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4-03 18:02:25 分类:自查报告

写心得体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心得体会是一种感受性的文字 ,在当下的社会中十分常见,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1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化,拜金主义,黑恶势力,不良影视……等等,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正所谓“5+2=0”。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开展,这是一个永恒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创建和谐社会需求,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德育手段,全面实施孝道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做到举止美、语言美、仪表美、心灵美,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促进良好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细化过程,强化结果,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德育的功能就是育人,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重说教、抽象等,缺乏实效性。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上。

我们认为,增强德育的实效,必须搞清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实效,片面的、肤浅的强调德育的实效,往往会导致德育实践中急功近利,走向“唯行为化”,导致满足于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或在认知层面的规训,漠视道德情感的化育和提升,忽视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信念的确立。所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搞清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形成过程。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说思想品德的提升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觉悟”的过程,是“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各环节相统一的过程。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其次必须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同。有较高的认同度,他们必然给予有效的、积极的配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内外部德育环境。

德育的目的是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纯化,指向人的生成,通过点悟、滋养、熏染,转变人的思想,形成人的德行。而我们的实施对象是正处于思想叛逆,自我约束能力差,个性差异极大的中学生群体,要让德育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准则和人生信条,就必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共同的跳板,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凭借着这个跳板跃上思想新高。我们的跳板就是“孝道教育”。

《论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阐述了“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内心世界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都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即使是最顽皮、粗枝大叶的男孩子,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那份体贴也是最真、最纯的。我们就是把孩子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由此出发,把弱变强,把模糊变清晰,加以固化并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对学习追求崇高的道德信念。我们以“孝道”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孝敬父母”,而是通过与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相联系,根据学校工作的具体特点为“孝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首先,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一个单一形式,而是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身体等各个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教育。

历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不缺乏“孝敬父母”这一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大多数人认为"孝敬”就是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点事,久而久之,“孝”字的含义,已经变浅、变淡、甚至变味了。不要说未成年的中学生,即使许多成年人,不论他已拿下博士、硕士证书或是身居高官显位也不能准确地说出或做到名副其实的“孝”。

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孝道,怎样做才是孝道。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这样五个层面,让学生自己对号入座,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律己求索,拾级而上。我们明确地向学生发出“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的号召,开展“讲孝道、尽孝心、践孝行、爱父母”活动,通过积极诱导、强化灌输、持续训练,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艰辛,感受父母养育恩情,从而使其而懂得体谅、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其次,我们的孝道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更是社会、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多元素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家庭教育的作用早已被认识和证明,但不可否认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脱节问题,因为两者缺乏一个共同的契合点。我们的孝道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点,学校教育包含它,家长心中认可它,学生应该学会它。他是一座桥梁联系着学校与家长,也联系着家长与学生。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问问家长是不是曾经亲口向孩子表达过他们对孩子的爱,也许缘于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曾对子女说过一句“我爱你,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是在把爱化在行动中,从孩子出生到他升入初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得孩子们认为父母做再多也只是理所应当,不能体会到那是父母爱的传达和体现。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唤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共鸣,引导父母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舔犊之情,毕竟血浓于水,用父母的情去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激活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感念、去回报、去孝敬、去体贴。

在孝道教育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受益者,这样的教育家长更认可、更欢迎、更配合。家长与学校达成共识,才能够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带着先进的思想,寻求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对学生灌输他必须去做什么,而是让他们从内心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

开展孝道教育的关键点是:“抓住学生的心”,把握他们思想深处已经存在的有可能主导其行为的东西,加以诱导,使之强化,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内省、感悟,所谓“攻心为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开展故事会,座谈会,演讲会,搜集古今中外孝道名言制成名言卡,种种活动均围绕一个“孝”字展开,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换位移情,进而审视自己,找出差距。

