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中的宝贵财富,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丰富的内涵,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1
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当前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
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我镇实际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反映;不仅是加快我镇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我镇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今后的奋斗目标。因此,全镇上下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村,关键在乡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好“县里统筹,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县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抽调精干力量组成3—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核,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村庄道路、住房结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制度管理和班子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帮助村组科学编制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县直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如规划建设部门要搞好村庄规划,并提供楼院设计图纸供农民参考;交通、水利、水电、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要搞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以及学校和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他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年中抽查、年底考核验收,奖优罚劣,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二、宣传发动。从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坚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要利用媒体宣传发动。宣传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详细周密的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报道在建设新农村过程涌现出来的典型。报道要形成规模,产生影响。二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要充分运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展板、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宣传发动。要组织机关干部下农村宣传新农村建设,采取开座谈会、夜访农户等形式,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要用好“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政策,组织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划。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民族风格、传承文化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等各种因素、气候条件、资源特点,以及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二要坚持美化环境、设施配套的原则。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要实施村庄周边的封山育林、植树绿化,进行田边、河边、山边、路边的绿化,实现村庄道路硬化、街院净化、环境美化。要坚持布局合理,设施综合配套,下大力气解决好道路、电力、通信、饮水排污以及卫生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村庄建设在速度、规模、标准等方面要区别对待。经济实力较强地区,村庄建设速度可快一些,力度可大一些。如采取旧村拆建、人口迁移、改造“空心村”、建设农业园区等进行村庄建设。相对边远的农村建设,由于村庄布局分散,则应当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建设,重点发展潜力大的村落,使之成为中心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山村,则可采用退人还山或迁并等办法进行。彻底改变过去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四是点面结合。一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中
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抓好重点产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与农村改水改厕改灶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二是要突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解决好农村“五通”问题,以及环境改善、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搞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三是要重点抓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搞好农民培训。要制定科学培训规划,把农民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起来。要整合资源,扶贫、农业、科技、劳动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要整合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是要重点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与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同时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和科技示范户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五是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以省县道及城镇周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县乡级领导都要联系一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积极向省里做好资金争取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办成样板。五是加大投入。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投入。要坚持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来。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入预算,并确保逐年有一定比例增长。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建设和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农业争资上项的力度,争取上级增加投入。二要加大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投入。进一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三要争取社会资金的筹集,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争取企业家、个人捐款捐物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
8月24—8月26日我们xx县第三期青干班在县委组织部领导和党校老师的带领下赴华宁、红塔区和仙福公司就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先后参观考察了华宁县盘溪镇大龙潭景区和建在景区内的云南阿穆尔鲟鳇鱼养殖有限公司的鲟鱼养殖基地、华宁陶艺术馆、红塔集团卷烟生产线、大营街高龙潭社区和大开门仙福集团。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我感到触动很大,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受益匪浅。
