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7篇
编写调研报告有助于识别研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改进的方向,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准确记录研究过程和数据收集方法,以下是85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1
一、基本情况
__县是__的北大门,通往__的交通要道,__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__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__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__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0.9平方公里扩大到1.7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0.90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0.5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__年的__人下降到__人。
二、主要做法
__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__县是我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县之一,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产业支撑单一,底气不足。全县除__外,多数乡镇集镇处于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产业支撑以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特色产业少,城镇集聚辐射功能弱,对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其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发展不平衡,县城街道又脏又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1998年全县城镇化水平仅为7.3%,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在县城规划方面也难于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控规、详规等均不到位。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__年为促进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委、县政府首先提出了以__为龙头,以__等集镇功能辐射强的乡镇为试点,大兴小城镇建设;__年,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县城的发展目标,即把__建设成为“__”上绿色生态经济大县、特色鲜明的__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连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__精品旅游景区和商贸集镇三大目标。
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标,体现县城在全县经济中的中心作用,为县城走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县委、县政府把规划作为县城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聘请了国内有知名度的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引进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既立足于现实,又考虑今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为基准,充分考虑地方民族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完善公共设施、繁荣经济,方便群众。
为把好规划关,县委、县政府多次请专家论证,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明确的定位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规划为县城的建设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为营造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
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规划的实施和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工程,为做好城市的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成立了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局。项目定点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或是局部规划的变动。由县委或是县政府会议研讨决定,形成县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每件工作层层落实,分解到人。在建设中,形成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筹措、工程招标、开发建设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工作局面。为认真执行规划和保证规划的实施,县政府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绿化、统一出让,使开发建设在有力的领导的下,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工作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齐心努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发展
__县新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县财政属于倒挂财政,资金匮乏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最大瓶颈制约。新区开发启动时,县政府只有__万元借款,而当时所需的征地就要__万元,资金不够,起步艰难。县委、县政府通过反复研究,决定利用市场的力量,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建设思路,把城市开发建设推向市场,盘活了土地存量资产,拓宽了投资渠道,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进程。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2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重点内容,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它对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结合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打好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经验启示。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保护了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效果最好、最彻底的扶贫措施。
一、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现状
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多地少,人口居住分散,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难度大。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经2017年6月份重新识别,确认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搬迁对象11716人,涉及14个乡镇、75个贫困村。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确定2016年探索实践完成总体任务的30%,2017年完成90%,2018年任务收关。
2016~2017年度落实到位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9887.6万元,其中省易地搬迁公司融资资金40280万元。2016年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3840万元(其中:中央基建投资2310万元,省、市、县各配套330万元,融资资金10540万元),完成823套82500平方米搬迁安置房建设,安置搬迁贫困群众3300人。2017年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35688万元(其中:中央基建投资4163.6万元,省、市、县各配套594.8万元,融资资金29740万元),建设安置房1565套148700平方米,安置贫困群众5948人,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搬迁群众入住率达90%以上。栾川县复垦券a券共交易381亩,30万/亩,收到交易资金1.14亿,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后原宅基地土地复垦、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目前土地复垦工作正有序进行,财政部门已拨付复垦启动资金750万元。
二、易地扶贫搬迁目前存在的问题
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部分贫困户思想存在顾虑
经调查,占90%的搬迁群众搬迁意愿强烈,认为搬迁带来了交通、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上学、就医的方便。但是还有10%不愿意搬迁,担心搬迁后离耕地太远,且新建安置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能超过25平方米,大多数没有配套生产用房,生产不便,如果不种地,生计难以维持,若交出原宅基地,想回也回不去。这些原因导致还需依靠种养殖业养家糊口的贫困户顾虑重重,不愿搬入新居或不愿拆旧复垦。基层在同时执行贫困户应搬尽搬搬出后有事可做搬迁后拆旧复垦必须达到100%等政策要求时左右为难。
(二)土地复垦难度大,资金拨付进度慢
根据河南省土地复垦相关要求旧房及宅基地退出后要优先复垦为耕地,复垦后耕地质量等级应达到7等地以上。因栾川县山大沟深,坡地多平地少,搬迁户居住分散,平均每户宅基地占用2分地左右,腾退的旧房及宅基地大多不符合复垦条件。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大多采用土地置换方式进行复垦,即对集中连片的其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予以补充。但是大多为工矿废弃地、空心村、砖瓦窑,位置偏僻、土壤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要达到旱可浇,涝可排的7等地标准难度非常大,占优补优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难以落实,复垦券资金拨付进度缓慢。
(三)后续可持续发展是难点
虽然目前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就业和发展问题,但是如何强化后续帮扶措施,注重环境、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保证稳定脱贫,巩固扶贫成果,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接下来面临的又一难题。
三、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帮扶干部要进一步吃透拿准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和文件精神,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方案解释清楚。对于拥有农村宅基地的搬迁户,在搬迁入住安置房后自行拆除旧房的,可给予一定拆旧复垦奖励,退出的旧宅基地使用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同时由搬迁户优先承包。对于集中建设的安置点,在严格控制住房面积不超标的前提下,可由项目公司投资配建附属生产用房并拥有产权,允许搬迁户租赁使用或免费使用一定年限,使安置住房既不超面积、不超成本,又有产业发展用房,给搬迁户留下发展空间。加强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必要时进行社会保障兜底,解除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顾虑。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
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大易地扶贫安置区基层设施的投入力度,财政资金重点向道路、饮水、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倾斜,尽快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其创业发展增收致富。
