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疫情心得精选7篇
一篇合理的心得能给人带来较大的影响,在记录的时候一定要足够认真,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使读者对你内心想法更加了解,85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疫情心得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疫情心得篇1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热闹的氛围,战“疫”行动早已全面打响。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传达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各级干部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疫情来势汹汹,基层工作者奔赴一线,冲锋向前,迸发出点“石”成金的力量,致“战”在前方的你们。
意志是基层战“疫”的压舱石。本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使你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重回岗位。返岗当日,领导班子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疫工作,你们第一时间奔赴挂点村。防疫工作不同于日常工作,工作的重点是提醒意识薄弱的村民提高警惕和阻断一切病毒传播的可能,入户宣传、村庄消杀都必不可少。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唯有坚定的意志才能支撑着前行,它是基层工作者的压舱石,是前进的动力。
态度是基层战“疫”的验金石。疫情也是一场大考,疫情期间所有干部取消休假,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中,这也是检验“真金”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你们从未有过任何消极怠慢的情绪,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有的坚守卡口数日,有的带病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工作的积极态度,这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疫情面前,它是基层工作者的验金石,是真实的证明。
行动是基层战“疫”的铺路石。防疫工作不是嘴上功夫,更不是花拳绣腿。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优秀的行动力尤为重要。本次疫情防控的过程,你们加强外出人员追踪跟进;每家每户电话排查、入户摸排;联合各村落实出入登记、限次出行、体温监测等重点防控,实施地毯式排查,最大限度发挥了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通过每一次任务的执行,展现出真正的行动力。敢为人先,它是基层工作者的铺路石,是前行的动力。
战“疫”面前,感谢你们一路前行!相信在大家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2024疫情心得篇2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而至,使得原本应该喜庆祥和的鼠年春节笼罩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霾,如果是一名从事普通行业的工作者,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宅”在家里静观事态变化,但是作为抗疫一线的工作者,选择了逆风而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坚守和付出,面对黑暗与恐惧,他们选择直面并向光而行,不退缩,不放弃,因为他们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指挥,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党员用自身的勇毅与担当,展现出共产党员的样子,让人们见证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
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在疫情面前他没有退缩,义无反顾逆行武汉,坚持一个信念,病是可以医治的,坚持一种心态,作为医生,当病毒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时候有责任和义务,主动迎战挺身而出,他就是钟南山院士。2020年1月18日晚,83岁的钟南山颇费周折的挤上了g1102次火车,因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他在餐车上找了一个座位。因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尽管疲惫,他打开电脑,在火车上开始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战”疫”场上,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倍增。
无数个抗疫先锋的感人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疫先锋的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无数强大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对“树”的喜爱和认可,来自于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树”。我们常常讲到“风景”,最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有“树”。其实,“树”不仅可以“造”风景,而且还在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气”。据《科学》杂志介绍,一棵一米以上的树,每天都要供应20毫升以上的氧气。难怪人们都喜欢选择有树的地方建房住宿。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的组工干部要学会种“树”。
种一棵用“权”的树。“树”的左边和中间,就是“权”。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尤其在脱贫攻坚战中,组工干部必须要学会用“权”。懂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善于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中识别使用干部。在危急关头,不畏艰险,无私无畏,有抗“疫”有我、舍我有谁的担当精神,关键时刻敢站出来、危机爆发敢豁出去的干部,在抗疫复工中,在脱贫攻坚战中,和人民群众一起,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用新思路、新办法、新观念,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对这样的党员和干部,组工干部要注意及时给予关心爱护指导,并大胆使用。用组织力量给党员和干部加油鼓劲,确保“干事者不吃亏,老实人不上当”。组工干部是党员和干部的“娘家人”,时刻都要懂得有种责任在肩,种好“权”力树,帮助那些“大胆干事、敢为人先”的党员和干部,让他们得到尊重和鼓励。
种一棵讲“对”的树。“树”的中间和右边就是“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组工干部要会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就要有科学用人观。要带头以“两个维护”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双重任务中,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组工干部要注意分辨是非对错。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基层在执行党的决策部署中,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党员,组工干部要注意科学保护和热情关心。发现工作中有敷衍了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做“两面派、墙头草”的党员,组工干部要大胆喝斥,提出严厉批评,并及时给予教育指导,倘若有些党员干部不仅不接受批评教育,反而变本加厉,忘乎所以,甚至违纪违法,对这种“人才”,就要敢于“亮剑”,把握住“对”的尺度,用党规党纪进行“规训”,或者对其职务进行劝免。组工干部种好“对”的树,就会成为一种风气,让“优秀”成为优秀人才的习惯,培养人才和后备干部就有了“争先恐后”的良性竞争态势,这样才会促进党建工作和基层事业的蓬勃发展。