这次出去考察学习几个点各具特色,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依次谈谈我的感受:
8月24日下午,我们先参观了华宁县盘溪镇大龙潭景区。大龙潭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就是七犀潭,七犀谭现今叫大龙潭,清康熙初年出水,1662—1671年,福照庄翰林院检讨董健加筑大龙潭埂,开沟修建大、小冒洞。经水利技术人员考察测量,七犀潭呈锅状,深达78米,出水量4.169立方/秒,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大潭。走在大龙潭边上,欣赏着那碧绿的谭面,在感受着这大自然的恩赐的同时,我觉得大龙潭的开发宣传还不够。整个参观的过程中,除了我们这行人,只有几个小孩在谭中戏水,鲜见游人。我认为,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不冲突,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不是这次参观,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华宁盘溪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大龙潭。
带着一丝遗憾,我们走进了景区旁的云南阿穆尔鲟鳇鱼养殖有限公司鲟鱼养殖基地,在哪里,我那一丝遗憾被那一池池、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鲟鱼一扫而光。在那一排排的养鱼池里,从那大大小小的正欢快地畅游鲟鱼着的鲟鱼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新兴的、生态型的高端食品产业的勃勃生机。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称之为“水中活化石”。 鲟鱼经济价值很高,鲟鱼肉、鱼籽的售价都很高,鱼籽酱更是高达5元/克,鲟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但鲟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喜生活于流水、溶氧含量较高,水温偏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而大龙潭的水质刚刚符合了这一切,当地政府也果断引进了这家企业,实现了企业和政府的双赢。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
紧接着,我们参观了位于县城的华宁陶艺术馆。我对陶瓷认识不多,据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华宁陶古称“宁州陶”,兴于明代洪武年间,盛于清朝中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明代景德镇以外青花瓷的重要窑场——玉溪窑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这那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彩陶,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说我在此陷入深深的思索中。6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与3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构成了一个令人思索的数字。我认为是该把“华宁陶”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上保护发展的议程了。不说别的,光看这“华宁陶艺术馆”位置——在一条商业街的三楼,一楼是商铺,二楼是旅馆,进入艺术馆得通过旅馆大厅,门外,如果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华宁陶艺术馆”的招牌。在这里,当地政府对这一艺术馆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在此,我由衷地希望华宁陶能重新焕发出工作人员讲述般的往日的风采。
8月25日,我们参观了红塔集团卷烟生产线。首先,我们在报告厅观看了一部以“山高人为峰”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纪录片,在短片中,我深刻理解了“山高人为峰”的意义——“山”就是红塔山,红塔集团;“人”就是人民大众。这句话反映了红塔集团“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玉溪卷烟厂生产二部制丝、卷包生产线和高架库。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红塔集团先进的卷烟生产设备、卷烟制造流程、新产品研发,以及红塔集团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大规模技改。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和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快速运转的设备、动作精准复杂的机械手、穿梭自如的激光导航小车,无不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短暂的参观时间里,我们不断的感受红塔集团现代化、人文化、流程化的企业管理。看着每秒1xx支高速运行的卷包设备,第一次,我真切地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化。第一次,我近距离了解了一个成功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精神面貌,感受到了高度科学化管理的现代气息,切身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按行程安排,8月2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红塔区凤凰路街道办事处高龙潭社区。由于地域条件、自然条件不同,高龙潭社区的好多东西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我在他们的“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册里找到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着“创先争优”活动,我觉得,好多地方都陷入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的泥沼中了,在如何调动党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回去之后我一定认真学习高龙潭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争取有新突破。
8月26日,我们走进了本次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大开门的仙福公司成立于xx年,占地3000亩,资产总额30亿元,员工3000人,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亿元,销售收入62.5亿元,上缴税金2.03亿元,已形成集矿山开采、高炉炼铁、转炉炼钢、钢坯热送连续轧材为一体的大型钢铁企业,达到年产铁200万吨、钢180万吨、钢材15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轰鸣的机器声中,我们主要参观了两个轧钢车间,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整个又钢坯到钢筋的生产过程,在那轰鸣的车间里,我再次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我为我们xx有这样的现代化企业感到自豪。
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结束了,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我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更要行动。回去之后,我一定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引用这次考察学习的经验,努力为开创xx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3
5月14日至17日,按照统一安排,在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伟的带领下,酉阳国家公园建设筹备组共一行14人到贵州的黔东南地区及铜仁地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旅游考察,重点考察了镇远古县城、南花、德夯、西江千户苗寨、台江反排木鼓之乡、江口梵净山、云舍土家第一村等旅游发展较好且有特色的地方。一路下来,我们在紧张与欢笑中学习,在交流与思考中收获,可谓学习之旅,收获之旅也。
一、总体感受
(一)领导用意良苦。
在酉阳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领这么多人进行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这本是一件难得的事,充分说明领导对这次考察的重视。在考察过程中领导要求我们多看景点、多取资料、多思细节、多交流,同时给我们传授了许多关于旅游方面的知识,以及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措施,当晚回到酉阳就马不停蹄地召集参与人员进行座谈,直到凌晨一点。整个过程中,领导与大家交流互动,各抒己见,大家深受启迪和认识得到提升。我在思考,此次除了单纯地考察旅游外,领导还想通过这次考察锻炼同志们,增加我们的团队意识,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考察与以往考察在形式上、在组织上、在细节上都有所不同,领导之意可谓用心良苦。