(三)大力进行提质改造,适当降低山区土地复垦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国土、财政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对策,国土部门加强对乡镇土地复垦业务指导,因地制宜对置换土地进行提质改造,提高现有土地等级;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加强对复垦项目的督导;财政部门进行资金测算,对提质改造超出复垦券资金部分通过县级配套予以保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适当放宽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复垦土地验收标准,进行实地调研,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适当降低山区土地复垦验收标准。
(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加大财政资金在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和农村就业创业技术培训方面的投入,在农户产业发展和项目经营方面进行长期跟踪和定向指导。根据搬迁群众的就业发展意向,结合现有的中钛集团包装袋加工、巧媳妇服装加工、义乌来料加工等就业项目,为搬迁群众安排适合的岗位,实现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二是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加大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农业、林业、旅游、来料加工四个产业。实施休闲农业乡村游;结合栾川旅游優势因村施策带动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食用菌、核桃、苗木花卉,可依托当地栾川印象品牌,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对外营销,提高农副产业附加值。引导搬迁户从事相应的产业发展,帮助有资金及技术需求的搬迁户享受政策支持,让搬迁群众实现长远稳定增收。
三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拓宽搬迁对象的增收渠道。可通过以下途径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1、管理运营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发电收益补贴给搬迁群众,保证每年每户可以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2、用好、用活复垦券a券资金。一方面可将搬迁后保留的旧房、宅基地及复垦的耕地等所有权归集体所有的资源,经迁出地群众同意,依托现有平台公司或集体统一经营,用于旅游开发、特色农业等项目,产生的收益分配给搬迁群众。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专账核算资金收支情况,将溢出15万元/亩部分开展长期投资理财,采取委托管理方式,与河南省扶贫公司签订委托投资协议,由其代理进行投资理财,定期将投资收益返还搬迁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复垦券a券资金的作用。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只有通过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联合各方力量,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以产业扶贫带动就业,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才能使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
[2]蓝都云.《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存在困难及对策》 [j]. 《农民致富之友》,2016,09:42-43.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3
2012年5月底最新工作计划总结类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现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从年起该市大力推进“国退民进”、“两个置换”、“产权多元化”等改革措施。到xx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全部退出市域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民营企业和产权清晰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全面激发了市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市域工业经济驶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43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年的17增加到37规模工业实现的产值由年的亿元增加到亿元。全市工业税收由年的98xx年的xx年来该市着力抓好太子庙生物医药园、蒋家咀棉麻纺织工业园、城关镇杨木及食品加工工业园的建设培育了棉麻纺织、食品加工、黑杨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新材料、精细化工六大市域支柱产业。从入园企业户数来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户数较3年前增加了一倍。年三个园区仅有规模企业18家目前已达36家。从园区工业产值看三大园区规模企业产值是3年前的近三倍。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产值不足3个亿今年可达亿元。目前三大园区规模工业实现的现价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9xx年前翻了三倍。年末三个园区规模企业入库税收只有5xx年将达15xx年新增项目投入5亿元是前xx年工业投入总和的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市域经济的主要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9家其中规模企业26家出口规模企业5家。xx年全市产值过1xx年苎麻产品出口交货值13xx年市政府财源建设奖励支出xx年来全市引进投资3xx年产值亿元实现税收18xx年来随着一些职能部门划归“线管”市级政府职能越来越弱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市级政府经济调剂缺乏手段。如工商、税务、国土、质监等部门上划后市级的调控能力下降了收费优惠等承诺难以落实到位。二是财税体制方面。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市级财力相对减弱了增值税、所得税增量部分大头被中央、省级拿走严重挫伤市级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投资融资体制方面主要向大城、大型企业倾斜也不利于市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受国土、电力等宏观调控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对策突破瓶颈培育特色筑巢引凤打造品牌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瓶颈难题。一是要抓好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信用行为组织信用评估。把不守信用的企业及法人代表列入黑名单使之难以在场上立足。二是帮助企业摒弃落后的家族管理模式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职业化建立符合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应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项目的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支持本地优势产业、特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是要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公司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可采取政府投入、企业参股、民间集股等办法建立担保基金。五是要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投资转移到工业项目上来。六是要支持鼓励企业上发挥企业直接融资的功能。突出特色培养龙头企业。特色就是优势市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经营特色。要立足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作用大、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如的苎麻产业省政府将苎麻产业纳入了全省七大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市被列为基地建设项目市。务必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在加紧规划种植的同时加大规模加工企业的扩张改造开发延伸下游的印染、服装等“链条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根据园区的不同功能与特色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提升园区品位为民营工业上规模上档次提供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二是要明确主导产业创新机制加快产业集聚。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转移淘汰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业已形成的支柱产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优化整合形成地域产业链。三是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要立足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为园区做大做强夯实项目基础。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特色。实施品牌战略首先是要抓“原创”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把品牌数量积起来。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帮助企业关注科技场捕捉科技信息主动积极寻找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合作伙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鼓励企业主动靠大投强以特色创优势以优势创品牌。其次要抓“整合”利用
已有的特色品牌资源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第三要抓宣传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场占有率。第四要抓奖励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要分层次给予重奖。同时要引进和培养一支高技能的人才队伍积极实施“名企、名牌、名人”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和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特色的不断提升。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4
一、基本现状
(一)城市规划工作有序开展。据调研,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已完成,待政府审查,人大审定,公示后报政府批准。目前已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规划大纲、功能分区、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方向、重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进行规划。按照一主(沿口旧县)、一副(街子)三组团(飞龙白坪组团、万善组团、烈面组团)的三头并进城镇化发展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区域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规范产业聚集区,引导产业项目聚集组团发展等措施,有效增强了各区域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城镇面积达29.45平方公里、人口达28.57万,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
(二)中心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美丽家园、城市会客厅、城市综合体、沿口古镇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美丽家园工程,将为武胜中心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会客厅将展示“江湾湖畔休闲城”的城市形象;县城“东扩、北拓、西进、南移”的各个项目正有力推进。与此同时,武胜县以营造城市特色、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魅力为目标,倾力打造的“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民生工程建设深得民心。强化供水管理,确保市民喝洁净水、放心水,及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全面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城市综合供水能力、可靠性及管网水质进一步提高。县城区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实现安全供水508.2万吨;加强供气管理,确保市民用上“安全气”,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充装气行为,规范燃气市场秩序。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建设,县城区燃气普及率达92.5%。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二、存在问题
