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3-10-06 12:04:24 分类:实践报告

通常人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应该有很多感想,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无论观看什么样的作品,都有值得我们写观后感来记录,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1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致敬白衣天使!致敬最美逆行者!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2

假想一下,一所大学,如果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担任校长,由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华罗庚等人担任老师,而周围的同学又尽是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曾祺、穆旦等人,同时它的校舍又是由林徽因、梁思成亲自设计……那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可以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

当然,这一切绝不是空想,而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争时局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正式成立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南联大完成战争使命,于1946年宣布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重新迁回京津。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8年,但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欧美的教育人士称,当时世界的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的昆明。

为了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导演组们历时两年多,走遍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采访了49位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采访收集到极其珍贵的资料。

怀着对这些世界级学术泰斗的绚怀之情,我观看了这系列纪录片。在那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是他们,书写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担当着民族脊梁。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有一半的日子天天躲避日寇飞机的轰炸,物价飞涨。师生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却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大批人才,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林、李振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今天的我们早已不用在那破不成形的屋子里上课,不用再忍饥挨饿。而有多少人又学会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心神往之的一段历史,务实又浪漫,艰苦而又活泼,大师星布,浩篇充栋,可是联想到他们在浩劫中四散,命运不一,心里不免震撼,再联想如今大学的氛围和状态,我们应该自省和反思,在最和平的年代,却浪费了最好的资源。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3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祭拜祖先,人们定下了这个节日。清明节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几天,这些天,你总能在山上看见人们手拿鲜花祭拜自己的祖先。难怪杜甫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班去给革命烈士扫墓。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林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翠微山革命烈士陵园,那里躺着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倒下的革命战士们。其中有一位小女孩令我特别敬佩。她为了救比她小的落水小孩而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个小女孩牺牲时年仅9岁,才上小学二年级。那时,一个五岁的小孩不幸落水,为了救人,小女孩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最终,五岁的孩子得救了,九岁的她却永远闭上了双眼。在她的资料里写着:学习成绩优秀,老师、同学、大家都非常喜欢她!年纪轻轻的她还出过一本诗集呢。

她的牺牲让人非常痛心,但同时也让人们对她敬佩不已。她是那么地勇敢啊,她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像她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很多……有些烈士到牺牲时也没留下一张照片。看到这,我的心中酸酸的。我真心地祝福他们在天堂一路走好!

虽然我们很难过:这么多优秀的革命烈士与我们天人永隔。但我们也觉得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学会了奉献,有的同学纷纷表示回去要改掉自私的毛病。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4

?微观世界》出自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之手。与其导演的另一部纪录片《迁徙的鸟》相比,《微观世界》主要采用的是放大自然生活中的场景来述说主题,在节奏上,是以多个场面组接的,而《迁徙的鸟》则是以各种鸟的迁徙为序,给人的感觉而言,《迁徙的鸟》更有逻辑。两部影片表现的主题有不同的侧重,《迁徙的鸟》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展现鸟儿们一个迁徙过程,《微观世界》则是从最微小的方面来体现动物昆虫的境遇。

