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8篇
可以把人生经历中的反思记录下来,那就是心得体会了,当自己在很多事情上得到不同感受之后,都是可以写心得体会的,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1
对孩子成长而言,安全感是支撑孩子生长的重要力气,孩子有安全感,会感到快乐,也是安康心思的基础。那么该如何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现代父母都知道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教育界里有句话“养育孩子,六岁前用心,六岁后省心;六岁前省心,一辈子操心”,除去生活习惯、规矩的培养,说的更是孩子的安全感。
想要孩子将来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必须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这是孩子才可能拥有自信、乐观的生命底色。反观不少人,即便在事业上有成,可在婚姻家庭中屡屡受挫,与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者总是受伤,说到底,是童年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可见,一对父母再精通教育,如果不重视孩子安全感建立,那么孩子以后心理难免出问题,反之,一对父母即便再不懂教育,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大概率不会长歪。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
其实,安全感这个词,在心理学上叫做“安全型依恋”。指的是在宝宝三岁前如何跟主要监护人(如妈妈)互动。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会把妈妈当作“加油站”,只要妈妈在场,便可安心探索外部环境,比如去和小朋友玩,去观察地上蚂蚁。妈妈离开后虽然哭闹,但只要妈妈一回来,情绪就很快稳定下来,又开始继续探索。
这样的宝宝,因为得到了妈妈充足的爱,从而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世界也是足够安全的,好奇心、开拓劲头都会很足,将来在事业和婚姻中也会很幸福。
孩子建立安全感,三个阶段很重要
一级安全感:在孩子一岁半以前,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断奶是一次冲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自身没有生存能力,要完全依赖监护人照料,包含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上包括孩子饿了有奶吃,渴了有水喝,尿湿了能及时被换掉纸尿裤。精神上只要指无条件回应。只要自己哭了,无论任何原因,都能得到及时拥抱和安抚。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觉得“我是值得被爱的”,安全感也由此建立。
这个阶段中,断奶是对家长和孩子的第一次严重考验。若家长用过激的方式断奶,比如母子隔离时间长,比如抹辣椒水涂黄连,都会极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二级安全感: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入园焦虑是一次冲击
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将从对妈妈的依恋慢慢转移到探索外部环境中。当他觉得外界环境是安全的,家人也能给予强有力的后盾之后,内心就会增加一层自信,安全感也会再上一台阶。
这时期,入园焦虑对孩子的安全感是一次大冲击。顺利渡过的孩子,安全感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级安全感:上幼儿园期间,分房睡是一次冲击。这时候的孩子,要经历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体验人与人互动中的乐趣和烦恼。若孩子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和他人之间的矛盾和不和,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又一次飞跃。
这时期为培养孩子独立性,父母常常会跟孩子分房睡。注意方式要温和,循序渐进才能不破坏安全感。
当安全感被破坏后,如何弥补?
如果以上三个阶段,尤其是面对三次重大冲击,父母的做法过激之后,孩子安全感受挫,就容易退缩。这时候,想要重建安全感,需要父母有强烈的同理心,跟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需要自己做什么,然后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出现咬指甲、捏被角等自己不理解的行为,也不要呵斥,要更加关心他体贴他,这样才能帮孩子慢慢修复安全感。
你家孩子安全感充足吗?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2
幼儿时期又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特点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应该要怎么做呢?如何来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
那天亲友聚会,正当几个孩子兴致勃勃的展示自己的才艺时,大家却发现表哥家的孩子坐在一旁,不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也不说话,看到别人津津有味的分享,他也只是投来怯懦的眼神,这时,大家也就注意到,这孩子过于内向了,不会社交,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社交呢,掌握以下三点,可以事半功倍。
多肯定鼓励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性格过于内向的原因往往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不自信的原因大多来自于父母以及身边人的否定,以至于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从而让他更加不敢社交,这种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多被夸赞的孩子性格会更加阳光开了,乐于分享,而自信心是孩子租出内心世界的第一步,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了,他就会更加想要表现自己,性格也就活泼了。因此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多给孩子表现的舞台
孩子内向的原因离不开胆怯,他们害怕做错,害怕“丢人”,这就需要家长多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孩子的展示机会多了,也就不容易怯场,如果表现的好,孩子更加自信,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就算偶尔表现失误,也会锻炼孩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自己的舞台对孩子来说就像是成年人的社会,只有经历的越多,孩子明白的、学习到的东西才越多,孩子内向的性格才会逐渐完善。另一方面,“舞台”也是孩子的社交场,通过自己的展现,孩子之间有了交流的话题,分享了经验成果,也就逐渐打开了社交圈。
千万注意不要强迫孩子
最后要和大家说的这一点可是很重要噢~当孩子不愿意表现自己或者是同大家交往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但会产生恐惧心理,还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下次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主动社交了。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发现其中的乐趣,学着把有趣的事和别人分享,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发现了社交的快乐,也就会主动社交了。
内向的孩子并非无药可救,也许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渴望和大家交流,我们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给孩子信心,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阳光向上。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3