(一)旧城改造相对滞后。根据估测,全县旧城区占全县城区面积约12%,居住人口约1万人,历经多年的发展,现在呈现出房屋破旧、交通拥堵、市政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管理困难等问题,居住群众也迫切希望对旧城实施改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旧城房屋密集,空间狭窄,若按照国家规范审批方案,旧房拆除后房屋无法修建。二是邻里关系复杂,因旧城房屋密度大、空间狭窄,规划执行过程中触及周边利害关系人较多,协调难度大。三是我县现有旧城更新多为楼房业主进行,未形成有效的片区改造,增加改造难度。四是武胜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未通过法定程序审批,执行起来有法律层面的瑕疵。近年来旧城改造多数有法律纠纷。五是从旧城改造成本看,由于旧城区土地相对城郊新区价格更高,拆迁补偿难度更大,改不如扩。
(二)城市功能不尽完善。一是城市生活管网与建设不同步。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各部门缺乏必要的统筹衔接,“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与城市管网铺设,常常不能同步,造成城市路面反复开挖的情况。二是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容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车辆迅速增长与路网建设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在中心城区,一遇上下班高峰期和公共节假日,经常车满为患,拥堵现象十分严重,整个县城没有一个规范的停车场,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从而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影响市容市貌;三是没有规划进城车辆清洗场所,特别是遇到雨天,车辆带泥进城,严重影响城区环境卫生;四是背街小巷路灯照明设施缺失,造成主街亮而背街小巷黑乎乎的,形成治安、安全事故多发地段。五是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休闲的公益性设施建设相对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以及群众对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的不断增加,满足中心城区市民的休闲场所日显不足,文体“四馆”建设迟迟不能落实。
(三)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城市建筑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的外部显现给人的总体印象。目前,武胜城市建筑总体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轴线不突出、天际轮廓线缺失。二是缺乏城市个性特色。三是建筑结构单一。四是与武胜“嘉陵翡翠、阳刚武胜”城市名片不符。五是设计理念陈旧。六是建筑物层次混杂,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没有得到彰现。
(四)城市管理尚有缺失。一是城管局不具备基本的主体执法权。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其第三章对“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作了严格规定: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第十八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武胜县城管局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资格。二是设施权属多元,管理责任不清。道路上的公交站牌、电信杆、电信箱、垃圾箱按职责应由各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设置、养护、维修、保洁,但事实上从这些设施建设完成后,就从未进行过保洁,更不用说养护、维修,破烂于路旁,严重影响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单位是社区,但多数无人管理,成为卫生死角,人居环境较差,居民意见大。三是管理部门多,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如流动摊点的整治管理。工商、城管、住建、公安按各自的职责均对其有管理,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都能说出不管的理由来,最终谁也不愿意管,只有城管孤军作战,游商、摊贩与城管队员打游击,难以达到规范管理的效果;又如户外广告的管理,其主管部门为工商和住建两家,按职责住建主要对户外广告的设置进行管理,对广告的规格、式样、颜色、设置地点及是否影响城市容貌进行审查,对破残、未按审批要求设置及未办理设置许可手续的户外广告进行规范化管理;工商对广告公司申报的广告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但往往其后续管理职责基本上没履行,对没有进行申报违规的广告视而不见,造成大量的户外广告没有申报和审批,城市户外广告就显得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四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水平不高,人员来自各个阶层,特别是我们的一线职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部队复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如美学、广告规划、给排水专业人才短缺,园林绿化等技术人才很少,客观上限制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投入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目前,环卫作业方面,县城仅有洒水车2辆,无现代化清扫作业车,只有1辆是符合规定的垃圾清运车辆,且油耗相对较高,其余垃圾清运车辆均为电动三轮车,不能达到密闭运输的要求,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客观要求。从事环卫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工资只有650元,与其劳动强度和工作量极不相符,而从事此项工人作的大部分是年老的女同志(其中70岁以上的占40%),安全隐患突出。
(五)居民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务工人员涌入县城,由于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还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存在一个教育和引导他们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的过程。由于部分市民的综合素质差,随地吐痰、乱占道、闯红灯、破坏公共设施、私搭滥建、装修扰民、邻里矛盾、养宠物随地大小便等现象还较为普遍。
三、对策建议
(一)尽快研究出台旧城改造政策。旧城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把加快旧城改造作为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的大事来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建议:一是尽快研究确定旧城改造相关政策。二是由符合资质的公司作为业主进行片区旧城更新工作,形成规模,减少规划执行难度。三是对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使旧城区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四是对旧城区破旧危房分步进行改造加固,消除住房安全隐患。五是尽快完善武胜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并按法定程序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法律上的问题。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继续坚持搞好土地清理工作,坚决树立“先造环境后卖地”的土地管理利用策略,在上宗土地拍卖中,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下宗地块的道路的铺设、环境的打造,提升土地市场价值,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增值效益,为城市建设开辟融资渠道提供条件。二是构建城市道路骨脊,至少拉通两条横纵贯穿的城市主干道,使城市建设根据主干道走向规划。三是开展城市亮化建设,对背街小巷进行全面亮化,安装路灯,有效降低治安、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四是在中滩桥及嘉陵江大桥适当位置设立两个进城车辆强制冲洗站,解决泥车进城影响市容问题。五是尽快打通人民北路大通道,分流建设路的客货车辆,同时,对新规划的城市会客厅综合体等项目要预先设地下停车场或建立立体停车场。
(三)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的。作为现代城市还要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过去,由于我们对城市功能认识有偏差,对环境建设重视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城市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从一味追求城市规模转向寻求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上来。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二是要把水电气、公用设施、灯饰工程等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坚决防止道路反复开挖的情况发生。三是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坚持稳中求进,不能遍地开花。特别是旧城拆迁建设,要坚持开发一片,完善一片,环境建设先行,真正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
(四)重视城市特色建设。从__种意义上讲,城市的特色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之所在。我县无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我们有可开发利用的青山绿水,这是武胜城市建设十分珍贵的财富。加强城市的特色建设,首先应加强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建筑样式要力求现代化、多样化,改变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块”的状况;其次应建立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娱乐广场等公用设施,增加人文景观,给城市融入文化内涵;另外,要特别重视伊斯兰民族文化资源和沿口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
(五)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说的是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应该坚持城市管理“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树立大城管的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一是理顺关系。建议由县政府组织召开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的协调会,对现有的各自管理职能进行整合优化,理顺职能职责,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解决城管部门的执法权。县公安局选派35名热爱城管事业、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公安干警,担任城管执法小队队长。选派到城管执法的公安干警,编制保留在县公安局,日常工作仍在公安局,只是在进行城管执法时,协助城管局开展相关执法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加大对城市管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环卫资金,购买至少1辆吸扫车,解决目前县城清扫不彻底,只扫垃圾无法扫除灰尘的现状。再添置1辆垃圾转运车,解决目前1辆垃圾转运车24小时运转且不能及时完全转运县城生活垃圾的现状。四是从改善城管执法环境着眼,疏堵结合,将人性化管理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重点地段的城管执法力度,逐步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建议在人口密集的旧城区和市场功能不完善的城区,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影响群众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管理的疏导点:如修鞋、擦鞋、修自行车、缝补衣服等群众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划出固定的街段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既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扩大了就业,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六)积极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议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使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提高。