(二)贵州旅游发展很快。
印象中,贵州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去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无论旅游还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都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更好、更快,走过的每个地方都让我们震惊。进入铜仁,第一眼,它的民族风情园建筑气派和精致就已让我们震憾,虽然没有停下来仔细研究,但仅仅从外形上就已让同志们领略了贵州旅游的气势。镇远,一个六万人的小县城,利用它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有的山水景观,做到了全县旅游一盘棋,家家户户搞旅游,不仅整个县城总体做得好,且家家户户都做出自己的特色。西江千户苗寨,五年前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苗族文化比较突出的集镇而已,但短短五年时间,在雷山县高起点规化,高标准打造,公司化、市场化运作下,西江千户苗寨可谓一夜崛起,完全做到了“西江归来不看苗”。目前的西江在门票收入上每年就已接近5000万。而铜仁地区则利用梦净山的自然风光和佛教地位,在建设上、管理上、服务上下功夫,带动了地区几个区县的发展。
一路经过的许多地方,我们完全感受到了旅游在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也因为旅游,国家的许多项目在这些地区实施,让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这些地区的建设发展速度也让人吃惊,去年我去过西江,半年时间变化很大,更有规模更有气势了,令人叹为观止。
(三)贵州旅游发展值得借鉴。
一路上,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在观察他们发展的路线,考究他们建设的细节,努力发现其中的规律,希望能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起到借鉴作用。个人觉得这些地方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打造旅游必须要有一个长远并且切合实际的策划和规化。我们所到的地方,都是在统一策划、规划后,按统一思路进行打造的。虽然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自由发展,随意打造的阶段,但最终都回到了统一规化打造的路上来。
二是每个地区的旅游都要找准自己的特点和突出特色。在镇远,就是利用青羊洞的文化底蕴以及依江而建的古县城作文章,旅客走过之后,都记住了镇远夜景的美丽。西江就是在苗族文化基础上,在规模上作文章,让其他地方无法在“大”字上超越,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梵净山则是利用梵净山在佛教上的地位,做到与自然的结合,让旅客去后觉得不虚此行。
三是旅游长远发展要做到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完美的结合。
以前去这些地方,只能是单看自然风光或感受民族文化。但现在重游这些地方,更多的是感受到这二者有机的结合,不论是走在镇远县城、西江苗寨还是梵净山都让人感到两者的统一,让人到了那里就有一种想住下来的感觉。简单的`观光只能让人走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简单的文化体验也只能让人发出不过如此、只此一次的感概。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让游客走了还说好话,走了还想回来。
四是细节对于打造旅游有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走这些地方,除了感受到交通更加便利,景区整体景观更具规模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外,同时也注意到,这些地方在新的建设过程中很注意细节。比如现在每个景区内商店的招牌都更突出了各自的特色;一些旅游产品,并不是千篇一律,更加注意了创意;在景点的建设上,更加注意了与自然的结合,一块石头的摆设都让人有享受;一些标识都让人有美的感觉;在服务上我们基本没有感受到以前出去让人烦恼的卖旅游商品问题。正是这许多细节的处理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生活的享受。
五是朗德、反排苗寨旅客减少更值得我们深思。朗德是20xx年贵州传递奥运圣火的地方,数年前游客如织,反排苗寨石政波十年前去时,外国旅客都是人满为患。但如今的朗德我们还能看出他繁华的影子,而反排那里负责的张村长走时都还很认真的请教我们今后他们的旅游路应如何走。交通好了,社会发展了,品牌也足够大了,但他们的旅游之路并没有越走越宽,这让我们这些正在建设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引以为戒。当年奥运圣火传递的地方,当年人满为患的地方,如今已很冷清,以前在家从事旅游业的年青人大多也已出门打工求生。导游介绍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朗德离凯里城太近,游客不愿在那呆,二是西江千户苗寨的崛起,将游客全吸引过去了。我观察了一下,还有一个原因是朗德当年在旅游规划时内容太单一,与其他苗寨没有大的区别,又没有拓展空间,游客既不可能住下来,商家也没有可利用价值。
(四)更加坚定了酉阳特别是阿蓬江景区要发展旅游的信心与决心。
考察,就是去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来,同时发现自己的短处,并不断弥补。只看到别人的长外而看不到自己长处是可悲的。如果只知抱怨而不努力那就更可悲。考察中,大家都在不断的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同样也看到了希望。酉阳有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浓厚的土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重庆市算得上最丰富的区县,随着交通的改善,发展旅游正当时。就苗寨而言,虽然我们在规模和民族风情上都不可能超过西江,但在重庆目前称第一寨并不为过,石泉古苗寨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原生态和便于旅游开发,我们只需在原生态上下功夫,在做精做特上下功夫。有苗寨作为引曝点(中国最大最美原生态古苗寨),再加上整个景区的自然风光(阿蓬江原始大峡谷,菖蒲高山神秘大草场),还有温泉的补充,整个景区是有理由做大做强的。
二、对石泉古苗寨建设的思考
总体思路:顶级策划、高标准规划、做出特色、突出重点、沉心建设、引爆式启动、不断创新,强化管理服务,打造乡村民族特色旅游典范。
(一)科学定位,引入先进理念,把石泉苗寨建设成为酉阳甚至重庆未来村寨旅游发展的典范。现在的石泉寨,基本保持了农业文明时村寨的原汁原味,整个寨子有山、有水、有树、有文化,可具开发的旅游元素十分丰富,从被发现至今,深受摄影、户外、自驾、文化、建筑等方面人士的喜爱,被称为“传统农业文明与自然最美的结合”。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在理念上引入中国甚至世界乡村旅游的最新概念,投入一定资金,完全有理由可以把石泉推出重庆并走向世界,成为酉阳旅游的一个精品点。按照现代旅游观念,花1亿做一个大景区,不如花1000万做一个村寨的效果,所以酉阳花一定资金把石泉苗寨做精做强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在石泉的特色上做足文章。寨子目前最大特色是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原生态、文化的原生态),因此用反规划的理念做好苗寨是根本。一是最大限度保护好现有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失去原本的核心东西,让以后来的旅客能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乡土气息。二是房屋建筑在“古”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修复如旧;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尽量从酉阳其他地方拆迁一些代表本地建筑工艺的老木房屋,使寨子更显得古老。三是把水做为寨子的灵魂,把石泉的十个泉水做出新意,做出文化,让旅客走在寨中,沉浸在泉的世界里。四是加大对本地原生态文化的挖掘和对苗文化的移植力度,做好乡村民俗体验游。寨子因规模有限,所以观光游不是主要,更重要的是让来的人能体验到本地的乡村及民俗文化,要有能让旅客体验的活动。比如可看上刀山,下火海、阳戏等民间绝技,也要有本地如南溪号子以及酉阳民族歌舞的表演,也还要有一些能让游客参与的节目和游戏,让大家在篝火中跳摆手舞,也可参与当时老百姓的的生产劳作,让当地的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延续下去而不是慢慢消失。
(三)解决好旅游的基本要素问题,一是吃的问题。在吃上要突出本地有特色的农家菜,按不同的季节编排出主要菜谱,让游客吃到真正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吃,以老百姓农家乐为主,让老百姓得到收入。二是住的问题。除部分可住老百姓家外,更多游客还是要住在寨外,一方面以大河口温泉宾馆为依托,同时考虑阿蓬江景区管委会用旧木房子修一部分老木房宾馆。三是景点的问题。要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利用再打造一些景点,让景区更有看点。四是交通问题。到苗寨一方面可通过水路(阿蓬江大峡谷),也可通过陆路到达大河口,然后通过统一的电瓶车到达苗寨。在苗寨下面修一个较大停车场,游客也可步行十分钟到达苗寨。五是购物的问题。主要要开发一些当地的土特农副产品,同时也要开发一些本地区的民族工艺商品。六是娱的问题。要改变传统的娱乐观念,更主要是让旅客体验当地民俗文化,融入当地生活中,让游客有住下的愿望。