20xx年的这个夏天,本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区教委组织的幼儿教师“幼儿心理与教育”和省里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这两次培训。通过这两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又有了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我相信,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仅只带给了我理论高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xx年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我们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培训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为我把孩子当人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请每一位在幼教一线的教师,真正用心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位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我们未来的主人翁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同伴关系、智慧和灵性以及审美体验。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4
今天上午,我们锦华小学和古寨小学共同举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有来自两所学校的教师10多人,同时参会的还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负责人。活动中听取了县小学心理健康负责老师,对于目前他们学校有关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的一些情况与做法,并且听取了三节心理辅导课听课之后,与会的代表就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教科所主任还转达了区教育委员会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过学习,感慨颇多,让人感到沉重与责任重大。下面谈几点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体会:
一、学校有必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要慎重,要正确对待,有效实施。
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近13%全球儿童和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将今年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我省今年也明确地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作了明确的要求:乡镇级学校在XX学年开始必须专门有心理辅导老师;该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更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积极参与到这方面工作中。大家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好事,但是,现在确实存在一种把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数据无限扩大的倾向,以此来抬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身价”的现象。还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误解为“心理学教育”的现象,虽然在开展,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以及形式等都要慎重,要注重实效性,要根据不同情况体现多样性。在小学,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的几点思考:
1、要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必须加速改革,迅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学科系统型教育向职业能力型转轨。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以转变思想、提高德育素质为灵魂,只有良好的心理才会产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在学生思想健康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会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把心理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我们学校目前虽然没有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育课程,但学校领导和学生处经常督促教师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都重视渗透德育(特别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班主任老师更是走在前头,他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像开展丰富多样的班队活动课和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课外活动、义务劳动,举办一些知识讲座,个别谈心,给以关爱和帮助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教育感化本班学生,尽力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学校的教师事实上都已重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缺乏的是有专业的人来指导,还不能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一定的专业与理论水平上来。
2、努力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含义应该是教师以健康的心灵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以渊博知识和规范的行为教育学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教师这些方面的烙印,所以,对教师的心灵和职业道德要求格外高。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非师范毕业的教师应补好心理学这一课。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的继续学习,定期交流应用心理学知识、管理教育学生的经验。
3、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以往我们存在着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教育所有的学生,少数人犯错,大家挨批,少数人有提高全班都光荣的现象,不重视个性教育。在教育上,所有“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说法和作法都是错误的。有不少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来对老师常说的第一句话:“给你添一个麻烦,要多劳你一份心”,这就是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加强教育的期望。就像本次研讨活动中的两堂课“学会夸奖别人”、“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我们学校各个班每个星期的主题班队课等,就是针对各自班级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这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与启迪作用,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更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走向正常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有了解学生心理的责任。