷暑,无论是“三夏”农忙还是佳节团聚,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坡刘村北邻____峡高干渠,村里刘嫂9岁的儿子在渠边嬉水,不小心跌入深水中,救上岸时已奄奄一息,刘医生及时为他进行胸外按摩,口对口人工呼吸达半小时之久,刘向荣全身湿透了,为了抢救儿童的生命,他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孩子的母亲跪在他面前说:“大恩不言谢,但我们全家都不会忘记你!是你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20_年12月一个寒冷的深夜,戚家山一位名叫王俊发的五保老人出现急性腹痛,刘向荣得知情况后沿着黑暗的乡村小道,顶着寒风冷雨,背着出诊箱,来到了一里外的的患者家,诊断为急性胃出血,叫患者立即转院手术治疗,而患者流着眼泪对刘向荣说:“家里非常贫困,只剩20元钱,深夜到哪里去借,求你开点药,行就行,不行就一死了之。”此时的刘向荣一边耐心给他讲解病情,从自己身上掏出了600元钱塞给他,为了患者路途的生命安全,刘向荣又亲自送他到了二一五医院治疗,进了手术室才放下心。象这样的事例在刘向荣行医十几年来,举不胜举,他情系村民,心系患者,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美德早已盛传乡里。
热衷农村预防保健事业
刘向荣14年来如一日,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承担起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项防疫保健工作。在“非典”时期,刘向荣以一位医务人员的使命感,不怕危险,不辞艰辛,危难关头的冲峰在前,认真搞好“非典”的宣传及防治工作,他每天都要不断向村民宣传“非典”防控知识,消除村民恐慌心理,尤其对回乡人员、隔离留观人员,他亲自到他们家进行随访、登记、测体温。每天向卫生院零报告,每天对卫生所及村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督促村民搞好环境卫生。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他不但做了全村的预防工作,还全力参与镇上的防疫,协助镇卫生院把好消毒器械和药品的采购质量关,为全镇医务工作者讲解防疫和消毒知识等,提高全镇整体防疫水平。他还积极参与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培训,积极向农民宣传这方面的预防知识。
十几年来,刘向荣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任务。坡刘村是有2400多人的大村,幼儿防疫是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村上几个砖厂外来打工人员对幼儿防疫不重视,他深入各砖厂逐个对幼儿进行排查,耐心细致进行宣传,通过身边真实事例讲解不防疫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性。97年他负责计划免疫工作以来,累计接种4000多人次,无一例不良反映,0—7岁儿童的计免卡册建卡率达100%。“七苗”单苗接种率及“七苗”履盖率均达90%。20_年省卫生厅杨芙英副厅长在坡刘村卫生室调研时,对刘向荣和坡刘村卫生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真做好全村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凡是村上的红白喜事,他对就餐食品的来源、质量、保鲜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村民集体就餐的肉食品质量合格,操作时生熟分开,确保安全就餐。
他先后多次参与育龄妇女人口普查、农村新合疗普查、地方病普查,为上级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医疗数据资料。同时负责的孕产妇和婴幼儿管理、传染病防治、农民健康教育等工作也走在全镇乃至全区的前列,在省市区检查中他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他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计划免疫工作先进个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刘向荣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是乡村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但因为有了对这份工作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有了满腔的热情与奉献,他却把为广大村民行医治病的人生演绎得多姿多彩,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8
张xx,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张xx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双目失明对张xx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张xx,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知识,又培训了2名学员。
2004年,为了长远发展,他又花5万元在东油小区购买了一处门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