可以选择一部分道路的清洁打扫实行招标管理,面向市场确定清扫队伍,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调动社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通过考核奖惩等办法将社区工作重心调整到城市管理上来,合理调整社区管理城市的自主权,挖掘潜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调动社区、单位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加强市民文明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同时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软实力”。一要强化教育引导,多方位推进素质提升。把提高市民素质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订长远和近期的文明教育计划,从学校、家庭、单位和社区着手,加强对德育工作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二要完善互动机制。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及时推出各项文明建设方法举措,建立全民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部门执法行为,同时提高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识。三要搭建公共平台,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硬件设施,实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和谐共进。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5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积极推进“智慧路南”建设进程,8月份,组成调研组对全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实地察看了有关现场,听取了区政府的工作汇报,与区政法委、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商务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全区实际,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转型,“智慧路南”建设已经开始起步。
(一)注重基础先行,智慧城市建设根基得到夯实。一是政务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区直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加大了对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系统内上下结合、功能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体系。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设为切入点,民生领域信息化服务开始起步。自去年网上审批系统平台开通运行以来,截止目前累计办件1915件,并逐步推进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社会保障综合系统、数字校园等服务民生项目。
(二)注重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我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确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探索实施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搭建了社会治理新平台,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区143个村居,建立508个网格。
(三)注重融合效应,智慧产业发展初露端倪。近几年,我区在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同时,注重项目管理,为“智慧企业”和“智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促进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涉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类别。二是推动面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国际新型的“互联网+虚拟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驱动路南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典型示范培育,强化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适用、商业运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和应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进、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车网、志金科贸等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开发建设了报春钢铁网、志金钢铁网、唐山北方国际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并借助阿里巴巴、天猫、美团等知名网站,开拓网上信息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财经大厦为载体的河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进困难。少数部门单位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够多,有时甚至存在敷衍应对的现象,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工作进展缓慢。
(二)整体规划尚未确定,先期投资重复浪费。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尚未出台明确的整体规划,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缺乏服务平台支撑,信息整合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而我区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导致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无法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不一致,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形成了“智能孤岛”。例如,大多数部门单位、小区村居均安装有视频监控,但是在需要调取影像资料时,无法通过共享来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舆论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普遍不高,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瓶颈。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传推介不够。智慧城市是为市民而建,在实施前要让市民从一开始就了解相关推进计划,使市民对可使用的城市资源有认同感,如水电、公共设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让市民与城市连接,推动城市更加绿色、低碳。二是数据收集不够。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给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帮助,让百姓受益。这就需要社会各方、城市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关注,在大数据时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资机制不够完善,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区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缺乏相关融资政策,社会投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从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单一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建设需求,甚至成为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智慧城市是城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智慧路南”建设工作,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给城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对我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认识建设“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发展大势,从全局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工作部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案例,增强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二)尽快明确发展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成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要有效衔接“智慧唐山”建设,借鉴先进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搞好顶层设计。要按照适度超前、特色明显、注重实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明确的建设时间表,统筹建设各领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的协调推进。
(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大脑”,要首先完成对平台的搭建。要加强与移动、联通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对城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区场开发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区政府要在保证引导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吸收有资质、有实力的运营商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区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五)科学推进工作重点。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联通的原则,围绕我区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坚持有基础的先行、有急需的先上、有实效的先干,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扩大“智慧路南”建设的覆盖面,努力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区运行管理体系,使“智慧路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湖南地处内陆,是对外开放相对薄弱地区,但也意味着巨大的开发开放潜力。作为后发地区,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相统一。
一、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问题和差距依然明显
近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坚持“扩规模” 与“转方式”相结合、“促内需”与“扩外需”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放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比,与中西部兄弟省份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格局比,还存在开放不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质量不优等诸多问题,并且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和危险。