(四)进一步调研思考,找准路子,解决好市场与老百姓共同致富的路子。现代旅游,资金和旅客并不是难点,而是难在管理与服务上,而乡村旅游,依托的主体是老百姓,因此解决市场与老百姓的共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处理不好,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要受到老百姓的反对。在西江的初期建设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才解决好。一是要解决好老百姓的思想问题。要深入群众,多做工作,让老百姓认识到发展旅游的好处,更多是要看到发展旅游的长远好处,激发他们的参与度。二是要大力发展本地旅游农特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三是要让利于民。要制定出一套好的管理模式,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平衡农户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今后的公共设施建设,做好有可持续资金投入。四是解决现有生活方式与旅游的关系。如合理解决好污水、生活水、景观水的关系;合理解决猪牛羊与寨子卫生的关系;解决好原有木房不便于旅客居住与生活的关系。五是在考虑老百姓利益的同时,更要教育好老百姓也要从旅客的角度思考问题,让老百姓增加服务意识,让来的游客更有家的感觉。
(五)要在市场营销及推广上下功夫,在沉心建设的基础上做到瞬间引爆游客市常通过考察,在看到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竞争的激烈,今天的兴起不代表明天的繁荣,我们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当今旅游已从观光游走到体验游,在市场的定位上目前我们主要是从体验游的角度思考。同时还要兼顾未来休闲游客的需要。二是在建设上,可按策划、规划方案分期推进。用一年的时间做出一个乡村旅游的精品,可以考虑成为重庆自驾游、户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及较高层次甚至外国友人周末喜欢的居住村寨,在建设过程中千万不能因追求速度而影响品质。三是在营销上,除考虑传统旅行社的需求外,我们更要考虑各种社团与民间组织的力量,同时也要有自己的营销模式及服务方式,如何让旅客感到方便快捷舒适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四是在推广上,个人建议先建设,练好内功,在建设的同时做好宣传准备,待建设好后,利用现代各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4
今天,我很荣幸、也很激动在这里为大家汇报这次赴山东省济宁市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我个人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与举措。不当之处,还望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20xx年xx月xx日至20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xx人从学校出发奔赴全国教育名市——山东省济宁市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在济宁一中新校区、济宁一中老校区、济宁学院附属中学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听了学校领导的专题讲座,同时也参与了济宁一中新校区课堂教学评课活动。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下面主要谈谈我在参观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一、校园文化
最吸引我的是它们的校园文化:一个个整体的规划,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勇于进取的文化氛围,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随处可见,当地名人的塑像成了默默无言的教育者,每一块墙壁、黑板、楼梯、暖气包、甚至于每一块草坪、每一个花坛他们都合理地的有效地利用,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教育的激情。学校在公寓楼及教学区都有开水和温开水,在实验室、音乐美术舞蹈等各功能室、模拟动物园到处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教师的敬业精神
在课堂听课活动中,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他们一定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三、教学形式新颖
教师设置了他们的课堂时间分配为:让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约3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约xx分钟、请学生自结、巩固、检测约5分钟。他们的教室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室”、“学堂”而非“讲堂”,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往往退居二线,他们的任务是一旦学生点拨出错或不到位才出手帮助,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我们观摩到的每一堂课,教师首先呈现的是学习目标,所有学科的第三个学习目标都是: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或享受学习的乐趣),然后是导学案批改信息反馈,其次是站立讨论、展示,再次教师点拨,最后巩固,作业是完成本堂教学知识训练案或下一节课的导学案。我们无不被学生学前良好的自学习惯、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堂上精彩的展示感动着。
四、集体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中所涉及的探究问题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点挖掘细致,我所听到的英语学科三节课都体现了教学中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主体性,很有实效性。课间通过和几位任课老师的交流,从这些老师的言语中可以透漏出教师的集体备课效率很高。
五、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
整个校园均充满了以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校园到宿舍,从操场到教室,从走廊到厕所,从班级到小组,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让学生的名言、作品和荣誉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转变学生行为的准则。如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没有艰辛,便无收获”“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正课与自习一分钟也不让自己闲下来,紧张而积极,你的收获会让你更加喜悦” ,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 。这些名言会激励学生严于律己,做事坚持不懈,很实用。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育学生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利用教室走廊墙壁,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知识.
六. 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
进入三所中学,学校干净整洁,校园和草坪看不到纸屑等垃圾,让人感到特别清爽,来到教学楼上,精彩纷呈的走廊文化,让我们倍受启发,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班级宣言,班级制度措施,班级才艺显示。班级的文化将班级的东西展示在全校师生的眼皮底下,有利于他们的重视和执行,也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班级的才艺展示让他们感到有才艺的骄傲和自豪,促进他们积极进取。
七、课间操为亮点济宁一中的亮点之一就是出操
下课铃响后,学生迅速下楼到指定地点集合,班长身披写有班级的彩带,带领本班学生胸贴背式的跑操开始,口号声音嘹亮,队伍整齐,学生斗志昂扬,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也可以激发他们的信心,参观的教师拿起相机。真是无比震撼!
八、后勤管理新颖
所有教师和学生进出学生公寓必须刷卡,午休期间禁止任何人进出,公寓大门关闭。公寓楼一进门就张贴着学生作息时间表、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学生公寓自主管理反馈卡。每个学生宿舍门口都张贴着该宿舍学生的信息及学生的格言承诺。学校每周对学生宿舍卫生整齐程度及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评比成绩与班级考核挂钩.