任何一项教育的实施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资料,渲染氛围

在活动具体展开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学校收集整理的了大量关于“孝道”的文章、专著或论述,如《孝经》、《二十四孝故事》、古代及现代的多篇《劝孝文》等,这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尽孝三字经》,鼓励学生背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我们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形成好品德,从孝敬父母开始”,此外,在校园内的几面墙上都书写或悬挂着相应的标语,并利用橱窗为学生展出“二十四孝图”,各班还以“孝道”为主题布置了黑板报和教室文化,这样整个校园都体现着一种浓浓的“孝道”文化气息,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形中便会受到一定的熏陶。第三,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与孝道有关的故事或格言,学生在寻找、摘抄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启迪而有所感悟。

2、开展活动,调动兴趣

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活动,德育的效果才会更显著。根据“孝道教育”的不同层面及内容,我校先后开展了“法律下我们同行”主题班会,“孝行”故事会,作文竞赛,手抄报评比,“献礼母亲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还根据当月的重要节日开展一次专题孝道实践,如:“为父母做张贺年卡”,“我与父母比敬老”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非常喜欢,并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在“孝”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孝道教育就会开展得更顺利。

3、敞开心扉,升华感情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么说:“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就是由于缺乏沟通引起的,本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就有开始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叛逆心理也比较强,而我们多数农村家长由缺少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正确的教育方法,这就很容易产生隔膜,家长与孩子之间生疏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我们的“孝道教育”专门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通过“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和“孩子我想对你说”这两个主题活动敞开心扉,从而实现一种亲情文字对话。可以说这一活动的效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从家长方面说,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却没有一个家长拒绝参加。那一封封饱含情谊的信,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切,或如涓涓流水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给予孩子鼓励,或饱含深情对孩子殷殷教诲,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恳切。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写出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情,有的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有的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有的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还有的记录与父母一起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我们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清晰的记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那些平凡却漾满温馨的小事,孩子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不论是家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孩子的深深谢意,浓浓的父子亲情,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感情,也增强了我们教育的实效性。

4、评选标兵,化入心灵

作为孝道教育活动的阶段小结性评价,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孝道之星”和“为国育才,教子有方”明星家长评比活动。通过主动申请——事迹介绍——班主任鉴定(村委会鉴定)——民主评选这一正规程序,最终评选出成绩优秀或进步较快的、品行优良的学生和教育方法科学有效的家长,学校还特别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台领奖,这对获奖的学生来说是肯定与表扬,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在大会高昂、热烈的气氛中,孝道教育已真正化入到学生的心灵。

孝道教育的开展成效显著。首先,通过孝道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共同育人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和校园舆论氛围,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学风浓,校风正,为创建和谐社会和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我们的这一教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市、县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曾对此进行详细的报道,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2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教会,我常听到母亲说古人的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自从主席上任以来,大街小巷更是贴满了“孝道”字样,因为母亲教育我们也常讲“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为了我们吃得好穿得暖,整天没日没夜地去操劳,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花在我们做子女的身上,可他们却从来都不错花一分钱。父母无私的爱和辛勤劳动洒下的汗水里,都寄托着他们在子女身上的祝福和期盼。

那么我们如何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呢?我们应该让父母少操心,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父母少一分担心,多一份放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心和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大人眼中做一个既贴心又懂事的好孩子。

记得有一次姥姥生病了,母亲又忙于干农活,我就主动担起了照顾姥姥的任务。我把母亲做好的饭菜端到了姥姥的身边,姥姥需要什么我就麻利地给她拿来,等姥姥吃完了我再端回去,最后把碗也洗得干干净净……母亲进来时满意地对我笑了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得到母亲的赞许我也很高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让我们永远的记住孝心的存在,争做人人夸奖的孝道好少年。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3

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为齐家治国之良箴。我国以孝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顽,减少罪恶。孝,并非只对父母敬养而言,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社会的尽责,也是孝的表现。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应用有连续性,人类上有祖宗,下有子孙,我们是联系祖宗与后代间的一环,我们应有职责是:将历代祖宗所辛苦缔造的文化好好保存,而加以发扬光大,传之子孙,亿万斯代如此。