1、总量增长迅速,但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近5年来,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从200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88亿美元,年均增长17%;外贸进出口额从亿美元增加到246亿美元,年均增长%;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从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年均增长%;对外投资连续7年居中部第一。2013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列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第3位,但我省进出口总额仅列全国第21位,中部六省第5位,仅为湖北的65%、安徽的52%、河南的44%、重庆的36%;外贸依存度仅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仅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占全国的比重仅为%;外汇存款余额仅为亿美元,居全国第22位,贷款余额亿美元,居全国第21位。
2、结构有所优化,但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我省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仅15亿美元,而河南、湖北出口额最大的企业分别达到近3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出口商品中,钢铁、有色等传统粗放型产品占比达到30%,而且主要是资源输出型;加工贸易仅占总量的29%,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中,来自香港、台湾等亚洲地区的占80%,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仅占9%;第三产业占比仅为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居全国第18位、中部六省第4位,进出口额仅相当于上海的2%、北京的3%、广东的4%、湖北的1/2。
3、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仍然不多。近年来,通过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湖南,世界500强企业有131家来湘投资,总数居中部第一,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蓝思科技、富士康、欧姆龙、台达电子等一批战略项目的相继落户,带动了我省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省仍然缺乏像河南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重庆5+6+800笔记本产业集群(5大品牌商、6大代工商、800家零部件厂商)、西安三星电子这样具有带动效应的大产业。2013年,河南富士康一家企业的进出口就近300亿美元;重庆出口笔记本电脑近6000万台,全球每4台笔记本电脑有一台重庆造,以电脑等智能终端为主的工业品实现出口450亿美元。三星电子西安高端存储芯片项目第一期70亿美元投资达产后,每月可生产10万片,可形成66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收入。
4、载体平台不断夯实,但承载聚集能力薄弱。我省目前有2家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13家国家级园区、80家省级及省级以上园区等开放平台,平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但这些平台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聚集能力薄弱、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2013年我省80个省级以上园区利用外资仅占全省总量的%,有40%的园区利用外资为零,13个国家级园区利用外资仅占全省总量的%,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80个省级以上园区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总量的45%,有30%左右的园区进出口为零;长沙机场国际旅客居中部第一,但国际航空货运量仅居中部第4。
5、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优化。近些年我省以项目服务年等活动为抓手,在改进服务、优化环境和降低营商成本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有些问题企业和群众反映仍然比较强烈,有待进一步优化。比如行政审批程序仍然繁琐,时限较长。不少审批涉及中央、省、市、县四个行政层级和多个行政部门,形成纵、横两个审批“链”,环节之间不顺畅,上下之间不协调,我省一个外商投资项目走完所有的审批流程最快要120天。一些地方部门对政务中心窗口授权不充分,窗口成了“收发室”、“传达室”。权力部门化与利益化的问题亦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和交叉执法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许多中介机构依附于政府部门开展服务创收,加重了企业负担。许多地方政府对前任领导所定的政策措施不兑现。
6、机制体制建设有所完善,但有待进一步理顺。近年来,我省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分管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省商务厅牵头,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建立健全了部门联席会议制、重大项目调度制、重大活动协调制、重大任务交办制度、工作督查问责制等工作推进机制。但是,相关机制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比如加强招商引资活动的统筹规划,避免招商活动过多过滥不实的问题;比如内资、外资分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比如园区管理、物流管理政出多门、整合不够的问题,等等。
二、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一是世界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速仍然偏低,全球经济格局“东升西降”更加明显。全球需求结构深刻调整,不少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的沼泽,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仍存变数,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日债危机没有根本好转,新兴国家增速下滑,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新一轮工业革命尚缺乏实质性突破。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调结构、促转型”为核心,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尤其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突破深层次障碍,在财政、金融、价格、企业、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消费市场仍面临内需增长动力偏弱和cpi冲高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企业景气状况较低,居民收入增长随之明显放缓。此外,国家在财政、金融、资源价格、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在给湖南带来极大的利好同时,也带来一定冲击。比如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可能对周边地区及中部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使湖南钢铁、水泥等行业雪上加霜。
三是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态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全球范围看,区域竞争与合作仍在深化,各国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新兴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冲击。越南、泰国、印度等其他新兴国家其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对我省承接产业转移造成冲击。而且在国内,中西部省份之间以及沿海省份的竞争越来约激烈。中西部省份为争取企业落户,各出奇招,力度空前。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为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争相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鼓励本省资金和产业向省内落后地区转移。
四是湖南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目前,随着“四化两型”、“三量齐升”战略的推进、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承接产业转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和红利,进一步发展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明年沪昆高铁的开通,湖南将成为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劳动成本、土地利用和环境容量、要素保障比较优势仍然明显。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各类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受到削弱,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对外贸易面临国际贸易环境严峻以及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双重挑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刚刚结束的第114届广交会上,大会成交和客商到会双双下降,我省成交仅与上届基本持平,且三个月以内短单占比达80%左右。此外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缓慢,新兴优势产业太少。目前传统产业中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在不断缩小,农产品行业规模没有大的扩张,有色金属缺乏可持续性增长,日用陶瓷大而不强,花炮规模难以扩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动漫、汽车及零部件是近年来我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但是,除装备制造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外,其他都没有做大做强。
(二)新机遇蕴含新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经历了4次重大机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2001年加入wto、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产业加速向我国中西部转移),但是在这些机遇面前,湖南每次基本都是“醒得早、起床迟、出门晚”。以外贸为例,2007年我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16位,2012年已退至第21位,先后被江西、广西、重庆、新疆、吉林赶超。江西打造粤港澳后花园、广西打造北部湾经济圈、重庆打造中西部开放高地、新疆打造欧亚桥头堡、吉林打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无不风生水起。
三、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构建湖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根本在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要重视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立足现有的各种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拓宽视野,内外联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外交,扩展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促进与东盟和西部沿边地区海陆通道互联互通。推进与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对接、功能对接和发展空间对接,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航母”,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释放深化改革的红利,为“四化两型”战略的推进、“三量齐升”目标的实现提供新动力。
基本原则:一是实现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良性互动。以开放获得外部动力,倒逼关键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吸收国际投资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实现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良性互动。加强区域合作,全面取消各类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依据经济规律和统一市场规则,建设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确保各类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良性互动。在全面放开市场准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同时,消除对外投资合作的障碍,大力推动产业进湘、资本进湘、技术进湘和商品出省、产能出国、劳动力出境,拓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空间。四是实现巩固传统优势与培育新优势良性互动。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要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重点举措:
(一)改革境内外投资管理体制
1、大幅度放宽外资准入门槛。做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准备工作,在一般制造业领域,探索进一步取消对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设计、采购等各类地区总部。
2、全面推行民间投资非禁即入原则。除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外,对民间投资放开所有投资领域,公布明晰的准入标准、准入时限,并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扶持措施。鼓励民间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投资市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及垄断行业等,破除操作层面的“玻璃门”、“弹簧门”。
3、扩大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4、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整合部门资源,由商务主管部门统筹并归口管理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构建“内外资统一,外资、外贸、外经、外侨、外宣五外联动”的“大招商、大承接”格局。加大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二)推进投资审批流程再造
1、精简审批事项。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有序推进负面清单之外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实行国民待遇。透明公开审批流程,为每一个审批事项编号存档,并公示到政府网站上。
2、下放审批权限。3亿美元以下、1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市州以及国家级园区。1亿美元以下允许类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审批权下放至区、县以及省级园区。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质检等环节按照层级同步下放。
3、改革审批方式。设立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审批实行分层级免费代办制。3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省政府授权省商务厅全程代办,原则上4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3亿美元以下、1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亿美元以下允许类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分别由市(州、国家级园区)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全程代办。项目审批按照投资规模,由企业直接向相应层级的政务中心申报。全面实行并联式、一站式网上申报。精简规范项目申报材料。
(三)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1、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通关、物流、融资、退税等服务,提高外贸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对认定的大型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给予税收、通关等方面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作为出口退税主体,视同a类企业优先办理退税。简化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税收管理,允许其各种服务收费按统一税率征收,或者采取资金统一支付、账册备查的方式征收。允许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采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出口。海关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视同aa类企业,适应“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
2、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争取尽快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出口,国税部门给予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支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
3、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在已经形成一定的行业出口规模和行业企业聚集的地区打造出口基地,通过完善基地产业链和公共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聚集度,增强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加大对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其建设为基地内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研发、公共物流、公共营销、公共交易、公共展示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4、改进通关模式。加快推进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使我省进出口货物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海关进一步深化区域通关合作,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作业模式适应范围,加快推广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合作,按照“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要求,推动进出口检验检疫本地化、便利化;对法定检验的我省出口货物,除质量安全风险高的外,原则上由产地检验监管后放行,口岸不再抽检;对法定检验检疫的进口货物,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入境口岸检疫后由我省检验检疫实施检验监管。
5、促进外贸物流发展。大力推动我省“内陆无水港”建设,尽快实现长沙、衡阳、郴州、永州的“无水港”功能,打造我省外贸货物通江达海的高效平台。进一步开通好我省“五定班列”和“五定班轮”,将其打造为我省货物进出口的快捷通道。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优化全省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布局,切实加强我省各类口岸、“内陆无水港”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
(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发挥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巩固港台、发展两角长三角、珠三角,拓展日韩,重点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融入“一路一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1、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积极借鉴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新理念新举措,及时做好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准备工作。完善岳阳城陵矶港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功能,创造条件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在黄花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岳阳城陵矶港区和郴州出口加工区等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设立省政府驻自贸区日常办事机构或窗口公司,涵盖招商推介、商品展示、研发设计、货物通关等多项功能,并尽早谋划赴沪开展定点招商,对接产业转移,争取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制造业和服务外包项目能在湖南落地。积极争取将岳阳城陵矶港列入上海自贸区的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
2、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争取开通长沙-广西-越南、株洲-新疆-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到达北部湾、珠三角水运口岸的铁海联运,增加黄花机场至东盟、中亚、欧洲的国际客货运航线。建设好我省在越南、老挝、泰国投资的境外工业园,鼓励更多企业赴东盟、中亚建立境外工业园。加强与东盟、中亚各国的产业对接,鼓励我省轨道交通、特变电、茶叶等优势产业积极拓展东盟和中亚市场。在广西、新疆设立湖南东盟、湖南亚欧办事处。将永州打造为我省对接东盟的物流通道,支持东盟与永州互设办事处。
3、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将岳阳以城陵矶港为中心的沿长江150公里左右的经济带,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全省大运力工业配置在这一区域,重点发展物流航运业。申请增加岳阳城陵矶和长沙霞凝港口岸对外直航航线,拓展至台湾、日本、韩国等近海集装箱直航业务。在岳阳建立湖南航运交易所,建立集“平台监管、数据处理、政策发布和国际物流动态”于一体的电子口岸,与中国电子口岸尤其是长江流域地方电子口岸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五)加快推进 “走出去”步伐
1、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争取个人境外投资试点。落实“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
2、改革投资审批方式。放宽对外投资准入,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将核准范围限定在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两类,进一步简化核准手续。推动事前审批转向改善对外投资信息、法律、融资、保险等服务支撑体系转变。
3、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延长产业链为纽带,引导扶持水电、农业、文化创意、矿产资源、服务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联盟抱团出海“走出去”。鼓励中联、华菱、远大、南车、湘电风能等企业在境外创办产业园。鼓励企业抱团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招投标,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带动我省设备、技术、服务、劳务输出。
4、加快“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和建设集国内外政府部门、境外园区、境外商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于一体的“走出去”促进平台,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六)推动发展平台向高端、集聚发展
1、加强园区平台的规划和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园区。围绕我省规划的10大优势产业和50个产业集群,对我省目前80个省级及省级以上园区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园区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园区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效益和开放型经济指标,对省级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
2、加强功能性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岳阳城陵矶和长沙黄花机场综合保税区;申请设立城陵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增加口岸的“保税仓库”功能;争取将长沙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好以新华联为龙头的原油进口平台、城陵矶冻品口岸平台;将金霞保税区打造成集综合保税、进出口商品展示及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水陆物流集散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平台。