九、学校注重特长生培养
济宁一中有自己的学生乐队、舞蹈队、武术队, 随时可以应对校内外的才艺表演。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有自己的电视台, 主持人均是该校的学生。另外, 该校还有一支小解说员队伍, 遇到校外领导等人员去参观, 学校可以随时把这支队伍拉出来一展学校的风采. 所有 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最值得的我感动的是这次李秋生校长给我高中部高三年级共捐赠高考教辅资料62册,合计人民币2444.2元。当我回到高中部告诉大家这一好消息是,所有教师真是比过年还高兴。在这里,我代表所有高中部教师对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代表高三所有教师在此保证,我们会充分利用这些教辅资料,决不会辜负校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在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会比以往更加努力,我们会更加用心钻研教材,争取在明年的高考中让我们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教师和家长。 最后,我再次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考察与学习的机会,使我真切地了解到了其它学校的教育现状,有机会解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触发了我许多教育灵感。相信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5
我很感谢我们园长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暂的3天学习时间,但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这次穴道的东西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借鉴之处。x月22日x月24日的学习安排时间:22日,参观滨河幼儿园并观摩滨河幼儿园老师所上的两节体育课;23日上午,广州二幼的体育老师(彭老师)给我们战士了2节体育课,刘老师给我没战士了一节音乐课;下午,彭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讲座《幼儿园体育教学》;24日上午,广州二幼的张园长给我们进行了讲座《提升执行力打造优质幼教》。
当我迈进滨河幼儿园的大门,让我感觉这个幼儿园很大气,也很舒服,而且周围的绿化非常好。走进正门,印入我眼帘的是柱子上贴的小朋友的生活照片(睡觉,洗手,体育活动中的情景),这些照片可以展示给家长看,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上了楼梯,楼梯的外围是有网围住的,他们在网上贴了许多幼儿作品(如绘画、折纸),我们幼儿园可以借用他们的特色,我们幼儿园以小秒画为主,可以战士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楼梯的墙壁上有许多木制的板,上面的内容有一些简短的故事,也有格言。
进入教室,我看到他们每个班的班牌都是用水果来命名的,这个比较新颖,而且每个教室门口的墙壁上专门有一块区域是挂教师的个人简介,我觉得这样可以让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的情况。在门口的另一板块是家园栏,在他们的家园栏中有生长树育儿知识等。生长树能将每个区域的内容细致化。教室入口旁边就是厕所,我感觉厕所的位置不是太好,进去有一个味道。整个教室的区域划分比较明确。
教师走廊的吊饰比较漂亮,有的把一中植物或动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的形式战士出来,更加形象生动。每走一段路,都会出现一个植物角。他们的废品利用率很高,他们会用废品制作各种自制玩具,而且一物多玩。
在上课方面,我听了两节宾和幼儿园老师上的课,真得很不错,在体育教学方面,对我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时我也听了彭老师上的体育课,他在上课之前,用律动操引入主题,他在上课时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而调整自己的课程,而且他的讲课方式很吸引小朋友,小朋友很开心,不断的给小朋友新鲜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顶要备好课,而且备课应做到:环境、幼儿、教材、备课法。
广州二幼的张园长给我们进行了讲座《提升执行力大灶优质幼教》,非常生动,张院长是让我们在有西中去明白她所讲的内容,会让我们记忆更深刻,更易理解,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的重要性,优秀的幼教需要优秀的团队。在宾和幼儿园的老师中,我看到了这一点。
时间过的很快,在3天里我学到了许多在自己幼儿园里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6
听完了何校长的话我感慨万,是啊“大爱无言——让每一个生命都闪光”。是的,上天给了他们翅膀,却没有给这些特殊孩子飞翔的权利,但他们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所以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经历,去点亮他们,让他们快乐成长,走向社会!
1.几所学校都具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无论是聆听几所学校校长的介绍还是深入参观他们学校,都能感觉到他们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都有“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基”的人本开展理念,有明确的“标准化——特色化”办学目标。
2.都有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参观每所学校,一走进校园都会被各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气氛所包围:阿阳实验学内以孝道文化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立足点,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身入其中不难发现这四所学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已进入他们的血液,渗入他们的骨髓,我们想复制都很难。
3.细节成就完美,务实造就辉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尤其是阿阳实验中学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气氛浓厚。名人画像、雕塑、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表达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规教育的话,那么对学生身心的.安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四所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的很细,通过翻阅资料我们看出他们从备课、上课、考试整个过程突出了细、实,学科备课组、年级学科备课组对教师的日常备课督察指导,教案作业的检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他们的工作都很务实,按照阿阳实验学校校长的话说他们是把虚的活做成了实的事,家长学校、防震减灾平安教育这些在别的学校都认为是虚的工作,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且取得了实效。
4.办好教育离不开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
几所学校办学条件都很好,学校校舍充裕,教学设施齐全,阿阳实验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馆,静宁三中建有学生公寓楼。每个学校的教室内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都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极大的物质根底。从侧面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静宁社会各界对教学的大力支持。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7
赴上海参观幼儿示范园学习心得体会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同,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通过此次对上海两所示范园(山东中路幼儿园、东苑半岛音乐幼儿园)的参观学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深刻的转变,同时联系幼教当前形式,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专家走向教师和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21世纪将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世纪,21世纪的幼儿园课程将以建构为核心,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正是从现代的儿童发展观、学习观、课程观和教育观出发,以儿童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体现《新纲要》提出的幼儿素质教育要求,反映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追求。让幼儿充分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发现与理解周围的生活和事物,使幼儿真正成为发展的主角,课程的主体;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纲要》的一个平台,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时代特点不言而喻,时代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以现代课程理念来搭建贯彻落实《纲要》的平台。