教育管理有了针对性,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起到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幽静和环境优美自然会产生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领导民主、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心灵、互交知心朋友是正常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民主与平等能给人们心理以宽松,感到顺气、顺事,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教会学生自我调整心态,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保舰自我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可增强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也是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的必要条件。本学期,我们学校重视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注重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校长和教师们带头讲文明礼貌、保持校园整洁、讲普通话,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大家互敬互重,大部分人的文明行为带动改变了小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逐渐就形成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能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态。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控制和训导学生,而学生则只能在被扣分、被训斥中服从教师。因此,在民主社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要校正教育目标,强调要为学校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关怀的环境。除了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与情绪方面的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5
学习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一课程,本人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习到的是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倾听了教授与从事心理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他们都以实实在在的案例和具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学习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看教材,听讲座,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人不怕做事,就怕心累。当心累时,我们要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试的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教育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教育工作中,不迁怒于孩子,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孩子,同时不将工作中不良情绪带入家庭。我还学会了几种解压的方法:控制呼吸法、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肌肉放松法。这些都给了我借鉴作用,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有更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识到,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这也将直接地影响到我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心态下学习、进步。在培训学习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6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今天在听了三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让我做为一名班主任深刻的了解到,开展这门课对与我们孩子的未来起着致关性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利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互动交流,缓解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和心理氛围。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不断的引导,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古寨小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心的'形式画在一张白纸上,学生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展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有多种情绪,这个教学过程充分的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很多。宋老师的《我挨批评了》中把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小故事运用短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展现到课堂上,学生通过录象交谈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调节了孩子的心理过程。刘老师的《掌声响起来》中通过三次掌声的设计,发掘了孩子们的内在浅能,充分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最后在评课中我们互相畅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我们班主任要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7
每个宝宝的性格不一样,这是每个父母都应该知道的,但是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宝宝为什么是这个性格!宝宝内向有哪些原因呢?
有时候,家长很容易注意到孩子何时似乎对自己感觉良好,而什么时候感觉不好。我们经常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描述为“自信”。
有自信心的孩子:
感到喜欢和接受 感到自信 为他们的工作感到自豪 想想自己的好事 相信自己
自信心低下的孩子:
自我批评并且自我约束 觉得他们不如其他孩子好 考虑失败的时间,而不是成功的时间 缺少自信心 怀疑他们能做好事 为什么自信很重要
对自己感觉良好的孩子有信心尝试新事物。他们更有可能尽力而为。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自信可以帮助孩子应对错误。即使孩子一开始失败,它也可以帮助孩子再试一次。结果,自信可以帮助孩子在学校,在家中以及与朋友一起做得更好。
自信心低下的孩子会感到不确定。如果他们认为其他人不会接受他们,他们可能不会加入。他们可能会觉得其他人对他们的待遇很差。他们可能很难站起来。他们可能会轻易放弃,或者根本不尝试。自信心低下的孩子在犯错、迷失或失败时很难应付。结果,他们可能做得不好。
自信心如何发展
自信可以从婴儿期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发展缓慢。它可以仅仅因为孩子感到安全,被爱和被接受而开始。当婴儿得到积极的关注和关爱时,它就可以开始。