3、加快会展平台建设。理顺会展业管理体制,构建职能清晰、协调一致、“多位一体”的湖南会展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出科学的会展标准和规范会展评估体系,切实加强会展业财政扶持力度。借鉴国外著名展馆的经验,高起点建好长沙新的国际会展中心,彻底解决湖南会展业在硬件设施方面的瓶颈问题,全力申报国家级经贸会展平台。
4、打造商协会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商会类行业协会平台,发挥其在整合招商资源、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明确地位,厘清职责,规范管理;建立政府资助重点行业协会发展和购买服务机制,对主导产业行业协会和部分综合性重点行业协会,政府实行长期购买固定性服务。
5、加大金融平台建设力度。支持省内企业在境外上市、境外发债,同时在资金调回和使用方面争取更为宽松的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商业信用融资,在坚持交易背景情况下,支持银行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支持境内项目使用外汇转贷款。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湖南设置分支机构,逐步将国际结算业务网点延伸到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县域范围。推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园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优化国际结算网络系统,完善国际结算工具,推广跨境贸易网上银行服务、网上结售汇等电子化产品,提升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有序放开对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特种行业市场准入的指标限制,加大对江浙、粤港台、晋商财团等民企金融资本的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内外资进入省内金融市场。
6、大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展跨省、跨境区域合作。湘南三市比照长沙,全面享受营改增试点以及项目审批等相关政策,全面启动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统筹规划湘南三市主导产业,实行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推进衡阳、郴州、永州“内陆无水港”建设;支持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支持永州蓝宁道新等加工贸易走廊设立公共保税仓;充分发挥郴州快件中心的功能。
关于发展的调研报告篇7
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大学赴瑞金博士生报告团
执笔:马俊英、陶颜 2007年8月
一、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背景
在今年的年初,国家批准包括瑞金在内的江西41个县市,比照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经济发展。这一举措,以更加灵活的区域发展机制,将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融入中部崛起战略。同这次西部大开发延伸政策一道出台的还有,南昌、萍乡、景德镇、九江等江西4个设区市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同一个区域,有针对性分而治之的区域发展模式,同样又是一次新的创新。
在近年来中部经济整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中部同东部的发展差距日益增大,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部。因此,新政策的出台,将为包括瑞金在内的江西41县市,在税收优惠、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契机。另外,江西本身良好的区位优势,也会相对其他中部省市“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吸引到三地投资和产业转移。
二、瑞金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带来的机遇
第一,低成本优势促进东部地区投资及产业转移。长珠闽三地的民营经济,近年来面临着日益匮乏的土地资源以及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问题,发展条件的束缚已促使一批民营企业家进行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生产要素的整和。同时,伴随本地产业结构发展和升级的需要,长珠闽将更进一步承接来自国际、以及港澳台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瑞金将以更具竞争力的低成本优势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的转移,成为新一轮的制造业加工基地。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带动产业升级。瑞金已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同时,传统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对传统企业的带动和提升不足,而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中也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如税收、企业实验室建设等,鼓励现有高新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也对现有其他企业起到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出台相关外购技术服务等支持性政策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因中小企业自行实现研发功能不现实,故在政策上缓解其资金和技术困难,鼓励其更加主动、积极的购买和利用先进技术和服务,实现产品、工艺等改造和升级。
第三,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化发展。瑞金已有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存在规模小,技术推广等问题,不能适应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原料供应环节,已有企业的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外地购进,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使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益和机遇流失。以优惠政策培育瑞金农业大型产业基地的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大型龙头企业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带动农业产业 化进程的实施和实现,解决自身的原料供应链问题。
第四,产业基地政策性扶持带动瑞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对于瑞金市来说,在吸引大量企业前来投资建厂的同时,各类企业组成的上、下游产业集群或同行业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工业化发展的新一轮力量。而目前这类产业基地,有资源禀赋、劳动力条件、土地低成本、税收低成本等优势,但缺乏资金支持,以及理想的合作伙伴。一方面,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对这类中西部大型建设项目的相关配套性工程,给予低息配套贷款的支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发挥桥梁中介,将有效的企业资源与瑞金大型产业基地有机结合,实现项目与企业的成功对接。
(二)瑞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新一轮区域间的同台激烈竞争。作为长珠闽三个经济先行地区的近邻,加之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瑞金的工业化发展将因为有了西部优惠政策的延伸,而比起其他中西部地区获得更多的契机,加快经济发展。然而,和瑞金一样,江西其他40个县市也同样获得了这一优惠政策的支持,大家都在新一轮背景之下思考如何去发展自身,也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招商引资、地方政策优惠等层面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还将面临来自相对较发达的四个设区市的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融入新一轮地区间的竞争、合作和发展,而不被边缘化,需要长期的思考和努力。
第二,各类优势是工业化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交通、优惠政策等优势是工业化发展的硬条件,不可缺少。但与此同时,这类硬性条件在经济发达的长珠闽地区和江西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个重要的体现在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尽管近年来面临各类成本普遍提高的情况,但这类地区仍然是投资的热点地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工业化发展软环境的成功营造。而软环境的建设也将是瑞金同其他40个县市竞争的根本,而不是实行在政策上恶性的竞相下调优惠税率等措施。技术、市场、劳动力素质、甚至包括文化、观念等软环境的营造需要长期的努力。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在长珠闽三地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部分水泥、造纸、纺织等污染性企业的转入,在国家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兼顾的发展要求下,一要强调引入企业的技术水平,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到最低;二要实施有效的手段,包括技术和设备层面,促进循环生产、清洁生产工艺的实现。因此,为生态性工业发展的产业链配套发展,需要争取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三、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处于初步阶段
首先,瑞金市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处于缺损状态,尚未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五大主导产业分工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有限,资本积累速度较慢,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存在技术断层,原材料的产品结构与加工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咬合程度尚需提高。这种产业链的缺损,将导致上、下游产业之间难于通过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瑞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产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其次,我们看到五大产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目前研究、开发、示范、推广等科技支撑体系的四大要素都处于企业或有关部门的自发、零散的组织状 态,产学研官处在相互脱节的状态。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互动不足
瑞金城市化程度不高,未能与工业化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表现之一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导致企业在办厂时面临工人短缺的现象。而这一点势必影响到工业化的发展。但反之分析,工业企业本身数量缺乏,对本地劳动就业带动力量弱,也是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
有效的城市中心商业网点未能建立。城市的吸引力和集聚力,首先来自最初的中心区商业功能。改革开放之初的杭州武林地区,正是在杭州市政府的主导下,最先发展起杭州百货大楼这一商业购物网点,使得武林地区集聚起了一定人气。随后,伴随一系列的购物中心、大型连锁超市、银行、中介服务业、企业总部等进驻武林地区,形成了今天的武林商圈。而瑞金市中心城区的人气未能有效形成和集聚起来,商业中心网点欠缺规模化发展,外来商业资本缺乏,一个伴随竞争而充满活力的商圈结构有待及时发展。城市中心区商业功能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的中心区商务功能,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化对于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也由此展开。因此,发展工业化的条件之一的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城市化的打造对工业化的发展同样重要。
(三)工业经济发展中缺乏主导和带动性力量
瑞金现阶段的工业发展模式同“温州模式”的形成初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两者都有着以出口为导向、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另一点不同在于,在中小企业成长的同时,瑞金的工业经济中还伴随着大型产业基地和地方龙头企业的崛起,这也正是第二代“温州模式”的特点。