通过《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教材三位编委的精辟阐述和五节观摩课的精彩展示,第一心得范文网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了《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涵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中。《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电子商务资料库以主题为主线,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这一课程展示出幼儿的发展是在多种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是在显性和隐性的环境中诱发的;是在家园合作的影响下统一地连续发展的;“幼儿是课程的主体”。就内容而言,建构式课程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对儿童发展有利、适合幼儿学习的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充分让幼儿主动建构”。这些主题是儿童的生活、是儿童的经验,是与儿童渴望探索、发现和理解的周围的人、事、物密切联系的。就实践的方法和策略而言,建构式课程进行多种教育活动的整合,即主题线索、区角活动、日常活动多项活动的有机整合,五大领域联结整合。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它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动、注重合作,但不轻视学习结果、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独立活动;而是让过程和结果、生成和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辨证地统一起来,使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都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因而,教育必须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重视他们的经验和兴趣,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同时在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爱心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幼小心灵的飞翔、个性张扬和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美丽的生活空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明天,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超越自我,我们才能赢得新世纪的辉煌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参观考察幼儿园心得体会》是篇第一心得范文网,涉及到课程、幼儿、发展、建构、教育、幼儿园、儿童、学习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考察的心得体会范文篇8
龙昌玩具生产的教育玩具机器人。
得利钟表生产的航天系列手表。
作为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会长,港商连汉森最近一直很忙。自从去年10月与东莞市政府签下东莞香港中心项目以来,他一直在忙于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连汉森告诉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香港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大有可为。服务业的莞港合作日益重要,希望东莞香港中心可以像一块磁铁,吸引香港的服务业进驻东莞,抢占大湾区甚至是全国的庞大市场。
日前,在香港召开的2019年在莞港企升级转型联席会议上,如何深化莞港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成为与会嘉宾的讨论重点。香港中华总商会粤港澳大湾区委员会主席、东莞得利钟表集团董事长梁伟浩表示,东莞在大湾区建设中,要实现高品质发展,离不开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研发、物流配送、现代服务等要素。香港的服务加上东莞制造,将是大湾区最佳的错位搭配,可以实现互利双赢。
东莞市副市长刘炜也在会上表示,应该从科技、金融、贸易等方面深化合作,全力推动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打造湾区合作“最佳组合”。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东莞与香港在服务业上的合作,并不会意味着双方在制造业合作上的减弱,相反应该是加强,对于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是一个利好。东莞的长处是发达的制造业,香港的长处是发达的服务业,莞港之间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有利于“两长”变“一长”,形成合力,有利于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戴双城 叶永茵 见习记者 吴擒虎 薛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策划/统筹:戴双城
1 莞港服务业合作日趋频繁
去年12月18日,位于虎门的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落成启用。陈列馆里摆放的老照片、老机器,屏幕里滚动播放的老员工访谈视频……让参观者进入“时光隧道”,仿佛回到上世纪70年代末的太平手袋厂,重温当年东莞城市发展一段意义非凡的记忆。
香港一直是东莞经济道路的“启蒙者”“领路人”,从港商张子弥在虎门建设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开始,香港的资金、技术和营销渠道,与东莞的劳动力、能源及土地成本等要素相结合,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也打造了莞港合作的1.0时代。在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带动下,东莞正式进入了全球经济链条,并逐渐成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莞港两地的合作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向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等领域不断延伸,莞港合作进入2.0时代。借助香港强大的服务业,东莞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焕发了新的活力。去年前三季度,东莞在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出口总额增速3项关键指标均名列珠三角第一位。有不少专家认为,这得益于2008年后东莞的转型升级。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战略下,莞港合作之路怎么走?白明表示,在湾区时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成为莞港合作的重点,而且也充满了机会。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雷葆文就属于这一类人。
2012年,雷葆文受邀来东莞参观工厂。在了解东莞制造业的生产现状后,一个国际创意设计中心的概念立马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希望在这里聚集一群国内外的优秀设计师,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下,为东莞的制造业打造兼具国际化和本土特性的品牌。
目前,雷葆文已经为厚街一家家具厂成功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帮助该厂在国外拓宽市场。如今,雷葆文的设计团队和客户遍布全球。在他看来,东莞虽然号称是世界制造名城,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的各种产品发往全球各地,尽管打上“made in dongguan”的标签,但东莞产品仍然过于低调,在众多的工厂中,能做出称得上是品牌的很少。
雷葆文认为,东莞产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配套完善,产业间相互配合使得生产成本低,这种优势是无法被轻易复制的。但如今东莞的名声还不够响,如果要擦亮东莞国际化的招牌,必定要打造更多本土的品牌。
“如果说东莞人擅长高效批量制造,那么香港人则更擅长品牌包装与管理。这也是香港服务业的机会。”雷葆文说。
霍大业则是另一名被机会垂青的港商。他是墨水教育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16年,他第一次来东莞考察了综合人才配套、交通网络及制造成本之后,认为东莞在软件开发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他说:“当时来东莞只考察了几天,立马就决定将原来在香港的开发部门转移到东莞。”
除了不少从事服务业的港商前来东莞发展外,在东莞本土从事制造业的港商也在积极向服务业转型。如梁毓伟所在的龙昌玩具,2010年,梁毓伟留学回国,开始带领父亲创立的龙昌集团迈开“从传统玩具企业跨界转型教育机器人、商业地产载体”的步伐。其父亲梁麟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一批来东莞投资建厂的港商。
在东莞从事手表制造达30多年的东莞得利钟表集团投身到了发展服务业的大潮中。梁伟浩向记者透露,得利钟表正在打造东莞首个国际钟表文化产业园,届时将引进瑞士的钟表设计师常驻东莞,此外,得利钟表还和东莞理工学院建设了得利钟表学院,培养钟表制造人才。
“届时,所有的这些资源都会向东莞乃至大湾区的企业敞开,我们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其他企业一样可以聘用,共同推动钟表产业的发展。”梁伟浩说。
上述情况在东莞并不是孤例。近年来,莞港两地在服务业上的合作日趋频繁。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共接待香港来莞考察团组42批3308人次,因公赴香港团组34批254人次,共同推动莞港在经贸、教育、会计、金融、医疗、环保、法律服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
有专家指出,随着东莞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东莞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莞港合作已经从制造业及商品流通、批发和零售等传统服务业,逐渐延伸至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有数据显示,2015-2018年,港资在东莞服务业投资总数为1347宗,投资总额达29.7亿美元,占同期港资投资总额的33.9%。
2 莞港服务业合作空间巨大
现代服务业在东莞形成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以金融业为例,数据显示:近几年东莞全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每年都以超过1000亿元的增量在快速增长。2018年,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4万亿元和800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存款余额达15905亿元,同比增长13.2%,贷款余额达9886亿元,同比增长23.2%,较年初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2位、第1位,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各项新增贷的比重从2018年末的19%大幅提升至去年前三季度的49.1%,说明贷款主要都投向了制造业。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4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总数232家,累计认定上市后备企业215家。
如今,东莞服务业的增长势头持续扩大,已形成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发展模式。2018年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60.6%。
但这一切对于东莞来说还远远不够。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离不开高品质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而香港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成长业态和成长态势,不仅为东莞提供了学习的样板,更是东莞可吸纳的现代服务业的源泉。因此,莞港在服务业上的合作空间巨大。
招引香港现代服务业资本进驻东莞,必将对“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形成有力的支撑。
梁伟浩告诉记者,得利钟表在香港和广州分别有一个服务商提供会计、法律等服务。在广州聘请的服务商主要熟悉中国内地的法律要求和准则,而香港的服务商则比较擅长提供符合国际规则的会计、法律等服务,因此经常要往返东莞和香港处理同类业务。如果能吸引香港的服务业来东莞,只需要一个服务商就够了,可以给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
