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岗自查报告7篇

时间:2022-12-13 17:20:57 分类:自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场人逐渐明白自查报告的必要性,写一篇优秀的自查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改善自己的情况,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公益岗自查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公益岗自查报告7篇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1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工作,规范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确保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真正得以落实,使就业困难人员真正得到就业援助和帮助。根据县劳动服务局《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宁劳服发〔20xx〕11号)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4月3日至20xx年4月15日对校公益性岗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加强了公益性人员的管理工作。

依据上级管理要求,我们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规范建立了台账,熟悉人员基本信息,并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制定了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

二、严格过程管理,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共计20名,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做到一人一岗,没有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现象,并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合同期内,无任何人脱岗。

三、按时划拨工资,坚持专款专用。

我校按时划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依据县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标准将补贴资金如数发放到公益性岗位人员手中,无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的问题,坚持做到专款专用。

四、按照县劳动服务局相关规定要求,及时上报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考勤表,并制作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公示牌在行政楼大厅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校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从业人员能够按时上岗,且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2

关于对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进行自查的报告为了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工作,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的通知》、安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严格管理、有序开发公益性岗位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以及《平坝县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我镇按照县制定的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对使用的公益性岗位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基本情况:

我镇劳动保障协管员共有2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均为非农户籍,就业困难人员类别有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高校毕业失业人员、残疾失业人员等,这些人员都是经过县就业办认定并持有相关证件的人员。

目前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实行一年一聘,每年按时签订《平坝县公益性岗位聘用协议》。签订的《公益性岗位聘用协议》、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花名册均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公室备案。

二、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按工作性质、工作区域不同,我镇对办公室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目标任务量化责任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考核依据,对工作情况实行周报制,工作人员有事实行请假手续制度。

由于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重,针对劳动协管员,每年年初镇劳保所根据县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与各村劳动协管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工作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并作为续聘条件。

工作情况如下:我镇劳动力转移435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725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85人,农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8858人,领取待遇人数为2420人,参保率为96.68%,缴费率为98.5%;居民养老保险108人,居民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为2215人。

通过自查,目前我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基本按时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及缴纳社会保险费,在岗、出勤情况均符合岗位要求。

三、自查中的情况:

个别协管员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嫌工资待遇偏低,有部分协管员从事其他职业。

四、建议:

针对劳动协管员来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报酬较低,加之工资有时不能按时拨款到位,导致个别人员思想不稳定,对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如果解聘了该岗位人员,但乡镇劳保所又不能另聘,必然造成岗位空缺从而影响整个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基于这种情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能否让聘用单位自行择优录用,以利于乡镇劳保所各项目标任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3

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近2万人,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开发总体情况

沧州市自20xx年以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万人,主要集中于园林绿化、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计生协管以及各单位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上。截至20xx年一季度,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5385 人,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549人,社区其他工作协管员639人,交通协管员314人,保安、保洁、保绿岗位20xx人,其他公益岗位956人,企业吸纳人员614人。公益岗位上岗人员多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和长期失业者。“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公益性岗位既避免了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不但使自身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沧州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条件:

沧州市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全部为就业困难人员。根据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有关规定》(沧劳社字〔20xx〕52号),我市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户籍的五类人员:一是大龄就业转失业人员(女40周岁、男50周岁);二是扶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人员;三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四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五是零就业家庭中的一名女35岁以上、男40岁以上的人员。20xx年,根据我市实际,又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范围,即:“4050人员取消就业转失业的限定,单亲扶养未成年子女,放宽到扶养已成年但仍在读大学生的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是公益性岗位上岗的必备条件。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

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政策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目前沧州市规定的岗位补贴为三种:一是社区协管岗位,岗位补贴每人每月800元;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500元;三是一般用人单位(企业)安置的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100元。社保补贴按全省社平工资标准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县级岗位补贴为100-500元,社保补贴缴纳一项或四项,根据就业资金情况确定)。除社区协管人员外,岗位补贴均用于补贴用人单位,不属于个人工资,用人单位对所安排公益岗人员发放的工资,需不低于上年度最低工资水平。20xx年至20xx年,沧州市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支出分别占全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58.9%、64.5% 、55.3%。

(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

沧州市自20xx年以来,制定下发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开发与管理、协议期限以及两项补贴的拨付程序等内容。凡用人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需经就业行政部门审批,所有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就业服务部门负责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工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审核拨付公益性岗位的两项补贴。

三、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的建立情况:

虽然国家和省政府明确规定,公益性岗位除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延长到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20xx年前,沧州市公益性岗位没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只进不出,第一批公益性岗位已在岗6年时间,仅市直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就已达4787人,全年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达到550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已无力承担,更无法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新产生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岗人员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符合条件但无法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的人员也非常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沧州市人社局通过反复调查摸底,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就业困难人员意见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人员的分流方案》,对三年协议期满人员分三种类型制定了享受十种不同扶持政策,《分流方案》经市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通过后,市人社局又立即研究制定了更加具体的《分流人员失业保险救济金领取办法》、《分流人员养老保险接续办法》、分流人员的手续办理流程以及《就业援助政策明白卡》,同时动员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准备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只要分流人员有上岗要求,即可及时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分流工作从20xx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经过沧州人社部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充足的岗位安排,妥善处理了部分在岗人员不理解政策、前往市委、市政府上访的事件,沧州市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正式建立。20xx年,全市共有2800多人离开公益性岗位,节省就业资金3000万元,保障性支出的减少,使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贷款贴息等促进性的就业工作。

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所有就业扶持政策中优惠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大量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重新就业,不但保障了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对全市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公益性岗位又是就业资金支出量最大的一项政策,由于资金限制,在大批量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又因为资金总量有限,无法深入落实其他促进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而在沧州市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三年协议期满的退出政策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公益性岗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性岗位和一般用人单位列入公益性岗位后,可为各单位节省大量资金,因此深受各单位的欢迎。目前沧州市的各单位都积极申请公益性岗位,但由于资金的限制,人社部门不能全部承担,因此不能满足各单位的用人需求。

(二)对公益性岗位难以管理。目前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是“谁用人、谁管理”的管理模式,由就业服务部门定期抽查。但由于就业部门承担的就业任务繁多,人员编制有限,如果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联合骗取就业资金,将难以查出。而且由于目前公益性岗位统一规定,无论工作成绩优劣,三年到期分流,且用人单位对招用人员存在管理不严现象,而上岗人员也大多年龄偏大,工作能力偏弱,且存有倦怠投机心理,上岗后不遵守用人单位的工作制度,工作质量不高。

(三)社区劳动保障协管人员三年期限,影响了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建立公益性岗位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在20xx年制定公益性岗位分流方案时,为保证公平起见,采用了“一刀切”的办法,所有公益性岗位全部三年到期。但是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熟悉劳动、保障政策,还需要熟悉社区居民家庭情况,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影响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工伤保险有一定困难。沧州市的公益性岗位是由派遣公司统一为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缴纳工伤保险,所以工伤保险认定的责任部门是“公益性岗位派遣公司”,因此,虽然人社部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专门协议,注明出现工伤由人社部门协助用人单位办理相关手续,但是一旦出现需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时,用人单位如以“非工伤保险缴费方”为由拒绝承担费用,人社部门也缺乏强制执行措施。而人社部门的就业专项资金中没有此项资金支出的出处,因而无法保证工伤人员的补偿要求。

从整体上看,公益性岗位的确是深受广大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拥护的一项就业扶持政策,也是就业部门进行托底安置困难人员的主要抓手,今后还应大力开展,针对开发管理公益性岗位,沧州市总结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范围,明确:只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才为公益性岗位。对其他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只给予社保补贴,不再给予岗位补贴。

(二)将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岗位定为特殊公益性岗位,招聘高素质人员,不受三年协议的限制,这样可保障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全部按三年的规定一刀切。

(三)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岗位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由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成检查小组,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检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不定期检查。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考勤考核、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不上班吃空饷等违规情况给予撤销岗位、追回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用人单位警告或撤销开发资格等处罚。

(四)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中加列工伤保险补偿费用,用于承担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对工伤人员的伤残、就业补助费用,以维护就业困难人员的切身利益。

(五)对于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的地市,由于就业资金保障性支出减少,便造成了就业资金支出总量上的减少,因此,建议加大对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的地市,其就业促进性资金支出的扶持力度。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4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资金的管理,规范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就业援助政策和资金真正得以落实,根据《xxx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x就发[20xx]17号)文件精神,我镇于20xx年6月20日至20xx年6月26日组织专人对公益性岗位的申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人员基本情况

xxx镇现有公益性岗位2岗,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员20名。其中劳动保障协理员16人,巡逻队员4人。公益性岗位人员都严格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无履职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二、严格考勤制度

xxx镇严格按照制度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管理,坚持每日签到考勤制度,所有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通过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出勤等情况的自查,xxx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在岗情况均符合岗位要求。

xxx镇就业和社会报账服务中心统一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总体情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岗位设置和考核。通过本次自查,xxx镇未发现任何冒名顶替、补贴对象不再岗位等弄虚作假骗取公益性岗位专项补贴的现象。

