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歌的教案5篇
引入互动性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理解,上课之前,教师们应该认真研读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下面是85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树之歌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树之歌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课时:
两课时
四、教具:
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五、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一、课前音乐: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树之歌的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本课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对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教师指导,美读课文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结构
1、放映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2、听录音,画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
3、出示问题,学生带这问题自由读文。
4、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
5、信息反馈。
6、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四、主要教学过程说明
1、教学过程结构中,学生在合作、探讨时,老师应做到将长江的有关资料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这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巡回指导,注重反馈信息的集中。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五、教学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六、关键处处理: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七、教学准备:
教师:dv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问学生,看见长江的流域面积这样大有什么样的感受?
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
4、dvd光盘:《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用一句话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2、再读课文,解词析句。
你最喜欢读哪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
句?讲一讲你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任意谈。对哪句感兴趣谈哪句。
要点: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三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作者用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语言为我们唱响了长江之歌,目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总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4、练习朗读。你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经典的诗句夸一夸长江吗?
三、学唱歌曲。
树之歌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
补充资料: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出示实物投影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
(板书:澳门 香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
这些是本课难读的词,想来挑战吗?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 狞恶: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澳门》这首诗。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想去了解澳门吗?让我们看一段录像。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你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男女生分读。)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在列强的凌辱下,他离开母亲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1997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1997 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 世纪20年代,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在留美期间,闻一多目睹了美国种族歧视,深为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怀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自己这种强烈的回归情感,他写下了这首《七子之歌》,表达了澳门、香港等地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树之歌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的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长江之歌录音或mtv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能够读通课文,自读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师:是呀!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4、放录音或看mtv(让学生感受长江奔腾不息的气概。)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老师示范)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在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mtv《长江之歌》。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通过读这些诗句后你了解了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学生自读,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五、学唱歌曲(老师放录音或mtv学生跟唱)
六、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
长江之歌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我们赞美--无穷的源泉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们依恋--母亲的情?
树之歌的教案篇5
教学
要求1.了解诗歌的意思,知道诗歌赞美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杨树。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杨 树 之 歌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①,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节导读:这节描写大叶杨歌声的特点。
唱给②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③。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节导读:这节具体介绍大叶杨的歌声唱给谁听,描述了大叶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④。[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大叶杨为人们带来的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⑤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节导读:这节写大叶杨默默地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并在歌声里感谢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叶杨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大叶杨:杨柳科,寿命长,树形高大、广阔、美观,树干灰白、端直,是城镇街道绿化用材的好树种。
②给(gěi):也读jǐ,如给予。
③聊家常:闲聊;聊天儿。
④凉爽:清凉爽快。
⑤色(sè):也读shǎi。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大叶杨树叶,生字卡片,有关杨树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老师拿着大叶杨的树叶,请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生甲:大叶杨的树叶是心形的。
学生乙:大叶杨是杨树的一种,是落叶乔木。
2.大叶杨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它的歌喉非常美妙,让我们倾听杨树唱歌吧!
3.板书课文题目:杨树之歌。
认读生字“之”(zh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逐个认读。
(1)指名接龙读生字。
(2)分组练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诗歌,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并画出诗歌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4.指名读诗歌。
三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2)分组讨论:大叶杨是怎样给人们歌唱的呢?
学生甲:刮风时唱得欢快。
学生乙:下雨时唱得响亮。
学生丙:没有风雨时也悄悄地唱。
(3)观看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①听录音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甲:强调了“成天”这个词,说明大叶杨每天都在歌唱。
学生乙:把唱得怎么样和怎么唱强调出来了。(欢快、响亮、悄悄地。)
②学生自己练读。
③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逐句理解。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出示提示:
唱给 ,
伴他 。
唱给 ,
陪她 。
唱给 ,
和他 。
(4)师生共同小结。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想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
学生甲:大叶杨给人们带来方便。
学生乙: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一排排大叶杨枝繁叶茂,好像手拉着手,为行人送去了一片凉爽。
学生乙:大叶杨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轻轻鼓掌。它们感谢太阳使它们春天变得翠绿,秋天变得金黄。
学生丙:大叶杨感谢太阳,人们感谢大叶杨,因为是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3)指导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评。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四 发散思维,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
老师鼓励学生充分说。如果加上熟悉的曲调唱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甲: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辛苦了。
学生乙: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学生丙:感谢阳光,感谢雨露。春天给我披绿衣,秋天把我染金黄。
2.依照板书,总结全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就是这样成天唱着欢乐的歌,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
1.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要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2.以读代讲,激发想象。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让学生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外形特点,喜欢上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3.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在学生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优化作业设计。
(1)照样子,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唱得欢快
唱得动听 说得生动
唱得优美 说得完整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2.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读音。
响亮 陪伴 喜欢 悠闲 感谢 之 使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学生甲:我重点学习了“感”。“感”上边是“咸”,下边是“心”,合起来就是“感”。
学生乙: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了“之”,它由三笔写成。
学生丙:我用与熟字比较法学习了“亮”。“高”去掉下边的“ ”,换成“冗”,就是“亮”。
学生丁:我重点记住了“使”和“谢”。“吏”左边加“亻”,就是“使”。“射”左边加“讠”,就是“谢”。
4.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感:上大下小的字,第三笔“一”不要丢,第七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
谢:左右要写紧凑,第三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是“一”,第九笔是“”,不要写成一笔。
5.学生书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 扩词练习
1.小组内说说每个生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2.集中交流。
喜:喜爱 喜事 欢喜 喜从天将 双喜临门
亮:月亮 闪亮 亮光 明亮 响亮 亮晶晶
感:感动 情感 感觉 反感 感谢 读后感 百感交集
杨 树 之 歌
之喜亮感谢使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地生活着!让学生带着对它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这首小诗套上曲调,并在课堂上演唱。学生会感到特别新鲜,也会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曲调套上,唱出这首小诗。如此一来,学生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住了这首小诗。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感谢”写一句话。
我们感谢老师的教导。
3.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1.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务。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诗集《鸽子树的传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品有《我想》《童年的水墨画》等。
2.大叶杨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因叶片宽阔而得名。杨树的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家具、造纸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