“东莞在大湾区的建设中,要实现高品质的发展,离不开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研发、物流配送、现代服务等要素。”梁伟浩说。
得利钟表是东莞大量企业对香港服务业“求贤若渴”的一个缩影。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东莞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发展转型,进一步地扩大开放,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集聚各类高端要素。在经历这样一个转型发展阶段中,东莞要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加强与香港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
而且从国际经验看,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都是由单一生产型逐步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很多制造业城市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早在2016年,东莞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今年,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以上。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效应将明显增强,力争形成2至3个百亿元级收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意见》,东莞将在5年内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型骨干工业企业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平均达到10%以上。鼓励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发展,招引培养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专业人才。
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东莞拥有工业企业17.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排名广东省第一。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壮大,东莞对金融、科技、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东莞所需要的恰恰就是香港最擅长的。去年10月10日至11日,在率队赴香港与嘉里集团、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新鸿基地产集团等企业负责人座谈,开展东莞cbd精准招商工作时,市委书记梁维东就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而香港在这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在香港,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90%。在科技创新、金融、航运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去年5月在香港举行的“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莞港现代服务业对接交流会上,梁维东更是提出东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需要引入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东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香港的科技人才和科研资源参与;东莞扩大开放、参与“一带一路”,需要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优势;东莞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需要借助香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3 面向大湾区打造“香港中心”
去年5月,“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莞港现代服务业对接交流会在香港举行。交流会上,东莞提出将把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文旅产业、教育医疗等四大领域作为重点领域,全力做好政策和载体承接,推动莞港现代服务业深度合作。
据了解,东莞将重点推动与香港在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力发展检测、法律、会计、审计、信息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把东莞的制造业优势和香港的服务业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共同构筑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才能更有效吸引香港服务业呢?正在加速落地的香港中心或是其中一个重要尝试。去年10月22日,一家名为大湾区外商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与东莞市政府签约,将在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香港中心,将打造为香港服务业在东莞聚集基地。
大湾区外商投资有限公司的背后是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连汉森告诉记者,按照规划,香港中心计划投资40亿元,地上建筑面积达145000平方米(不包括地下面积),将建设3栋现代化大厦。
连汉森透露,香港中心将成为香港人才在大湾区的一站式大本营,像磁石一样吸引各行各业的高端化、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服务东莞甚至是大湾区企业,将来希望服务范围可以扩大到全国。
从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积极加强与东莞市商务局合作,成功协助超过400家的东莞港资企业完成各项升级转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双方合作,推动在莞港资企业在制造等方面的转型。
香港贸发局助理总裁梁国浩则表示,香港与东莞可以加强在科技方面的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创建有助于东莞建立科技创造中心,借助香港企业的高新技术来实现自身的转型,香港可以把专业的现代服务业带到东莞,同时香港也可以把“东莞制造”带到海外市场。
对此,东莞希望以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契机,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平台,推动香港更多企业、学校、机构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共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贸易合作方面,2018年以来,东莞先后取得跨境电商、供应链创新应用和冷链物流三个国家级试点,东莞正以此为契机,加快培育大型进口和供应链龙头企业,扩大跨境电商业务,加快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在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领域广泛应用。香港企业可以主动参与进来,抢抓外贸发展新机遇,补齐供应链短板。
东莞多次作出表态,表示将把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作为新一轮莞港合作的重点,将像改革开放初期对待香港制造业一样,以高涨的热情和高效的服务,吸引香港现代服务业到东莞发展。
东莞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三地规则衔接为契机加快推动软环境对接提升,致力打造更多高品质的产业合作项目和载体,为推动莞港现代服务业深度合作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条件。
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表示,东莞应发挥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形成更发达的交通枢纽。在大湾区城市群的“大动脉”打通之时也要加紧疏通城市内部的交通“毛细血管”,为东莞服务业的“血液流动”提供重要支撑。在各要素加速流动的基础上将香港高端服务人才引流进东莞。
陈鸿宇认为,近五年东莞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发展迅速,但在“量”的提高后更应有“质”的提升,未来东莞的服务业应向着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迈进。
■对话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
“香港中心”将补齐东莞服务业短板
日前,就如何深化莞港服务合作的事宜,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连汉森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莞港两地在服务业上的合作,将给两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两地企业带来新商机。同时,也能带动制造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而“香港中心”的建设,将能更好地深化莞港服务业的合作,补齐东莞在服务业上的短板。
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您对接下来的莞港合作怎么看?服务业方面的合作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连汉森:东莞毗邻香港,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东莞吸引外商投资的最重要来源地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我相信莞港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将香港先进制造业引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香港的金融、航空、贸易、科技创新等服务业也将进一步加强,给两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为广大客商带来新的商机。
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我觉得香港是扮演着一个“支援”的角色。因为香港政府一直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在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等服务业方面保持着竞争优势,这也是香港经济动力的所在,东莞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取得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所以在大湾区政策推动下,莞港两地的优势融合,相信能带动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
南方日报:您觉得莞港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对港企的升级转型有哪些意义?