但是,工业经济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发展,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协作和联系,形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地方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和当地的企业在行业层面没有太多联系,对当地工业的有效拉动力量不足;二是地方龙头企业本身也正处于企业内部成长和发展时期,尚未走向成熟。因此,形成一套上下游企业的投入产出链还需时日。三是瑞金的一些大型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前期建设还在进行中,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基地还未形成。因此,对本地企业和行业的资源整和只能随后进行。
四、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一)产业集群驱动工业化发展之路
从浙江等民营经济形成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到中西部地区的大型、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正在由产业集群这样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引领。而产业集群从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区域经济实力竞争的一部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彼此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共同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收益。同时,集群内企业通过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分工协作的互动式关系,构成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业创新,从而带动产业集群升级。
瑞金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未能形成。在未来各类大型重化工、医药、水产等产业基地打造的过程中,引入相关上下游产业,与龙头生产企业配套合作是关键所在。同时,产业集群也应该成为未来进一步承接来自闽东南、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的重要空间组织 形式,吸收东南沿海先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以产业集群而非单个制造业加工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结构转变、产业升级,打造出成功的“第二代温州模式”。
(二)积极打造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
高速公路城市发展轴是继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发展力量。通过高速公路的时空优势,以高速公路道口或节点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促进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表现之一就是围绕高速公路建立起来的都市圈。对于三省通衢的瑞金市,交通条件的优越是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带的一大优势;同时,近两年赣州一小时都市圈的发展,也是瑞金借以拓展经济发展思路的契机。而以都市型农业和物流业等高速公路特色行业的发展不足,没有有效利用起高速公路这一优势。
围绕都市型农业建立起来的大型农业种植和养殖基地,将调整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近两年反映都市型农业发展特点的蔬菜、蛋禽、肉类、乳业等产业在瑞金的农业发展中所占比例不高,且呈现负增长趋势,农业产业规模化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度化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的发展也已成为瑞金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部分企业来说,流通对生产的作用已取代了之前的生产对流通的决定作用。同时,在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诸如物流、原料供给等行业的配套发展,因此,围绕高速公路建立的物流园区等工业功能区亟待发展。
同时,借助于这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延伸,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转移,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高速公路的时空优势形成的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这将更进一步加强瑞金同其他省市的经济联系,因此,高速公路城市发展轴将是引导瑞金工业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先行条件。
(三)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瑞金重化工业产业基地打造的过程中,将会面临三类优惠政策:西部优惠政策的延伸、国家对新型重化工业的政策倾斜、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同时,瑞金又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资源优势,因此,将会吸引到来自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元化资本前来产业基地投资的兴趣,发展大型产业基地大有可为。
同时,在周边长珠闽地区也在同时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背景下,瑞金应主动积极融入到整个重化工业的产业链条之中,成为其产业链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长珠闽重化工业基地形成对接可能性。
(四)适度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在瑞金大型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的过程中,产业链上各行业、各企业在合作、生产的过程中,势必会引发对物流、研发、原料供应等配套产业的要求;同时,尽管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南昌、赣州等经济中心城市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围绕瑞金自身产业基地建立的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将构成区域生产性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瑞金市工业经济发展相关建议
(一)重视和确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如果将企业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那么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成效将非常显著。这一命题,已经被浙江、福建等地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一方面,需要让 企业、企业家和员工逐渐形成担当经济发展重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动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放低姿态、找准位置,积极地为企业发展创造流畅和谐的服务环境。这一工作任重道远,目前已有江浙闽粤等地政府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
(二)千方百计做好观念和制度创新
从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工业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地区在从农业型走上工业化之路同时,必定经历一个观念与制度创新的过程。这一工作关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工作繁重,时有反复,需要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采取有关措施,培育形成良好的区域社会文化氛围。通过观念的创新,不断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与阻碍工业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转变各种陈腐观念、小农经济观念及地方保守封闭观念,切实将“等跟学”、“等靠要”等被动执行、行政依附观念转变为主动思考、灵活调整、奋发拼搏、大胆创新观念,树立新的开放观、将相对封闭、自我循环、小富即安的观念转为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促改革的观念。
(三)积极引领民营经济成长
瑞金目前的民营经济力量主要来自福建闽东南的民营资本,本地民营资本数量较少,且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民营资本也较少。民营经济在瑞金的成长和发展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近两年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劳动、土地等资源和要素的成本也日益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同时,两地“块状”集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需要企业跨区域进行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形成新一轮生产和加工能力。因此,瑞金作为长珠闽地区的近邻,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同这三个地区开展更多、更深入的联系和交流,吸引民营经济进驻瑞金。
第二方面,瑞金本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而本地部分民营资本却在其他地区寻求投资合作项目。资本和项目的成功对接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桥梁作用,在农业产业化、旅游业、大型产业基地等方面实现民营资本参与生产和经营。同时,政府也可从有关方面争取,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鼓励有项目、无资金的企业,在涉及到政府鼓励发展领域,竞争获取相关创业基金的援助或低息贷款。
(四)逐步以“择商选资”替代“招商引资”
从工业企业数量来看,企业数量的缺乏是瑞金工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因为企业数量少,对正处在成长中的瑞金经济,缺乏重要的支撑性力量;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不能更好的发展为工业生产配套服务的其他产业和设施;因为企业数量的缺乏,有效的上下游产业链也不能有效建立,现有各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以上下游产业链构筑的产业结构整体质量不高,将进一步影响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造成未来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对瑞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来讲,量变和质变需要同时进行。第一,瑞金各类工业企业数量较少,量的积累势在必行;第二,增加工业企业的种类,拓宽发展各类工业行业,质的提升也必然进行。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更在于为已有的企业提供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发展和合作的空间,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各类企 业配套生产、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的企业网络集群。固然在这一过程中,各县市会面临激烈的招商引资争夺战。但结合本地工业发展的特殊情况,合理的选择需要优先引入和发展的工业企业和行业,促进本地工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将构造起更好的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吸引未来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
(五)建立起卓有成效的人才体制
需要推动人才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高度重视本地人力资本存量的运用,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引进具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拥有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和具备学识魄力的管理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和强烈的事业发展氛围,是人才的人格和才华得到广泛的尊重。形成崭新的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机制,可以学习浙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管理使用方法。(瑞金市中小企业局供稿)