种一棵“村”的树。“树”的左右两边是“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组工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走好群众路线,多到基层群众中去开展调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每次作决策之前,都要到群众中去“走走”,拉拉家常,聊聊生活,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依据。组工干部要学会尊重群众,就要学会“下乡入村”,建立健全调研制度,把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头等大事,不能偏废,不能等望,更不能错过。今年仅剩下10个月时间,决战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组工干部深入农村,“上门入户”,听民声、问民计、知民忧、助民困,转变“等靠要”的机关作风,既可以为基层干部减负,又让自己的综合实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组工干部要主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势转化为防疫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优势,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桥头堡作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组工干部学会种“树”,让基层组织成为“党员、人才、干部的成长最亲的娘家”。
对于2020年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
一马当先,甘当战疫的探路人。这是一群无畏勇敢的人们,他们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疫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着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这些专家学者、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拯救生命,为民族担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万众支援,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我们的祖国在危难之际,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慷慨解囊;有为抗战亲自押送物资的汽车司机;有为抗战抗战甘当志愿的青年战士;有为抗战投笔宣传防疫知识的文人墨士,他们一切行动寄托他们美好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为国家奉献的人,他们是最美的战疫守护者,我们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战疫面前,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抗战,众志成城战疫情,用无私无畏的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来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乌云终会消散,这场防控阻击战疫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川南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表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要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要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总书记的这篇重要文章为我们在关键阶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大智慧,大思考。
科技迸发力量。人心凝聚力量。制度产生力量。同向汇聚力量。在这场人民战“疫”中,在这场世界战“疫”中,只要人民同心,用好制度,世界同向,科学胜“疫”就能早日实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科学战“疫”,要以“心”聚“力”。人民科学为人民。同样,科研攻关也是场战斗,也离不开人民,更离不开人心。当前,疫情防控大好形势的取得,根本在于全国上下凝心聚力,在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人心凝聚,能为科学战“疫”赢得攻关时间。科研攻关需要时间来保证。只要齐心协力继续守牢防疫向好的态势,严防疫情扩散,就能为科研争取更多的关键时间。人心凝聚,能为科学战“疫”赢得攻坚力量。只要继续保持当前的战“疫”精神和状态,就能节约大量的医疗科研资源,大量的科研精英就能尽锐出战,科技第一生产力就能得以充分发挥,及早以“科技”攻克疫情难关。人心凝聚,能为科学战“疫”赢得必胜信心。良好的环境是科研的有力保障,尤其科研的信心环境。信心激励信心。只要人民对科研攻关有信心,科研精英们就有科学战“疫”必胜的底气和信心。
科技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制度优势彰显鲜活生命力。科学战“疫”,要以“制”生“力”。关键时刻,看制度。疫情发生伊始,总书记就鲜明的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在战“疫”过程中,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国家制度优势“磅礴”而出,贯穿战“疫”始终。关键时刻,制度更显自信。“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制度有生命力,才能集中资源,凝聚力量,才能实现突破。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同样,科研攻关也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就能集聚全国精锐,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更好更快地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科技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制度优势的“生命力”能为铸就“核心竞争力”产生更早、更快,更及时、更有效的“有生力量”。为科技创新装上“生命”引擎。
科技文明无国界,画好最大同心圆。科学战“疫”,要以“同”汇“力”。人类历史证明,科技文明无国界,最终惠及全人类。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汇集世界科技力量更为重要。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为世界对抗新冠肺炎做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中国抗击疫情业已取得的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注入了信心。这是中国为世界战“疫”画的“最大同心圆”。世界是个地球村。面对风险,命运相连。科技无国界,生命无国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多个国家出现。只有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科研合作,才能更有效地用好科技这把战“疫”杀手锏。“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世界人民同心同向同力,则世界战“疫”必胜!