随着婴儿成为幼儿,他们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当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新技能时,他们会感觉良好。当父母注意,让孩子尝试,微笑并表现出自豪感时,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随着孩子的成长,自信心也可以成长。每当孩子开始尝试,做某事以及学习某件事时,都有可能成为自信心发展的机会。当孩子:
朝着目标前进 在学校学习东西 交朋友,相处 学习技能-音乐,运动,艺术,烹饪,技术技能 练习喜欢的活动 帮助,给予或友善 以良好的行为获得称赞努力尝试 做他们擅长的事情并享受 被其他人包括 感到被理解和接受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奖项或好成绩 当孩子有自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信,能力和接受。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自信可能比其他孩子容易。有些孩子面对的事情可能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但是,即使孩子的自信心很低,也可以提高自信心。
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
帮助您的孩子学会做事。在每个年龄段,都有新的东西供孩子们学习。即使在婴儿期,学会握着杯子或迈出第一步也能激发出一种掌控和喜悦的感觉。随着孩子的成长,诸如学习穿衣、阅读或骑自行车等事物会增加自信心。
在教孩子们如何做事情时,首先要表现出来并帮助他们。然后让他们尽其所能,即使他们犯了错误。确保您的孩子有机会学习,尝试并感到自豪。不要使新挑战变得太容易或太难。
赞美您的孩子,但要明智地做。当然,赞美孩子是很好的。您的称赞是表明您感到自豪的一种方式。但是,一些称赞孩子的方法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
这是正确的做法:
不要随意夸奖。没能获得的赞美就不会成真。例如,当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没有做的很好的感觉时,告诉他玩了一个很棒的游戏。最好说:“我知道那不是你最好的比赛,但是我们都有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为你不放弃而感到自豪。”添加信任票:“明天,您将重新开始比赛。”
赞美努力。避免只将赞美集中在结果(例如获得A)或固定的素质(例如聪明或运动)上。
相反,要对孩子的努力、进步和态度表示赞赏。例如:“你正在为这件事情而努力,”“你在这些拼写测试中越来越好”,或者,“我为你练习钢琴而感到骄傲,你确实坚持了下来。”有了这种赞美,孩子们就会为事情付出努力,朝着目标努力并尝试。当孩子这样做时,他们更有可能成功。
做个好榜样。当您将精力投入日常工作中(例如做饭、清理碗碟或洗车)时,您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您的孩子学会了花力气去做作业、清理玩具或铺床。
塑造正确的态度也很重要。当您乐于做事情(或至少没有抱怨)时,您会教孩子做同样的事情。当您避免忙于做家务并为做得好的工作感到自豪时,您的孩子也这样做。
禁止严厉批评。孩子们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关于自己的信息很容易转化为他们对自己的感觉。苛刻的字眼(“你太懒了!”)是有害的,没有激励作用。当孩子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信息时,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正确地忍耐孩子,专注于您希望他们下次做的事情。必要时,向他们展示如何操作。
专注于优势。注意您的孩子做得好的和喜欢的,确保您的孩子有机会发展这些优势。如果您想帮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则应该更多地关注优点而不是缺点,这也改善了行为。
让孩子们帮助他人。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他人重要时,自信心就会增强。孩子们可以在家中帮忙,在学校做服务项目或帮兄弟姐妹。帮助和友善的行为可以建立自信心和其他良好的感觉。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8
如今,自闭症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随着自闭症的大面积爆发,很多人却对自闭症的了解知之甚少,那么引起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应对自闭症?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很多孕妈在孕期的不良情绪,都是有可能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人们对于自闭症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所以自闭症很多时候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妖魔化”,自闭症儿童更需要大家用爱心去感动他们。
很多父母错过最佳的自闭症治疗时期,是因为自闭症很多时候发生在婴儿时期。
在孩子还在嗷嗷待哺的月龄的时候,可能一些小小的症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父母的疏忽,没有及时的发现,才导致一大部分的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以人际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异常等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所以在婴儿时期,家长们就要多注意观察孩子,那么要注意自闭症这几个时期。
1、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这个时期正常发育的孩子会笑出声,而且会和大人有基本的互动,当大人逗他们玩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并且还会有比较明显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一个孩子正常的表现,但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是几乎没有情绪,也没有快乐,而且很少和大人有眼神方面的对视。
2、在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孩子很少会叫爸爸或者妈妈,并且和大人或者其他孩子没有任何的互动,并且对于大人对其名字的称呼时,也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个时期孩子的正常发展是比较灵活的时候,甚至他们还是经常发呆,这个也是自闭症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异常表现。
3、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气的时候行为过激;自闭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智没有什么增长,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如何他们没办法适应,并且在他们受到攻击的时候,孩子会有过激的行为,但是语言交流几乎没有,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多注意了。
当家长注意观察到孩子的时候,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眼神和言语交流,他们的眼神稍微的呆滞,并且会一直有重复的动作和言语,语言表达以及互动几乎没有,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是比较长的,一旦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就要及时的就诊检查,帮助孩子尽量减少这方面的痛苦。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陪伴是帮助孩子慢慢恢复的重要因素,家长们耐心的引导和陪伴孩子,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找到外界环境的安全感,让自闭症儿童慢慢的感受,慢慢的是去适应除了自己之外的世界,父母们用爱和温暖去帮助他们走出,慢慢的去改变。自闭症并没有这么想象的那么恐怖,父母们应该用爱去治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