三、坚持专款专用,发挥专项经费的最大效益

xxx镇严格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标准将补贴资金如实发放到公益性岗位人员手中,切实保障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利益,维护了公益性岗位专项补贴资金的安全。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xxx镇公益性岗位上岗使用情况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能够按时上岗,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公益性岗位专项补贴资金使用正常,今后,xxx镇将不断努力探索,扎实工作,切实将这项惠及民生,造福困难群体的民生工程做实做好。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5

区就业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局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效益,根据xxx市x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自查的紧急通知》精神,我局对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基本情况:

我局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1名,公益性岗位设置合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权限明确,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制定了管理制度;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制度。通过在岗、出勤情况自查,我局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在岗情况均符合岗位要求。

二、坚持“因岗设人、一岗一人”原则:

通过自查,我局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的工作在原聘用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范畴之内,公益性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无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脱岗现象,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我局按规定与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给安置人员不低于我区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按时为安置人员购买社会保险。

三、加强用人档案管理,合理分配人力:

我局积极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到底子清,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类型等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检查、考核、建档。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上岗及变动情况及时向区就业局如实上报。

四、无因退休、死亡等原因产生的空岗不报而擅自安排其他人员上岗的现象。

从此次自查情况来看,我局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良好,用人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职责明确,能够按时上岗,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6

沧源县班老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情况自检自查报告自聘用公益性岗位以来,我校认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管理。本学期,我校认真按照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条件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和纪律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情况、公益性岗位空岗情况等方面,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尽早落实、严格要求,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得到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公益性岗位人员聘用条件。

我校严格按照《云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益性岗位人员聘用条件符合要求,人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

二、严格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和纪律。

我校在出勤和纪律方面,要求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其余教职工一样,必须遵循学校各项出勤和纪律方面的相关规定,并按照签订的劳动合同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劳动纪律。我校公益性岗位人员都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工作,无异常情况。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符合相关规定。

我校公益性岗位人员符合相关规定,坚持“一人一岗”的原则,无虚报岗位、冒名顶岗和冒名领资金现象。

四、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

我校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工资水平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现象,为上岗人员按规定办理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我替换现象。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我校严格按照《云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益性岗位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无违规现象。

六、公益性岗位空岗情况。

我校无空岗情况。

至今为止,在各级领导及我校的共同努力下,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步入正轨,符合上级要求,全体公益性岗位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都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学校秩序井然。

公益岗自查报告篇7

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市财政局认真组织了全市公益性岗位的情况调研活动,对公益性岗位进行了走访调查,对相关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文件进行了梳理,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3年以来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情况:

我市自2003年以来,根据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近2万人。他们在园林绿化、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计生协管以及各单位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不但使自身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也为沧州和谐、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2015年5月,我市正式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三年协议期满人员,一律终止公益性岗位的就业援助。目前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有5385 人,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549人,社区其他工作协管员639人,交通协管员314 人,保安、保洁、保绿岗位2016人,其他公益岗位956人,企业吸纳人员614人。公益岗位上岗人员多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和长期失业者。

目前我市在就业服务局内专门成立了公益性岗位派遣公司,对公益性岗位进行开发和管理,与用人单位、困难人员三方签订《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协议书》,定期对公益性岗位上岗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每季度为上岗人员审核拨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我们目前规定的岗位补贴为三种:一是社区协管岗位,岗位补贴每人每月800元;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500元;三是一般用人单位(企业)安置的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100元。社保补贴按全省社平工资标准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县级岗位补贴为100-500元,社保补贴缴纳一项或四项,根据就业资金情况确定)。除社区协管人员外,我们对各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强调,我们的岗位补贴是补贴用人单位的,不是个人工资,用人单位对所安排公益岗人员发放的工资,应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水平。

开发公益性岗位一直是我市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主要措施,因此,每年公益性岗位的两项补贴一直在我市就业专项资金支出中占有重要比例。其中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占全部就业资金支出的58.9%、64.5% 、55.3%。

二、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的建立情况:

由于各种原因,在2014年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一直没有建立退出机制,所有公益性岗位一直在延续,第一批公益性岗位已超过6年时间。至2014年底,仅市直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已达至4787人,全年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达到5500万元,我市就业专项资金已无力承担,更无法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新产生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岗人员开不了工资有意见,上不了公益性岗位的困难人员进行攀比,意见也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反复调查摸底,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就业困难人员意见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人员的分流方案》上报市政府。在2015年沧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上,市长明确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批准了我们起草的《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人员的分流方案》。我们立即着手组织相关科室研究制定更加具体的《分流人员失业保险救济金领取办法》、《分流人员养老保险接续办法》、退养人员的办理流程、分流人员的手续办理流程以及《就业援助政策明白卡》,同时动员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准备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只要分流人员有上岗要求,我们可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分流工作从5月1日起开始执行,虽然当时有部分在岗人员不理解政策,发生了上访市委、市政府的现象,但经过我们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充足的岗位安排,很快平息了上访事件,当时就有1748人顺利分流, 从此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正式建立。

三、公益性岗位的文件制定情况: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救助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就业资金支出的重点,为保障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最困难的群众得到最有效的救助,我们对公益性岗位从上岗人员的条件到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一)制定了《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有关规定》,明确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以下人员:1、女40周岁、男50周岁以上的大龄就业转失业人员;2、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人员;3、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5、零就业家庭中的一名女35岁以上、男40岁以上的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认定,需经社区、街道审核,报县级以上就业行政部门审批并加盖《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专用章》方才有效。就业困难人员是公益性岗位上岗的必备条件。

(二)制定了《关于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开发与管理、协议期限以及两项补贴的拨付程序等内容。凡用人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需经就业行政部门审批,所有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就业服务部门的公益性岗位派遣公司负责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工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审核拨付公益性岗位的两项补贴。

(三)制定了《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人员的分流方案》。明确了分流人员分三种类型享受十种不同扶持政策: 一是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根据工作需要,可继续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至退休年龄,继续享受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如无法胜任现工作,可办理退养手续,退出岗位,享受社保补贴待遇。二是离开公益性岗位后未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享受养老保险接续、失业保险救助、小额贷款援助、以及免费培训、免费职介、给予技能鉴定补贴帮助等六项政策。三是离开公益性岗位后再次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除享受前六项政策扶持外,还可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技能扶助政策。由于我们对分流后就业困难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制定了新的扶持政策,所以目前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情绪稳定,协议期满时自动办理终止援助的各项手续,分不同类型继续享受其他各项优惠扶持政策。2016年我市有2800多人离开公益性岗位,节省就业资金3000万元,使我们可以有较为充足的就业资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等促进性的就业工作。

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所有就业扶持政策中优惠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大量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重新就业,不但保障了家庭的基本生活,对全市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公益性岗位也是就业资金支出量最大的一项政策,由于资金限制,大批量开发公益性岗位后,我们又无法深入落实其他促进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而在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三年协议期满的退出政策后,又有一些新的困扰产生,主要表现在:

(一)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太大。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性岗位和一般用人单位列入公益性岗位后,可为各单位节省大量资金,因此深受各单位的欢迎,目前各单位积极申请公益性岗位,但我们由于资金的限制,不能全部承担,因此不能平衡各单位的用人需求。

(二)对公益性岗位难以管理。目前我们对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是谁用人谁管理管理模式,由就业服务部门定期抽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与安置人员联合骗取就业资金,我们很难查出。而且由于公益性岗位统一规定三年期限,用人单位对招用人员本身就管理不严,而上岗人员也大多有倦怠投机心理,不能遵守用人单位的工作制度,工作质量不高。尤其表现在社区劳动保障协管人员身上更为明显,三年轮换严重影响了对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工伤保险有一定困难。我们目前由派遣公司统一为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缴纳工伤保险,所以工伤保险认定的责任部门是公益性岗位派遣公司,虽然我们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专门协议,出现工伤由我们协助用人单位办理相关手续,但是一旦出现需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时,用人单位拒绝承担费用,我们也没有强制措施,而由我们承担费用,又没有资金出处,因而无法满足工伤人员的补偿要求。

总之,公益性岗位的确是深受广大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拥护的一项就业扶持政策,也是就业部门进行托底安置困难人员的主要抓手,今后还应大力开展,但在开发管理公益性岗位的过程中,我们的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范围,明确:只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才为公益性岗位。对其他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只给予社保补贴,不再给予岗位补贴。

(二)将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岗位定为特殊公益性岗位,招聘高素质人员,不受三年协议的限制,这样可保障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全部按三年的规定一刀切。

(三)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中加列工伤保险补偿费用,用于承担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对工伤人员的伤残、就业补助费用,以维护就业困难人员的切身利益。

(四)由于我市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减少了就业资金的保障性支出,因此在就业资金的支出总量上也有所减少,建议省厅加大对就业促进性资金支出的扶持力度。

《公益岗自查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