2024疫情心得篇3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人类战胜各类疫情灾害的重要法宝。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类疫情进行顽强斗争的历史,如果没有人类发挥聪明才智找到防治疫情的方法,人类文明就就会在各种瘟疫的横行肆虐中灭绝,而不会生生不息的繁衍至现代社会的今天。从“人痘”接种术、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等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到各类流行病疫苗的研制和普及,不仅大大降低了天花患者的死亡几率,而且更让人民群众的平均寿命延长至七十岁。不得不说,这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巨大作用。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过去流行病毒的新变种,面对这样的新情况,应当继续发挥科学技术的有效作用,加强科研攻关,尽快研发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并集中精力积极开展相关疫苗的研制,努力确保已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得好,努力确保未感染人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防得住。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在战胜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才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统一领导、协同推进科研攻关,拿出更多成果,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二、弄清新冠病毒的来源是做好当前治疗工作的前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使得万名群众受到感染,就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更新变异之后的病毒,在此之前从未出现。这就如同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没有弄清楚对手情况前,只能是保守式的防御,因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必须加快科技研发攻关。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有关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取得了积极进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动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向好态势不断拓展。
战胜疫情,关键靠科技。既着眼当前急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又放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加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行动,无论是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还是各行业领域志愿者,他们不讲条件,无怨无悔,积极主动投身到这场人民的站“疫”中。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制度的优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来,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彰显出来。
常常被标榜为世界最先进国家的大洋彼岸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拥有最雄厚经济实力、最强大科研能力、最先进医疗体系,但是面对2009年4月开始的甲型h1n1流感的大规模流行,造成国内约6080万例感染、27.4万例住院治疗和18449例死亡,却无能为力,不能有效保护国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因防控不力,致使该病毒在全世界214个国家传播,死亡人数达到284500人。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手足无措,基本放任发展,床位不足、医疗物资不足、财政支撑不够等等现象逐步显现。对比两国在大规模新型流行病疫情防控上的差异,更能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才能做到团结力量办大事,才能做到举国上下一条心,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次次的胜利。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彰显大国本色、突显制度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就终将实现,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春节前,妈妈告诉我: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国家还没有研发出针对这种病毒的药品,所以我们要少出门。 自这以后,我发现爸爸像是变了一个人。
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在听说疫情出现的时候,我就很少能见到他了。每次他回家,也只是在家待30分钟。我把他叫做30分钟爸爸。
叮咚门铃响了。
妈妈说:肯定是爸爸回来了。我和弟弟百米冲刺跑到门口,给爸爸开门。他一进屋,我马上拉着弟弟离爸爸两米远,爸爸看着我们笑笑,开始给自己消毒。等爸爸处理好自己进屋后,我们家就像菜市场热闹起来。
爷爷笑眯眯地给爸爸倒了杯热茶,3岁的弟弟像一只开心的猴子,在沙发上蹦哒。妈妈和奶奶高兴地从厨房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爸爸每次回来都赶不上饭点,只能独自坐在餐桌前吃饭。看着爸爸独自吃饭的背影,我很心疼他。30分钟爸爸的背影又像一座高山,阻挡着危险的千军万马,又安全,又温暖。
我知道爸爸每天与病人面对面近距离地接触,担心衣服上沾有病毒,怕传染给我们,他是想保护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爸爸吃完饭后又马不停蹄回医院接着加班了。
我们家的战疫口号是:勤洗手,多喝水,外出戴口罩,最好不出门。
“军中无戏言,优秀的火线提拔,不合格的火速问责!”中央指导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将武汉干部队伍激励问责落实情况作为督导重点,表明了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监督的重视程度。