这部影片只有在开头部分的采用了简短的解说词,这些解说词的运用将全片主题和基调给观众简单进行了介绍,这些介绍为后面自然声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观众的欣赏也更有目的性。全片多采用自然的声音,声音的快慢、轻重节奏和画面紧密结合,不同节奏的变化更加凸显自然界的生存状态和斗争场景,把微观世界中各种生物生存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觉得最有趣的一段画面是一只笨笨的屎壳郎推着粪球却不慎扎进树杈里怎么也推不走了。此处的节奏把握得十分流畅。屎壳郎天真地推着粪球,推着上坡结果连虫带球一起滚回坡下。体现出它推球非常认真。而它在推到树杈旁时,一个大特写,我们眼睁睁看着有粪球直径宽的树杈整个没入粪球里。屎壳郎一开始一门心思往后推,往后推,不明情况。然后发现推不过去,它转身用头部的器官在粪球前挖了一道沟壑好让自己着力。接着又转过身向后推。粪球被推高,眼看着就要从树杈里出来。看到这里我都为屎壳郎捏一把汗,我相信观众应该都屏着气在心理上帮它加油呢。突然之间,粪球又落下了,还是插在树杈上。突然心里有点失落。不过导演此时就通过剪辑,立即给我们看屎壳郎最后努力从背面把粪球推出树杈的那一瞬间。观众的期待得到了满足。屎壳郎和粪球的小斗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微观世界以微距带领我们领略了那些被忽视的空间和时间中存在的生命力。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5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先生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先生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先生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先生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先生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先生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先生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先生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先生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先生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先生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先生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先生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先生。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6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让我们知道了安全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安全隐患都像凶残的野兽般盯着我们麻痹的神经,我们不能因为忽略了那些潜在危险而没有了防范意识,一次次的悲剧发生应该让我们时刻敲响警钟,安全就是我们生命的支点,如果我们不注意安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知道生命重于泰山。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可以知道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安全是在工作中时刻围绕在我们工作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是涉及到每个员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对于一个人来说,安全是一种幸福,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对每条生命的关爱,不能只是美丽的词藻,而是要真真实实的付出实际行动,生活中有那多因为对安全意识的疏而付出生命的例子,我们应该以此为戒,我们必须吸取血的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一种责任。什么为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在工作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忽略细节问题而让自己身处于危险环境当中,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当中要加强注意细节,保证自身与他人的平平安安,这就是一种负责,安全是一种经验,每出一个事故,都能总结一二三条的教训,而这些经验的日积月累,就会成了我们的规章。

对于安全,我们不仅要学会防范在先,警惕在前,我们更应该怀有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安全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人人都讲安全,事事都为安全考虑,时时能想到安全,处处以安全为主,我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生命不能重来,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大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从墙上,走进我们的心中。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篇7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备党员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我们预备党员和党员集体放映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信仰》。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共三集,第一集:只要做主义真;第二集:壮志换新天;第三季:时代先锋行。每集时长约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第一集“只要主义真”中,一开始用一条驿道以及驿道两边的潮汕风格的店铺徐徐展开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信仰的选择。伟大的先烈彭湃是地主家庭出生,但是却有着一颗关怀天下的革命的心。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最终,彭湃还是作出了信仰的选择。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是很多年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被这个虽然年轻却找到了信仰的`革命者弃之如敝履。在信仰的选择这个部分,最使我动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时,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行纵横捭阖的各路政治力量相比,它看上去是那样身形清瘦、势单力孤,它的成员只有区区50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当时就想到我的实际,等我毕业的时候,我也是势单力薄的青年,什么依靠也没有,到时候我肯定会经受很大的考验。现在我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不能退缩,我应该沉静下来,慢慢地发张壮大自己,最重要的是我的心中一定要时刻装着自己的信仰。

每次在宣誓的时候我都会异常地激动,身上会起鸡皮疙瘩,所以看到军人们在宣誓,听到军人们那响彻天际的宣誓声,我就会头皮发麻,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是信仰的坚守。有了坚定的信仰,那么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1949年,一切信仰的坚守变成了信仰的胜利。

第二集“壮志换新天”,为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建设的时期的信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生产都十分艰难,正是凭着心中的信仰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定地基础,信仰融入了自强不屈的鞍钢精神,“王府井大街”让我们看到信仰是“一团火”,是“一滴水”。大庆油田让人们意识到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还铸就了公仆本色,让许多人站在了信仰的旗帜下。

在信仰的支撑和推动下,一大批的时代先锋涌现了出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汶川大地震,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时我们总能看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自觉奉献。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出现信仰危机,他们觉得共产主义过于渺茫,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忘记了在党旗下的宣誓,失却了精神支柱,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其实,信仰贵在一辈子的坚守。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对人生、对未来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人生的追求应该时刻带着自己的信仰,并在那一路,我们都要一直带着。

《铁在烧纪录片观后感精选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