连汉森: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再次把莞港合作的机遇扩大,相信能够为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保险等多个领域的港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能凭借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流通,以及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促进在莞港企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您认为莞港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应该着重优先哪几个方面?为什么?
连汉森:莞港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我觉得应该着重优先在融资和科技创新方面,原因在于:
第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做基建投资,就要融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做融资最好的地方。近年来,内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和新经济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在海外建立区域总部。而香港市场灵活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支持体系,则将为内地企业,寻找海外科技开发伙伴、进行技术合作和全球化布局搭建平台。
第二,香港科技创新水平对标国际,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技术的科技人才,而且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对创新科技的发展高度重视,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业名城,拥有众多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与香港互补优势,实现“香港科研+东莞生产”,吸引更多香港科研机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进驻,让产品落地“一条龙”,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品销往国内外,相信能为东莞先进制造业带来无限发展前景,让香港和东莞成为最佳“拍档”。
南方日报:为何会考虑在东莞国际商务区建设“香港中心”?
连汉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下,东莞筹建“香港中心”,相信能更好推动莞港合作,创新外资利用新模式新业态,更好地补齐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
据了解,东莞近六成的外资来源香港,而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员企业八成是港资企业,如果能加强莞港的合作,抱团在莞港企,相信不仅能促进在莞港企的转型升级,而且能进一步促进两地融合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中心”就诞生了。
南方日报:您认为“香港中心”的建设在推动莞港在服务业合作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连汉森:“香港中心”不仅服务东莞的港企,还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港企,甚至为全国的香港企业提供服务。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拥有深厚的香港人脉等资源和渠道,熟悉东莞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种情况。所以,建设“香港中心”,能够更好地对接香港资源,不仅有助服务在莞港企,而且能够有效提升东莞的服务业水平。
“香港中心”定位方面,以集商务、商业、文化、居住、教育、医疗于一体,全方位营造理想环境,成为香港人才在大湾区的一站式大本营,像磁铁一样吸引各行各业的香港专才,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支持,当中包括居住、商业配套齐全,以及留住人才。
我们希望可以借助香港中心推动莞港合作,服务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企业,以磁吸效应吸引更多的香港、澳门的年轻人来到“香港中心”,希望各方合力打造好“香港中心”这个平台。
南方日报:如果要大力推进莞港在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您对东莞有什么建议?
连汉森:东莞要在推进莞港服务业合作上做更多努力。一方面,东莞要加快金融、保险、个人服务行业开放步伐,提升金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撑力。另一方面,为东莞企业提供了解香港服务业的资信或交流平台,促进香港服务业在莞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提高东莞服务业的水平。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
强强联合推动东莞先进制造实现新突破
南方日报:之前的莞港合作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现在重点转向服务业,您怎么看待这种转变?
毛艳华:过去东莞产业升级过程中,也有大量的香港服务业来到东莞,双方的合作有一定基础。现在东莞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发展转型,进一步地扩大开放,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集聚各类高端要素。在经历这样一个转型发展阶段中,东莞要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加强与香港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莞港合作领域的转变,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认识。
一是在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层面。现在国家制定了时间表,要加快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珠三角各市都在加大与港澳的合作。香港是全球先进服务业的集聚中心,在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性的价值链,正在加快进入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
二是在东莞自身转型发展层面。东莞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东莞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种需求促进了东莞和香港的合作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南方日报:莞港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有哪些意义?将如何促进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毛艳华:这要结合两个关键词来理解,一是先进制造,二是全球竞争力。首先,东莞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例如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为特色的制造业,形成了东莞的发展优势。而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核心是要紧扣产业的“三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这也是东莞下一步产业转型的方向。围绕这“三化”,东莞的制造业基础加上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就能实现强强联合,推动东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需要提高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通过香港和东莞的合作,能够取得一些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的突破,补齐东莞原来产业链条和技术创新中的短板,从而提升东莞制造业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助推东莞先进制造取得新突破。
南方日报:莞港如果进行服务业合作,哪些方面应该成为重点?
毛艳华:香港和东莞的服务业合作,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要综合考虑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香港服务业融入东莞的难易程度,找到突破口。在起始阶段,可以先从金融业入手。在国家金融业开放的大背景下,东莞金融业还可以加快开放发展步伐,包括消费金融、科技金融、创投等,这也是东莞制造业企业的刚性需求,同时香港服务业融入东莞的难度较低。
其次是生产性服务业,例如设计、媒体、法律服务,以及一些专业行业领域的服务等,与东莞制造业需求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相融共生。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双方的合作可以向新兴服务业领域延伸,例如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可以作为将来合作的重点。
最后,可以将合作拓展到社会服务领域,包括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效。
南方日报:目前,港商准备在东莞建设“香港中心”,吸引香港服务业进驻,您觉得“香港中心”对东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哪些意义?“香港中心”的服务业能否辐射到整个大湾区?
毛艳华:首先,从全球来看,各个先进发达地区都在建设各类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希望通过建立这种平台和中心,吸引高端资源,凝聚创新和服务能力。香港是全球非常重要的服务中心,就像一个窗口,在吸引资源、创新业态、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着引领全球的创新和尝试。
如果东莞的“香港中心”能够建成,其对于东莞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仅将更好地服务于东莞自身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带动辐射整个大湾区,尤其是珠三角各市服务业的能级提升。需要指出的是,“香港中心”的建设,能够将过去东莞很难吸引的全球优质服务业资源引入到东莞,这对于东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业态、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都非常有价值。这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谋求全球开放合作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