2月7日,国家监委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武汉,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3月19日,国家监委发布关于李医生有关情况调查的通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国家监察部门对关于李医生的诸多疑惑及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及时发布调查结果,向人民群众给出了交代,并对公安机关出具的训诫书提出了工作建议。党中央通过该事件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对疫情防控的监督秉承一贯严格的姿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疫情防控问题必定有所回应,对查处疫情防控相关的问题态度是坚决的,对纠正疫情防控中的错误行为也绝不手软。
3月11日下午,武汉钢都花园居民反映“垃圾车运肉”,当晚22时青山区纪委监察委通报该社区两名责任人被免职,次日凌晨青山区副区长被立案审查,距群众反映问题不到12小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的一个朋友圈、一条微博、一段抖音就可成为监督利器,任何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任何懒政、怠政和不作为,都有可能被人民群众曝光,成为执政污点,甚至“乌纱帽”不保。在信息透明的时代,疫情防控中的任何事件都可能被放大,被推上热搜,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利益漠视,直至被纪委监委问责时,竟还不知造成了多大的负面社会影响,对中央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不力,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危难时刻显担当,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任何不作为都可能对当前取得的抗疫进展造成严重后果,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极度不负责任,也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对疫情防控的监督一刻不容放松、不可懈怠,唯有尽我所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监督,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战“疫”的胜利,尽享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世人皆在的喜悦。
2024疫情心得篇4
近日,中央定调全国疫情拐点尚未到来,继全国疫情防控出现积极变化后,北京香山景区、杭州西湖、广州餐厅、江西瑞金、四川广元、海南海口等多地出现人员大量聚集,甚至不戴口罩,集市上人山人海、超5000人涌向西湖、广场上喝茶“全是脑壳”、水吧内20多人聚餐等种种事件。
虽然疫情防控出现了积极变化,但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仍然处于攻坚期,多省市依然还没有解除1级响应,而这些地方的人们却开始“放纵自己”,难道真的想要让以往的努力全都变成“一场空”吗?防控疫情,人人都有责。不仅需要各地各部门“两手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宏观层面全力遏制疫情蔓延,而且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科学防治。
“听官宣”,科学防治,树立必胜信心。在抗击疫情面前,没有哪一个人是“特殊人”,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唯有如此,才能奠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心理基础,才能构筑“病毒”侵蚀不进的战斗堡垒。党和政府号召呼吁广大人民群众要尽量从官方渠道获取疫情最新信息,然则某些人就是喜欢“唱对台戏”,看到短视频报的小道消息、看到社交群传递的各种未经证实的谣言就开始恐慌,开始人云亦云。三人成虎,谣言止于智者,虽然各种变着花样层出不穷,令广大人民群众防不胜防,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听官宣”,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让自己成为任由谣言摆布的“小白”,那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就会更足一些,我们的战斗堡垒就更加坚强一些。
“宅在家”,齐心协力,凝聚必胜恒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以“宅在家”的方式抗击疫情,然而,当某些市县撤除卡点,放宽人车同行后,某些人开始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疫情即将过去,于是便出现超5000人涌向西湖、乡镇集市上人山人海等“唱反调”行为。广大人民群众以“宅在家”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宅在家”用特别的方式去减少疫情的蔓延,是为计长远的方式表达家国情怀,是以静静地等待给予对抗疫情的支持。虽然疫情防控出现积极变化,虽然多地开始撤除卡点,但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千万不能放松警惕,非必要不出门,否则还寒了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人”的心。虽然呆在家心情难免会有一些压抑,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多多注意,迟早会有“毫无顾忌肆放天性”的那一天。
“戴口罩”,同舟共济,坚定必胜决心。虽然撤除卡点后,人们便可以畅通无阻,但是多地政府依然重申,减少公众聚集性活动。虽然一些地方解封了,但是疫情仍然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仍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应对疫情,科学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无数专家院士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出行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常观察、少出行,因此我们一定要“谨遵医嘱”。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出门“戴口罩”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行动”,却蕴含丰富有效的经验之谈,当然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前,只要我们再忍一忍,再坚持坚持,不要因为按捺不住而逞一时之快,对好不容易换来的疫情防控积极变化产生消极影响,只要我们同舟共济,非必要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疫情一定能够战胜。