由于近代社会结构变迁,家庭组织趋于小家庭制,[养儿防老]的观念渐难适用,对老人安养巳引起社会有组织关怀,是以要巩固家庭组织,加强家庭责任,注重祟老教育。尤其是推行孝道,是刻不容舍之事,但愿我们的子孙能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孝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固有的美德,也是人伦的大本,父母生我育我爱我,其养育之恩,可谓昊天罔极,然人类有时却又是一种善忘的重物,俗语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见为人子女者,很少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俟其身历其境,方知父恩母德,故凡有血性良知者,当饮水思源,孝亲报恩。

虽然英豪杰,俊才硕士,有其出类拔萃,非凡之成就,然究其本,从其出之始,便需要依赖父母生养培育,始克有成,草本乃天生自长,而人类无父母之培育,则无法成长,故父母于我,可谓恩难量,况动物之类,亦有如乌鸦之反哺,羔羊之跪乳…等孝行表现,动物之灵性虽不若人类之高明,然其孝与人同,足征[孝]乃为天性,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可曾细思与比较过?

不幸,近百年来,欧风东渐,追逐物质文明,轻视固有道德,民德日薄,孝德益晦,实属可痛。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4

“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鹿乳奉亲、换肾救母、背母求学……这样的孝亲故事数不胜数。不仅如此,我们身边也正在发生着一件件孝敬长辈的感人故事。我的外婆就是这样的人。

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婆已经年近七旬,两鬓已有几缕银丝,皱纹早已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她的脸。但是每个双休日,外婆都会带上太祖母爱吃的东西,千里迢迢搭公交车去看探望她。太祖母已经是九旬老人了,满头的银发,脸上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一笑起来一脸的褶子,满口的牙齿几乎掉光了。一见有人去她家,她驼着背,弯着腰,步履蹒跚地向前移动着。一边走一边说:“你们是谁啊!干什么来,来我家偷东西呀……”后面支支吾吾的,凭谁都听不懂。因为太祖母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她不认识人。大家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可外婆却丝毫不介意,每次一见太祖母,不管是否理睬她,外婆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亲切地叫道:“姆妈!”而太祖母就呆呆地看了外婆一眼,渐渐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高兴地说:“三媳妇你来了。”可见得外婆经常来服侍她,已经在太祖母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也常常跟着外婆去看望外祖母。每次到了太祖母家,外婆总是先帮太祖母梳头。外婆轻轻地把蓬乱的头发拢在一起,慢慢地梳,还细心地打了一个麻花辫,再盘上去,最后细心地用夹子一个一个地把辫子固定好。太祖母原本蓬乱的头发就变得十分整齐。太祖母显得更有精神了。外婆又把从家里带去的饭和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太祖母吃,把最大的虾剥给她吃。太祖母一边慢慢地咀嚼,一边微微地笑着。待太祖母吃完饭后,外婆又连忙搬来了一把椅子,放到小院子里,扶着太祖母慢慢地来到门前晒太阳。外婆再打来一盆温水,把毛巾先打湿,微微拧干,轻轻地给太祖母擦脸擦手。恰逢邻居走,总是忍不住夸外婆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可外婆却笑着说:“这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每次跟着外婆的去太祖母家,我都深有感触,也使我慢慢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意思。是啊!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就应该要孝顺我们的长辈。外婆就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5

这次学习,蔡老师利用两个课时阐述了怎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要去背诵浩瀚的古典文集,关键在于落实。《弟子规》就是一部“日常行为规范”,可谓是经营人生的作业指导书。之前我们缺失了这堂课,现在开始学,“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还要立下坚定的意志去践行。从我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小册子,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从陌生到熟悉,加上公司食堂、卫生间都有张贴,说实在的,自己在做事情时往往会下意识的想到《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它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也是检验的标准。

这次对蔡老师阐述的关于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我十分赞同。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率先垂范。简单举个例子,我父亲从小不吸烟,我和哥哥也不吸烟,我想我儿子今后也不会去吸烟的。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