2024疫情心得篇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随着疫情形势愈加严峻,街道社区全员早早地取消了春节休假,基层党组织筑牢战斗堡垒,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当先锋,落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内涵。
战“疫”当前,他们的步伐是一条刻不容缓的“时间线”。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频繁,疫情扩散范围无法预估,做好疫情防控,速度是关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们时刻谨记使命,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疫情赛跑,第一时间走访摸排、入户宣传,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全国上下倡议为爱“止步”,但他们每日的运动步数却榜上有名,走在前、当先锋,以最紧迫的责任感做好疫情防控示范,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付出一份努力,是战“疫”当前一条刻不容缓的“时间线”。
战“疫”前沿,他们的行动是一道至关重要的“安全线”。居民小区是人口聚集地,也是病毒传播最广泛的途径,阻止疫情蔓延,首先要严把“出入关”。“你好,你是哪一栋的?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你好,出门前请出示一下通行证。没事的话还是建议你不要出门。”小区封闭式管理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值守人员的主动作为,他们坚守阵地,仔细核查小区进出人员,最大限度阻断病毒进入小区传播。他们严防严控,有序管理,是战“疫”前沿一道至关重要的“安全线”。
战“疫”路上,他们的身影是一缕温暖人心的“风景线”。基层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只为筑牢社区第一道防线。“若有战,召必回”,由社区医务人员、下片民警、网格员、物业公司、党员志愿者、居民小组长、热心居民等各方力量组建而成的疫情防控队伍,出现在小区、路口的各个角落,在每一条街巷穿梭,他们是正面宣传的引导者,是科学防护的倡导者,是人员进出的监管者,是战“疫”路上一缕温暖人心的“风景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战“疫”场上,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们齐心战“疫”,携手共克时艰,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4疫情心得篇6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勇敢的站出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小我融入大我,将自身融入到时代的发展的洪流中去,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疫情的突然爆发伴随着谣言的出现,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要做公众正确防护措施的传播者,不信谣,不传谣,向周围亲友传递科学有效的信息,普及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废弃口罩的正确丢弃方法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倡导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在家防疫,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用科学的态度粉碎谣言,缓解大家的紧张焦虑情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显出真本事,展现好作风。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我们要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我们要听从党的指挥,始终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击疫情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坚守和奉献,身为当代大学生、身为大学生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抗击疫情蔓延的路上勇于扛起应尽之责,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迎难而上,要坚信: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尽快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
2024疫情心得篇7
“线上授课其实和‘做蛋糕’极为相似都需要精心烘焙”“刚得知要从线下转线上直播教学时,内心很忐忑,难道要当‘主播’了?”由于从未有过此番职业体验,赵冬梅瞬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赵冬梅谈到,在局促不安之际,所幸学校和学院各项支撑便迅速就位:悉心准备软件、技术、设备甚至心理培训;全力配备技术工具、直播套装;还安排了应急解惑专员……一切便很快就绪。于是赵冬梅尽快调整心态,化压力为动力:把原有课件调起来、教学新法用起来、直播摄像开起来。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后台运作:课程网站建起来、电子资源屯起来,学生助教聊起来……总之,开始一步步稳扎稳打,向“线上转身”加速前进!
她认为,传统课堂是面对面教学,老师对课堂有着全局性和即时性的把握;而直播课堂应该是“空中课堂”,这更像是一种“界对界”的教学,需要在直播过程中通过转换网络的”双重界面”来把握课堂。要成为有实力的“网课主播”,如何才能保证听课效果?在逐步练就“烘焙本领”的同时,赵冬梅发现直播上课其实和“做蛋糕”极为相似。
1.记得“互动”。直播课堂上的互动异常重要:根据面对的不同学生群体做“个性化定制”互动,可以让师生在虚拟的知识空间里共进退。
2.成为表情包?没关系!对线上课程来说,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听课兴趣。所以在上课时,我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会比在传统课堂上更加夸张丰富一些。这也带来了不错的效应:课堂慢慢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也受到了感染,上课氛围一点儿也不比在教室差。
3.别忘了屏幕上好用的“工具条”。工具条中的“注释”可以模拟“敲黑板、划重点”;“激光笔”可以带动同学们视线,必要时候,不要忘了它们。
赵冬梅表示,在师生交互的“空中课堂”里,知识的传递和接收是快乐的。对老师而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授人以“糕”不如授人以如何“做蛋糕”;对学生们而言,“品尝蛋糕”和“学做蛋糕”又何尝不是一份乐趣和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